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17 动物笑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笑谈》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些关于动物的有趣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普遍有一定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听关于动物的故事,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幽默语句理解不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幽默语句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分享学习心得。
3.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4.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动物图片等。
2.媒体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动物视频、图片等资料。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动物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动物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幽默语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7.《动物笑谈》导学案

《动物笑谈》导学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欣赏精彩语段,体会幽默特点。
3.体会主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是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
他于1903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并就读当地的大学,主攻医学和生物;1933年获得博士学位。
很快,劳伦兹在雁鹅及穴乌方面的研究扬名国际;1937年维也纳大学聘请他教授比较生理学及动物心理学。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
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温驯.( ) 脚链.( ) 鹦鹉..( ) xùn liàn yīng wǔ障碍.( ) 滑翔.( ) 匍匐..( ) ài xiáng pú f ú嗔.怪( ) 小凫.( ) 麝.香鸭( ) chēn fú sh è羞怯.( ) 孵.化( ) 清晰.( ) qiè fū xī3. 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索取,需求。
( ) 需索(2)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 ) 神采奕奕(3)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 ) 怪诞不经(4)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 ) 大相径庭合作探究一、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2.“逗笑”“荒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找一找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描述的四个有趣的场景。
二、精读语段,品味语言1.作者对小水鸭的刻画极其传神,找出你喜欢的语句,细读品味。
“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统编版)

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了解动物趣事。
2.寻找笑点,品读语言,学习文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
3.感受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梳理文章思路,了解动物趣事,寻找笑点,品读语言,学习文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哺.乳()嗔.怪()怪诞.不经()羞怯.()麝.香()大相径.庭()驯.养()写照.()雏凫..()..()煞.白()原委.()匍匐禁锢.()虐.待()鹦鹉..()滑翔.()鹳.()神采奕.奕()余晖.()嚎.声()柠檬..()..()俯.冲()咒.骂()蹒跚蹿.上()收敛.()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对人表示不满。
()②索取,求取。
()③监禁。
文中指被关在笼子里。
()④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⑤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⑥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⑦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⑧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3.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梳情节发现趣事1.请在8分钟内默读全文,感知文章大意,梳理故事情节,边读边思考:(1)课文以“动物笑谈”为题目,你觉得文中“笑”的是谁?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来,并把你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2)文中有哪些“逗笑”的趣事呢? 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点、勾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趣事一:。
趣事二:。
趣事三:。
趣事四:。
★任务二:深入探究,聚焦笑点析情感2.为了研究不同动物的行为,作者对动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找出一些富有喜感的描写语句,圈点、勾画、摘录下来,进行赏析。
赏析角度:用词、情感、态度、语言特点。
方法提示:勾画原文词、句,找出用词特点及其效果,分析对象外在特点、内在特性,体会情感、态度、语言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7 《动物笑谈》 教案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笑谈》是2016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选取的四篇文章都与动物有关,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动物、认识动物,不仅让读者对生命多一份体验,更能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尤其是《动物笑谈》一文,对动物满怀爱意的他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所谓的尊严去照顾它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实验探索中,这也正是他能获得诺贝尔殊荣,并成为动物行为学家的根本原因。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了解动物的一些习性。
2、学习默读,圈点勾画,提取相关信息。
3、看到动物的聪明可爱,感受到劳伦兹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对事业的痴迷,激励学生做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
【重难点】:如何做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
突破方法:1、文本分析,通过对课文中劳伦兹的表现和心态,让学生看到他对动物的热爱,对工作的专注与痴迷,而且他对于旁人异样的眼光毫不在意,反而能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气表述出来。
2、资料助读,关于“疯子”的言论,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到这个被常人当做贬义词的词语的真正内涵,但太多人还是会在实际生活中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受到严重干扰,甚至于不敢尝试。
那么《父子骑驴》的寓言故事则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太关注别人看法的可笑的、可悲的下场。
以警示人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要成为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就得无畏别人的言论,专注地忠诚于自己内心所热爱的事业。
【教学方法】教法:高屋建瓴问题引领法、材料补充点化法、寓言故事讲述点拨法。
学法:朗读、默读、跳读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圈点勾画和要点笔记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你想成为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呢?二、作家作品:1、幻灯片出示: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尼可拉斯·庭伯根称他为“动物行为学之父”。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导学案导学案课题:《动物笑谈》课型:阅读教材版本: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幽默的笔调描绘动物世界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意思,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3.学会分析笑话中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笑话中含义。
教学难点:分析笑话中含义。
教学教具:课文教材,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出示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关键词动物笑谈进行联想和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文“动物笑谈”的内容。
2.学生协助组织文章思路,导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语气抑扬顿挫等阅读技巧理解文中的意思。
2.师生合作进行阅读,学生读一段,老师解释一段。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答相关问题,检查课文理解程度:(1)课文中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呈现动物的形象?(2)课文中展示的是什么样的动物形象?从中能分析出什么?(3)作者通过展现动物的什么特性来呈现动物的形象?四、生词和短语学习(10分钟)1.寻找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向学生解释其词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通过造句、找同义词、找反义词等方式加深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五、分析笑话,理解作者观点(15分钟)1.将课文中的笑话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含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笑话的理解和观点,并对不同的解析进行讨论。
六、拓展思考(15分钟)1.提问学生:你认为动物世界真的和课文中的描绘一样有趣吗?为什么?2.要求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动物有趣的行为特点,进行整理和展示。
3.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世界,并培养学生对动物深入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
七、总结归纳(5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
2.让学生自评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拓展1.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与动物相关的笑话书籍,培养他们的幽默感和阅读能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教案【教学内容】本课通过阅读《动物笑谈》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接触到寓意深刻、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动物的感受出发,思考人类的行为。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及词语。
2.能够感受寓言故事的瑰丽景色,领略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意义。
3.能够借助寓言故事的启示,深刻认识道德的重要性,学会珍爱和保护动物。
4.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懂得关心和照顾动物。
5.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人类行为需要修炼的道德品质、培养公民素质等。
【教学重点】1.感受文章中的人物,体验故事的真实性和传达的思想。
2.学会积极接纳动物,尊重他们,学会爱护他们。
【教学难点】1.运用寓言故事学会珍惜和保护动物。
2.理解文章寓意,体现道德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提问式教学法3.讨论式教学法4.实验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物,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等,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二、学习任务1.阅读文章《动物笑谈》2.学习文章中的生词词语,解释其涵义3.讨论文章的寓意,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4.学习关于生物的知识,如动物的主要特征,种类等三、巩固练习1.核对生词词语2.小组讨论,探究自己对文章的理解3.结合生物知识进行讨论,探究动物的特点四、课外拓展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小型实验或参加一些活动,如观察动物,动物保护和研究等,促进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生物复杂性的深入探索,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兴趣,探究动物的特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本文基于寓言故事“动物笑谈”,结合生物知识,发挥激励色彩,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体验寓言的启示和哲理,更好地了解、关心和照顾动物,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记忆和应试,有奖探究,有意义的快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17动物笑谈教案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中的文章主题思想理解,例如文章中描述了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体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题。
3.关注课堂上不够主动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课后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行为特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述动物行为。
4.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层次,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5.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习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描述来说明事物。
6.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但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我应该在活动开始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并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4.文化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对动物保护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认同。
5.实践与合作:鼓励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过程中,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动物笑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观察过身边的小动物?”比如,蚂蚁搬家、狗狗摇尾巴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
2.词语学习:学习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新句,如“憨态可掬”、“悠然自得”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3.写作技巧: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拟人、对比等,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动物描写。
4.口语交际:讨论文章中关于动物行为的趣事,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虽然学生能够理解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但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手法仍是一个挑战。
-词汇的准确运用: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新词汇的用法感到困惑,难以在口语和写作中准使用。
-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可能会出现思维跳跃、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举例:
-在理解文章情感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作者情感的线索,如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形容词的选择等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文章主题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文章《动物笑谈》的主题思想,即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描绘,传达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和尊重,以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