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课件: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课件 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课件 苏教版选修3

√B.屠呦呦
D.徐光宪
解析 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颁发给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 引起了世界的轰动,故选B。
12345
解析 答案
3.(2017·思明区期末)下列成果是因为创造新物质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的是 A.荧光成像显微技术
√B.分子马达
C.生物分子冷冻电镜 D.核磁共振
12345
解析 答案
归纳总结
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研究物质世界,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通 过研究成果来为人类服务,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
例3 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建立假说模型来把握物 质的结构及特点,不断拓展认识新领域。关于假说,有如下表述,其中 正确的是 A.假说是对现实中已知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简化处理
归纳总结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由于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 和规律,给化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理论基石,所以道尔顿被誉为近代化学 之父。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是逐步深入的。虽然很多科学家得到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但对当时发现 真相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 显微镜来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并且能在晶体硅表面上用探针对原子 进行“搬迁”。
1.(2017·上杭一中月考)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快速发展,始于 A.氧化学说的建立 B.元素概念的提出
√C.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
D.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12345
答案
2.2015年是全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一年,因为“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
颁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一名中国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是

苏教版 高中化学 选修三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ppt课件

苏教版 高中化学 选修三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ppt课件

3.(SJ·P3改编)下列说法不是研究分子空间结构时重点探讨的问题的
是 ( )
A.有些元素能形成同素异形体
B.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C.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连接方式以及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相对
位置的确定 D.同位素问题
【解析】选D。研究分子空间结构时重点探讨的问题有 :有些元素能形 成同素异形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 序、连接方式以及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相对位置的确定 ,分子结构对 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同位素问题不是研究分子空间结构时 重点讨论的问题。
4.(SJ·P5改编)研究物质结构,可以帮助人们开发新型材料。下列哪
些不属于新型材料 ( )
A.信息材料
C.纳米材料
B.光导纤维
D.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解析】选B。信息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的开发、研制和应用,都依赖物质结构的研究,光导纤维不是研究物质 结构要开发的新型材料。
5.(SJ·P5改编)哪些内容的发现不是为有机立体化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的 ( )
A.碳原子的四价 B.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C.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 D.有机分子结构中价键的饱和性
【解析】选B。碳原子的四价、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有
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价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 ,为有机立体化学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选项符合题意。
一、人类探究物质结构的历史 1.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 (1)量子力学建立之前的原子结构的演变。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做高
速运动。
(4)玻尔——原子轨道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的轨道上绕核做高速运动,这些轨道的能 量变化是不连续的。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课标要求].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

.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物质结构探索的内容的关系。

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键理论。

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空间分子的()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等人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对人类探)年(玻尔→)年(卢瑟福→)年(→汤姆生)年(道尔顿索物质结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验方法上的改进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子显微镜器有红外光谱仪、测定物质组成及结构的新仪。

仪.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分子结构决定分子的性质(结构决定性质)。

.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有助于从理论上指导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应用。

.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的概念。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

.中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概念,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解析:选正确的顺序是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原子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一个阶段。

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的原子模型是().电子云模型.玻尔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解析:选玻尔原子模型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发表了他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成果:使一束α粒子(质量数为,带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3素材互动课堂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Word版含解析(1)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3素材互动课堂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Word版含解析(1)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知识点1: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1.道尔顿的原子论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1766—1844)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实心的球体,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毁灭,不可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性质不变。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见的,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组成。

原子不能自生自灭。

(2)同种类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都完全相同,不同种类的原子则不同。

(3)每一种物质都是由它自己的原子组成。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解释了很多自然现象,对近代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人们尊称为近代原子之父。

2.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1766—1856)提出了分子概念,创立了近现代分子学说。

他认为,原子虽然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但它并不能独立存在。

原子只有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微粒即分子以后,才可能独立存在。

如果是同种原子相结合,形成的是单质的分子;如果是不同种原子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分子。

强调决不应当把单质分子和简单分子混为一谈。

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假说是:“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现在把这一假说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知识点2:近代化学发展的主要进程1.近代原子—分子论1860年,国际化学界确立了分子论。

主要论点归纳为以下三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物质能够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则是构成分子的不可再分的更小微粒,它是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

原子一般不能独立存在。

(2)同种原子化学性质相同、质量相同;不同种原子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同。

单质由相同的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组成。

分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总和。

(3)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确立了元素周期律,排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_课件1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_课件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 根据课标要求,精准梳理,清晰呈现主要知识 及内在关系。关键处合理挖空、易错处及时提 醒,多策并举,夯实基础,要求学生动手填一 填吧!
1.了解物质结构的探索发展的历史与人类物质文明进 步的密切联系。 2.认识物质结构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 的重要意义。 3.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①为什么有些元素能形成几种 同素异形体? ②为什么有机化合物有同分异 构现象?
③为什么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 构型?
④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物质的性 质有什么影响?
2.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
人们运用实验方法、模型化方法,通过分析、 归纳、推理,借助科学假说和论证,在揭示物 质微观结构奥秘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但原子也可以再分, 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4.目前,人们不仅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也能制 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 分析: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 素周期表中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
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研究 物质 结构 的意 义
金刚石
1.结构决定 如 碳的四 性质、性质 种同素 体现结构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2.根据结构预测物质性质
结构不同, 性质不同
3.合成或分离具有预期性质的新材料
4.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
5.研究结构,实现绿色合成,促进社会可 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 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 要手段,自然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
一、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 研究物质结构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研究物质结构有哪 些方法?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的 性质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 与性质(全套)精品课件目录
0002页 0066页 0091页 0167页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页 0344页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 性质(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1苏教版选修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ppt课件

1苏教版选修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ppt课件
7
电子在球体运动
v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v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
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 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枣糕式模型 葡萄干面包模型
8
(6)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云示意图(平面图)中 :(重点)
电子在核外空间区域内出现的机会
小黑点表示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
电子在核外空间区成域内_出__现__机_关会系的。大小
正比
15
(9)对有机物认识的进展:
碳原子的四价 碳原子成键的立体构型 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
(10)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电子 氢原子光谱 元素的放射性
有机合成可 “按图索骥”
A.只有③ C.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③ D.有①②③
2 、 卢瑟福从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A.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 B.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 C.金原子核质量远大于α粒子
18
当堂检测
1、关于“电子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A、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B、一个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此出现过一次
12
玻尔原子模型
13
(8)电子云模型 (几率说)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电子云
14
电子云模型
v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 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v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 机会少。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专题1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专题1

那么锗的比热最大,锗与锡间比热的差值应 与锡铅之间差值相当,故得锗的比热约为 218+88=306。锗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 线,估计有两性。 【答案】 (1)密度(g/cm3): 5.3 比热[J/(kg·K)]:306 (2)锗的金属性比锡弱,非金属性比硅弱;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规律方法】 元素的性质在周期表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特别是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之间,要依据已 知的规律来推断未知的信息。
题型探究技法归纳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例1 某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 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微粒,这种微 粒是由3个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这种微 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H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B.是H2的一种新的同分异构体 C.它的组成可表示为H3 D.它比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原子的组成以及同 位素、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2)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 同数目的分子。有了这两条分子假说,道尔 顿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气历史进程图表
原子结构 模型
相关科学家
特点
坚实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 子嵌着同样多的电子
原子结 构模型
相关科学家
特点
【解析】 这种微粒的符号为 H+ 3 ,它比 H2 多了一个质子(氢原子核),与 H2 的关系既不是 同位素也不是同分异构体,而是一种离子。
【答案】 D
【规律方法】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 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 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且有关系:核电荷 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08年,英国人道尔顿又对原子论加以总结. 这样就结束了化学史上愚昧的炼金时代,保 证了化学向前健康地迅速发展。因此,化学 中的新时代应该说是从原子论开始的。 答案:①要考虑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 原子、质子、中子、甚至更小的夸克等。② 要考虑同种元素的原子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 数不同的情况,即同位素。只有③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 识 点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与价值,能列举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 史进程。(重点) 2.能列举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难点)
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结构研究的意义
[基础· 初探]
教材整理1 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 1.学习物质结构知识的意义 (1)物质的 组成、结构 决定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解析】 假说是科学家在探索的过程中,为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而建立 的一种模型,它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然后通过实验或推 理去验证它的正确与否。
【答案】 B
3.自从 1803 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 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 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目前,人们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人们能不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 存在的元素?
【提示】
能。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素周期
表中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
[题组· 冲关] 题组1 1. ( ) 【导学号:61480000】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解析】
理论化学与实践应相辅相成而不是以谁为主、谁为辅的问题,因
此D项是错误的。
【答案】 D
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的3 mm长的管状定向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这 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密度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熔 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导学号:61480001】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C.它的结构与石墨不同 D.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2)学习有关 物质结构 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 与变化。
2.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实验方法 模型化方法
(2)分析原子、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 。 (3)现代研究物质结构的实验方法:光谱和 衍射实验 。 (4)几种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仪器 ①红外光谱仪 ②电子显微镜 ③原子
人类研究物质结构的历史与意义 )
4.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 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 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模型 名称 模型 图示 实验 事实 元素化 合时的 质量比 阴极 射线 α粒子 的散射 实验 道尔顿 (1803) 汤姆生 (1904) 卢瑟福 (1911) 玻尔 (1913) 量子力学 (1926)
氢原
子光谱
微观粒子 的波粒二 象性
教材整理2 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1.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3 6
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
13 6
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C表示的碳原子
【解析】
13 6 C的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为13,质子数(质子数=原
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的碳原子。故选D。
【答案】 D
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建立假说模型来把握物质的结 构及特点,不断拓展认识新领域。关于假说,有如下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假说是对现实中已知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简化处理 B.假说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 C.假说是对一个问题的所有幻想和假定 D.假说最终都可以变成科学理论 )
A.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 B.所有的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 C.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D.质子中的质子、 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 粒
【解析】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和电子,并且二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因为 质子和电子带的电荷相等, 而电性却相反, 故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需要注意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如1 1H 中就只含有一个质子和 一个电子, 没有中子。 多数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比较接近但没有必然的数量关系。 故 A、B 选项均不正确。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是一种电性作用,因为中子不显 电性,质子和电子带相反电荷,所以 C 选项正确。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原子中的 质子、 中子和电子三种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有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目前 有资料介绍,科学家已经研究发现了更小的微粒——夸克,所以 D 选项是错误的。
2.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1)研究物质结构,能够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 的 结构
理论基础
。揭示物质
与性能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 的材料,需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2)寻找 性能优异 (3)从 分子
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离不开对物质结构的研究。 期待着物质结构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4)实现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解析】
碳纤维显然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B正确,D错误;由于碳纤维具
有“强度高、刚度大、密度小、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所以A正确; 由于碳纤维的物理性质不同于石墨,所以它们的结构不同,C正确。
【答案】 D
学业分层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