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合集下载

公共建筑原理2(第三章)

公共建筑原理2(第三章)

第三章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学及内容(本章主要)重点论述三个方面1 基本特点(1)二重性(2)空间性2 室内空间艺术处理3 室外体型艺术处理公共建筑造型艺术问题不仅仅是上述三个方面内容,还包括民族形式,地方风格,构图技巧以及形式美规律等方面。

希望学生在平时多多查阅有关资料,加强学习,并运用于设计中去。

本章要求学会用形式美的构图规律和构图原理及技法进行建筑造型艺术创作。

三——1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一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1)二重性物质要求:适用,功能精神要求:美观(2)空间性: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最大特点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要求,是创造建筑形式美的主要依据。

建筑是一种人造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应具有满足生理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性。

即建筑不仅要是适用的,而且应该是美观的。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形式追随功能)一般说,一定的建筑形式取决于一定的构思内涵,同时建筑形式常能反作用于建筑的内容,并对建筑内容起着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所以在对公共建筑进行造型艺术创作是,力求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才有可能获取完美的艺术形式。

三形式美的规律及建筑构图原理1 形式美的规律(1)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即变化中求统一,从统一中求变化,并使两者得到比较完美的结合,达到高度完整的境界。

(2)多样统一的构图原则包括比例与尺度,统一与变化,主要与从属,对比与协调,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视觉与视差,性格与风格。

(3)形式美的规律中,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均是多样统一的某一方面,是常用的构图技巧2 如何作到建筑艺术创作的多样统一(手段多样性与统一性)(1)多样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普遍认同的法则,同样也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

(2)建筑艺术形式的多样变化内在基础和统一的内在依据公共建筑是由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和若干细部组成的。

它的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各不相同,这些客观存在的千差万别上午因素是构成建筑形式多样变化的内在基础。

公共建筑的建筑美学与造型艺术

公共建筑的建筑美学与造型艺术

公共建筑的建筑美学与造型艺术一、引言公共建筑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公共建筑的建筑美学与造型艺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公共建筑的建筑美学和造型艺术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建筑美学与造型艺术的定义建筑美学是指建筑艺术的审美规律和基本原则,它关注建筑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而建筑的造型艺术则是指建筑的形态、结构和比例的艺术处理,通过对建筑的外形和内部空间的设计,营造出与周围环境和社会文化相适应的建筑风格。

三、公共建筑的建筑美学1. 建筑比例的处理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师往往会通过比例的处理来实现建筑美学的追求。

一个优秀的公共建筑不仅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更要有着合理的比例关系,使人们在建筑物的环境中感受到舒适和和谐。

2. 艺术装饰的运用艺术装饰是公共建筑中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雕塑、壁画、装饰图案等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可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感染力,为城市增添文化氛围。

3. 结构美学的体现公共建筑的结构美学是公共建筑的核心美学要素之一,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为建筑赋予特殊的造型魅力,同时也能提升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如大跨度悬挑结构、玻璃幕墙等现代结构技术的运用,不仅展现了科技进步的成果,更为建筑增添了动感和未来感。

四、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1. 建筑风格的选择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以实现建筑的造型艺术。

不同的建筑风格能够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公共建筑增添了丰富的情感表达。

2. 空间布局的设计公共建筑的空间布局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人们的活动体验,通过巧妙地布局和组织空间,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和场所意义,从而实现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

3. 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对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谈公共空间的雕塑

浅谈公共空间的雕塑
应有 的艺术坚持 ,为了得 到商业的 Ⅱ 益地放弃起码 的艺术原则.一味 彩虹很壮美 . 很多时候觉得很遥远,走近 了却 叉觉得是云里雾里 地将就不台理的修改意见;一方面 ,一些业主艺术修养的缺乏和根深 的. 失去了想象当中的色彩。中国的公共艺术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 或许 蒂固的中庸思想抹煞掉了难得 的艺术创意;再一方面 ,南京 、上海、 是大家未来所共同努力的方向。
公 共艺术 与公共 生活 / . 明甫
的特点来挟定 。例如 。在前后景深很大 ,左右空间却很窄的景观节点 北京等地的一些金属雕塑锻造厂家,采用完全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在 里,像剪纸那样的造型比较相容,传统架上雕塑讲究的体积体量感觉 许多行政管理、建筑规划 景观设 计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大卖广告 , 在这里就未必合适。其二,思想 内涵含混 ,社会关联疏远。某政法大 把批量生产的、所谓的雕塑产品进行编号标价售卖 ,严重扰 乱了严肃
佳作 ,更缺少像 《 巴尔扎克 》那样 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雕塑作品。
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等专门学院的设立推
进了公共艺术学科的建设,加大了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 。时至今 日.随
着策划人制度、国际性雕塑展览以及类似 “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这样
造成这些问题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很多艺术工作者缺乏 的政府职能部门的组建,公共艺术的发展正呈现出令人 欣喜的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
更希望推荐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项 目里 ,让项 目更具有文化 内涵 .同
城市公共空间有别于其他功能显著的职能区域,是城市里不受任何地 时提供让 更多艺术家可以展示的平 台。在深圳 嚏世纪中心 的公共空 位 、职业等条件限制的最具包容态度的空间。人们可 以在那里自由地 间项目里 ,我们推荐了两位著名 的国内艺术家朱尚熹与李春华 ,并推 享受着阳光 ,倾听树木的呼吸。通过城市的公共空 间可以读出这座城 荐了我的好朋友 、美国著名雕 塑家布拉德豪和丹尼尔。在东部华侨城 市的一些 “ 性格”及 “ 内涵”。 由于雕塑在城 市公共空 间常以 “ 主角”的形式 出现 ,常 常让人 们理解为 “ 公共空间艺术 ”指 的就是 “ 雕塑”。其 实, “ 公共空间艺

论述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论述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论述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公共建筑是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造型艺术是公共建筑的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是指将建筑的形态、色彩、材
质和装饰等因素进行艺术处理,使建筑在形式上富于表现力、时代感
和符号性,以引起公众的共鸣和认同,具有显著的美学价值、文化价
值和社会价值。

其基本特点如下:
一、建筑造型艺术追求美学价值。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不仅要满足
功能需求,还要追求美学效果,建筑外形和内部装饰要体现美感,引
起观众共鸣和欣赏。

二、建筑造型艺术具有符号性。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是公共建筑文
化的表达形式,建筑色彩、形态、图案和装饰等元素可用来表达文化、价值观、民族特色等符号含义,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三、建筑造型艺术具有时代感。

公共建筑作为城市文化场所,其
造型艺术要具有时代感,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潮流,体现建筑和社区
的历史和文化。

四、建筑造型艺术需具有人性化。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要关注人的
需求和感受,建筑体量应符合人体尺度,结构应人性化设计,内部空
间布局应方便实用,为人们带来愉悦感受和舒适体验。

五、建筑造型艺术需具有可持续性。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要注重绿
色环保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是公共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需要我们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其基本特点,为我们的城市文化注入更多美感和文化内涵。

公共建筑造型浅析1

公共建筑造型浅析1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浅析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作为社会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即在满足人们物质要求的同时,尚须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

因此,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要求,是创造建筑形式美的主要依据。

多样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普遍认同的法则,同样也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所以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的构思,要求结合一定的创作意境,巧妙的运用内在因素的差别性和一致性,加以有规律、有节奏的处理,使建筑的艺术形式达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古今中外,都把建筑造型称为艺术,尽管它区别于一般的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但是,建筑造型又属于美学的范畴,因此,我们作为建筑学的一名学生,学校之所以开设美术课程是要我们学习的不仅是建筑上的知识,还有美学上的见识,我们要把建筑与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

然后在游刃有余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

我们从大二开始慢慢接触设计,从小别墅,幼儿园。

到现在的餐厅,博物馆,对公共建筑的认识从无到有。

我发现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在造型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老师总是在提醒我们要多看看别人的建筑造型,立面,学习别人的方法,交流是知识来源的一种途径。

建筑造型是建筑的核心,作为一个实质物体,它在感官上给人以强烈的直观感受。

我们看一个建筑,首先是看到立面,然后才是进入到建筑的内部感受空间变化。

人们对建筑艺术的审美知觉,主要是从造型中获得的。

看中国的传统建筑,比如北京故宫,咋一看,几乎千篇一律,细看却是千变万化。

孤立的单体韵味,组合在一起却是丰满动人:前为门,中为殿,后为堂,侧为房,水边为榭,高处为轩。

一座单体的建筑,或一部分式样,很难说它们美不美,一个门,放在平常百姓家没有什么特别,而它摇身一变成为午门,就显得格外雄伟。

在传统建筑式样中,曲线与直线,简单与复杂,空虚与充实等这类造型艺术美学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

在西方的建筑造型中,同样通过各种具体的建筑式样来表现艺术风格。

公共建筑艺术造型

公共建筑艺术造型

《公共建筑艺术造型》公共建筑艺术造型的几个令人深思的原则,第一,多样统一是重要原则;第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是普遍法则;第三传统与革新的问题。

人们的视觉欣赏是个奇怪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或者上万年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套丑美感观的规律。

建筑设计想要人们视觉上的某种效果,或舒适、或壮观、或神秘,那么对于建筑空间与体形、比例与尺度、色彩和质感就要有十分精巧的把握。

不管在这几个方面如何变幻莫测,如果达不到多样统一,似乎就是属于失败系列的建筑物。

所谓多样统一,大概就是有差别和谐,说起来简短,具体在设计中运用就不那么简单了。

不同功能的公共建筑要求有着内容与形式上的辩证统一,辩证这个词有点抽象,如何做到辩证很难说得清楚,但这句话如果没有这个词,那么内容与形式统一就显得绝对和过于呆板,毕竟公共建筑是灵活多样的一类。

仅从形式美的构图技巧来谈论建筑是不可能的,建筑不仅是笔下图上的话计,建筑材料决定了一定的结构形式,从而对建筑空间创造有着制约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是为了获取空间,老子曾经对这样的虚实关系有着精妙的论述。

正如,建筑的艺术性不仅是表现在建筑实体上,还表现在空间的艺术上。

从古话今吧!当从古埃及神庙说起,以石材围成的矩形空间,沿着一条纵向轴线按一定的序列组合,厅内石柱如林,柱间空隙如缝,空间依次向纵深层层缩小,侧墙渐收,顶棚渐升,地面渐高,最后引向一间光线幽暗、神灯微明的斗室。

这样的空间艺术效果是压抑的神秘感,只适合神的居住,不然人居住在这里会抑郁而终吧。

古希腊就人性化了些,想想古希腊神话里的诸神的思维方式就……有点无语,让中国神话熏陶过的偶有点不适应,但是希腊建筑不象埃及建筑有那么强烈的疏离感,而是带有原始人文色彩,单一的矩形空间布局,室外有巨大的柱廊作为空间的过渡,有着雄伟、庄严、简洁、明朗有风格,反映了该时期对“人化”了的神的崇拜。

由于粗笨石结构的限制,这一时期的建筑空间变化甚微。

罗马时期开始采用砖、砼、拱券结构,在建筑空间组合上有更加优越的条件,第一次出现了较大跨度的建筑空间,如罗马万神庙,还有多空间组合的大型公共建筑卡拉卡拉浴场、巴西利卡。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公共建筑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造型艺术对于城市的形象和文化魅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公共建筑造型的概念和作用、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应该具备的几个方面来探讨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公共建筑造型的概念和作用公共建筑是指为公众服务的建筑,包括政府机关、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学校、医院等建筑类型。

公共建筑造型是指公共建筑在外观、形态、结构、色彩、材质等方面所呈现出的艺术形象。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对于城市的形象和文化魅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直接反映了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底蕴,而且是城市旅游业吸引游客、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声誉的关键之一。

因此,在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中,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要满足实际需求,而且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公共建筑造型艺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建筑形态建筑形态是公共建筑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

形态应该能够体现出建筑的功能性和文化内涵,从外到内能够逐渐展示出空间的秩序和节奏感。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建筑的内部空间结构、功能组合和功能分区等问题。

空间的序列、尺度和比例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空间的艺术效果,因此设计师需要逐个论证和落实。

立面造型建筑立面是公共建筑最能体现城市文化和时代特色的部分,立面造型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立面的装饰和构造表现,可以通过比例、尺度、节奏和颜色等手法来达到艺术的效果。

材质运用材质的质感、温度、质地和色彩等特征对于公共建筑造型的艺术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合适的材质进行运用和搭配,可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应该具备的几个方面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实用性公共建筑首先要具备实用性,其艺术造型也需要考虑到实用性的问题,不能只强调美观而忽略实用性,否则就会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经典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问答题

经典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问答题
经典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问答题
名词解释
1、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空间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
3、韵律: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4、建筑构图原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5、简答室外环境空间组成的几个主要部分?
答:有建筑群体,道路广场,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艺术效果等。
6、简述韵律的概念及常用手法。
答: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常用手法有: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
车站结合了地段不对称的环境特点,采用分散的空间组合形式,在布局中通过空间与形体的处理,使建筑群与站前广场和站场比较自然的结合起来,并在外宾与通廊之间,布置庭院绿化,借以增强建筑环境空间的层次感,其轻松的气氛和滨海城市的风貌相协调。
在室内设计构思中,充分考虑了人流人流互动的特色,布置了开敞通透的旅客大厅,并以流动空间的设计手法,将售票空间及其他组成部分,用庭院联系成一组完整的群体。为了沟通大厅与售票厅的空间联系,把售票厅的低顶棚向大厅方向延伸,并把售票处的弧线墙延伸到大厅室内,创造出既隔又连、相互渗透、相互延伸、融为一体的环境氛围,从而可以使旅客比较自然的步入候车大厅或沿着导向性极强的曲线墙到达检票口,空间之间异常流动通畅。
分析题
1、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分析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建筑设计成就,并徒手绘制其平面图。
答: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了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了空间序列衔接紧凑,有机联系的境界。使人进入展览空间之后,沿隔断布置所形成的参观路线不断延伸,在行进中可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在运动中所看到的不断变迁的视觉构图,也可称之为四维空间的景象。定会引起人们浓郁的观赏兴趣。所以,该馆在室内空间处理上,以灵巧多变化分空间导向,使空间序列显现出异常丰富和流畅的构思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的总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所涉及到的内容,大致可总结为其基本特点、室内空间和室外体形,我也对此进行了总结以及归纳。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应遵循其普通的原则,即在满足人们物质要求的同时,也需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

它的特点可分为以下三点:
公共建筑由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和若干细部组成,这些客观存在的千差万别的因素,使得建筑形式美的多样性与变化性。

建筑语言只能通过一定的空间和体形、比例和尺度、色彩和质感等方面构成的艺术形象,表达某些抽象的内容。

公共建筑和其它建筑一样都具有供人们使用的空间,因此建筑艺术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特点,还反映在空间与实体这对矛盾的关系上。

多样统一性的重要原则,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的普通法则,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准绳。

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在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创作中,力求不断创新。

二、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1、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
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即为建筑空间的形状大小与比例和尺度之间相对关系的问题。

它的处理手法有很多,以下列举几点:
(1)规则的空间--严肃庄重气氛;不规则的空间--活泼、开敞、轻松的气氛。

(2)在处理空间比例时,应将采光的因素考虑进去,才能全面地解决空间的比例问题。

(3)细部的处理对整体空间也有影响。

(4)在建筑构思中,运用视觉规律增强或减弱视觉艺术特性的效果,以取得某些预想的建筑空间环境的意境。

(5)技术进步对尺度也有很大影响。

2、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在公共建筑艺术造型的创作中,对于室内空间环境的构思,常运用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的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使整个建筑空间环境具有优美的整体感。

其常用的手法为,在结构体系允许的条件下,打开墙壁以沟通室内外空间的环境,变幻顶棚地面的起伏,以丰富空间的变化,以及选择轻盈通透的隔断,取得空间的渗透和流动。

划分的方法则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空间组合中界面的围透,是空透还是封闭,应根据设计意图定。

室内空间环境的划分,应根据设计意图,采用如半隔断、空花墙、博古架、落地罩或家具组合等方法,以取得空间之间既分又合,隔而不死的效果。

建筑轴线的构图技法也对人流的导向起作用。

三、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建筑外部体形的艺术形式,系一定思想内容的反映,而建筑形式又可反作用于内容。

1、公共建筑外部体形的艺术形式,离不开统一与变化的构图原则,即从变化中求统一,从统一中求变化,并使两者得到比较完美的结合,打到高度完整的境界。

(1)在建筑体形组合中,对比经常和其它的艺术处理手法综合运用,以取得相辅相成的效果。

在室外空间和体形的构图中,均衡与稳定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结构、材料、技术,突破了稳定的概念。

在公共建筑体形构图中,还存在着节奏与韵律的问题。

连续的韵律。

其构图手法强调运用一种或几种的组成要素,使之连续和重复出现。

渐变的韵律。

常将某些组成要素,如体量的高低大小,色调的冷暖浓淡,质感的粗细轻重等,作有规律的增强或减弱,以造成统一与和谐的韵律感。

起伏的韵律。

它与渐变的韵律不同,而是在体形处理中,更强调某一因素的变化,使体形组合或细部处理高低错落,起伏生动。

交错的韵律。

运用各种造型因素,如体量的大小,空间的虚实,细部的疏密等作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的处理。

在满足统一与变化构图原则的同时,还应探求良好的比例与尺度。

在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中,风格与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因而重视三度空间中的比例关系胜于单纯追求某个立面的比例关系。

在思考建筑构图中的尺度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建筑体量本身的绝对尺寸,另一方面要注意与人们习见的某些建筑细部所产生的相对尺度感。

运用有关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时,既要注意解决透视变形问题,还需注意解决具体环境对建筑形象的影响问题。

同时,应把灯光环境艺术的效果考虑进去,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建筑造型艺术效果。

学习了这么多,我们清楚了影响公共建筑艺术造型的几个问题,其次,我再从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体形来分析一下对公共建筑造型的影响。

用一句话总结:外部体形是内部空间的反映。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与其它建筑艺术造型一样,建筑物的外部体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设计者随心所欲决定的,它应当是内部空间的反映。

在近代某些建筑师看来,有一部分人强调功能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它们认为古典建筑过于强调外部形式,以致限制了建筑内部空间自由灵活的组合。

这种形势满足不了发展变化的功能,使建筑本身过于死板。

密斯·凡·德·罗也说过:“形式主义只努力于搞建筑的外部,可是只有当建筑内部充满生机,外部才会有生命。

”在当时,与之相对应的学院派,重形式、轻内容,常把古典建筑形式当目标来追求。

其实在现在,无论是急于求成的设计师亦或是我们学生,在设计时,也常常会有此类问题的出现。

有时候我们会被一种先外后内的设计思想支配,无视功能的特点。

例如在设计一个很严肃的建筑时,我们会选择开许多大面积的玻璃窗,只注重了建筑的美观,却忽略了其内在的庄重的本质,使得建筑过于商业化,失去了建筑本身的特点以及建筑的内在。

有的时候,我们把功能千差万别和使用要求不同的建筑统统塞进先入为主的古典建筑形式中去,抹杀了建筑的个性,使建筑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可言。

因此,我们需要用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看,应当强调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当然,也不能把形式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东西。

对于建筑体形,应当把其当作内部空间的合乎逻辑的反映。

反过来讲,应当根据内部空间的组合情况来确定建筑物的外部体形和样式。

我觉得,建筑设计的任务就是将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的矛盾统一起来,达到表里一致。

还有一点,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也是影响造型艺术的一个因素。

建筑的个性就是其性格特征的表现。

它根植于功能,但又涉及到设计者的艺术意图。

前者是属于客观方面的因素,是建筑物本身所固有的,后者则是属于主观因素,是设计者所赋予的。

因此只要实事求是按照功能要求来赋予建筑的形式,使得这一类建筑与其它类别的建筑区分开来。

当然,有时候光靠这一点是不够的,要是两个建筑功能相近,会使得两种功能的建筑在体形上极其相似,因此设计者就在此基础上以各种表现手法加以区别,使建筑的个性更鲜明。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共建筑除了要合理地组织功能空间外,同时也要兼顾建筑的艺术
造型。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需要,是创造建筑形式美的重要依据。

在设计建筑时,我们要将内容与形式达到统一,很好地处理两者的矛盾,才能使得建筑既有血又有肉。

当然,不仅仅是公共建筑,其它类型的建筑也是如此,只有把握各自的功能特点,并合理赋予形式,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