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精讲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考点一:以×××为题有何作用?答: 1.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新颖独特,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运用比喻 or 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有时也运用象征的手法);4.揭示文章主旨;5.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6.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7.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考点二:概括全文内容及具体事件答: 1.本文叙述了×××人在×××地方做了×××事,结果如何; 2.具体事件,根据得分点,通读全文,一一列出(答题时如果找不到具体语句,就用自己的话概括) 。
考点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答:文中的人物是一个×××的人,从文中的×××事件可以看出来他是怎样的人;从文中的×××情节可以看出来他是怎样的人。
先总后分,先概括人物特征,再结合文章分析。
考点四:重点语句在结构与内容上有何作用?答: 1.结构:总领全文 or 引起下文 or 承上启下 or 为下文做铺垫 or 首尾呼应 or 总结全文; 2.内容:a. 概括语段内容;b.揭示作者的思想感情;c.表明作者某种观点;d.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考点五:自然环境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答: 1.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2.渲染气氛; 3.衬托人物的心情; 4.烘托人物的品质,表现人物形象;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深化文章主旨。
考点六:赏析划线句子或词语的内容答:写法(首先考虑修辞,其次表现手法,然后描写,词性,感觉器官) +内容(词语 or 句子的表层义) +情感,性格,主旨(词语 or 句子的深层义)。
考点七:引用诗句,名言 or 诗歌作用答: 1.丰富文章内容;2.增强文章的诗意 or 美感; 3.点明文章中心,深化作者情感。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言语感情色彩浓厚,婉转含蓄,声调协调,表现力强。
在阐发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言语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言语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了解其深层含义。
2021年中考语文人教部编版-专题:现代文阅读(讲义解析版)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知识集结知识元记叙文阅读知识讲解◎记叙文阅读知识点与各题型解题方法一、记叙文阅读知识点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记叙文中最常见的方式。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片段提到文章开头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开头,按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①使叙述有波澜;②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完整,使文章更充实。
(4)补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①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完整;②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3.记叙的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4)以某人或某物为线索;(5)以感情为线索;(6)以见闻为线索。
二、记叙文阅读概括题解题方法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根据文章题干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3)在答题区域内提取相关信息(人物的动作与情感、事件的经过与结果);(4)将提取出来的信息整合,基本答题模式:①人+事+情感+结果(以人为主);②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事件为主)。
2.概括人物性格与情感。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根据题干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3)在答题区域内提取相关信息(情感词、对人物的一系列正侧面描写);(4)将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归纳。
3.概括文章主旨。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3)结合人物与文章内容概括。
4.表格类概括题。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概括内容参照题型1,同时注意表格内的其它信息,仿照其它内容的格式整合答案(不要求完全仿照,只要答题点不丢失即可);(3)概括情感参照题型2,同时注意表格内其它信息。
初中阅读题答题技巧及赏析技巧(打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一)■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1.记叙2.议论3.抒情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五)能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特点和表达方式, 进行分类阅读、对比阅 读
6
(六)有一定拓展表达能力能用准确、精练的语言 进行书面表达。
7
二、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指导
8
(一)、掌握说明文 的文体知识:1、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 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2、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11
5、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一)总分式(二)递进式等。
12
6、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 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 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3
(二) 说明文答题技巧:1、请简要说说本文说明 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 (划分层次,搞清说明对 象的特征,分点答题。 )
3
(三)理解能力。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 意,句意,段意,能准确概 括。 2.理解选文中一些句子的 深层含义 。 3.能根据需要,筛选文中 的主要信息和材料。
4
(四)领悟能力 1.能赏析选文优美,精辟 的语句。 2 .能就选文内容,语言, 写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3、能联系实际,展开联想 和想象,做好开放性试题。
9
3、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举例子(2)、列数 字(3).作比较(4)、分 类别(5).打比方(6)、下定义(7).配图 表(8)、作诠释(9)、摹 状貌 (10)引用
10
4、说明要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 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 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 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 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 序。
17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 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2023届中职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把握小说情节
①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地点、时间、事件】 ②情节结构特点 顺叙: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倒叙: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插叙:补充情节,对情节解释说明,推动情节发展。 ③情节设计作用 内容: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环境;抒发情感,点明主旨。 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手法:形象生动、突出强调、引人深思、对比烘托
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
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社会)
01 【环境】交代(时间、 背景)/描写(景物)/ 营造(氛围)
03 【情节】推动/暗示/ 铺垫
02 【人物】人物形象/人 物性格/人物思想情感
04 【主题】揭示/暗示/奠定
17
久了,那个男孩还来,虽不是天天,但称得上经常。我乐得在无聊的生活中有点 事可想,便不自觉地更留心观察起他来。他的演技有进步,在走时已经可以不慌 不忙,甚至记得撕段纸巾作掩饰。我在心里乐,为他的进步而欣慰。但我一直没 拆穿他,是因为他清秀的外表还是因为他偶尔也会掏钱付账?我不知道,反正看着 他和店里的两个女学生越来越显示出大学生自信的神韵时,我反倒莫名高兴起来 。也许是我想到了自己的过去吧。
·问题 3:原著中这一章的结尾这样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 义 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结合文段,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 理解。
①【本义】+【语境义】 ②【修辞义/描写义/结构义】 ③【主旨义】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要点大全(名师点睛版)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答题制胜技巧共6个讲义目录讲义1:结构类试题答题技巧和答题要点讲义2:表达方式类试题答题技巧和答题要点讲义3:语言类试题答题技巧和答题要点讲义4:主题意蕴探究类试题答题技巧和答题要点讲义5:写作手法类试题答题技巧和答题要点讲义6现代文阅读整体答题步骤和方法讲义一结构类试题答题技巧和答题要点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指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标题。
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分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
(1)标题含义及作用答题思路:(一)揣摩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常考点1:“标题类”考测题的应试技法——这类考查文章标题类试题一般问法有哪些?(一般为3至4分)①这篇文章为什么以“某某”为题?②文章以“某某”为题有什么好处?③文章标题如果换成“某某”,可以吗?为什么?④试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以上是这类试题的考法,那么我们如何作答才能拿满分呢?我们只要结合原文答出以下要点就马到成功了。
可以这样处理——答:①.结合原文,讲明..........................标题新颖、或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是得分点之一)..........②.结合原文,看一看标题..........是.否.运用了...(往往是得分点之一)..........某种..修辞手法....,.讲出这种手法的表达作用即可.............;.③.结合原文....,.看看标...题是否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往往是得分点之一)..........④.结合原文....,.文章标题是否......揭示..了思想...情感..与中心...主旨..;.(.往往是得分点......之一)...⑤.结合原文....,.看看标题是不是能........体现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 “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 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 “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 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 全文。
6.语言品味与赏析
命题角度
(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
(2)词语用法(动词、副词、形容词) (3)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
(4)内容上:人生哲理
从两个方面入手: 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 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 密„„ 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 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 教育„„
2012年市纲: 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和解答问题的准确性
一是要注意文体的特点; 二是要把题目带到文章中去(根据试题要 求有目的地再看原文,寻找答案); 三是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方法
常见考点: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二、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或句子的含意。 三、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命题角度: 一般从⑴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⑵人物形象分析概 括,⑶语言品味,⑷主旨把握, ⑸写法分析,(6) 读写结合,(7)作品感悟等方面命题。
题型及答题方法: 1.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 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事(情况)。 (1)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①人物(单位、集体或事物)+事情(情况);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 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事件有最后结局也应概括在 内。 注意点:这里的人通常指主要人物即主人公,因 此要分清文章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描写类:描写了什么景物+什么的特征。 (3)抒情类: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构成记叙文线索的常有: (1)以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为线索: 《济南的冬天》。 (2)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背影》。 (3)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发 展变化)为线索:《阿长与山海经》
题例:
2010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卷《上大学去》第 一题请围绕文“上大学去”,从文中摘录表现“我们” 心理变化的句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脉络。 方法运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与我们有关的相应心 理活动句子。从没有做过上大学的梦。→我们有上大 学的命吗?→想上大学!
7.重点句子内涵
考点: ①理解句子的含义。 ②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 作用 ③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或思想、或人物的 个性特征)
答题方法: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 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1)哲理句:这个句子告诉了××的道理(或让我们体会到作者 ××的情感) (2)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全文总结句:这个句子起到了点题、 总结全文、首尾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 (3)过渡句:这个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推动情节) 的作用。
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 性格;×××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命题角度:
(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 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 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 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 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 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 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4.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或揣摩) 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题例: 2010年湖北襄樊中考卷《雪中小卓玛 》第21题:下 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 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2分)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示例:花花绿绿,包装精致的食品让小卓玛心生惊喜,一 瞬间,她想接受“我”的馈送,但转念之间想到还有人比 她更需要这些食品,马上就拒绝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 方法运用:学会角色转换,体验情境。联系前后文,将自 己转化为文中人物(事物),置身于选文的情景中,揣摩 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并注意答题时的人称 角度。
5.环境描写作用(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环境特点+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 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为 (人物活动、故事发展)设置了 背景。预示人物 命运。 题例: 2010年莆田市中考卷《草是风的一面旗帜》第3题: 文中划线处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3 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景物及其作用。 方法运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答案:烘托了主人公黯淡(悲观、悲凉、忧伤)的心 理。
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
南平剑津中学 张建芳
中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把握结 构、理清思路。 2.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和作用。 3.了解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能有自己的 体验和评价,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写出 阅读收获。
题例:2010年我市中考试卷《一盘牛肉》第2题:这是 一篇闪耀人性光辉的作品,文中哪一个人物最能打动你, 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性格。(6分) 思路分析:能正确判断评价人物时的典型事例和所用的 描写手法 方法运用: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并结合典型事例分 析。 示例:文中男青年最能打动我,因为 ①他孝顺、懂事。搀扶父亲到小店吃面,先为父亲 摘下头上的旧毡帽,又帮父亲脱棉大衣;为了让父亲能坦 然吃牛肉面,假装叫了两碗牛肉面,自己却悄悄要了一碗 “白水面”;把父亲夹来的一块块牛肉悄悄送回父亲的碗 里;考完研无论如何也要回家看望父母。 ②男青年读书刻苦、生活节俭。为了考研认真学习, 同时为了节省路费五年没有回家。
(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作用
答题方法: a.外貌描写(包括神态):交代人物××身份、 ××地位、 ××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等情况。 b.语言(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 动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 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 想,揭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②反复强调的词语:突出强调了××。
③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表 达作者的××感情。
题例:2010·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试卷《从教第一课 》 第12题: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两个“憋” 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例句:①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②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意义。 方法运用:联系上下文,体会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答案:①他郁闷不平,不希望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 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 或他郁闷不平,不甘于受命运的安排。 ②“我”屡次尝试后受挫的生气与不快,以及不 信说服不了迪龙的心理。
(2)句子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答题方法:写出人物(对象)+性格(事物)特征 题例:2010年我市中考试卷《一盘牛肉》第20题: 作批注是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请参照示例,从 文中任选一个句子点评。(4分) 示例 句子:男青年的喉结一鼓一缩,眼圈红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品味的能力。 方法运用: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写了„„人物(事 物)„„特点。 答案:运用“一鼓一缩”、“红”的细节描写, 写出了男青年被父母的爱子之情感动了,同时也为自 己没有去看望父母而自责、难过。
题例:
2010年我市中考试卷《一盘牛肉》第一题:选 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4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概 括能力。 方法运用:概括时要注意环境(特定背景)、主 要人物、事件、结局。(若是要求分点概括题则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重点语段进行提炼) 答案:家境贫困、相怜相爱的一对父子(主要人 物)来小店[环境(特定背景)]吃面,“我”用善 意的谎言赠送他们一盘牛肉(事件),他们善意接 受却又各自悄悄买单(结局)的感人故事。
(2)概括人物性格或评价:
①根据人物身份、职业分类理解,比如:农 民,勤劳、朴实、善良、憨厚等。 ②根据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 分析。 方法运用:性格+情趣+思想品质+身份 (职业、职务) 模式:我觉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至少要从不同角度答两点)。如果要求摆 出理由和举例,就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
8.把握主旨(概括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
(1)从题目入手(有的题目也是线索、本身也起到点
题作用) (2)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开头、结尾、过渡、抒情、 议论句里找) (3)概括中心:文章记叙(描写)了
(人)或(事),表现了
思想感情,或领悟(体会)到
精神,表达了
道理。
例题: 201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卷《父亲是一条鱼》第一 题: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 文意简要回答。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实际上考 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方法运用:文章记叙(描写)了 (人)或 (事),表现了 精神,表达了 思想感 情,或领悟(体会)到 道理。 答案: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 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
题例:
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试卷《母亲石》 第 23题: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理 解 。概括时要注意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方法运用:结构上(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首尾呼应、点题、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 心,深化主题) 答案: ①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 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 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