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二章《声现象》专题训练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二章《声现象》专题训练

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二章《声现象》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不选、多选或错选的均得0分)1.“腹语术”是一人分饰两角色的娱乐节目。

演员在扮演两角色对话时,其中一人是通过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另一人是通过()A.声带振动发出声音B.手指振动发出声音C.腹部振动发出声音D.舌头振动发出声音2.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颁奖活动中,主持人对获得第一名的选手作出这样的评价:“小黄以优美、洪亮的嗓音征服了所有评委,可以说她是当今最优秀的青年女高音歌手”。

其中,“优美、洪亮、高音”指的是声音的特性,那么它们分别对应的物理概念是()A.音色、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音调C.音调、响度、音色D.音调、音色、响度3.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

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4.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高于2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B.用超声波仪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C.在路口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5.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回声大小不同6.在操场上体育课时,总感觉老师的声音没有在课堂上听起来的响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耳很少听到与原声相隔小于0.1秒的回声B.体育教师的声音的响度太小C.在室外老师的声音向周围传开,几乎没有什么反射D.在室内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7.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8.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9.生活中常常由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而别人听不到,下列解释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A.固体传声效果好B.空气传声效果差C.声音更集中D.声音在体内反射响度被加强10.在医院中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11.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里的“声聚焦”装置,是一个呈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小丽将耳朵靠近装置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会变大,原因是“声聚焦”改变远处传来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1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13.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14.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v2,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B.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从而可对医疗器械和食物等进行杀菌消毒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6.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全卷满分100,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关于声音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液体不能传声;③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锣槌的振动发声的 B.气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C.音调越高的声音越响亮 D.真空不能传声3. 音乐厅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针状(类似蜂窝)的小孔,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4. 如图为我国第一个全女子现代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她们使用的乐器古筝、二胡、三弦、竹笛、古琴、葫芦丝…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这些乐器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可能都相同5.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6. 要阻挡声波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 D.金属物质7.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阻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8.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0分贝表示没有产生声音 D.声音的传播实际上是能量的传播9.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铛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10. 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1. 一个人站在平行的两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 s和0.7 s后听到回声。

2020年度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半学期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2020年度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半学期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A . 声源发声太强B . 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C . 声源离广口瓶太近D . 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2.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 .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 . 禁止广场舞活动C .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 .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3.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声波具有能量B .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 .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4.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 . 声速B . 响度C.音色D.回音5.下列情景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在大地中B.在盐水中C.在空气中D.在真空中6.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7.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8.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9.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少声音损失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C.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大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10.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D.在声源和人耳处11.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D.声音的三要素都是对乐音而言的12.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距发声体远近有关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3.如图所示,是一位学生在吹奏自制的哨子,他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是在改变声音的( )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振幅14.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A . 只要有发声器——声源就可以 B . 必须具有声源和空气 C . 必须有声源和声音的传播物质D . 只要有发声物和传播物质,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声音15.“隔墙有耳”的意思是说,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这个现象能够说明( ) A . 声音能够穿透墙壁传播 B . 声音能够拐弯传播C . 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D . 耳朵有这个特异功能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硬纸板做一个圆盘,在圆盘的最外周打一圈距离相等的小孔,在圆盘的内圈打上许多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小孔.把圆盘固定到一个轴上,以不变的速度转动圆盘,同时用一根橡皮管对准最外一圈的小孔吹气,它的波形是图________(甲/乙),若对准圆盘的内圈的小孔吹气,它的波形是图________(甲/乙).17.钢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18.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是不同的,_________ 叫声的音调高,_________ 叫声的响度大, 且牛和蚊子的叫声的_________也不相同.三、实验题(共3小题)19.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温度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 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 m/s.20.同学了解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后,为探测两山峰间的距离,来到两山峰之间(非中间),手中只有一块电子手表便很快测出了两山峰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试问:(1)她利用的物理道理是:利用 ______ 和公式 ______ .(2)写出她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用相应字母表示) ______ .(3)写出最后结果表达式: ______ .21.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___(高\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_(填变大\变小),听其响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_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3小题)22.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23.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24.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瓶内的空气被抽出时,里面的空气越来越少,但始终有剩余空气,所以声音仍然可以剩余的空气传声;另外,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悬挂声源的固体也可以传声.2.【答案】C【解析】A,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让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不适用于实际情况,故A错误;B,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禁止跳广场舞,也是不适用与实际的,故B错误;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影响别人,故C正确;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先C.3.【答案】D【解析】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是因为银元的真假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5.【答案】A【解析】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且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声音在大地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6.【答案】B【解析】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高低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7.【答案】A【解析】正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8.【答案】D【解析】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B,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使声音的响度更大一些.10.【答案】A.【解析】把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1.【答案】B.【解析】A,乐音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噪声听起来不舒服,同时会损害人的健康.不合题意.B,歌唱家发出的声音也是乐音,噪声主要是机器发出的声音,但也有别的声音会形成噪音.符合题意.C,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合题意.D,声音的三要素都是对乐音而言的.不合题意.12.【答案】A【解析】在声音的特征中,只有响度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就越小.13.【答案】A【解析】吹哨子时,是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改变了哨子内的空气柱质量和体积,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改变了哨子的音调.14.【答案】C【解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A、有声源能产生声音,但如果没有介质,声音就无法传播到人的耳朵,人就无法听到声音,所以选项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不一定非得是空气,所以选项B错误;C、声源产生声音,介质传播声音,它们是人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所以选项C正确;D、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其实除了必须要有声源、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以外,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响度.若人离声源很远,即使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人也无法听到声音.故选 C.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①介质向外传声;①良好的听觉器官;①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①有足够的响度.15.【答案】C【解析】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经过空气,墙壁传到对方的耳朵中即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16.【答案】甲;乙【解析】因为圆盘的最外周是距离相等的小孔,对准最外一圈小孔吹气时,波形是规则的甲波形图;圆盘的内圈是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小孔,若对准圆盘的内圈的小孔吹气,它的波形是不规则的乙图.17.【答案】响度;频率.【解析】因为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8.【答案】蚊子;牛;音色【解析】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9.【答案】(1)0;(2)不变;(3)A;(4)320【解析】(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声音同时到达甲乙位置,所以时间间隔为0,液晶显示屏示数为0;(2)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改变铜铃距离甲的位置,但是甲乙的距离没有发生改变,声音到达乙和甲的时间间隔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3)甲乙之间距离一定时,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由于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乙的时间都会减小,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变小.(4)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s1v ,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2=s2v,由题意得:t2−t1=1.875×10−3s,所以s1v −s2v=1.875×10−3s,即v=0.8m−0.2m1.875×10−3s=320m s⁄20.【答案】(1)回声;S=Vt;(2)大喊一声后测出两山回声时间即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和第二次听到的回声时间t2;(3)S=170(t1+t2)【解析】(1)该实验利用的物理道理是回声,测出时间后用S=Vt计算出距离;(2)测量方法:人大喊一声,声音同时向两座山峰传播,声音到达左边山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t1,声音到达右边山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t2;(3)则两山峰之间的距离是S=Vt=340m/s×t1+t22=170(t1+t2).21.【答案】(1)高;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解析】(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越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22.【答案】解:①v=st,①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0m s×2s=2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 s×2s=68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1+s2,∴s=s1+s22=20m+680m2=350m;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s′=s−s1=350m−20m=330m.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330m.【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23.【答案】解:声音从水面到达海底时间:t=0.8s2=0.4s,海水的深度s=vt=1500m s⁄×0.4s=600m答:水深为600米.【解析】计算回身测距类的问题,关键注意往返路程是距离的两倍.24.【答案】解:①管长931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①由公式v=st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sv =931m 340m/s;①两次声响相隔2.5s,且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①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t2=t1-2.5s=931m340m/s−2.5s①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v铁=st2=931m931m340m/s−2.5s≈3908m/s.答:铸铁中的声速为3908m/s【解析】题目告诉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铸铁的长度,可以利用公式t=sv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由于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快,可以求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减去时间间隔,最后利用公式v=st计算声音在铸铁中的速度.。

2020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同步试卷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同步试卷及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噪声对人类有很大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时,应控制噪声不超过()A. 50分贝B. 70分贝C. 80分贝D. 90分贝2.有一种“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色C.音调D.声速3.在图所示的波形中,能反映是同种乐器演奏,但声音响度不同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丁C.甲和丙D.丙和丁4.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同一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点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5.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游船上安装了由船务中心工作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消声器”,游船在行驶过程中不再有明显的轰隆声,关于此举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装“消声器”后机器不再振动B.“消声器”中有真空部分,让声音通过真空传到别处去了C.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再有明显的轰隆声”中的“明显”指声音的音调变低6.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A.二胡B.手风琴C.小提琴D.长笛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人产生听觉B.打雷时,窗户玻璃被震碎C .超声波能使塑料膜发热D .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9.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10.如果自行车轮胎内的气过多,轮胎在阳光照射下,轮胎温度升高或在重压时会破裂并发出很大的响声,这是由于()A .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 .轮胎这种材料破裂时发出的声音C .轮胎内空气受重压而发出的声音D .轮胎内空气在温度升高时发出的声音 11.通常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噪声,声强级大于()A . 20dBB . 40dBC . 70dBD . 90dB12.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的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推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______ .14.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 内振动36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Hz,人类_______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5.弹吉他时,拨动琴弦可以听到琴声,此时琴弦看上去好像变粗了,这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若用手掌按在琴弦上,琴声立即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1小题)16.物理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放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钟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_____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_____(写出一条即可).(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四、计算题(共3小题)17.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的信号经过0.6s被探测仪器接收到.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底的距离是多少米?18.校组织春游,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里,一个物理老师站在山谷叫中间的位置叫了一声2s后,他听到了第一次回声,5s后他听到了第二次回声,求他离山谷两边的距离.(v声=340m/s)(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9.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噪声强弱等级的划分,超过70分贝的声音就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所以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2.【答案】B【解析】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才能打开.3.【答案】C【解析】如图可知,甲、丙的波形相同,所以是同种乐器演奏,相同时间内,甲、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但甲、丙偏离原位置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乙和丁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不是同种乐器演奏.4.【答案】A【解析】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5.【答案】C【解析】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游船上安装了由船务中心工作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消声器”,游船在行驶过程中不再有明显的轰隆声,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答案】C【解析】相同时间内,长笛往返了5个周期;小提琴往返了5个多周期;手风琴往返了3个周期;二胡往返了3个周期.经过比较相同的时间内,小提琴经过的周期多,振动的快,频率大.7.【答案】D【解析】A,声波引起耳膜振动使人产生听觉,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符合题意;B,打雷时,窗户玻璃被震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能使塑料膜发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故D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从图形上可以看出,选项A、B、D三种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只有选项C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10.【答案】A【解析】由于轮胎爆炸时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声音.11.【答案】C.【解析】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0dB的声音最微弱,人耳刚能听见;为了保护听力,30~40dB之间是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的声音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如果声音超过90dB,就会影响听力,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12.【答案】B【解析】发声体都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易察觉,可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或用丝线悬吊轻质小球靠近音叉,通过溅起的水花或轻质小球的跳动,反映出音叉的振动,即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采用的是转换的物理研究方法.13.【答案】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解析】由此题提供的信息可知,是因为介质的不同,导致声音的传播效果不同,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传播的远吗?)14.【答案】6;不能【解析】本题考查了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及频率的计算,声音的频率是声源振动的次数与声源振动=60Hz,它振动的频率是6Hz,人耳时间的比值,所以昆虫在1min内振动了360次,即f=36060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6Hz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15.【答案】振动;琴弦的振动停止了.【解析】琴弦发声时,琴弦在快速地振动,所以看上去好像变粗了;按住琴弦后,琴弦停止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16.【答案】(1)不变;(2)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或其它条件相同时,大理石反射效果好);(3)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4)大理石.【解析】(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2)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是为了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由实验表格知,材料不同,反射效果不同,所以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由实验表格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的吸音效果好,大理石反射效果好.(3)人的听觉不能准确测量声音的大小,可以采用比较灵敏的仪器测量反射声音的大小.(4)因为相同条件下,大理石的反射效果好,可以利用大理石作为反射面.所以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大理石.17.【答案】解:根据v=st得到,s=vt=1530m s⁄×0.3s=459m【解析】回声探测仪器是利用声呐进行测距的.超声波发出后遇到障碍物被返回来,所以0.6秒是超声波往返的时间,超声波到障碍物的时间是0.3秒.题目中告诉了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30m/s.所以可以利用公式s=vt计算距离.18.【答案】解:(1)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峭壁的时间t1=2s2=1s,由v=st,可得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2)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t2=5s2=2.5s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2=vt2=340m/s×2.5s=850m;答:他离山谷一边较近的距离为340m,较远的距离为850m.【解析】根据题意,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即可分别求出人到两个峭壁之间的距离.19.【答案】解:∵管长931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由公式v=st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sv =931m 340m/s;∵两次声响相隔2.5s,且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t2=t1-2.5s=931m340m/s−2.5s∴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v铁=s t2=931m931m340m/s−2.5s≈3908m/s.答:铸铁中的声速为3908m/s【解析】题目告诉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铸铁的长度,可以利用公式t=sv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由于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快,可以求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减去时间间隔,最后利用公式v=st计算声音在铸铁中的速度.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0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2020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B.(2)(4)C.(1)(3)D.(3)(4)2.济南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3.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倒车雷达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洋的深度C.利用B超查看胎儿的情况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4.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5.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压在弦上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B.在高速公路两侧修建一定高度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圆形围墙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内任何位置听见,这是声音的反射现象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表明声音能传递信息6.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 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A. 510mB. 1020mC. 2040mD. 4080m7.下列实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够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B.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C.根据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D.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8.通常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噪声,声强级大于()A. 20dBB. 40dBC. 70dBD. 90dB9.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兵乓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实验现象放大B.图乙中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C.图丙的实验可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D.图丁中利用声呐系统捕鱼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0.声音从声源处发出后,在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空气温度保持不变)()A.响度B.速度C.音色D.频率11.有一种“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色C.音调D.声速12.某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另一个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B.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C.人耳的错觉D.外界杂声干扰13.如图,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色与振幅的关系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14.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提高声音的响度的是()A.增大声源振动的幅度B.用力敲击发声体C.离声源近些D.提高声源振动的频率15.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B. “闻其声,知其人” ————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C. “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能吹出“1,2,3,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______.如果用金属棒打击瓶子,也刚好能打击出“1,2,3,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节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______.17.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18.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城区广场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______ (“音调”、“响度”或“音色”),它 ______ (“能”或“不能”)有效的减弱噪声.三、实验题(共3小题)19.看图说理:(1)观察图甲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图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按照上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甲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乙图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__________;℃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1.由下面表格中的声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3小题)22.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23.校组织春游,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里,一个物理老师站在山谷叫中间的位置叫了一声2s后,他听到了第一次回声,5s后他听到了第二次回声,求他离山谷两边的距离.(v声=340m/s)(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4.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请计算要能区别自己的叫声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距离悬崖多少米?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2.【答案】A.【解析】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3.【答案】D【解析】A,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倒车雷达,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的深度,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医生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用“B超”查看胎儿的情况,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的胆结石,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5.【答案】A【解析】A,二胡演奏家在表演二胡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B,建立隔音板,阻碍了噪声从发动机向居民传播的路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围墙附近说话,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造成美妙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螺栓松动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就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6.【答案】C=3s,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为r=vt=【解析】声音凹坑壁的时间为t=6s2340m s⁄×3s=1020m,所以圆形凹坑的直径d=2r=2040m.7.【答案】B【解析】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渔网里,根据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敲击鱼缸,金鱼会受到惊吓而游动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可以说明水的振动发出声音.8.【答案】C.【解析】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0dB的声音最微弱,人耳刚能听见;为了保护听力,30~40dB之间是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的声音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如果声音超过90dB,就会影响听力,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9.【答案】A【解析】A,音叉振动产生,但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将小球紧靠发声的音叉,将不容易直接观察的音叉振动转换成容易观察的小球被多次弹开,将微小的实验现象放大,故A正确;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C,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频率无关,故C错误;D,声呐系统捕鱼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10.【答案】A【解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声音从声源处发出后,在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声音离声源越来越远,故其响度会减小.故BCD错误,A正确.11.【答案】B【解析】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才能打开.12.【答案】B【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声音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所以当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时,另一个人会先后听到由铁管和空气传过来的声音,则听到两个敲打声.13.【答案】B【解析】乒乓球振动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比较大,物体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14.【答案】D【解析】A,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故增大声源的振动的幅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不符合题意;B,用更大的力击鼓,增大了鼓面的振动幅度,增大鼓声的响度.不符合题意.C,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故离声源近一些后,可以增大响度,故不符合题意;D,提高声源的振动频率可以提高该鼓振动时的音调,故该选项符合题意.15.【答案】A【解析】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的反射,回声现象,和次声无关.符合题意.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不符合题意.C,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不符合题意.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把能量传递给眼镜和上面的灰尘,使眼镜和灰尘分离,起到清洗的效果.不合题意.16.【答案】(1)、(2)、(3)、(4);(4)、(3)、(2)、(1).【解析】℃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故“1,2,3,4”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1)、(2)、(3)、(4);℃当用金属棒打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在振动发声,瓶内水位越高,瓶子与水柱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1,2,3,4”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4)、(3)、(2)、(1);17.【答案】(1)物质种类;温度;(2)1531m【解析】(1)观察表中数据可得:声音在水、海水、冰、软橡胶、软木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5℃、15℃、20℃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2)由表中数据知声音在:25℃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31m s⁄,声音从海面到海底=1s,则海水深度s=vt=1531m s⁄×1s=1531m的时间为t=2s218.【答案】响度;不能【解析】噪声监测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它不能减弱噪声,只是监控噪声的大小.19.【答案】(1)人在鱼缸旁边拍手,水中鱼就吓跑,即说明液体可以传递声音;(2)人耳朵贴在桌子上,若轻拍桌子,人能听到桌子的敲击声,即说明了固体可以传递声音;(3)若想判断甲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应让鱼只听到声音而看不到物体或人的拍手,故可以把一部手机放在桌子上,用另一部手机拨打桌上的手机,当手机响时,观察鱼会不会吓跑即可.(4)若想判断乙图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我们在进行乙图实验时,只需将另一只耳朵堵上即可.【解析】(1)人在鱼缸旁边拍手,水中鱼就吓跑,即说明液体可以传递声音;(2)人耳朵贴在桌子上,若轻拍桌子,人能听到桌子的敲击声,即说明了固体可以传递声音;(3)若想判断甲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应让鱼只听到声音而看不到物体或人的拍手,故可以把一部手机放在桌子上,用另一部手机拨打桌上的手机,当手机响时,观察鱼会不会吓跑即可.(4)若想判断乙图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我们在进行乙图实验时,只需将另一只耳朵堵上即可.20.【答案】℃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解析】℃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与敲击的力度有关.敲击的力度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实验中通过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判断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小.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以便了解音叉的振幅.℃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音叉的振幅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听到音叉的响度越大,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21.【答案】结论1: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结论2: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结论3: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最快,液体中的声速较快,气体中的声速最慢.【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由于不同介质的结构不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的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22.【答案】解:℃管长931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由公式v=st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sv =931m 340m/s;℃两次声响相隔2.5s,且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t2=t1-2.5s=931m340m/s−2.5s℃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v铁=st2=931m931m340m/s−2.5s≈3908m/s.答:铸铁中的声速为3908m/s【解析】题目告诉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铸铁的长度,可以利用公式t=sv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由于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快,可以求出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减去时间间隔,最后利用公式v=st计算声音在铸铁中的速度.23.【答案】解:(1)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峭壁的时间t1=2s2=1s,由v=st,可得人到该峭壁的距离=2.5s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2)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t2=5s2s2=vt2=340m/s×2.5s=850m;答:他离山谷一边较近的距离为340m,较远的距离为850m.【解析】根据题意,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即可分别求出人到两个峭壁之间的距离.=0.5s,24.【答案】解: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t=0.1s2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s=vt=340m s×0.5s=17m【解析】要想从听觉上区分自己的叫声和回声,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至少0.1秒,则声音从发出到=0.5s,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障碍物需要的时间t=0.1s2⁄s=vt=340m s×0.5s=17m。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 .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 .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2.用手按住自行车的车铃,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 ) A . 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 . 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C . 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D . 以上说法都有道理3.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 )A . 音调不同B . 响度不同C . 音色不同D .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 )A .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B .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C . 瓦匠用瓦刀敲打砖D .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5.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 .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B . 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 . 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 . 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6.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 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 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 . 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7.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A .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B .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C .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D .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8.关于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 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 . 只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 . 只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D . 与声源振动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9.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 . 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 . 用声呐探测海深C . 用B 超做体检D .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10.下列实例中,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 ) A . 利用声呐探测潜艇的位置 B . 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C . 蝙蝠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D . 海豚判断食物的位置和大小 1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 . 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12.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的传播快慢与 ______ 和 ______ 有关.耳膜破裂的人 ______ (可能、不能)听到声音.14.钢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15.小文和爷爷在观看如图所示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这一档节目在广大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央视著名播音员将轮番担任读词考官,他们一口标准而动听的普通话是由声带_________而产生的,爷爷为了听得更清楚便告诉小文将电视机音量调大,这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三、实验题(共1小题)16.由下面表格中的声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3小题)17.校组织春游,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里,一个物理老师站在山谷叫中间的位置叫了一声2s后,他听到了第一次回声,5s后他听到了第二次回声,求他离山谷两边的距离.(v声=340m/s)(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8.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19.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2.【答案】B【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能振动,也就不能发声.用手按住自行车的车铃时,敲打车铃,无法引起车铃的正常振动,所以不能听到清脆的声音.3.【答案】C【解析】甲、乙的波形特点是: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则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因为两列波的形状不同反映了波的音色不同,故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答案】A【解析】敲击不熟的西瓜和熟西瓜时,由于西瓜内部瓤的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瓜农可以通过音色辨别西瓜是否成熟,只有A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听声辨认,听声辨物,都是用的音色,此类问题都可以据此解答.5.【答案】A【解析】A、球破裂时,球内的气体冲出来,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产生声音,发出巨大的响声;B、吹气时,当气被吹进去以后,就会和球内的气发生碰撞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也是很小;C、破裂时,球皮的形状会立即发生变化,恢复到原状引起振动产生声音,但不是“嘭”的一个大响声;D、球皮被吹大时,由于球皮发生形变而引起球皮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很小.6.【答案】C【解析】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频范围内,不是超声或次声.7.【答案】A【解析】老牛的叫声比较大,是指响度大,但牛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所以音调低;蜜蜂发出的声音响度小,但是刺耳尖细,所以音调高.8.【答案】D【解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就越小;9.【答案】D【解析】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B,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符合题意.10.【答案】B【解析】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陨石坠落、雷电等,都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另外核爆炸、火箭发射、飞机飞行、车辆奔驰等都会产生次声波.所以监测和控制次声波,能够有效的避免它带来的危害,并从中获取信息来预报地震、台风、或为监测核爆炸提供依据.声呐、蝙蝠、海豚都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11.【答案】B【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12.【答案】D【解析】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高,故A错误;B,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13.【答案】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可能【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通过骨骼进行传播的时候不需要经过鼓膜,只要听觉神经是完好的都可以通过助听器听到声音,或者如贝多芬晚年失聪时那样通过骨骼进行声音的传递.14.【答案】响度;频率.【解析】因为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5.【答案】振动;响度.【解析】播音员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将电视机音量调大,这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16.【答案】结论1: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结论2: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结论3: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最快,液体中的声速较快,气体中的声速最慢.【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由于不同介质的结构不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的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17.【答案】解:(1)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峭壁的时间t1=2s2=1s,由v=st,可得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2)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t2=5s2=2.5s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2=vt2=340m/s×2.5s=850m;答:他离山谷一边较近的距离为340m,较远的距离为850m.【解析】根据题意,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即可分别求出人到两个峭壁之间的距离.18.【答案】解: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12×4s=2s由v=st 得,此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 s×2s=3000m⁄答:海底的深度是3000m.【解析】利用回声计算海水深度:先找到超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公式v=st计算海水的深度.19.【答案】解:声音从水面到达海底时间:t=0.8s2=0.4s,海水的深度s=vt=1500m s⁄×0.4s=600m答:水深为600米.【解析】计算回身测距类的问题,关键注意往返路程是距离的两倍.。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声现象综合专题训练【答案】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声现象综合专题训练【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声现象综合专题训练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和应用等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演唱中涉及到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的越远C.“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

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B.泥石流来临前会发出超声波,可通过发出的超声波提前预报C.小提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波形图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为250~600Hz,所以人耳无法听到4.对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声波吹灭蜡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乙图:小兔子根据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C.丙图:禁止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D.丁图:发生台风海啸时常伴有超声波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图-2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C.图-3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图-4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D.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1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丁实验中喇叭发声时烛焰在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13.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2019-2020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9-2020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通过声音的音调可辨别乐器的种类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3.“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 C .响度D.速度4.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

下列关二胡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5.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6.《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

在该节目中,参赛选手们展示出了高超的音乐技艺,他们用冬瓜、土豆等做成吹奏乐器,吹奏出悦耳的音乐。

这些音乐可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7.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答案:A
11.(2020岳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12.(2020达州)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C
6.(2020黔东南)如图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大作,震耳欲,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答案:D
D.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8.(2020孝感)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B.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9.(2020武汉)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14.(2020内蒙古自治区)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A.甲是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鼓声大作,震耳欲,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7.(2020青岛)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色
C.丙是利用卫星系统导航,其信息传播的媒介与B超“相同
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15.(2020深圳)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
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测试题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2020新疆)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
A.音调相近B.频率相近C.音色相近D.响度相近
答案:C
2.(2020甘孜)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答案:D
3.(2020成都)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20
0.3




40
0.5

尼龙丝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16.(2020齐齐哈尔)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2.(14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这说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蔽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A.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5.(2020黔西南)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置,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答案:D
10.(2020眉山)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
7.(2020青岛)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
D.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答案:A
8.(2020孝感)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23.(10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答案:A
5.(2020黔西南)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
B.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
D.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6分)(2020·铁岭)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填“信息”或“能量”)。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7.(2020·德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B.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谁,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18.(2020·黑龙江)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30
0.5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24.(6分)我国一般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在水面下某处静止不动,声呐系统发现在正前方3.8km处有一艘不明潜艇匀速驶来。声呐系统立刻再次发出超声波,经过5.0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声响系统接收到声波后立刻向不明潜艇发射直线运动的鱼雷,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鱼雷的平均速度是80m/s。求:
20.(6分)(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咸宁)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选题“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21.(4分)(2020·乐山)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答案:C
4.(2020常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A.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答案:C
13.(2020天水)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