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物理教学论论文(10篇)

物理教学论论文(10篇)

物理教学论论文(10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注重大学物理教学的文理渗透和美学教育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电生磁和磁生电、物质与反物质等空间对称性,角动量守恒体现了宇宙的空间转动对称性,能量守恒体现了宇宙的时间平移对称性。

1.简约美在一个艺术家眼里,简洁就是一种美。

物理学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摸索,曾经是很繁琐的,随着物理学家对自然规律一步步探究,他们逐渐总结出了反映物理本质属性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

例如,宇宙中的种种作用力可归纳为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四种;牛顿三定律解释了低速条件下的物体动力学特征;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解释电磁学的许多问题;爱因斯坦相对论内涵很神奇,它的原理却十分简单明了。

二、注意文理科生大学物理教学的差异性文理科生物理基础差距大,理科生熟悉的内容,文科生可能并不了解。

文科生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理科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强。

为解决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需求,教师应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出适合高等院校实际的、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3.教材和考核方式不同我校大学物理课程是在理工科学生一、二年级开设的必修基础课,而文科生大学物理为选修课。

大学物理课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课时比较紧。

教师选用好的物理教材,可启发潜在的物理人才,精进其物理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参照教育部制定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选择了由程守珠和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上、下册)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还有配套的习题分析与解答、思考题分析与拓展、学习指导书等资料。

文科生选取的是由倪光炯和王炎森主编的《物理与文化》,是以传递物理文化和科学精神为主的教材。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教育作者:王俊华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02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初中物理教师要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从物理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汲取美学的营养.笔者认为,这样的物理教师一定很受学生爱戴.世上万物都是美的,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其实更美.“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千万种颜色”是物理的繁华之美,“力的平衡”是物理的和谐之美.“静止状态”是物理的凝固之美,“物态变化”是物理流动之美;“光的直线传播”是物理直观之美,“声和光的反射现象”是物理婉转之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初中物理教学处处洋溢着美.1感受物理的规范美、严谨美规范的格式、准确的措辞、美观整洁的书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物理公式要用到许多的希腊字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希腊字母,否则物理公式很难写漂亮.比如密度用ρ表示,是八年级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写的希腊字母.笔者让学生从下往上起笔,并带有一定弧度,收笔圆润干脆,不拖泥带水.教师亲自示范,学生互相评比.选书写最佳的到黑板前示范.一定要让初中生写出的物理公式美观整洁.初学物理,许多物理专有词语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是模糊不清的.教师一定要把这些易混淆的词语收集到一起,让学生仔细区别.比如“溶化、熔化、融化”三个词,用法是不同的,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们通常容易混淆.“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它液体里.九年级化学“溶液”这一章用得较多.例如:“盐放进水里,很快就溶化了.”“两块冰糖搁进杯子里的水中,慢慢就在水里溶化了.”“一勺鸡精放到汤里,搅拌几下就溶化了.”“这种胶块儿放进酒精里溶化得比较快.”“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这一章用得较多.例如:“当铁被加热到1535 ℃,且不断吸热,铁块就会慢慢熔化成铁水.” “激光产生的高温,能在瞬间熔化钢铁.”“大块状的沥青倒进大锅,加热后就熔化了.”“融化”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用得较多,文学色彩较浓.在语文上专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例如:“初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冰开始融化了.”“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融化得比较慢.”“太阳升起来后,花坛上的霜慢慢融化了.”“时间、时刻”这两个词,在学完机械运动这一章,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两个词在物理上其实有着严格的区别.时刻一定是某个时间点,1点整就是时刻. 时间是两时间点中的一段,比如“在滨江公园里,我们玩了20分钟”,这个“20分钟”就是指时间.如果借用数学语言表示,时刻是数轴上的一个点,时间是数轴上的一个线段.“烟、雾”:“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雾”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的许许多多的小液滴.比如说浓硝酸,浓盐酸的挥发,能在空中看到白雾.而一般化学反应生成的固体小颗粒就叫做烟.比如说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金属钠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小颗粒固体,漂浮在空气中就叫做白烟.所以烟其实是固态,雾是液态.它们都不是气态.“物质、物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没有不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但是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组成物体,比方说,磁场是物质,但没有由磁场组成的物体.物体可以由不同物质组成,比如说桌面、桌腿可以是木头的,连接处可以是金属的.我们常用这样一句话让学生来体会“物质”、“物体”的区别:“铁锤和铁钉是两个不同的物体,但它们都是由同一种物质…铁‟构成的.”区分了以上词语以后,学生会从内心里觉得:物理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规范和严谨其实就是一种美.2体会物理的思想美初中主要的物理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化物理模型法、放大法、图像法等.在实际解题时,还要有能量意识和整体思想.从能量角度考虑,不必考虑过程中的细节,因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有时能将题目运算大大简化,甚至不必计算就能将难题解决.如图1所示,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不可伸长的绳子的两端悬挂在天花板A、B两点上,如果在绳的最下端c处用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缓慢向下拉成如图1所示的“V”字形,则绳子的重心将A.下降B.升高C.不变D.无法确定即便绳子质量均匀,绳子的重心对初中生来说,还是难以确定.当用力将c往向下拉时,拉力对绳子做功,天花板对绳子的两个拉力由于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天花板对绳子不做功,而绳子在拉之前和拉之后,绳子的动能均为为零.所以,做功的结果只能是绳子的重力势能增加,绳子的重心升高.或者反过来,当撤消外力后,绳子会上下跳动许多次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重力势能和绳子的动能在相互转化的缘故.也就是说,撤消外力后绳子的重心会下降.故拉绳子c处时,绳子的重心是升高的.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用系统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整体法.从整体考虑,可以使问题处理得到简化.如图2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受到手持磁铁的吸引,整个系统的运动情况是A.向左运动,越来越快B.向右运动,越来越快C.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分析小车和磁铁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小车和磁铁整个系统而言,在水平方向上是不受力的,原来静止的还将保持静止.如果单独对小车或磁铁进行受力分析,都将麻烦而难以解决.通过这两道题,学生一定会感到物理思想之美.3体会物理的真实美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在处理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常常采取这样的实验引入新课:取一个吹风机,让它竖直向上只吹冷风,然后将乒乓球放置于风口,左右移动吹风机,乒乓球一边随着吹风机左右移动一边跳舞.甚至我们还可以用一只铁圈从左向右凭空套过乒乓球.学生会很惊奇,为这种奇妙的物理现象所叹服.物理之美已经将学生牢牢地征服.这时,再来分析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水到渠成.学习物态变化时,我们把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呢?书上没有讲,笔者借机给学生补充并进行美的熏陶: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在空间排列,在结晶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在天然状况下通常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比如食盐呈立方体;冰花呈六角棱柱体;明矾呈八面体等.雪花是冰的天然结晶,所以会有规则的外形.其实雪花的个体是极其微小的,大约5000颗雪花总质量不过才1克,所以,很多同学并没有仔细观察过.教师适时推出一组雪花图片(见图3),学生大呼过瘾.大自然的神奇、物理的对称美,已经深深印入学生脑海中.4领略物理的和谐美、统一美给学生心灵上切实的震撼、意想不到的感觉就是物理的和谐统一之美,它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一个地质勘探小分队,在野外河边休息时发现了一种矿石,他们非常想尽快知道这种矿石的密度大约是多少,但是手中只有皮尺、直木棍和针线包中缝衣服用的针和细线,请你帮助他们利用现有的物品,设计一个测定矿石密度的方案,并推导出计算矿石密度的表达式.操作步骤如下:(1)在直木棍上选一固定点作为支点,用细线把直木棍悬挂起来;(2)如图4,使木棍在水平位置平衡;(3)分别量出悬挂矿石和石块的点到支点的距离为l1和l2;(4)将矿石浸没在水中,移动石块直到木棍再次水平平衡;(5)量出悬挂石块的点到支点的距离为l3(如图5);(6)计算矿石密度ρ矿=l2 l2-l3ρ水.解析如下:F1l1=F2l2.第一次杠杆平衡得G矿l1=G石l2,即ρ矿gV矿l1=G石l2(1)第二次杠杆平衡得(G矿-F浮)l1=G石l3,即(ρ矿gV矿-ρ水gV矿)l1=G石l3(2)由(1)和(2)可解得ρ矿=l2 l2-l3ρ水.这时,引导学生回忆浮力一个固定知识块:一个实心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为F拉,那么物体的密度为:G G-F拉ρ水.解析如下:因为F浮=ρ水gV排,所以V物=V排=F浮ρ水g=G-F拉ρ水g,ρ物=m物 V物=m物 V物=G/g G-F拉ρ水g=G G-F拉ρ水.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图4和图5的装置可理解为是一把秤,一把测重力的秤,在空气中的示数为l2,浸没在水中的示数为l3,这样两个题目的结果就实现了完美统一.和谐和统一在这道题中得到完美的诠释,美再次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体现.5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物理规律肯定是美的,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同样蕴含着美.比如在物理习题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从美的角度思考,有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减少错误的发生.如图6所示的电路,三个电阻是串联、并联还是混联?一直以来,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头疼.笔者处理这道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把三个电阻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开来,然后将电路进行等效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学生觉得物理原来可以这么美,不必听老师枯燥的讲解,只要将图形变换竟然也能把复杂的题目弄懂.可以预见,学生一定会被物理所折服,并深深爱上物理.物理的美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物理的简洁之美:牛顿只用看似简单的三条定律就概括了物质世界纷繁复杂的力和运动现象,麦克斯韦只用四个方程组就让电和磁实现完美统一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巧妙运用物理规律,简单直接地解决繁杂问题,用巧劲解难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是能有意识地挖掘物理这门学科美的因素,对初中生进行美的教育,不仅能使初中生更好地掌握双基,还能使初中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体验到美、享受到美,把物理学习变为一种高级的审美享受,让初中物理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短暂人生中的一段快乐旅程.使得初中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意义上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学习.。

“德智体美劳”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

“德智体美劳”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

德育实效“德智体美劳”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刘春林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一系列深刻论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关键词: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一、立德树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的重要阵地。

结合实事、新技术、新发明和科技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知识将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及进展重要的物理学家的事迹介绍给学生,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例如,超导技术、磁悬浮列车、“神州”飞船、光纤通信、量子技术等等。

纵所周知的四大发明、张衡的浑天仪、沈括的《梦溪笔谈》等科学文化珍品在世界的宝库中光彩夺目。

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从1950年起就要求回国报效新生的祖国等,激励和引导他们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理想和追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智力开发——在物理教学中启迪智力开发从“万户”的飞天到神州飞船的发射升空,从小渔船到远洋巨轮,从水肺到潜艇入海,从孔明灯到飞艇都凝结着我们先人的前瞻与现代人智慧的发展。

每一次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由于物理知识的发展、升华推动的。

从人工取火发明以来,火促进了人类的体制和社会的发展,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分开;蒸汽机在18世纪的发明与利用,生产力有了大幅提高,促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进入工业化时代;19世纪电能的普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格局,人民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20世纪以来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促进了社会的清洁环保,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

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认识

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认识
示学 生 认识 和 掌握 物理 规律 的智 育是 物理 教 学活 动 的基 础环 节 。 美育 对 于智 育 的实 施 ,有着 不 可忽 略 的独 特 作用 。教师 在教 学 过 程 中应 调动 学生 学 习兴 趣 ,培 养 学生 的观 察 力 、思考 力 、想 象 力 和 创 造 力 ,激发 学 生学 习物 理 知 识的 热情 ,学好 物理 知 识 , 以期 达到 物 理教 学质 量 的提 高 。总 之 ,作 为 一名 物理 教师 要 做教 育 教 学 的有 心人 ,必 须 认真 学 习并 挖掘 教 材 中能 体现 科 学美 的素 材 , 做到 心 中有 数 ,注 意尽 量用 各 种 方法 体现 出来 ,让 学生 的综 合 素 质 得 到提 高 ,从 而 做到 以教 学 助美 育 , 以美育 促 教 学 ,努 力培 养 新世 纪 的合 格 人才 。
素质教 育
教育 学 科
2 1 4第4 0o 期
谈对初中物理教学 中进行美育教育的认识
徐凤英 ( 河北省辛集市育才 中学 0 20 ) 530
美 育 是 中学教 育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能促 进 学生 智 力 的发展 ,
意 :①运 用 多种 方法 解 题 ,通 过 对 比领悟 美 。注 意各 种题 型的 总
对 培养 他们 的观 察 力 、想象 力 、 创 造力 乃至 形象 思 维 能力 都有着 巨大 的 作 用 , 能 使 学 生 变 得 高 尚、积 极 ,有助 于 培养 他们 良好 的心理 素质 ,发 展 健康 人格 。在 初 中物 理教 学过 程 中 ,教师 根据 教 学 的 内容 、方 法 及场 地不 失 时 机地 渗 透美 育 , 以激 发 学生 对物
结 ,找 出其 关系 ,让 学 生在 多 样 中找 到和 谐 统一 美 。②着 重 过程 分 析 ,画 示 意 图 ,让 学 生发 现 物 理 过程 的形 象美 ,感 悟抽 象 美 。 ③ 注 意 数 学 方 法 的 运 用 , 用 比 例 、 函数 、 图像 等手 段 让学 生 体 会 到 比例 、对 称 等形 式美 。④结 合 实验 演 示使 理 论和 实 际达 到和 谐统 一 。 3 改革 教 学 方法 ,实 施 美育 . 教育 物 理 教 学 中 涉 及 到 不 少 事 物 的方 方 面面 , 只要 教师 引 导得 法 ,就 很容 易挖掘 出很多 美 的事 物 。如 笔 者在 讲授 初 中 物理 音 调 、 响 度和 音色 及 噪 声 的危 害和 控制 两节 时, 先给 学 生播 放 了我 国 的 古典名曲 《 二泉 映月 》 及课 前从 建筑 工 地 上录 来 的机 器切 割钢 筋 时 发 出 的噪 声、搅 拌 机 的轰 鸣声 等 。让 学 生在 对 比中 鉴别 什 么是 乐 音 ,什 么是 噪 声 ,通过 噪 声和 乐音 的比较 ,使学 生 鉴别 什 么是 美 的声 音 ,什 么 是不 美 的声 音 。又如 ,笔者 在 讲解 “ 械 运动 ” 机 节 时 ,用 V D 学 生 播 放 了 民乐 大合 奏 《 C给 春江 花 月 夜 》 。优 美 的乐 曲和着 太 湖风 光 的优 美 电视 画面 :一轮 明月 下, 一只 游船 静 悄 悄 地 在 湖 面 航 行 , 岸 上 一排 排 垂柳 和 远 处 的 古建 筑 群 相 映 成 趣 。播 放停 止 , 再给 合 画面 中 的明 月 、游船 、古建 筑群 、垂柳 等 事 物来 讲解 什 么 是运 动 ,什 么是 静止 ,什 么是 参照 物等 有 关物 理 知 识 。课 堂 的审美 氛 围就 陡然 浓 郁起 来 ,也 收 到 了较好 的 教学 效

谈谈物理学中的对称美学思维

谈谈物理学中的对称美学思维

谈谈物理学中的对称美学思维作者:韩文静来源:《教师·综合版》2009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探讨,提出了运用美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物理教学成为一门美的艺术的教学观点。

关键词:对称性;美学思维;方法论对称性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和过程都存在或产生它的对应方面。

这种对应方面表现为现象的相同、形态上的对映、物质的反正、结构上的重复、性质上的一致、规律性的不变,等等。

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自然界中从微观到宏观,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非生命界到生命界,无一不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称性。

可以说对称性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相互联系中的一致性、不变性和共同性,它是反映自然规律的一条基本原则。

对称性常表现为四个方面:①物体形状或几何形体的对称性。

例如在物理学中的晶体结构的研究中发现,晶体的点阵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常称为晶体对称性。

对称性使晶体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如X射线的洐射实验就是直接和晶体对称性密切相关的,正是在此基础上,人们才发展了X射线的结构分析技术。

②物质存在形式的对称性,例如正电荷与负电荷、磁体的N极与S极、粒子与反粒子。

③物理过程中的对称性,如电生磁和磁生电,动能转化势能和势能转化为动能。

④物理规律的对称性,主要是指物理规律在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如空间坐标平移的不变性、时间坐标平移的不变性、空间转动的不变性、伽利略变换、洛仑兹变换的不变性等。

对称性对物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从物理理论的发展来看,正是“对称—不对称—新的对称”的不断循环往复,才使物理理论从较低的对称层次向较高的对称层次发展,从较小的统一向较大的统一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

这也是物理学总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沿着这条道路,历代物理学家作出了杰出贡献。

牛顿把天上的力学与地上的力学对称综合起来,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20世纪中叶李政道、杨振宁又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这一发现为人们探索更高层次的对称提出了新的课题。

浅谈物理学中的美学

浅谈物理学中的美学

浅谈物理学中的美学笔者以物理学中的美感入手,探究物理之美对大家的作用与对学习物理的促进作用。

在许多人心中,科学和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学追求的是严谨,是理性的演繹;而艺术追求的是美感,是灵感的发挥。

两者南辕北辙,毫不相干,真是这样吗?标签:和谐奇异美;简单对称美;审美观;热情;情操一、物理学中的美物理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宇宙,让学生从繁杂、混乱无序之中,整理出统一的、简洁的秩序和规律。

这里所谓的“秩序”意味着真理与和谐。

而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从零散、无序的艺术哲学之中整理出令人神往的秩序和规律。

可见,物理教育与审美教育都是为了秩序,追求“规律”,只是学科不同,相应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同而已。

以下我们看看物理学中美的体现与作用。

1.和谐奇异美古代思想家把美与和谐画上等号,希腊古典时代的大哲学家们认为,美在于和谐,美应当是完美的,千百年来,这些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所以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认为天体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又如海市蜃楼现象,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有时会突然出现亭台楼阁、城郭古堡、村庄小岛等幻影,虚无飘缈、变幻莫测、宛若仙境,给我们呈现了奇异的美。

2.简单对称美在美学中,“对称”是形式美的表现,如空间上的对称,体现为:在运动学中,如机械振动,又如在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中的对称;在光学中的镜像对称。

在时间上的对称,体现为:单摆运动中的时间,交变电流与电磁振荡中的时间对称。

物理学公式、定律表达方式上和理论结构上所反映的对称性更是不胜枚举。

如电磁学中静电力的库仑定律就是追求跟万有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对称而获得的。

也正是由于对称性,让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后,坚信“磁也能产生电”,并坚持实验了十年,终于取得了成功,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电气化时代。

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式最简单,比如:光沿着最简单的直线传播;行星沿着简单的几何曲线──圆、椭圆运动。

物质世界的组成也最简单,由基本粒子组成。

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渗透科学美学思想的原则——以物理学教学为例

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渗透科学美学思想的原则——以物理学教学为例
产生误解。不 同的学科 中同一名词的含义是不同 即通过实验判定该理论是否为“ 。一个物理理 真”
收稿 日期 : 0 9 1— 8 2 0 — 2 1 基金项 目: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 Y 0 0 9 K Y 69) 作者简介 : 祁秀春 (9 3 )男, 16 一 , 黑龙江克 山人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美学思想 。
关键词 :自然科学 ; 学科教学;渗透 ; 科学美学 ; 原则
中图分类号 : 8— 9 B 3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7 — 5 2 2 1 ) 10 7 - 4 64 82 (0 00 — 0 7 0
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的。比如“ 物质” 一词在化学、 物理和哲学 中的含义
人们开始注重挖掘 自然科学 中的美育 因素并通过 不同, 是高度的抽象概括 , 它关心的是独立于人的 定途径渗透给学生 , 图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 意识 之外 的本质属性 。再 比如一个简单 的符 号 试

美教 育 的 目的 。 是一 种令人 欣慰 的现象 。 是 自 这 但
“” O 。在英语 里它 是一个 字母 , 化学 中它是 一个 在
构成物理学基础的物理概念绝大部分都可以
托勒密的地心说是以毕达哥拉斯的美学思想 定量描述 , 称其为物理量。构成物理学核心的物理
为基 础 提 出来 的 。他 认为 圆形 或者 球形 是最 完美 定 律更 多地 采用 了数学 表 述 , 学 成为 学 习 、 究 数 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几何 图形 ,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完美的运动。 0 l 是 物 理学 必不 可少 的工具 。人们 利用 数学 提供 的概
第1 6卷第 1 期 2 1 年 1 月 00

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探讨.doc

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探讨.doc

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探讨(一)美育的概述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把教育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在理论上,它涉及教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在实践方面,它涉及教育史、美学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等多种学科。

”1美育主要培养人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美育的发展审美教育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早在古希腊时期,审美教育作为人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柏拉图教育“理想国”中的守护者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而音乐应该在体育之前’;亚里士多德则把文学艺术作为‘自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认为学习音乐等艺术不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享受理智的快乐,还能使人在劳动后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身体上的休息。

”2此后,经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启蒙运动、德国古典美育、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代美学的过渡,审美教育在西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西方近现代美育越来越受到到重视,美育的理论体系也更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学思想开始传到中国。

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先后提出了关于美育的主张。

在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概念的是王国维,王国维在1906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中明确提出要把美育列入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之中。

第一次提出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

此后,我国建立起了美育学科。

几经波折,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美育教育已出现了良好的态势。

美育的理论研究从数量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多发展,美育的研究开始系统化。

涌现出很多研究美学思想的专家学者。

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美育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

2.美育的作用1钟仕伦,李天道.中国美育思想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李天道.西方美育思想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人生来就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