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馆藏宋代文房清玩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房清玩

中国古代文房清玩

中国古代文房清玩“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

“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具整理出书的是南宋的赵希鹄,其《洞天清禄集》将文房用具分为十类。

到清代,我国的文房用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实用价值也被观赏和把玩性所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房清玩”。

文房清玩,形微体轻,然而正是这些小玩意,以其丰富的功能和独特的造型,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文震亨的《长物志》综合概述了明代文人清居生活的物质环境,列出了众多的文房清玩;高濂的《遵生八笺》列出的文房清玩更达49种之多。

一、笔用类1.笔架也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具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于书画构思或暂息之际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

2.笔挂挂笔的一种器具。

古为横长式,现多为圆形、菱形等状,上布有均匀对称的小钩,以利于挂笔用,故称笔挂。

4. 笔筒为筒状盛笔的器皿。

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

以竹木、陶瓷者居多。

5.笔海插笔的器具。

直径19厘米以下的叫笔筒,达到20厘米的称笔海。

6.笔插明时笔插一般为中间一方孔,周围三或四圆孔,用以插笔之用。

到清代演化为单孔和双孔。

由于笔筒的出现,不太合乎文人审美情趣的笔插到清中期以后退出文房用具之列。

7.笔床作为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

南朝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说:“琉璃砚盒,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8.笔船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船形贮笔器。

笔船通常以竹木牙角为材料,用法是将毛笔横放在上面。

9.笔屏案头小屏风,与笔插结合起来的一种置笔器物。

毛笔洗净之后,需要以笔尖朝上的方式竖置,这样笔头上的水液便自动流下,笔心逐渐干爽,也就不会沤烂。

10.笔帘又称为笔卷,一种临时存放毛笔的传统工具,形如竹帘,多以细密的竹篾制成。

11.笔匣贮笔之用,便于出门携带,置药其中还可以防虫蛀。

清宫御用笔匣多为清乾隆、嘉庆两朝所作,大体分紫檀、文竹两种。

宋人筆下【北宋官窑】瓷器

宋人筆下【北宋官窑】瓷器

宋人笔下的【北宋官窑】瓷器北宋皇帝徽宗——趙佶,因对艺术的痴爱和追求,在京师創办了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家自办【北宋官窑】,为他焼制所喜欢的陶瓷制器。

由於由皇家广招能工巧匠、不惜工本经办,所制之器,定必也与他所創办的艺术宫院制品一样精美绝倫!在数拾年的收藏和参悟中,今天想从宋人笔下的描绘和记述著作中,与大家共同探讨真正【北宋官窑】瓷器的概况。

(一) 北宋徽宗以前绘有瓷器之古画:“文会图”和“韓熙亱宴图”。

从两画中看到當時的达官贵人在飲酒宴会中,所使用的壶、杯、盏、盘等瓷器用具,可领略北宋以前的陶瓷使用普遍性,造形美观优雅色调一致,是當時瓷器使用最有力的实证。

在南宋顾文荐著《负喧杂录》和叶寘著《垣斋笔衡》中同样记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焼造,名曰官窑”。

还有述:“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南宋周辉著《清波杂誌》所载“汝窑,宫中禁燒,内有玛脑为釉唯供御拣方退,近尤艰得!”由上面可略知,北宋徽宗皇帝在京师創办历史上第一个官窑,它一定是追求制作技艺高超、型状精美、色泽优雅的高艺术瓷器,而並非满枱皆是的定州瓷和宫中禁焼之汝窑器。

(二)从北宋徽宗時期的诗词中对瓷器的描述:宋徽宗即位,起任因王安石案而离京的“苏门四杰”的诗人——张来(1054—1114),为太常少卿,他所作的【瓦器易石鼓文歌】。

他把北宋君皇将當時用金属玉器所制的宗庙器,易改换成瓦器(即陶瓷)制造的过程作了详细记述,诗的原文如下面照片所示。

该诗的後半部详细记述了當時“瓦器易”改制原因、目的、过程。

易改品种、效果,他用了各三个“奇”字“诚”字“土”字和五个“古”字,【……君诚嗜古更过我,易以瓦器尤奇卓。

满盘蒼玉列我前,制古形奇异雕琢。

……采椽土木消纯朴。

何为获此上古器,经历万古遭搜掠。

……陶土抟泥从儉薄。

或云古者宗庙器,斥弃金玉先诚确。

……蒉桴土鼓诚为乐。

鳴呼二物信奇绝,……】把宋君王“斥弃金玉、易改成瓦器的原因、决心、诚意、和制作所得到的奇特效果而引以为乐,作了详尽描述。

文房清玩收藏的发展过程

文房清玩收藏的发展过程

文房清玩收藏的发展过程“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例如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载;“其士人止许带文房及卷子,余皆不许挟带文集。

”这里的“文房”,指的是笔墨纸砚等文具。

“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当时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

《梁书•江革传》云:“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骐骥于千里。

”这里的“文房”,有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到唐代时,“文房”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奉和门下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一诗中吟追“彤弓随武库,金印逐文房。

”此处的“文房”,就已经是指文人的书斋。

至南唐,“文房”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学,收藏甚富,所藏书画均押以“建业文房之印”。

宋米芾在《画史》中也说:“大年收得南唐集贤院御书印,乃墨用于文房书画者。

”李后主是我国历史上对文房四宝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任命从易水迁居来的奚廷珪为墨务官,并赐他李姓,于是有了“李廷硅墨”,有了徽墨的起源。

他又任命李少微为砚务官,用歙州产的石头制作南唐官砚,即歙州龙尾砚,也是著名的歙砚的发端。

李后主的前代列祖李■鼓励造纸,著名的“澄心堂纸”,就是以他的书斋命名的。

据说李廷硅墨、南唐官砚、澄心堂纸与吴伯玄的笔,有徽州四宝的美誉,它们推动了中国文房四宝的发展。

文房清供宋代时进入收藏领域到了宋代,南唐归宗的翰林学士苏易简以笔、墨、纸、砚“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撰写了《文房四谱》一书,是书凡“笔谱”二卷,“砚谱”、“纸谱”、“墨谱”各一卷,共计五卷。

搜采颇为详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是首倡“文房四宝”的典籍,因而后人提到文房四宝,必会谈到《文房四谱》,这部书也是宋初文玩清供风尚的发端。

其实,文房用器早于隋唐时就逐渐兴盛起来。

隋代是科举制度的起源时期,随着科举的兴盛,促进了隋唐文人阶层的出现,于是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器大量出现。

李清《满庭芳·小阁藏春》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李清《满庭芳·小阁藏春》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李清《满庭芳·小阁藏春》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满庭芳·小阁藏春》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联系个人身世,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

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满庭芳·小阁藏春》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满庭芳·小阁藏春》宋朝: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古诗简介《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梅词。

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充分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性格特征。

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风格深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满庭芳·小阁藏春》翻译/译文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

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

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

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

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

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

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满庭芳·小阁藏春》注释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古人文房雅玩品鉴

古人文房雅玩品鉴

古人文房雅玩品鉴2020-10-05 18:34:22“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

文房用器早于隋唐时就逐渐兴盛起来。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人皆能详,其实,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器还有许多。

古人书房一角古人好古,读先贤书,重历史经验,发思古幽情,追求会古通今的乐趣。

流传下来的文房用具很有古意,成为当今文玩中的珍品孤品。

现代文人的文房已经是高科技,似乎一台电脑玩转天下,简洁实用。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这样描述的书斋陈设:“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

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

冬置暖砚炉上。

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

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高濂描写的书房,案头摆设水盂盛水,染墨濡笔镇纸,又称压尺,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时用来压纸。

黄玉,螭纹镇纸印章:印者,自古以来就是商之凭信,官之权威,文房之清供,墨客之雅玩。

印,方寸之间有乾坤,一方印章就是一方天地,它巧妙地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融于一体,生动而又多趣,古朴又不失典雅。

印章,包括姓名、闲章、肖形章等,过去读书人大多多枚,齐白石就“百印石富翁”之署。

香炉,“文房百器,炉为首器。

”君子佩玉,文人博古,铜炉取玉之温润,谦谦和悦;常置案头,焚香一柱,秉烛夜读,红袖添香,实乃文房清玩之雅器。

奇石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

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

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研学必须知道的苏轼作品(赏析背诵)

研学必须知道的苏轼作品(赏析背诵)

研学必须知道的苏轼作品(赏析背诵)苏轼词作词在体裁上分小令、长调,如温庭筠、李煜擅作小令,而柳永、姜夔长于慢词长调。

词在风格上又分为婉约、豪放两派。

李煜、柳永、李清照都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豪放派则以北宋苏东坡、南宋辛弃疾成就最著。

实际上,词始于唐代,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在北宋中期以前,词的风格都是婉约花间一派,词风旖旎含蓄,内容也多是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而豪放词却是北宋中后期苏东坡所独创。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赏析:这首词创作于熙宁七年(1074)从杭州赴密州路上。

整首词以议论为主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为一体,诗、文、经、史融会贯通,读来仿佛是一篇带有节奏格律的散文。

它也是苏轼在词的风格上的一次尝试,这种以文为词的风格也让后世词人纷纷效仿。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苏轼一生共有三位夫人,第一位是结发妻子王弗,他俩从小清青梅竹马,苏轼出仕前迎娶了十六岁的王弗,苏轼刚刚踏入政坛,很多事情看不明白,幸得有这位贤内助在旁提醒,才不至于犯下过多大错。

可惜王弗只跟了苏轼十一年,27岁便红颜早逝。

王弗去世后苏轼常常想起她,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午夜梦回之际,苏轼写下这首被誉为中国史上悼亡词绝响的《江城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出土文房文物赏析

宋代出土文房文物赏析

宋代出土文房文物赏析作者:程青芬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09期【摘要】文房是我国对书房的一种雅称,也是由于我国独特文字书写方式而产生的特定文化。

我国古代自先秦伊始就有文房物件随葬的现象,唐宋时期我国文化达到空前的兴盛,所以在宋代墓室中可见成套文房用品。

宋代出土的文房用品,除笔墨纸砚等之外,还包括毛毡、笔架、笔挂、笔筒、镇纸、水滴、加水盂以及印章等其他物品。

本文根据笔者在参观博物馆经历以及总结其他文献资料,选取宋代出土文房文物数件从用途、特征以及文学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宋代出土文物文房四友文物赏析宋朝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1]。

正是由于宋代文化的空前繁荣,第一部集各家之大成,完整系统地记载笔、墨、纸、砚的专著——《文房四谱》于北宋雍熙三年汇辑而成[2]。

同时,也正是由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成套的文房物件也常见于宋代墓室。

本文选取宋代出土文房文物数件从其用途、特征以及文学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澄泥砚澄泥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始于汉,盛于唐宋,被称为“砚中第一”。

宋代李之彦《砚谱》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

”与端砚、歙砚、洮砚三大名砚不同的是,澄泥砚不是用天然石材为原料。

依宋代的《贾氏谈录》和《文房四谱》中的说法,大致是取河床下的泥,淘洗后,用绢袋盛之,口系绳再抛入河中,继续受水冲洗,如此两三年之后,绢袋中的泥越来越细,然后入窑烧成砚砖,再雕凿成砚[3]。

2012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天鹅堡建筑工地出土一方古砚。

该砚为陶质浅灰色,器表光滑细腻,整体呈椭圆形,长13厘米,宽8厘米,厚1.8厘米。

墨堂和墨池相连,有流墨槽。

用手工捏制和刀刻,没有用模具,背有印记。

色泽发清黄,泥土像是一种清泥,从残面看有黄丹团,查阅资料应该是澄泥砚中的精品——鳝鱼黄。

砚面四周阴刻有边线框。

砚池内墨迹尚存,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

底部前端斜向内凹,形似筒瓦,两边墙足与前端相连。

院落群生的阆苑仙境

院落群生的阆苑仙境

院落群生的阆苑仙境作者:刘小方来源:《百科知识》2014年第10期阆中古城历史悠久,历代王朝曾在此设置郡、州、路、军、道、府等不同等级的行政机构。

以“阆水纡曲,经其三面,县居其中”得名阆中,又因“据高山绝顶,三面临江,地势险要”,官府民院兴建一时勃然。

历史上,天文学家落下闳、任文孙、任文公在此仰望星空、皓首穷经;堪舆大师李淳风、袁天罡为它度步罗盘、惊叹不已;诗人杜甫、元稹、李商隐等为它高歌咏唱、瞻恋寓居。

“蟠龙障其后,锦屏列其前”的风水意向,“巴国蜀国要冲之地”的地理形胜使阆中自古就成为人员交流、货物汇集的节点城镇。

城中庭院鳞次栉比、古朴典雅,唐时就有“城中飞格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盛况。

历代官宦名流、富商大贾乐于在此大兴土木,营建庭院扎根定居,终于汇聚成今天这满城的青瓦粉墙与小桥流水人家。

孔家、李家、蒲家、张家、胡家等大院粉饰着唐宋的格调,建构着明清的砖瓦。

这些院落大都注重风水意象,坐北朝南者居多,纳光避寒,庭院曲径通幽,小巷藏大院。

大门内,汉砖照壁古朴大方;庭院中,门楣高合豁然开朗,鸟语啾啾,绿树掩映,暗香浮动。

院内天井连天井,院中有院,门中有门,曲径相通。

在私密空间的营造上,通过利用天井种树栽花、设置鱼缸、假山等办法增加庭院的空间层次,提升居住品味,更是做到了四合院与园林建筑的和谐统一,成为今天国内罕见的院落典范。

春华秋实孔家院在古城西侧的白花庵街深处,坐落着有“巴蜀第一院”之称的孔家大院。

走进方知这是圣人孔子后裔曾经的居所,鉴于儒家学说对封建帝制的重大贡献,历代王朝在推崇孔子的同时,对他的后人也十分优待,不仅赐爵授封,而且批地建宅,民间有“与国咸休,安富贵荣公府第;同天共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说法。

据《孔子世家谱》记载,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孔子第65代孙孔衍唐、孔衍虞兄弟二人奉朝廷之命,入川平定吴三桂叛乱,平叛结束后定居阆中并修建此院,算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大院以“品”字形向北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No1摘 要 文房用具是中国汉字独特书写的形式下产生的实用器具,阆中馆藏宋代文房清玩,对于研究古代阆中丝绸生产和文房清玩艺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 文房用具 宋代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文房清玩是中国古代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

除“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外,还有随着笔墨纸砚相应发展而来的各种辅助用具。

根据不同用途,有笔架(笔床、笔船)、笔筒、笔洗、笔舔、水丞、砚滴(水注)、砚屏、墨床、镇纸、镇尺、臂搁、印章、印盒、印规、仿圈、纸刀等书写用具。

文房用具是中国汉字独特书写的形式下产生的实用器具,它随汉字的出现而逐步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自汉代开始兴起,到宋时趋于成熟并实现了由实用器具到艺术收藏品的转变。

特别是宋朝国策重文轻武,文仕阶层地位提高,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文房用具由于常置文人案头,受文人生活的美学影响甚巨,这些用具除实用之外,还兼有了装饰功能,其制作不仅讲究材质,还有了外观造型和制作工艺的要求。

而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科学技术和手工业制作技术的大发展,又为文房用具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的保障,文房用具发展成为了一种既实用,又可观赏把玩的艺术品,并逐步出现了文房用品的专著。

南宋赵希鹄所写《洞天清禄集》是第一部关于文房用具的专著,书中收录了: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笔迹、古石刻、古画等十种文房用器。

宋末林洪所著《文房图赞》中还出现了臂搁的记录。

到了明代,文人将“读书之苦”变为“读书之乐”,将自己的审美旨趣和人生追求融于书房之中,追求文房用具成为一种时尚。

明初曹昭著《格古要论》将文房清玩分十三类逐一从工艺、产地、考据与鉴赏的角度进行了论述,相继还有文震亭的《长物志》、高廉《遵生八笺》等专门著述,明末屠隆所著《考盘余事》一书中《文房器具笺》篇列举的文具有45种,加上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达到了49种之多,可谓当时文房清玩之大全。

这些论述包括了文房直接用具,也有文房清玩器物,还包括了收藏鉴赏,体现出明代书斋文具的丰富多彩和明代文人“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的心境。

到清代特别是清早期,各种手工艺制作兴盛发展。

随着文玩的流行与繁荣,除了文人精心追求的,营造一个窗明几净,赏心悦目的书斋环境外,更缘于清康、雍、乾三朝皇帝的爱好和推动,特别是乾隆时期,宫廷文化生活极为丰富,制作了大量文房陈设器具并传于后世。

使得文房用具更加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其设计制作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

故宫所藏乾隆皇帝的旅行文具箱,设计精巧,可内置50余件文具,展开还可作书阆中馆藏宋代文房清玩赏析张晓峰(阆中市文物管理局)案,是文房清玩的登峰造极制作。

阆中文物管理局收藏有一批宋代的文房清玩,其中较为珍贵的有:宋缫丝图铜摆件:出土于飞风镇升钟水库灌渠工地。

该摆件为文房用镇纸类器具,长5厘米,宽3.5厘米,高6厘米 ,采用了青铜浇铸、铜丝盘扎、焊接等工艺,在矩形的铜板上,塑造了古代缫丝手工生产的场景,图中缫丝车,煮蚕锅,缫丝工人一应具备,场景十分真实生动;宋百戏图青铜摆件:阆中丝厂工地出土,该件亦属镇纸类文房用具,高7厘米,宽7厘米,为青铜浇铸。

摆件为两人嬉戏表演图案,人物衣饰、道具刻画清晰,面部须眉毕现,表情生动、诙谐。

宋龙虎图青铜摆件:阆中丝厂工地出土,镇纸类文房器具,长11厘米,高4厘米,青铜浇铸龙虎相斗图案。

图案中龙虎相对,头颈相交、弓身、曲颈、扭头作撕咬状,呲牙、蹬足,极富力感。

宋青铜砚:阆中丝厂工地出土,文房四宝之一,青铜浇铸,呈椭圆形,四柱状足;长8厘米,宽6.5厘米,高2.5厘米,墨池深0.9厘米,形制古拙。

宋百戏图青铜摆件宋青铜砚2012.No1摘 要 广告对受众的教育是广告社会效果的体现。

公益广告对受众教育是其主要目的。

商业广告由于目的的经济性,教育作用不明显。

商业广告要提升正面影响力,增强受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要注重策略选择,把教育元素融入广告中,使其产生教育作用。

关键词 广告 策略 受众 教化人们常说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可见广告是无孔不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广告是不可能的。

因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广告是企业竞争的一种手段。

在市场经济下,产品极大丰富,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特别是技术不断进步,信息传播快和广更加剧了产品的同质化,所以企业需要广告占领更多的市场,实现盈利最大化。

但广告带给人们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当然,无论是商家,还是受众,都希望广告不仅告知人们产品信息,而且更希望带给人们精神愉悦和启迪教育作用。

1 广告教育的表现广告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广而告之。

其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1)传递信息,沟通产需;(2)扩大销售,加速流通;(3)促进竞争,开拓市场;(4)介绍知识,指导消费;(5)丰富生活,陶冶情操;(6)道德引导,规范行为。

①在这些作用中,不同的广告主体对广告作用在乎重点不同。

商家更在乎广告的经济价值。

受众更在乎获取产品信息和精神愉悦,但广告对受众的教育作用不能忽视。

1.1 广告中的儒学元素对受众有教育儒学是中华民族乃至其他国家都在传承和学习的。

儒学中的“仁、义”观对培养社会成员的独立道德人格、责任感和宗教情怀都会起一定的作用,其当代价值在伦理学和管理学等都有体现。

儒学中的仁爱既表现于“爱人”,也表现于“爱物”。

我国的一些广告创意钟情于儒学,把它作为更好地实现广告目标的创意点。

公益广告用得最多。

如:成龙、姚明等明试述广告的教育功能彭 燕(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星做的关爱动物的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爱护动物,就是爱护你自己”。

在商业广告中彰显仁爱思想的广告也不少。

如:“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

(丽珠得乐)特别是王姬为孔府家酒拍的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充满了中国人伦理亲情。

又比如:“麦氏咖啡: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的与消费者共同分享好丽友“情”文化的“好丽友,好朋友”为诉求的广告语等等。

这些广告语无论是对动物的关爱,还是对亲人和朋友的关爱,都尽到了传承儒学仁爱思想的责任。

广告主用这种方式进行广告诉求不但有利于达到广告目的,而且也教育了受众。

儒学中的“孝道”是实现仁爱思想的第一步。

孝与不孝体现不同的价值观。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在众多广告中把孝道融入其中。

如椰岛鹿龟酒广告语 “孝敬的儿女都买,幸福的老人都喝”,其孝道文化表达得非常好。

在好丽友《让座篇》的品牌广告中,两个小男孩抢着为老人让座,有“有仁有朋友”的广告诉求,不但有“仁”,还有“孝”。

“五个重庆”建设的“平安重庆”的平面广告,交警搀扶过马路的老人,这不只是交警的职责,也是孝道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大孝”。

这一个个广告都在影响着受众,教育着受众。

总之,仁爱思想的当代价值不容忽视,对我们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渊源。

在广告中对儒学的发扬光大和升华是时代的要求,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有抑制,广告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1.2 广告中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教育受众商业广告产生经济效果是首要目的,但广告主的社会责任也是必须的。

这主要是广告主作为国家社会的一份子,其任何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国家提供的平台和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所以广告主感恩于民族,感恩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

把这种情怀借广告表达出来是一种情感释放,也能使广告效果宋捏制骑马封侯摆件:花果山出土,为镇纸类文房器具,长5.5厘米,高5.5厘米,工匠在制作时别出匠心,随手捏制,马的形态写意,背上坐坐着一只活泼的猴子,寓意“骑马封侯”,造型夸张,极富生活情趣。

宋影青瓷砚滴:郎家拐街出土,为研墨时往砚台注水的专用器具。

高5.5厘米,腹径5厘米,瓜棱形状、小平底,顶部为羊角状钮,口斜置于左肩上,为随手捏制而成,短流,造型小巧别致。

宋青瓷褐斑砚滴:花果山出土,高7厘米、底径4.5厘米,平底、直腹、敞肩、长颈、敞口、中长流、扁平柄,柄、流均置于肩上,腹两侧及肩有褐斑装饰。

宋青瓷砚滴:花果山出土,高7.2厘米、足径3.3厘米,敞口,长颈,敞肩,曲腹壁下收,圈足,柄、流置于肩上,造型简约古拙。

宋绿釉茶盏:花果山宋墓出土,茶盏通高8.5厘米,口径9厘米,盏托足径6.5厘米,分茶盏和盏托两件,茶盏为敞口、斜腹壁,玉壁底,施绿色釉,外腹壁下半部份及底不施釉,盏托为直口,盘为斜腹壁,圈足,圈足内中空以承茶盏。

此外所内收藏有青铜灯、青铜烛台、青铜觚、各式铜瓶等文房陈设用具。

这批文房用具,虽形微体轻,但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工艺讲究,从形式到内容都超出了实用器具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的文房用品,已从简单的笔墨纸砚这些实际用具,走向了实用与装饰相结合,可供鉴赏把玩的艺术品,种类逐渐丰富,用途逐渐广泛,制作材料工艺也非常讲究。

形成了一个绚丽多彩、品位高雅的艺术门类,特别是缫丝图青铜摆件,选取了实际生活中手工缫丝作坊的场景为题材,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这在古代文房清玩里面是非常罕见的,对于研究古代阆中丝绸生产和文房清玩艺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1]《中国古陶瓷鉴赏》[2]《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