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加脉象口诀

合集下载

熟记中医口诀,脉诀

熟记中医口诀,脉诀

1、恶热非热明是虚症。

2、久病非寒,暴病非热。

3、久痛无寒,暴痛无热。

4、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5、牙痛长,腿痛短。

6、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7、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8、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9、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10、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1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2、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13、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

14、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15、四季脾旺不受邪。

16、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17、气症饮水,血症不饮水。

18、热在上焦,气伤则渴。

19、热在下焦,血伤则不渴。

20、血之为病,上焦瘀血小便必难,下焦瘀血小便必自利。

21、一切血症,日轻夜重,一切气症,日重夜轻。

22、一切火症,心急潮热,一切水症,胁硬心下怔忡。

23、无阳则厥,无阴则呕。

24、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27、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28、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

名曰:热如血室。

29、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30、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31、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32、内侵膻中则为厥脉理心灯医家脉理最为先,此中妙决要精研,三部五脏犹易识,七诊九侯至难传;掌后高骨为关脉,前寸后尺三部全,左寸心经与小肠,关部肝胆正相当,尺部膀胱合与肾,右寸肺经与大肠,脾胃正在关部内,尺部命门和三焦,三部五脏既分明,七诊之法亦要精;静心忘虑均呼吸,先诊虑际指要轻,微重饥端沉至骨,病人息数俱察清,七诊既明论九侯,浮中沉在指下求,三部俱有浮中沉,此为九候莫在等,七诊九侯辩既真,人身三焦亦要分,脉中寸部管上焦,须知从头至于心,中焦从心至于脐,脉居关部不须疑从脐至足为下焦,尺部寻之自不迷,三焦部位即分当,各脉形状亦要商,脉行三十最繁浩,浮沉迟数为大纲,浮脉形状果如何,按之不足举有余,沉脉重按方可得,一息三至脉为迟,数脉一息来六至,四脉形状亦辨真,诊时下指细推祥,先求本脏脉相当,肺脉浮涩脾和缓,心脉浮大肝弦长,命门三焦宜沉细,肾脉沉滑最为良,一息四至中和象,不浮不沉气悠扬,此为平脉休断病,有病之脉再参祥;浮而有力风来侵,无力为虚损真阴; 沉而有力乃为积,无力气逆脾寒深;迟而有力乃为寒,无力腹疼因痞端;数而有力当作热,无力疮痒疼难安;数而沉细属虚火,若兼繁盛是伤寒;总言回脉知大略,再分六部仔细参;左寸脉浮心不宁,神昏话乱梦多惊,胸中烦躁痰涎甚,伤风发热与头疼;心脉来沉积浮梁,胸满肋疼冷饮伤,咯血虚惊夜不寐,气粗崩漏淋难当;心迟腹疼胃虚真,心疼呕水小便频,胸满脐疼身拘紧,怔仲虚汗渐伤神;心数烦躁言语狂,小便不和舌生疮,目昏头眩兼呕血,烦渴口苦与舌强;左关脉浮肝受风,瘫痪筋拘怒气冲,身疼麻木臂不举,面肿牙疼便血脓;肝脉沉兮怒伤肝,血虚爪枯目昏酸,肥气肋疼胸胀满,惊悸肠鸣睡不安;肝迟中寒疝气成,筋挛骨疼目泪盈,痃癖肠疼不大息,转筋麻木触事惊;肝数风热渴难当,血少头眩目无光,骨蒸烦躁兼呕吐,善怒气逆塞胸堂;左尺脉浮气不和,风博牙疼背腰驼,足腿生疮小便赤,女人崩带渐成00 肾沉下寒经不通,肠满奔脐下壅,风滞腰疼溺浊涩,精衰目暗耳不聪;肾迟虚冷精自遗,阴亏血满便淋漓,腿膝酸疼梦涉水,盗汗阴湿疝无疑,肾数下焦虚火生,发热消渴并耳鸣,血淋遗溺身湿痒,肾壅足肿筋骨疼,女人逢此成胎气,男人遇之多遗精;右寸肺浮肺气伤,痰嗽咽热吐血浓,头面疮肿大便秘,青涕自汗鼻塞壅;肺脉生沉肺生壅,息奔胸满痰气功,皮毛焦枯兼喘嗽,骨蒸呕血声不洪;肺迟气弱寒痰多,喘嗽呕逆痞成疴虚汗耳聋并溏泻,皮肤燥痒梦涉河;肺数喉腥痰火生,咳嗽吐血目不明;面生痤痱大便结,气喘咽干语无声;右关脉浮宿食壅,脾虚泻痢滞难通,发虐齿宣并盗汗,喘呕麻木腹虚膨;脾沉胃虚饮食难,脾气关格又吐酸,吐泄贪睡手足乱,身黄肿满腹如盘;脾脉逢迟胃中寒,食停虫积膈不宽,痰壅呕逆兼咳嗽,泻泄腹疼不能安;脾数中消常嗜眠,胃酸口臭齿龈宣,多食多饮臂不举,霍乱烦躁有涎痰;右尺脉浮相火生,阴肿后结多遗精,脉沉虚汗脐下疼,遗精白浊膝腿疼;脉迟腰疼溺难禁,下元虚冷泻不轻;脉数阴虚三焦热,烦渴大便秘难行;五脏分明六腑通,万机总归回脉中,须知随时有主脉,良医细心再研究,弦洪毛实分四季,总要和缓胃气充,男子关前脉常腾,女子尺脉定浮洪,两手关前于寸后,右为气口左人迎,人迎脉大伤六气,气口脉大伤七情,浮风紧寒虚中暑,濡湿涩燥从火生,喜缓怒弦夏脉涩,思结悲散最分明,若逢沉脉心多恐,脉若动兮必为惊,妇女诸证同男断,惟辨胎产和月经,尺脉浮数先期至,沉迟过期腹冷疼,经断脉和知胎气,须辨女孕与男形,左实为男右为女,左右皆然双胎城,产后数大难调治,沉细而缓可保生,小儿脉与大人异,一息七至为和平,六至沉细知为冷,九至热极病难宁,浮为风痰沉细食,弦急气凝促虚惊,虎口脉纹先祥视,紫热红寒青为惊,白色为疳黑为恶,淡黄淡红病渐宁,命关已过无安日,气关为重风关轻,脉中消息知大略,再有危脉细参评,。

学中医必会的常见脉象大全

学中医必会的常见脉象大全

学中医必会的常见脉象大全
小编导读
只要是想学中医的人,一定绕不开这一个“脉”字!脉象对于中医的临床诊治之重要性,毋庸置疑。

然而中医脉象众多,甚是难记……(小编会告诉你们我大学时脉象学的乱七八糟吗??)
所以,今天为大家整理一份常见脉象的歌诀,朗朗上口,希望能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吧!拿走不谢,请叫我雷锋!
浮脉行于皮肤表,似同枯木水上漂;
沉脉伏于筋骨间,推筋至骨用力寻;
迟脉一息唯三至,分钟少于六十行;
数脉一息五六至,九十以上为数频;
滑脉滑利如走珠,妊娠脉上可体验;
涩脉往来实艰难,有中似无应指间;
虚脉按之即无力,虚如葱管弱如棉;
实脉举按力均强,形如竹棍好思量;
长脉不过体位长,位越三关向肘长;
短脉寸尺向关缩,三指并紧方可摸;
洪脉来大去时小,指下炎炎如火烧;
微脉细微如丝线,似有似无静心寻;
紧脉如被绳索绕,经气被束心明了;溪水流入宽河床,流行无力即为缓;芤脉其意为中空,阴血溢出脉管中;弦脉好似一根弦,端直而长病主肝;缓脉充盈为之濡,湿邪停滞阳被阻;细脉稍比微脉粗,阴血亏少脉无助;结脉缓慢时一止,止中尚无定数寻;代脉本为代偿意,时动时止有定数;促脉乃是急促间,阳强阴弱脉暂停;以上所述常见脉,临证必须心里明。

中医号脉口诀50句

中医号脉口诀50句

中医号脉口诀50句
1. 浮脉轻取可得呀,就像水面上的浮萍,你看那感冒的人不常常就是浮脉嘛!
2. 沉脉得重按才感觉到,哎呀,就像石头沉在水底一样,那些身体虚弱的人好多是沉脉呢!
3. 迟脉跳得慢悠悠的,好比蜗牛在爬呀,像阳虚的人不就容易有迟脉嘛!
4. 数脉跳得可快啦,像小鹿在奔跑一样,发热的时候常常会有数脉哦!
5. 滑脉摸起来圆滑流利,就像珠子在滚动似的,怀孕的妇女好多会有滑脉哟!
6. 涩脉那感觉涩涩的,就像走在崎岖小路上,血少的人有时会出现涩脉呀!
7. 洪脉来势汹汹,像洪水一样,高热的人不就容易出现洪脉嘛!
8. 细脉细细弱弱的,像丝线一样,血虚的人好多都是细脉呢!
9. 弦脉绷得直直的,像琴弦一样,生气的时候不就容易弦脉嘛!
10. 濡脉软软的,就像棉花一样,湿气重的人常见濡脉呀!
我觉得中医号脉口诀真的是中医的一大瑰宝呀,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口诀,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身体的状况呢!。

脉象28种顺口溜

脉象28种顺口溜

脉象28种顺口溜
1. 弦脉细如发,虚寒为关键。

2. 洪钟波浪声,实热当思量。

3. 多沉多软脉,湿热难舒畅。

4. 无力细沉脉,气滞贲门忙。

5. 濡乌流火光,痰湿脉中藏。

6. 李时中风脉,虚实兼见章。

7. 数动兴蛰伏,搜寻等时将。

8. 舌下黄苔厚,热毒藏其中。

9. 汗多无气力,阳虚有风凉。

10. 亮白无光泽,阴虚血少浪。

11. 红赤有蚤腧,阳明肠中藏。

12. 扁舌无苔胖,胃阳不分明。

13. 甘滑苔腻黄,阳虚有寒凉。

14. 红粉无草事,寒湿气郁藏。

15. 连绵力不持,病久经脉亡。

16. 脉缓薄瘦索,血瘀疼痛当。

17. 直呼有腰痛,风湿藏其中。

18. 样式转痛疾,痰瘀壅胸肺。

19. 寒风而舌红,胃中冷气藏。

20. 无痛实如弦,寒滞气沉长。

21. 唇边目赤痛,肝火有郁藏。

22. 弦细脉来虚,木火气血忙。

23. 冬天冷于水,脾肾水湿藏。

24. 鼓腹有结块,肠中积聚痛。

25. 脉象口燥痰,病在中焦藏。

26. 长痰滞气浊,元气饥渴争。

27. 临床阳寸说,正气口中轻。

28. 阳虚两虫绕,气血失和平。

中医脉象口诀

中医脉象口诀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类主,浮洪芤革及散濡。

浮脉表征虚阳浮,举之有余按不足。

洪脉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独。

浮大中空葱管如,失血伤阴芤脉布。

中空边坚革搏指,亡血失精产崩枯。

散漫无根力不均,脏绝元散有至数。

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要记住。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类记,沉伏弱牢四般齐。

沉脉轻取皆不应,重按始得病主里。

重按筋骨得伏脉,邪闭厥证并痛极。

沉细无力软弱脉,气血俱虚及阳气。

沉按实大弦长牢,阴寒内积疝癥积。

三、迟脉类迟类一息无四至,迟缓更有脉涩结。

不足四至是迟脉,寒证多见热邪稀。

一息四至怠缓脉,平人脾虚与病湿。

涩脉亦属迟脉类,往来迟滞脉艰涩。

精伤血少涩脉主,气滞血瘀内痰食。

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心中记。

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结脉医。

四、数脉类数类一息足五至,促动更有脉数疾。

数脉五至不足七,数脉热证兼虚里。

一息七八急疾脉,疾脉数脉治同一。

促脉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与结异。

阳热亢盛痰食积,脏气衰败与瘀滞。

脉短如豆滑数力,疼痛惊恐短脉体。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类脉,虚细更有短微代。

虚脉举按皆无力,应指松软气血衰。

细脉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湿证猜。

似有似无极细软,微脉气血阳并衰。

迟而中止定数代,伤痛惊恐脏衰来。

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力郁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类囊,实滑弦紧与大长。

举按充实皆有力,实脉实证平人当。

滑脉往来更流利,应指圆滑孕妇相。

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年壮年不可忘。

弦脉琴弦端直长,老年痰饮痛肝胆。

绷急弹指如转索,紧脉宿食痛实寒。

首尾端直超本位,长脉平人热实阳。

脉体宽大无汹涌,大脉病进及健康。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五、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

妇人经郁、【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与,娠孕可决。

六、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缺乏。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缺乏。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缓慢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那么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老中医整理的最全把脉口诀,朗朗上口,5分...

老中医整理的最全把脉口诀,朗朗上口,5分...

老中医整理的最全把脉口诀,朗朗上口,5分...老中医整理的最全把脉口诀,朗朗上口,5分钟学会,你也可以当医生!(100000人+收藏)十三、细脉「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

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

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

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十四、濡脉「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

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

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

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十五、弱脉「体象歌」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

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

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

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十六、紧脉「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

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

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

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十七、缓脉「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

浮缓风伤,沉缓寒湿。

缓大风虚,缓细湿痹。

缓涩脾薄,缓弱气虚。

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

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

士弱湿侵。

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十八、弦脉「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

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

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

左尺逢弦。

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

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弦大主虚,弦细拘急。

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十九、动脉「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ﻫ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ﻫ
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ﻫﻫ佩兰: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化内湿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ﻫ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燥湿运脾行气消积下气平喘ﻫ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安胎
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ﻫﻫ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附子: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补火助阳ﻫﻫ干姜: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肺化饮ﻫ
吴茱萸:疏肝下气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ﻫ
小茴香:疏肝下气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ﻫ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ﻫ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枳实:行气化痰消积胀满——破气除痞除有形之实满ﻫﻫ厚朴:行气化痰消积胀满——燥湿运脾除无形之湿满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ﻫﻫ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ﻫﻫ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ﻫﻫ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车前: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ﻫ
滑石: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热解暑清热收湿ﻫ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
通草:利水通淋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ﻫ
淡豆豉:解表除烦ﻫ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ﻫ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ﻫ
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滋阴润燥ﻫ
芦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利尿透疹ﻫ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ﻫ
竹叶:清心除烦清常用中药加脉象口诀热利尿——生津止渴
ﻫ淡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渗湿泄热ﻫ
夏枯草:清肝明目降血压——散郁结ﻫ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清肝泻火息风定惊ﻫﻫ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ﻫ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ﻫ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ﻫ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ﻫ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ﻫ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ﻫ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ﻫﻫ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ﻫ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凉血止血除烦止渴ﻫ
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ﻫ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大黄:泻火通便清火消肿——解毒燥软坚ﻫ
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ﻫ
虎杖: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ﻫ
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ﻫ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ﻫﻫ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ﻫﻫ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杀虫疗疮ﻫ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ﻫ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ﻫ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
ﻫ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通经下乳利湿通淋ﻫﻫ紫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泻火解毒利咽明目ﻫ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ﻫ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利咽散结ﻫ
熊胆: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ﻫﻫ牛黄: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ﻫ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消肿ﻫ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ﻫ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ﻫ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消痈散结
ﻫ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痈——退虚热ﻫﻫ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消痈——泻肝火
常用中药加脉象口诀
————————————————————————————————作者:
————————————————————————————————日期:
常用中药加脉象口诀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ﻫ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ﻫﻫ紫苏:发汗解表解鱼蟹毒——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ﻫ生姜:发汗解表解鱼蟹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ﻫﻫ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ﻫﻫ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ﻫﻫ白芷:散风寒湿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ﻫ
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ﻫﻫ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
ﻫ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ﻫﻫ萹蓄:清热利水杀虫止痒ﻫ
地肤子:清热利水杀虫止痒ﻫ
萆薢:祛风除湿利湿去浊
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ﻫﻫ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解毒消肿
ﻫ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温通经脉ﻫ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ﻫﻫ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ﻫ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ﻫﻫ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ﻫ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ﻫﻫ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清热利尿
ﻫ白鲜皮: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祛风痛痹ﻫﻫ龙胆草:清肝泻火清热燥湿
沉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温中降逆温肾纳气
檀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细辛:散风寒湿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ﻫ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散风除湿
ﻫ辛夷: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
羌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雄而烈上行达表ﻫﻫ独活:祛风常用中药加脉象口诀寒湿痹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ﻫﻫ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ﻫ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解郁ﻫﻫ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滑利通便解毒散肿ﻫ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行痰水
羌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雄而烈上行达表
ﻫ独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ﻫﻫ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ﻫ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ﻫﻫ秦艽:祛风湿热痹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利水消肿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止痉止泻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ﻫﻫ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ﻫ
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ﻫﻫ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ﻫ
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ﻫ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