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六套卷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六套卷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一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填空题(30 分)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和(3 分)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和(3 分)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和。

(3 分)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和。

(3 分)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带中,局部之上,岩层空隙之中的水。

(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作用。

(3 分)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

(2 分)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和。

(2 分)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和的补给。

(5 分)10.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和。

(2 分)二.是非判断题(每题 3 分,共15 分)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4.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 D. A 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

A 水文因素,B 气象因素,C 地质因素,D 人类活动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4.1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 ”表示地下分水线)。

(5 分)观1甲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砂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粘性土图4-14.2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

水文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水文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补给。

2、可溶岩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下水的硬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下水的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灾因子等方面。

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泄。

8、一般情况下低矿化度的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9、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收入项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下水的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径流、孔隙度、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承压高度、测压水位、贮水系数、渗流场、水力梯度、渗透系数、流网、流线、迹线、毛细压强、毛细饱和带、总溶解固体、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入渗系数、越流、泉、上升泉、下降泉、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泄流、地下水含水系统、地下水流动系统、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均衡、正均衡、负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资源、补给资源量、储存资源量二、填空题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2、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4、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5、岩体空隙可分为松散岩土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6、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7、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8、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9、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10、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1、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12、潜水的排泄除了流入其它含水层以外,泄入大气圈与地表水圈的方式有两类,即:径流排泄和蒸发排泄。

13、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测压水位上升,一方面,由于压强增大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含水层骨架发生少量回弹,空隙度增大。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海洋与大陆之间、海洋内部之间的水分交换都称为大循环。

参考答案:错误2.弱透水层顺层方向不传输水,在垂向上能够传输水量。

参考答案:正确3.在河间地块潜水含水层排泄区打井,通常井越深,井中水位。

参考答案:越高4.达西定律中的过水断面是指包括砂颗粒和空隙共同占据的面积。

参考答案:正确5.因为钾离子大量地参与形成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和易被植物所摄取,故地下水中钾离子的含量要比钠离子少的多。

参考答案:正确6.地下水中常见的主要7种离子是因为这些元素在地壳中含量高。

参考答案:错误7.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主要有()。

参考答案:径流和蒸发与蒸腾8.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内容,包括()。

参考答案:补给来源、补给量和补给条件9.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盆地中心,可以通过挖沟排水或植树,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以达到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目的。

参考答案:正确10.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11.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通常可以获得黄河水的补给。

参考答案:正确12.脆性岩层中发育的构造裂隙其导水性通常好于塑性岩层中的构造裂隙。

参考答案:正确13.可溶岩包括()。

参考答案:卤化物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14.垂向发育的岩溶形态,如溶蚀裂隙、落水洞、溶斗和竖井只发育在非饱和(或包气带)系统中。

参考答案:错误15.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管理应该根据行政区划来进行。

参考答案:错误16.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就是等于含水系统的补给资源量。

参考答案:错误17.在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下,地下水资源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补给资源也需要动态评价。

参考答案:正确18.不合理开发地下水会减小河流的基流,甚至导致河流断流。

参考答案:正确19.人类活动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态是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

参考答案:正确20.层状结构的可溶岩层,岩溶发育通常在隔水岩层的上层面。

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3、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空间变化。

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5、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μ。

7、有效应力:是岩土骨架所承受的应力。

8、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9、隔水层: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0、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发生渗流的区域为渗流场。

1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1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1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1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就是溶滤作用。

19、入渗系数:大气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采用降水补给系数。

20、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面或地下水含水通道与地形面相切时,地下水呈点状或散点状涌出地表成泉.21、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等)随时间变化。

2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情况。

2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25、.负均衡:反之,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为负均衡二、简答题1、地下水中气体的意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径流:孔隙概念: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结合水:分布在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大于重力,而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固体表面结合水层意外的水分子,时候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的吸引力,在中立作用下运移。

毛细水:指的是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毛细现象: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毛细管中水位上升一定高度的现象)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未被水充满的岩层。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

饱水带中地下水存在形式: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含水层: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潜水:赋存在地面以下,第一个区域性隔水层之上,而且有自由水面的水称作潜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上层滞水。

承压高度:稳定水位与个税顶板高程指尖的差值。

测压水位:如果在某处打井那么刚渗透出水的位置叫做初见水位层,此时停止挖掘如果该处地下水存在承压水或者上层滞水那么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贮水系数: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渗流区)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渗透系数:岩石渗透性能的定量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渗流速度流网: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资料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资料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资料计算题:1.根据下⾯某⼀地下⽔⽔样的⽔化学资料,试求以下问题:(1)试求该⽔样的矿化度。

(2)写出库尔洛夫试,并分析地下⽔化学类型。

2.某潜⽔⽔源地开采区为正⽅形,边长为15㎞,区域⾯积为225㎞2,多年平均降⽔量为600㎜/㎡,降⽔⼊渗系数为0.21,开采区西部和北部约160㎞2的地区,地下⽔埋深2~3m ,蒸发强度0.00005m 3/㎡·d ,其它区域⽆蒸发,南、西部为补给边界,单宽流量:5m 3/m ·d 和10m 3/m ·d ,北、东部为隔⽔边界,⽔源地开采为40万m 3/d ,潜⽔含⽔层平均⽔位80m ,含⽔为中粗粒砂,渗透系数为25m/d ,重⼒给⽔度为0.15,其下伏承压含⽔层侧压⽔位为90m ,两含⽔层间有⼀厚度为10m ,垂向渗透系数为0.0002m/d ,弱透⽔层(亚粘⼟)且有较密切⽔⼒联系。

(1)计算该⽔源地潜⽔含⽔层的补给量补,排泄量排;并进⾏⽔量均衡计算,确定该⽔源地是正还是负均衡。

(2)按⽬前⽔源地开采强度,计算该⽔源地潜⽔含⽔层年平均⽔位变化情况。

NW3达西定律、越流公式4.有效应⼒原理:',解释15.4中地下⽔引起的岩⼟体变形与位移如:地⾯沉降、滑坡1)孔隙⽔压⼒变化;'2)地下⽔对岩⼟体不连续⾯的滑润3)地下⽔改变粘性⼟的强度4)地下⽔流引起的渗透变形⼀、⽔⽂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在与岩⽯圈、地幔、⽔圈、⼤⽓圈、⽣物圈和⼈类活动相互作⽤下,其⽔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各个圈层产⽣的影响,从⽽服从于⼈与⾃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地下⽔3.地下⽔圈:从地表到地幔带各圈层所构成的具有⼀定⽔⼒联系的统⼀的含⽔整体。

4.地下⽔的基本功能:1)宝贵的⾃然资源:a)供⽔⽔源:地下⽔分布⼴泛,变化稳定,⽔质良好,便于应⽤,是理想⽔源。

b)液体矿床:富含某些盐类和稀有元素具有⼯业和医疗使⽤价值,地下⽔热能的利⽤。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期末考试题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期末考试题

一、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1、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2、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二、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特征及埋藏分布.2.查明地下水运动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及渗流参数,为地下水资源定量评价和开采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地下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提供资料.4. 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成分,为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提供资料.三、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共划分为: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和开采四个阶段。

2. 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区域水文地质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开采阶段。

四、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1.水文地质测绘是认识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是水调查的第一步工作。

根据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表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进行实地的观察、测量、描述、综合分析,并将它们绘制成图件,总结出该地区水文地质规律。

2.水文地质测绘成果是布置各种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动态观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

五、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1.确定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与相互联系;2.确定主要含水层(带)及其埋藏和分布情况,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3.查明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4.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5.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6.概略评价各含水层(带)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7.查明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六、干旱半干旱、山间河谷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七、地下水资源的特点1、系统性:是指由一定的地质结构组织而成的、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统一整体。

2、流动性:地下水是流体,是动态资源,在补给、径流、排泄的过程中,不断循环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水文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3、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空间变化。

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5、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μ。

7、有效应力:是岩土骨架所承受的应力。

8、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9、隔水层: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0、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发生渗流的区域为渗流场。

1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1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1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1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就是溶滤作用。

19、入渗系数:大气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采用降水补给系数。

20、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面或地下水含水通道与地形面相切时,地下水呈点状或散点状涌出地表成泉.21、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等)随时间变化。

2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情况。

2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25、.负均衡:反之,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为负均衡二、简答题1、地下水中气体的意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

2、影响孔隙度的因素:颗粒分选程度;颗粒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3、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颗粒大小;分选程度;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4、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5、地下水中离子成分富集的原因:6、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与矿化度的关系:7、溶滤作用影响因素:1组成岩土的矿物的溶解度;2岩土的空隙特征;3水的溶解能力;4水中溶解气体的含量;三、论述题1、地下水的功能: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1)水可以作为良好的饮用资源;富集某些盐类和元素的工业矿水可用于提炼液体矿床;热水和热蒸汽是主要载热流体,可用于供暖、地热发电等;利用含水介质储能,也是能源利用的一个途径;地下水景观,用于良好旅游资源。

(2)地球内部无处不存在地下水,是物质和热量传输和应力传递的载体,是各种地质应力的积极参与者。

(3)地下水除了是地质应力,又是致灾因子,可以引发其他各种灾害,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

(4)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巨系统,地下水则是生态系统中一个最为活跃灵敏的子系统。

无处不在,不断流动的地下水,是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2、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补给:潜水的全部分部范围都可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表水分布处还可以接受地表水的补给,还可以接受下伏含水层的越流或其他方式的补给,另外还可以接受人工补给。

承压水的补给,可能直接来自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也可以来自相邻的潜水或承压水。

排泄方式:以泉的形式溢流于地表,直接泄流于地表水,通过包气带向大气蒸发以及通过植物蒸腾,以越流或其他方式向相邻或下伏含水层排泄,通过水井、钻孔等人工排泄。

承压水也有多种排泄方式,但都是径流排泄,不存在蒸发方式排泄。

水质:潜水的水质主要取决于气候及地形;承压水的水质,取决于形成时的初始水质以及水交替条件3、定性流网步骤及作用步骤:(1)寻找一只便捷、河流湿周、水位线(2)分流线源汇的确定(3)渗流场周围的流线和条件(4)中间插值(1)由分水岭到河谷,流向自上而下到接近水平,再自下而上(2)在分水岭地带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降低,河谷地带水位则随井深加大而抬升(3)由分水岭到河谷,流线越来越密集,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加强(4)由地表向深部,地下径流减弱(5)由分水岭出发的流线,渗透途径最长,平均水力梯度最小,地下水径流最弱作用:利用流网,还可以追踪污染物质的运移;根据某些矿体溶于水中标志成分的浓度分布,结合流网分析,可以推断深埋于地下育矿体的位置4、地下水动态的两类影响因素:地下水动态是地下含水系统对外界刺激(输入)转换后产生的响应(输出),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地下诸要素(水量、盐量、热量、能量)本身的收支变化,即外界激励(输入)因素;另一类是影响激励(输出)——响应(输出)关系的转换因素;后者主要是地质因素(1)气象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气象(气候)因素对地下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通(2)水文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河流补给地下水时,随着远离河流,地下水位抬升得到时间之后和延迟增大(3)其他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地震、固体潮、抄袭、外部荷载等都会引起地下水要素变化(4)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人类活动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排泄去路,影响地下水天然均衡状态,从而改变地下水动态,影响水质演变方向(5)地质结构以及非变动性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转换因素 二、计算题1、已知一等厚、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其渗透系数为15 m/d ,孔隙度为,沿着水流方向的两观测孔A 、B 间距L=1200m ,其水位标高分别为H a =,H b =3m 。

试求地下水的渗透速度和实际速度。

答案要点: (1)02.0120034.5=-=-=L H H I b a (2)V=KI= (m/d) 15.02.003.0===n V u ( m/d) 2、已知一等厚、均质、各向同性的承压含水层,其渗透系数为20 m/d ,A 、B 两断面间距为5000m ,两断面处的承压水头分别为和。

试计算两断面间的水力梯度和单宽流量。

(1)1000150002.1252.130=-=-=L H H I b a (2)5011000120=⨯==KI v (m/d) (3)d m dv q m 22501100=⨯== 3、有一潜水含水层,潜水位为100m ,其下部有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头为80m ,二含水层之间有一层10m 厚的弱透水层,其垂向渗透系数为d ,试计算单位时间水平面积上的越流量。

002.011080100001.0=⨯-⨯==KIA Q (m 3/d ) 4、某水源地开采区为正方形,边长为15Km ,区域面积为225 Km 2。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mm ,降水入渗系数为,开采区西部和北部约180 Km 2的地区,地下水位埋深2~3m ,蒸发强度为 m 3 / (m 2d),其它区无蒸发,南部和西部为补给边界,其单宽流量分别为5 m 3 / (md)和10 m 3/ (md),北部和东部为隔水边界,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天700000 m 3,进行均衡计算,确定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以下用每天的收入与支出来计算:(1)收入项:Q 收=Q 降+Q 补降水补给量Q 降=()()3102.91365/10002257402.0365/1000⨯≈⨯⨯⨯=⨯PF α(m 3/d )南、西部地表水补给量:Q 补=qd=()31022515000105⨯=⨯+ (m 3/d ) (2)支出项:Q 支=Q 蒸发+Q 开采蒸发量:Q 蒸发=β蒸发强度·S=×180×610= × 103(m 3/d )开采量:Q 开采= 700 × 103(m 3/d )收入项:Q 降+Q 补×103(m 3/d )<支出项kc u Q Z +=×104(m 3/d )。

因此,本均衡区为负均衡。

5、某水源地,位于正方形区域内,边长为10km ,区域面积为100Km 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 ,降水入渗系数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无蒸发。

周边均为补给边界单宽流量为5m 3/ ,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年1千万m 3 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收入项:Q 收=Q 降+Q 补=αPF ×1000+4ql ×365=×600×100×1000+4×5×10000×365=7105.8⨯(m 3/d )支出项:Q 支=7101⨯Q 收-Q 支=0105.77〉⨯ 所以该均衡区为正均衡区五、读图题1、P27 P28 P292、P37 P383、P714、P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