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同30分)1、历史:①甲骨文②司母戊鼎③秦陵兵马俑④园形方孔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

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B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3、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需要实行外科手术,应该请谁为他医治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下列哪些措施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①册封达赖、班禅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立西域都护④设立宣政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①火药②造纸术③印刷术④指南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6、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B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C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D戊戌变法期间,科举制度被废除7、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B人们过元旦(春节)挂年画。

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C街道两旁酒店、茶楼比比皆是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戚继光抗倭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2009年2月26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

这两件文物是在近代哪次侵华战争中流失海外的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标志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今年五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拜谒中山陵,重游民国旧都。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历史试卷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历史试卷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5(000)008
【总页数】5页(P23-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
【相关文献】
1.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
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上海卷)
3.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数学试卷(理工农医类)
4.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地理试卷(文科使用)
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文史、理工农医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年上海中考试卷

2005年上海中考试卷

2005年上海中考试卷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5-08-15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理化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化 学 部 分考生注意:化学部分第十大题分为两组,A 组适合学习一期教材的考生,B 组适合学习二期试验教材的考生。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a —40 Ag —108 六、填表题(共10分) 27、28、七、单项选择题:29、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蒸馏水煮沸 B 、高粱酿成酒 C 、铁制品生锈 D 、糕点变质30、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豆浆 B 、牛奶 C 、矿泉水 D 、果酱31、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 2 B 、H 2O C 、KMnO 4 D 、C a (H C O 3)232、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 、B 、C 、D 、33、在反应CuO +H 2 Cu +H 2O 中,作还原剂的是………………………………( ) A 、CuO B 、H 2 C 、Cu D 、H 2O34、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3 C 、+5 D 、+735、以拉瓦锡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对空气研究后确认,空气中约有1/5的气体比较活泼,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这种气体可能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稀有气体3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 、用干冰灭火C 、涂油漆防锈D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露37、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的体积很小38、30℃时C a(O H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6g/100g 水。

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语文考试

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语文考试

①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②几天拭一,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

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③沙尘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④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

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

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⑤“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

大家开始寻找。

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

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

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

”“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⑥“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

”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⑦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

轮到大刘了,他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⑧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

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

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

“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⑨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九年级历史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九年级历史
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5
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11.5
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6.5
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21.5
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5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5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1.5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3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17
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3.5
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题每题2分。

22至27小题每题3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

规时而达用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2.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

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制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A山顶洞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半坡氏族遗址 D北京人遗址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5.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勋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6.“簷剪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A国力虚弱 B豪强争权 C藩镇割据 D分封诸侯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然兴起。

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A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 B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C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D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9.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

右图反映的是A冯子材守镇南关 B李秀成打洋枪队C邓世昌黄海大战 D林则徐虎门销烟10.22日清早,王宫内气氛恐慌。

路易·菲力浦一起床就宽慰惊恐的手下道:“人们不会在寒冷的冬天闹革命。

”话音刚落,便爆发了A法国二月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法国六月起义 D法国七月革命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及答案

美术鉴赏论文一、论文题目:《蛙声十里出山泉》鉴赏二、关键词:表现、意境、技法三、正文(一)作品创作背景:《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

纸本水墨,纵129厘米,横34厘米,创作于1951年。

此图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

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

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

可见齐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赞不绝口。

(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但使人隐隐地如闻到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1、以形写神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

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

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看到的水声及蛙声。

0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

0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

0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要考证近代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下列地方应选择()A、卢沟桥B、圆明园C、大观园D、伪满皇宫2、座落在山东威海的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所纪念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李秀成C、左宗棠D、邓世昌3、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4、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五大5、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①出席APEC会议②出席万隆会议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恩格斯所说的“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贝多芬7、俄国、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都进行了改革,下面关于两国改革正确的叙述是()A、改革前都面临民族危机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D、都废除了农奴制度8、有人说“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这样说的依据是()A、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施新经济政策D、采取冷战政策9、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A、欧洲联盟的成立B、联合国的成立C、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0、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A、古巴导弹危机B、美国侵略越南C、科索沃战争D、苏联占领阿富汗二、组合列举题(共10分)11、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出与南京有关的条约或历史事件名称。

(3分)⑴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⑵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⑶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12、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考试时间20 分钟,满分40 分)(一)小张在网上查阅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他对入榜的众多历史人物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共16 分)1.排行榜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人是一位古代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开办了私学。

他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董仲舒2.排行榜中排名第二的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他是经典力学理论的创建者,他的名字后来被作为物理学上“力”的国际单位。

他是()A.瓦特B.牛顿C.爱迪生D.爱因斯坦3.成吉思汗、彼得大帝、拿破仑、华盛顿也进人了排行榜,这四人中担任过美国总统的是____________。

4.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榜上有名”,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此人生活于18 世纪后期至19 世纪早期,是德国音乐家,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这个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

(2)此人生活于19 世纪,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与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这个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

5.小张认为有一位历史人物也应列人“排行榜”,他是20 世纪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曾发表过《我有一个梦》的著名演说。

这个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

6.除上面提到的历史人物外,请再列举一个你认为可以列人排行榜的历史人物并陈述理由:人物: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家族的故事”聊了起来⋯⋯(共12 分)1.小赵说:“我的曾祖父留下一本日记,其中有一篇记录着他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这篇日记记录的历史事件发生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小钱说:“我家珍藏着一本1915 年出版的《青年杂志》创刊号。

这份杂志的创刊,标志着一场著名运动的开始。

”这场运动是____________运动。

3.小孙说:“民国初年,许多都喜欢京剧,可我的太爷爷却迷上了叫做‘文明戏’的西方剧种。

”这里的“文明戏”指()A.昆曲B.话剧C.沪剧D.越剧4.小李说:“我的祖先当年在上海公共租界里,见到过许多印度巡捕,上海人都叫他们‘红头阿三’。

”上海的租界出现于()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5.小周说:“我的祖先曾经跟随‘国姓爷’,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

”这位“国姓爷”是_____________。

(人名)6.小吴说:“我的祖先在汉朝就参加科举考试,做了大官。

”大家认为他的话违背历史常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小郑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为题,收集了一组材料。

(共12 分)11.观察地图,请你找出三条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物品中,郑和船队不可能携带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5 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开卷)(考试时间40 分钟满分60 分)(一)小李找到了《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地图,并在图中用字母标注了7 个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著名文明(文化)的地区(共16 分)1.请用字母表示下列区域文明(文化)分别对应上图中的地理位置。

(1)哈拉帕文明______(2)诺克文化______ (3)古罗马文明_____(4)古希腊文明_____。

2.请用字母表示右面两幅图中的代表性遗址分别属于的区域文明。

2(1)图一__________(2)图二__________。

3 .上图中的七个区域文明在地理环境上具有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除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外.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其中有一个叫阿兹特克文化、你还能再说出一个古代美洲著名文化的名称吗?__________(二)小孙在网上浏览到一篇介绍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文章他对下面两幅图产生了兴趣(共16 分)l 上面两幅图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两次科技(工业)革命的成果。

(1)图一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时间__________(填“早”或“晚”)于图二(2)图二所示交通工具的最早发明者是__________。

2.除上图的两项发明外.两次科技革命中还有许多发现或发明.请再各举一例。

(1)工业革命__________;(2)第二次科技革命__________3.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__________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人了__________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开始了信息时代。

4.除信息技术外.另举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两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争议颇多。

某课题小组搜集到如下材料:(共10 分)①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④电视剧《北洋水师》有关李鸿章的片段②一些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⑤“文革”中出版的《李鸿章反动言论》③网站上评价李鸿章的论文③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1.为上述材料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5 分〕(1)分类标准:(2)分类结果(用序号表示):2.上述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3.同学们在找到的近几年的史学论著中发现,不同学者对李鸿章的评价不完全相同,请你说说其中的原因.(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0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5 月7 日英国《卫报》发表了近代史教授理查德·奥维利题为《苏联与中国二战中功不可没》的文章,特别指出“在二战中,中国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的角色不容忽视。

”(共18 分)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1 字数150 字左右;2 运用具体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2005 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答案开卷部分3(一)1、 B.G.F.E 2、 A.D. 3 、他们都生活在河流或海洋附近。

4、玛雅文化。

(二)1、晚史蒂芬逊2、珍妮纺纱机白炽灯3、蒸汽电气4、基因工程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三)1、历史资料:②③⑤⑥历史体裁:①④2、⑥是直接证据和一手资料。

3、因为作者所处的角度不同,掌握的材料不同。

Ⅰ闭卷部分一、填充题(每空格 1 分,共20 分)41.鸦片中华人民共和国2.自强求富3.戊戌四?一二4.冯如詹天佑5.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6.五卅惨案沙基惨案7.(中国)国民党抗日民族8.农奴制德意志(德国)9.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10.苏联珍珠二、选择题(每个括号内只准填一个答案,每小题 2 分,共12 分)1.D 2.B 3.C 4.C 5.A 6.B三、配伍选择(将左列的标号填入右列相应的括号内,每个括号只准填一个标号,每小题 4 分,共8 分)1.C、A、D、B2.B、C、A 、DⅡ开卷部分一、选择题(每个括号内只准填一个答案,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C 2.B 3.D 4.A 5.C二、列举题(共24 分)1.(1)关天培、邓世昌等;(2)康有为、谭嗣同等;(3)孙中山、黄兴等;(如答其他只要符合题意均可,每位人物各 1 分)2.1840—1911 年:1874 年,中日两国订立《台事专条》,向中国勒索白银50 万两;1879 年,日占琉球改为冲绳县;1894-1895 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或割占台湾、澎湖);1900 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2—1949 年:1915 年,日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31 年,日挑起“九?一八”事变;1932 年,日挑起“一?二八”事变(或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1935 年,日挑起华北事变(或迫使国民政府签订《秦土协定》、《何梅协定》);1937 年,日挑起“七七事变”(或制造“南京大屠杀”、挑起“八?一三”事变等),, (每一时间段任答两项,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具体年代可以不写,每项 2 分)3.(1)富尔敦;(2)史蒂芬逊;(3)本茨;(4)莫尔斯;(5)贝尔。

(各2 分)三、归类题(共10 分)1.C、J 2.B、D 3.E、F 4.A 、G 5.H、 I四、识图题(共16 分)1.(1)美国、德国(各 1 分)。

(2)美国运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或实行罗斯福新政,或答新政具体措施 2 条及以上, 1 分);德国确立了法西斯独裁体制(或建立法西斯专政、挑起战争)(1 分)。

(3)美国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为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2 分)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沉重灾难( 2 分)。

2.(1)林肯、孙中山(各 1 分);(2)中华民国(或中国)(1 分);(3)把已被日本窃取的台湾(东北、澎湖列岛)等领土归入中国领土范围( 2 分);(4)(资产阶级)民主( 1 分);(5)友好(1 分);理由:中美两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国;承认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承认孙中山在建立中华民国中的重要贡献(任答一点,大意正确即可得 1 分)。

(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