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灰、讲究用典。
2.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3.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
4.七律平仄的基本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灰、平平灰仄仄平平。
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6.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前赤壁赋》属于辞赋类;《汉书-艺文志序》属于序跋类;《醉翁亭记》属于杂记类。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7.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
8.大王失职人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遗憾。
9.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农业。
末:工商业。
残:祸害。
10.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懒惰。
11.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田:打猎。
饿:饿得要死。
12.亡不越竞,反不讨贼。
竟:边境。
13.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劝:受到鼓励。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分)1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吾):介词,表原因。
(吾)以:动词,任用。
15.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词。
夫:指示代词,那。
16.或问儒者日:“方此时也,尧安在?”或:代词,有人。
17.王见之,日:“牛何之?”(何)之:动词,到(前往)。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副词,只。
19.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副词,逐渐。
其:代词,指范曾。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取之)于:介词,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2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0分)22.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XXX《古代汉语(2)》20春在线作业2答案18

XXX《古代汉语(2)》20春在线作业2答案18(单选题)1: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中“渐”的意思是()A:浸泡B:逐渐C:损害D:成就正确答案: A(单选题)2: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中“树”的词义是( )A:树木B:树立C:种植D:成长正确答案: C(单选题)3:《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其篇目依次是()A: 7,15,11B: 11,15,7C: 7,11,15D: 15,11,7正确答案: A(单选题)4:关于“则以此人不知黑白之辩矣”中“辩”,说法正确的是()A:同“辦”B:通“辫”C:通“辨”D:与“瓣”为古今字正确答案: C(单选题)5: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 其中“方”的意思是()A:方正B:并列C:相接D:连接正确答案: B(单选题)6:古无轻唇音,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清代学者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 C(单选题)7: “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中“报”的词义是()A:判决B:酬谢C:告发D:审问正确谜底: A(单选题)8: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端的本义是A:端庄B:捧着C:直立,规矩地站着D:顶端正确答案: C(单项选择题)9:上面各组字属于上古全浊声母的一组是A:帮滂并明B:并定从群C:敷清心审D:明天将来泥微正确答案: B(单选题)10:三十六字母中,次清的代表汉字有A:帮非端知经心照审见影晓;B:滂敷透彻清穿溪;C: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D:明微泥娘疑喻来日正确答案: B(多选题)11:下列各句中,“其”字是代词的是A: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C:于是XXX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D:XXX从君战,三战三北,XXX问其故。
正确答案: A,B,C,D(多选题)12:A:选择图中A选项B:选择图中B选项C:选择图中C选项D:选择图中D选项正确答案: A,B,C(多选题)13:下列复音词里,不是合成词的是A:披靡B:诸侯C:宾客D:扶摇正确答案: A,D(多选题)14: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时应遵守的准绳有()()()()A:不要把貌似双音词的两个单音词误以为是双音词B:联绵词不能拆开来了解C:同义词连看作一个复音词D:复词偏义看作一个复音词正确答案: A,B,C,D(多选题)15:关于“古无舌上音”,说法正确的A: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
国开(电大)《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形考作业1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义(每题2分,共42分)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词性:介词;意义:替、为。
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答李翊书)词性:介词;意义:对。
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汉书•霍光传)词性:介词;意义:被。
4.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词性:动词;意义:成为。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起义)词性:介词;意义:被。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战国策•燕策)词性:介词;意义:被。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词性:语气助词;意义:表示疑问。
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汉书•贾谊传)词性:介词;意义:被。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词性:介词;意义:表示比较。
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羽传)词性:介词;意义:被。
1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郑伯克段于鄢)词性:介词;意义:到。
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词性:介词;意义:被。
13.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冯谖客孟尝君)词性:介词;意义:遭受。
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直:词性:副词;意义:仅仅、只不过。
是:词性:代词;意义:这。
15.树成阴而众鸟息焉。
(劝学)词性:指示代词;意义:在这里。
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词性:指示代词;意义:那。
17.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天论)词性:指示代词;意义:这、这样。
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词性:疑问代词;意义:怎么。
19.之二虫又何知?(北冥有鱼)词性:指示代词;意义:这。
2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察今)词性:连词;意义:的原因。
21.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词性:代词(所)、介词(以);意义:用来…的方法。
南开大学20秋《古代汉语(二)》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1.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绛侯猪吕,权倾五伯。
伯,通“霸”B.俄而又誉其茅。
誉,称赞C.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时,季节D.夫夷以近,则至者众。
夷,平坦答案:A2.《詩經·七月》:“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鷄振羽”后面的诗句,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七月在宇,八月在户,九月在野,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B.七月在户,八月在野,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C.七月在野,八月在户,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D.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答案:D3.下列各组字中,形符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胜月誊膝B.地吐徒坠C.嬴赢羸蠃D.衷衰裹裏答案:D4.有异体字的是()。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B.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C.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D.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答案:B5.《墨子·非攻》:“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中“兹”的意义是()。
A.指示代词,这B.更加C.现在D.这里答案:B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转移的是()。
A.兔走触株,折颈而死B.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C.皆感激为云泣下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答案:A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D.交通王侯答案:A8.“君爲我呼入”句中的“爲”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A.动词,作谓语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答案:C9.“降”读二声的是()。
A.复降在原B.惟庚寅吾以降C.降于齐师D.天降之咎答案:C10.下列句子,具有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A.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B.誰與,哭者C.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D.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答案:A1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北语20新上《古代汉语》(二)作业2答案0

(单选题)1: “采”的本义有用手摘取的意思,下列句子中,用其本义的是A: 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B: 文采千匹C: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D: 张灯结彩正确答案: C(单选题)2: 下列各句,没有古字的是A: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B: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C: 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请焉D: 亡不越境,反不讨,非子而难正确答案: B(单选题)3: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所引词句其韵脚说法最正确的是哪项?A: 扇、扇、面、年、弦押霰韵B: 扇、扇、面、年、弦押先韵C: 扇、扇、面押先韵,年、弦押霰韵D: 扇、扇、面押霰韵,年、弦押先韵正确答案: D(单选题)4: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为何意?A: A用排比写出了生活环境的脏乱不干净B: B比喻战争的场面C: C形容百姓工作的辛勤和劳苦D: D形容世人的争名夺利正确答案: D(单选题)5: 关于“玉容寂寞泪阑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 A“泪阑干”是说流泪很多,打湿了栏杆B: B“阑干”是说眼泪刚刚才干C: C“阑干”是“纵横”的意思D: D“阑干”是双声连绵字正确答案: C(单选题)6: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短秦楼月”中,秦娥指谁?A: 原指弄玉,这里泛指秦地的女子B: 秦国的宫女C: 秦国美女罗敷D: 秦朝女子的代称正确答案: A(单选题)7: 杜甫《春望》头四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东师16春《古代汉语(2)》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东师16春《古代汉语(2)》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中“怒”的意思是( )A. 振奋B. 奋发C. 愤怒D. 怨愤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 之”的词性是( )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语气词3.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歸的本义是A. 回来B. 打扫C. 女子出嫁D. 赠送4.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中“ 特”的词义为( )A. 独B. 特别C. 特殊D. 公牛5.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中“重”字存在的语法现象是( )A. 宾语前置B. 名词用作动词C. 使动用法D. 意动用法6.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句中“习”用的是它的( )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变义7. 古韵学家按韵尾的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称作( )A. 阴声韵B. 阳声韵C. 上声韵D. 入声韵8. “子”的词义由“子女”发展为今义“儿子”,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A. 扩大了B. 缩小了C. 转移了D. 偏离了9. 首鼠属于复音词中的A. 连绵词B. 叠音词C. 附音词D. 合成词10. “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北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古代汉语(2)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是一个复音词的是( ) ( )( ) ( )A.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B.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C.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D. 技经(肯綮)之未尝2. “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 )( )A. 好是喜好的意思B. 说理解为“悦”C. 乘读为shèngD. 奉是俸禄的意思3.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可分为A. 连绵词B. 叠音词C. 附音词D. 合成词4. 关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苍苍”,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个叠音词B. 是个复音词C. 深蓝色的意思D. 苍白的意思5. 七言律诗两种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律格式是 ( )( )( )( )A.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代汉语(2)》练习题一答案

《古代汉语(2)》练习题一答案一、填空:1.32,30.2.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3.衍文,脱文。
4.连绵词,叠音词,附音词,合成词。
5.平水韵(或诗韵),1066.唐宋(或中古)7.发音部位。
8.连绵9.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二、概念题:1.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2.五音: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粘、对: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4.读为:音韵术语。
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清、浊: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6.本义: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作一种操作概念,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7.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8.拗救: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9.字母: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
10、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词,也就是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
11.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也是钱大昕提出的。
12.双声: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福师(2020-2021)《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2)答案

福师(2020-2021)《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2)答案XXX(2020-2021)《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研究使用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C2、“若亡XXX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采用了()表达方式。
A互文B连文C变文D曲指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D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XXXBXXX裁CXXXXXX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4、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叫做()。
A阴声韵XXX声韵C入声韵D仄声韵提示:认真温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挑选】:A5、根据XXX的“六书”,“武”、“信”属于()。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C6、“娘日归泥”是指()。
A两汉以前没有唇齿擦音节。
B两汉以前没有舌面前XXX。
C两汉以前没有舌尖后鼻音和擦音。
D两汉以前舌叶XXX与舌尖前塞擦音同类,舌面前XXX 与舌尖中塞音同类。
提示:认真温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挑选】:C7、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
A南阳XXX,XXX也。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D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提示:认真温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挑选】:B8、“大夫不得造车马。
”采用了()表达方式。
A互文B连文C变文D省文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B9、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
A刃日除鱼B象XXXC集日信暴XXX车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B10、以下训诂术语用来校勘古代文献中错字误字的术语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涂——途 E知——智
7、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ABC)A点——點 B泪——淚 C烟——煙 D敛——殓 E弃——棄
8、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ABCD)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
(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试题名称:古代汉语2
层次:(专/本)年级:专业:学号:姓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C)
A、《词诠》 B、《辞通》 C、《十三经索引》 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D)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4、”式”于政,不式于勇,不式于四境之外。式:用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
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詨:呼叫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堙:填塞
4、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竟走,赛跑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C)A象形 B指事 C会意D形声
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B)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BCE)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C酌以大斗。
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ADE)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C)
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4、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 (CDE) A、惟兄嫂是依。 B、无乃尔是过与?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5、《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 (BD) 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 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 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 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 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
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C)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B)
A见-现 征-徵 解-懈 B奉-俸 景-影 文-纹
C益-溢 然-燃 干-乾 D立-位 县-悬 雕-凋
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
A薪:砍柴。B奋:举起,扬起,振作。C权:权力,权衡。D信:言语真实。E候:守望,放哨。
三、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
(一)解时下列句子中加“ ”的词
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与:参加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诮:责骂
3、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弭:消失
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AC)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
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CD)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
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CDE) A、草创未就。 B、三窟已就。 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 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
(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l)、(2)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
(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
“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