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招聘文言文高频词汇总结(二)
江苏教师招聘:语文学科复习精粹词语解释二

76.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77.撺掇:从旁鼓动别人做某事。
78.依稀:隐隐约约。
79.宛转悠扬:形容笛声的曲折飘荡,优美动听。
80.弥散:弥漫消散。
81.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82.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83.冗杂:繁杂。
84.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85.谐谑:滑稽而略带戏弄。
86.粗犷:豪爽,直率。
87.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88.丰赡:内容丰富。
89.锐不可当:不可抵挡。
90.业已:已经。
9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修远,漫长。
修,长。
92.座右铭:放在座位右边的用以自警的文字。
93.淳朴:朴实。
94.豁亮:宽敞明亮。
95.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96.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屋顶。
97.修长:长。
98.赫然:这里是很鲜明的意思。
99.平素:平时。
100.优遇:优待。
101.摩挲: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
102.颓唐:精神不振作。
103.抖擞:振作。
104.恣情:放纵感情。
105.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
106.获益匪浅:得到很多。
匪,不。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教师版)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教师版)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安逸死于安.乐(《生于忧患》)④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挨着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比肩接踵④比起……来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⑤勾结君子比.而不周(《论语》为政)3.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③边远的地方,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4.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②一齐豪杰并.起(《隆中对》)③都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④和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⑤并且并.自为其名(《伤仲永》)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7.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④如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8.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趁着;就着腾蛇乘.雾(《龟虽寿》)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⑤任凭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⑥顺,随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⑦参与从.军行(《从军行》)⑧向,跟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⑨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⑩追寻溯洄从.之(《蒹葭》)10.殆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招聘必会文言文

《庄子》一则(节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的大,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啊;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种鹏鸟呀,在海动风起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一扇动翅膀激起的水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
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北海的。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动荡的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深蓝,这是它的本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旷辽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也,亦若是则已矣。
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像这样罢了。
《礼记.学记》一则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选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专业知识文言文阅读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
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
密语曰:“非秀才之文。
”对曰:“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
”公曰:“此某所为文。
兼④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
”惶惶欲去。
公日:“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
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
”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
此说,想又妄耳。
”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
公曰:“不必如此。
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帖,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
②某:自称,相当于“我”。
③课:功课,学业。
④兼:这里可译作“也”。
⑤战灼:哆嗦,打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非假手也_____ (2)客词穷_________ (3)秀才但有之_________正确答案:(1)借、假借。
(2)尽、完。
(3)只、只管。
涉及知识点:文言文阅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比去,问其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涉及知识点:文言文阅读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正确答案: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涉及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李台州传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
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__?”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
至暮,哭而归,不食。
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_________饮泣强食。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
文言文230个常考词汇

文言文230个常考词汇1. 之:表示关系、介词,如之所以、之前、之后。
2. 而:连接并列的两个动作或状态,如而已、而今、而立。
3. 乃:表示结果、连词,如乃至、乃是、乃见。
4. 有:存在、具有。
5. 焉:什么地方、哪里。
6. 不:否定、表示不做某事。
7. 在:存在、处于某个位置。
8. 是:表示正确、肯定。
9. 也:表示也是如此。
10. 以:表示手段、方式。
11. 於:表示在、从、往。
12. 为:表示目的、作用。
13. 及:表示到达、达到。
14. 与:表示和、与其相反。
15. 已:表示过去。
16. 自:从、因为。
17. 以:表示条件、标准。
18. 为:表示身份、职务。
19. 之:表示所有、属于。
20. 人:指人类。
21. 有:存在、具备。
22. 无:没有、没有。
23. 为:做、成为。
24. 大:指大小、程度。
25. 小:指大小、程度。
26. 其:指代其他事物。
27. 此:指代近处的事物。
28. 君:对男性的尊称。
29. 我:指自己。
30. 山:高地、山脉。
31. 水:水流、水体。
32. 云:天上的气象现象。
33. 日:太阳、日期。
34. 天:空中、自然现象。
35. 地:大地、土壤。
36. 王:帝王、君主。
37. 侯:封建时代的爵位。
38. 公:古代封建时代的爵位。
39. 卿:古代官职名。
40. 吾:我、我的。
41. 彼:那个、他的。
42. 知:知道、了解。
43. 不:否定、不做某事。
44. 能:有能力、可以。
45. 得:获得、达到。
46. 夫:表示转折、强调。
47. 若:如果、似乎。
48. 如:像、表示比较。
49. 所:表示动作的对象。
50. 以:表示手段、方式。
51. 必:一定、必然。
52. 为:作为、表示目的。
53. 以:表示条件、标准。
54. 当:担任、成为。
55. 时:时间、时候。
56. 以:表示手段、方式。
57. 与:和、表示比较。
58. 及:到、达到。
59. 若:如果、似乎。
60. 乃:则、表示结果。
文言文高频翻译字词

一、人物称谓1. 君子:品德高尚之人。
2. 君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 妇人:古代对女子的尊称。
4. 君子:古代对尊贵者的尊称。
5. 尊师:对老师的尊称。
二、官职名称1. 吏部:古代掌管官员选拔的部门。
2. 司马:古代掌管军事的官员。
3. 尚书:古代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4. 太子:皇位继承者。
5. 太师:古代官职,掌管教化。
三、地理名词1. 山川:山岳与河流。
2. 江河:大江与大河。
3. 邦国:古代国家。
4. 诸侯: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
5. 邑县:古代行政区划。
四、时间名词1. 甲子: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第一年。
2. 朔望:月初与月望,即每月的初一与十五。
3. 春秋:古代指一个季节,后泛指一年。
4. 朝夕:早晚,形容时间短暂。
5. 晨昏:早晨与黄昏,形容时间。
五、事物名词1. 花草:花与草。
2. 鸟兽:鸟与兽。
3. 食饮:食物与饮料。
4. 衣裳:衣服。
5. 房舍:房屋。
六、动词1. 行:行走。
2. 闻:听到。
3. 见:看到。
4. 读:阅读。
5. 思:思考。
七、形容词1. 伟大:非常伟大。
2. 美好:美好。
3. 善良:善良。
4. 美丽:美丽。
5. 坚强:坚强。
八、连词1. 而:表示并列或递进。
2. 以:表示目的。
3. 于:表示在。
4. 为:表示成为。
5. 于:表示因为。
九、副词1. 乃:竟然。
2. 亦:也。
3. 乃:就是。
4. 谓:说。
5. 谓:认为。
十、语气词1. 哉:感叹词,表示惊讶。
2. 矣:感叹词,表示遗憾。
3. 焉:感叹词,表示疑问。
4. 哉:感叹词,表示赞叹。
5. 焉:感叹词,表示疑问。
以上为文言文高频翻译字词,学者在阅读与翻译文言文时,可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
通过不断积累,定能提高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水平。
语文文言文实词 总结大全 教师必备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教师考试复习必备(**资料)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接近)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即使)7闻鸡鸣。
即起盥栉(就,就是)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既 1言未既(尽,完)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7壬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5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
回来)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5王辞而不复(回答)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报复)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免除赋税徭役)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通\'覆\',遮盖,盖上)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复算,追究)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020教师招聘考试文言文高频词汇总结(三)

2020教师招聘考试文言文高频词汇总结(三)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
语文学科笔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字、词、句、阅读和作文)、高等教育模块(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儿童文学)、教材教法模块(语文新课程标准、案例分析以及教学设计)。
然而由于考生难以理解文言文文章内容,在答题的时候很难取得高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特对文言文的高频词汇继续进行梳理总结。
(五)表示时间的词语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相对稳定的通假字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教师招聘文言文高频词汇总结(二)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
语文学科笔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字、词、句、阅读和作文)、高等教育模块(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儿童文学)、教材教法模块(语文新课程标准、案例分析以及教学设计)。
然而由于考生难以理解文言文文章内容,在答题的时候很难取得高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特对文言文的高频词汇继续进行梳理总结。
(四)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
如: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
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
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
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明帝纪》)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
《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
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
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
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
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
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
(7)表辞官的词语。
告老:官员年老。
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
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
(《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
(《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以上就是华图教师对文言文阅读的高频词汇进行的简要分析,望广大考生能够夯实基础,脚踏实地进行学习。
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