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文字可编辑]

合集下载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第一编333教育综合复习重点-教育学原理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老师张思勤
12/20/201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2/20/201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 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 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 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规范性。 (三)历史性。 (四)强制性。
12/20/2012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 2、在古代阶级社会之初 3、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地发展。
12/20/2012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2/20/2012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 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 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20/201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 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 二是单轨学制; 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 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四)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 明确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各级各类教育发 展的具体目标。 2. 在教育结构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 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 摆到突出的位置。 3. 改革办学体制。 4.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6.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由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构成 的完整体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 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学校教育制度的设立受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要考虑 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规律。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 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的产生、发展、变化一般受到如下 因素影响: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 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 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取原有 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 益经验。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 (一)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反映 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 相互关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 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 (二)类型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混合型学制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二、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四)文化传统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
融合 (三)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 (四)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与类型 (七)一些常识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 等教育
2.义务教育: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 3.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职业高中、
中等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与类型 (七)一些常识
4.中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高中 阶段教育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二)1958年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三)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与类型
(一)学前教育:托儿所、幼儿园 (二)初等教育:小学 (三)初级中等教育:初中 (四)高级中等教育:高中 (五)高等教育:大学 (六)成人教育
5.学历:专科、本科、研究生 6.学位:学士、硕士、博士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学制的改革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六章背诵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六章背诵题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2.教育制度包括制度和制度。

3.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4.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5.学制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的基本制度保证。

7.在影响学制的因素中,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求的是因素。

8.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分权制;这体现学制受的影响。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将纳入我国学制系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目前世界各国的小学入学年龄都规定在6~7岁,这体现学制受的影响11.当代学制发展特征:重视教育,注意早期开发;初等教育提前,年限延长;改革,发展;大众化,迅速发展。

12.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岁以前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潜力。

13.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年限延长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国家是。

14.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年报告,世界发达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年限最长的国家是,有12年之长。

15.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6.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关系。

17.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数的比例在15%以下为,15%-50%为,50%以上为18.我国放宽了大学报考者的条件,不再有年龄限制,出现了70岁老人考大学的现象。

这说明高等教育结构中发生了变化。

19.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表现在,如大学设置夜间部、函授部,还有广播、电视、函授等。

2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一书,使终身教育思想广泛传播。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一)古代教育制度在原始氏族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学制。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古代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古代学制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古代学制只有等级性和阶级性,没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系统和不完善。

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

古代学制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二)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

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

因此,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

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和完善的性质。

(三)当代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它已由过去的现代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成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的一个庞大的体系。

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六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六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六章学校及其制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学校概述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的概念和性质(一)学校的概念与动物相比,人类之间在自然属性上的差别最小,自然属性是人类之间最抽象的共同性。

(二)学校的性质1. 学校具有规范性2.学校具有强制性3.学校具有公益性二、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学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条件:第一,人类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不通过学校,这些文化就不能被下一代青少年所掌握的程度;第二,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已经发展到能够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这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不仅能够推动教育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学校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三,文字的出现也催生了学校;第四,国家机构的建立,也在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经验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一)学校的萌芽(二)学校的产生1.在奴隶社会初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的情况,且伴随着文字的出现,古代东方各国以及我国都相继出现了学校。

2.在古代东方国家,目前发现的最早学校是位于现在伊拉克卡边西亚省尼善尔以南的苏美尔学校。

3.我国的学校早在路今4OOO多年前的五帝和虞舜时期就已出现。

4.无论是古代东方各国还是我国的学校,其基本理念都包括:第一,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二,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三,古代学校不同类型和阶段之间是不连续不系统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学制。

第四,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占据绝对权威的地位,师生之间存在着基于政治或宗教利益的严重人身依附关系。

(三)学校的发展1.近代以来,西方出现了文科中学,与之前的学校相比,文科中学的组织更为规范,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人学标准都更为严格,它标志着现代学校的形成,但组织更为严密的学校系统还没有形成。

2.进人到18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学校出现了新的类型-实科中学。

教育学原理(06)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06)学校教育制度
特点: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学习年限长 1912年 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 壬戌学制(六三三)全国教育联合会, 以美学制为蓝本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1951.10.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1958.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85.5.2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4.13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5.3.18 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12.24 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1.5.2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5. 通过终身教育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 16. 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机能,克服现行教育的缺点。 17. 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18. 实施终身教育有三个主要的前提条件:提供适当机会、增进学习动
机、极高学习能力。 19. 终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组织化的原理。 20. 在付诸实施方面,终身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的体系。
终身1教97育5年的,联特合征国: 教科文组织汉堡研究所主任戴夫将终身教育的基本特
征概括为20个方面: 1.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以”终身””生活””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的.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对他们的定义基本上决定了终身教育的含义和 范围。 2. 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过程。 3. 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 地看待教育。 4. 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5. 家庭在终身教育过程的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学习贯穿于一个 人的一生。 6. 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从儿童与它 的接触时开始的。 7. 中小学、大学和训练中心之类的教育机构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不过是 终身教育机构的一种。它们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也不再能够脱离 其他社会教育机构而存在。 8. 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9. 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结合。 10. 终身教育与拔尖主义的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张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稳步实现
“两个增长” 2.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 3.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
育 4.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
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5.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二、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一)1951 年的学制: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
础,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批判地 吸取了旧学制中某些可用的因素,对发展我国的 教育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1958 年的学制改革:虽然经过一系列的
努力,使教育水平有所回升,但“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使教育事业整体陷入瘫痪。
体,在较远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教学的一种 开放型教育形式。 4.自学考试:人们根据主观的需要,在自我计 划、自我制约下,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 的学习活动。
二、制度规定的教育体系构成
(一)我国现行教育的类别体系 ① 基础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② 高等教育体系:包括综合大学、专门学校、专科学校、研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
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 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 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精华
2020/3/25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一)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有结束期提前、 由高班到低班逐级普及、使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加强联系和衔接 的趋势。
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 优点:由于单轨制有利于教育的逐渐普及,对现代生产与科
技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缺点:教育仍是不平等的;大学学费高昂。
2020/3/25
2020/3/25
美国学制
分支型学制 (前苏联,我国)
它是一种混合型学制或中间型学制,介于单轨型和双轨型之间 一种学制,即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单轨制,高中教育实行双 轨分流。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 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020/3/25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分类
双轨(西欧)学制
2020/3/25
分支型(苏联)学制
单轨(美国)学制
双轨制(英国、法国、德国) 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双轨学制是指为统治阶级子
弟和劳动人民子弟分别设立学校系统,他们是同时并存、互 不相通的学制形态。
这种学制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的西欧各国,于19世纪后 半期成型。
一轨学术教育,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 —中学—预 备学校或家庭教育
另一轨职业教育,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国民教育(小 学)—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 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其结构为: 前段——基础阶段实行义务教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段——中等阶段实行教育分流: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
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以初等教育为基础 部分,20世纪后半期则以初中教育为基础部分。
特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评价: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又有双轨 学制中学术性一轨的高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中等教育 面临地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比单轨学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现代学制发展趋势是传统的双轨制在向单轨制发展,更多 国家教育制度向分支型学制方向发展。
不同国家义务教育年限长短的不同有其重要的经济原因。
2020/3/25
(三)人口状况
人口状况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改革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 响,以下说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必然对学制有影响。
教 育 投 资
2020/3/25

教 育
教 育







制 订
调 整
教育对象:人
(四)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 举例说明: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6岁时大
现代化。(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
举例说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劳动 力并不需要经过学校培养。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限于狭 小的范围,类型单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 的2020大/3/2、5 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二)社会制度 (三)人口状况 (四)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五)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六)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精华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一)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
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余下的10%是在其后十年中长成的 ,6岁至16-17岁是可能接受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 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 为6岁,把其后的10-12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
2020/3/25
(五)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借 鉴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中外教育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改 革学制时,一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来 进行,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用之处也要学习。 例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虽然两国尚在敌 对,但在建立学制时仍然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日本基础 学制借鉴美国学制
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
2020/3/25
单轨制(美国)
单轨学制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 教育的衔接和连续没有特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育阶段中 分化出来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校系统在入学条件 和学习年限上基本相同,且都与高等教育相通。 从下而上 的结构,即小学→中学→大学。
(二)社会制度
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政 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并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构与学制的重要因素。
举例说明:
? 唐代学校教育制度(中央官学“六学二馆”)
国子学
三品以上
太学
五品 以上
七品
四门学
以上
书学、律学、算学 八品以下
双轨学制的产生就有重要的政治原因。
2020/3/25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
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义
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深化充实着教学内容,带来教学手段的
2020/3/25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一)什么是教育制度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
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 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列 等。 (二)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