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有关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 Cu-64,Zn-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溶液一定是()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蒸馏水C.碘酒D.汽水3.一瓶100mL20%的NaCl溶液倒出10 mL后余下的溶液与最初的溶液相比()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B.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变小了C.溶质的质量变少了D.B和C都正确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物质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5.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A.溶液的质量增大B.晶体的质量不变C.晶体的质量增大D.晶体溶解一部分6.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7.实验室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 溶液()A.95 gB.10 gC.50 gD.100 g8.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③④⑤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10.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C.把溶液降温至 0 ℃有固体溶质析出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11.把10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5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A.减少50倍B.增加50倍C.不变D.减少5倍12.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6.5%B.30%C.25%D.1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不可能是()A.滤纸破了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14.将m 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15.可以作为溶质的()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16.在一定温度下,为使溶质是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办法是()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加入溶质 D 增加溶剂17.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 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 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18.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A 温度高低B 溶质、溶剂的量C 溶剂种类D 溶质种类19.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 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 20.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 B.硫酸铜 C.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 D.食用加碘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溶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溶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溶液的浓度通常用哪种单位表示?A. 摩尔质量B. 摩尔浓度C. 质量分数D. 体积分数答案:B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A.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B. 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C. 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D. 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比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电解质?A. 氯化钠B. 硫酸C. 酒精D. 氢氧化钠答案:C4. 溶液的均一性指的是:A.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在空间上是均匀的B.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在时间上是均匀的C.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均匀的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在于:A. 温度B. 压力C. 溶质的量D. 溶剂的量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
答案:溶解2.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质,这称为________。
答案:饱和度3. 溶液的均一性可以通过________来实现。
答案:搅拌4. 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时,该溶液称为________。
答案:饱和溶液5. 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________来测定。
答案:pH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溶液的稳定性?请简要说明。
答案:溶液的稳定性指的是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其组成和性质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特性。
稳定性好的溶液即使经过长时间放置,其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分离。
2. 请解释什么是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并举例说明。
答案: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通常量较少;溶剂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量较多。
例如,在盐水溶液中,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3. 什么是电解质?请举例说明。
答案: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液中能分解成带电的离子。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溶解时会分解成Na+和Cl-离子,是一种电解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硝酸钾和水B.食盐和水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2.使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减小压强,降低温度 B.压强不变,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D.温度不变,减小压强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 B.面粉 C.食盐 D.花生油4.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可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D.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水5.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A.称量固体时,氯化钠放在右盘B.固体转移到烧杯时,氯化钠洒出C.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D.配好的溶液装瓶是,将溶液溅出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应用中,错误的是()A.将硝酸铵溶于水制作热敷袋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7.溶液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着广泛应用。
下表和下图是不同温度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髙而增大B.硫酸镁属于易溶物质C.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D.将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配制100g 10%的NaCl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形成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10.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C.食盐的溶解度变大了D.食盐的溶解度变小了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C.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氧化钙 D.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12.现有6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 ℃,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B.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说明: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7题,共60分)两局部。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 35.5 : 65第Ⅰ卷(选择题 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A、酒精、二氧化碳B、稀硫酸、液氧C、汽水、干冰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D、冬季向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溶化3、在试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蒸馏水和一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钾溶液,鉴别它们的正确方法是()A.尝液体的味道 B.蒸发液体看是否结晶C.参加白色硫酸铜粉末 D.看颜色4、燥热的夏天,小林翻开冰箱,从4℃的贮存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觉晶体消逝了。
得到溶液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时m溶液肯定是饱和溶被B.室温下,n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D.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5、下列变更属于化学变更的是()A.蔗糖溶解于水 B.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C.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 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外表形成一层白膜6、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场利用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7、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状况下,发觉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削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变更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肯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依次是()A.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C.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9、用50g 98%的浓H 24 配制成20%的稀H 24 ,需加水的质量为( )A . 145gB .195gC .196gD .245g10、向一接近饱和的3溶液中,渐渐参加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更规律的是( )11、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志向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 、50℃时84g ,、60℃时90g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别取厨房中以下调味品各少量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醋 D.芝麻油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B.果酱C.蒸馏水D.牛奶3.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①④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⑥D.①②③⑥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不正确的是()A.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B.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250g水C.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D.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5.下列常见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析出晶体后,在当时条件下应该成为不饱和溶液B.质量百分比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升温或蒸发溶剂都能使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D.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7.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
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泡,再滤出食盐。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C.浸洗后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1/ 9D.粗盐粉碎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恰好饱和B.t1℃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10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9.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t3℃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C.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有溶质析出D.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10.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11.下表列出了20 ℃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鲁教版九年级上第3单元 溶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鲁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配制 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5\% 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A. 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B.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C.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D. 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答案】C【解析】2.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 3\% 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需要称取\ 1.5g氯化钠B. 量取水时选用\ 100mL的量筒C. 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50gD. 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是称量和溶解【答案】A【解析】 A、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 50g \times 3\% = 1.5g,选项正确;B、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 = 50g -1.5g = 48.5g,这些水的体积 = 48.5g + 1g /mL = 48.5m1\lt 50mL,所以量取这些水时选用 50mL的量筒,选项错误;C、由 B可知,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48.5g,选项错误;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选项错误,故选 A。
3.实验室用 10\%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 烧杯B. 量筒C. 玻璃棒D. 托盘天平【答案】D【解析】用 10\%氯化钠溶液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用量筒量取一部分水,混合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不到的仪器是托盘天平,故选 D。
4.实验室配制 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15\% 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有关操作中不会造成结果误差的是()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 溶解过程中使用玻璃棒搅拌C. 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将食盐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D.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答案】B【解析】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故选项错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冰块B.纯碱C.蔗糖D.酒精2.如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A.A B.B C.C D.D3.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A.铜B.石墨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溶液一定是溶质和水组成的②冰放到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③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是液体或气体④溶液可以有颜色,也可以是无色的液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硫酸铜固体B.食盐C.食用油D.豆浆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7.从10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中取出10g,对所取出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所含溶质为原溶液中的1/10B.所含溶剂为原溶液中的1/10C.溶液质量为原溶液的1/10D.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溶液的1/108.如图甲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乙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丙所示关系的是()A.A B.B C.C D.D9.把30 克质量分数为20% 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克,取出稀释后溶液20 克,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A.5%B.6%C.3%D.7.5%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1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AB.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降低温度C.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B>A=CD.t1℃时,将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 13.下列关于溶液(溶质为固体、溶剂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D.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14.某学生俯视量取25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再仰视读数是8mL,倒掉的水是()A.大于17mL B.等于17mL C.小于17mL D.无法确定15.KCl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下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把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100倍,则稀释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A.减少99%B.增大100倍C.增大1倍D.不变2.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 50 gB. 10 gC. 100 gD. 40 g3.要配制100 g 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A.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B.用量筒量取90 mL水C.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D.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5.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①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④③②⑤6.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加热时仍然是饱和溶液C.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8.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某同学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 g 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 g KNO3晶体9.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氧化钙固体D.硝酸钾晶体10.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溶液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硝酸钾C.植物油D.高锰酸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4.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 D.食盐5.t ℃时,向10 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如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a -溶解度,b-溶质质量B.a -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C.a -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D.a -溶解度,b-溶剂质量6.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氯化钠晶体不纯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7.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A.将2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B.将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C.在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40%的硝酸钾溶液D.在1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8.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X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 ℃时,X物质的溶解度等于Y物质的溶解度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9.用下列化学用语填空:溶解乳化过滤煮沸缓慢氧化结晶吸附(1)降低水硬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去粗盐中泥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活性炭除去毒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0 ℃时,34 g K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_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有关。
此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_________条件有关。
(3)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_________,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___。
11.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70 ℃时,向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0 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图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3)80 ℃时,配制一定量甲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 ℃,是否有固体析出? _______(填“有”、“没有”或“不确定”)。
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1)5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
(2)3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_____________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1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____g,水__________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室中,将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0 g 20%的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溶解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请填写如图的标签。
(3)为了实验安全,溶解时应将____________沿容器壁慢慢地倒入中__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2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15.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的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6%的稀盐酸1 000 g,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2)小强在家庭装修的废料中看到一些大理石碎料,他想探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
于是他取部分大理石带到实验室,砸碎后称取25 g,加入100 g上述新配制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求:①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生成CO的质量是多少?2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解析1.【解析】选C。
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故与水不能形成溶液。
2.【解析】选A。
溶液的饱和与否取决于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能否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而溶液的浓与稀是指在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因而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3.【解析】选A。
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因而一种溶剂可以同时溶解多种溶质;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条件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汽油洗涤油渍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渍,而非乳化的结果;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与物质的接触面积无关。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物质溶解时热现象的认识,题给物质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故选D。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溶液中各量之间关系的认识;因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与溶质、溶剂的质量无关,因而在温度不变、溶质质量增加的情况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A正确;B中当溶液不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随溶质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故B不正确;C 中,因题目是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钾,因而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故C不正确;D中,因溶剂质量是固定的(10 g),因而b不能表示溶剂质量,故D不正确。
6.【解析】选D。
引起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因素有:一是溶剂多于计算的理论值;二是溶质少于计算的理论值。
A中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量偏多,B中烧杯中原来就有少量水,也会使溶剂量增多,而C中NaCl不纯,则会使NaCl的量少于理论值。
故A、B、C均能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已配好的溶液,即使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
7.【解析】选C。
A中,若温度不变,给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中,因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知,若蒸发掉10 g水后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小于原来的2倍;C 中,变化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g×10%+5 g×40%)/(10 g+5 g)×100%=20%,为原来的2倍;D中,因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知,且加入10 g同种溶质后,能否完全溶解不能确定,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符合要求。
8.【解析】选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温度高于t ℃时,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温度小于t ℃时,则相反,故B错。
9.【解析】降低水硬度可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粗盐中泥沙可用过滤的方法;因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故可用来除去毒气;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答案:(1)煮沸 (2)过滤 (3)吸附 (4)乳化10.【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溶解现象;溶液的应用;常用作溶剂的物质;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及简单计算等。
(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的是: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值。
因此,由题中信息可以确定,在20 ℃时,KCl的溶解度是34 g;(2)由“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这一信息知,所选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解能力不同,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溶剂性质有关,另外还与温度有关。
答案:(1)34 (2)溶剂的性质温度(3)变热(或发烫等) NH4NO3(或硝酸铵)11.【解析】(1)由A物质的溶解度知,70 ℃时A的溶解度为29 g,即7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29 g A固体,当向100 g水中加入30 g A时,形成饱和溶液,并有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因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至20 ℃时,溶解度为34 g,所以,将原溶液降温至20 ℃时,原30 g溶质会完全溶解,且形成不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为30 g,溶剂质量为100 g,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 g∶100 g=3∶10;(2)由图示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乙;(3)因配制的甲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则降温时,虽溶解度减小,但不一定析出晶体。
答案:(1)饱和 3∶10 (2)乙 (3)不确定12.【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在50 ℃时的溶解度是40 g;(2)3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3)因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浓硫酸溶于水时使溶液温度升高,所以试管中甲物质固体的质量会减少,乙物质固体的质量会增加;凡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如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