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有机合成基础知识_基础

合集下载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规律的科学。

2. 元素的电子结构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氢。

碳元素的电子结构为 1s² 2s² 2p²,有四个价电子,可形成四个共价键。

3. 有机物的命名有机物的命名可采用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名称两种方式。

其中,系统命名法通过规则确定化合物的命名,而常用名称则是根据它们的历史、地理或化学性质确定的。

4. 功能团有机物的功能团是由原子团组成的,能够赋予分子特定的化学性质。

一些常见的功能团包括烷基、烯基、炔基、羟基、醛基、酮基、羧基、胺基等。

二、有机反应的基本概念1. 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可以分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重排反应等几种类型。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配分子方程式描述,并且具有一定的反应机理。

2. 功能团的反应不同的功能团通常会发生特定类型的反应,如烷烃会发生燃烧反应、烯烃会发生加成反应等。

了解不同功能团的反应特性有助于预测和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1. 合成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不同,合成路线也会有所差异。

2. 保护基和去保护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为了保护某些功能团不发生不需要的反应,常常需要引入保护基。

合成完成后,再通过去保护反应将保护基去除。

3. 合成策略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通常需要从较简单的起始物出发,通过多步反应逐步构建目标化合物的骨架。

因此,灵活的合成策略和适当的选择反应法则对于高效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方法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研究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2. 结构确定通过解读和分析光谱数据,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

3. 化学性质研究通过实验手段,可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燃烧性质、溶解性质、反应性质等。

大学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全面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全面总结

OH
α -氰 醇
α -羟 基 酸
应用范围:醛、甲基脂肪酮 、C8以下环酮
2. 增加二个碳原子的反应
R MgX + CH2 CH2 O
R CH2CH2 H3O+ RCH2CH2OH OMgX
3. 增加多个碳原子的反应
① R-C CH NaNH2 R-C CNa R/X R-C C-R/
其中:R/ 为伯卤代烃 X 为Cl、Br、I
H2O / OH- PX3 Mg
NH3 R-NH2
R-MgX
R-X
① ②
CO2 H3O+
R-COOH
H3O+
NaCN
R-CN
R-NH2 R-NHR
[H]
R-CH2NH2
R-X
R-NR2
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转换
R-COCl
NH3
R-CONH2
R/OH
R-COOH
NH3
R-COOR/
R/OH
(RCO)2O
H2SO4 H2O
① (BH3)2 ② H2O2 /
OH-
R-CH-CH3(符合马氏规则) OH
R-CH2CH2OH(反马氏规则)
[H]
② R-C=O H(R/) [ O ]
R-CH-OH H(R/)
[ H ] = LiAiH4 、NaBH4 、 H2 / Ni、Pt、Pd等
③ R-COOR/ [ H ] R-CH2OH + R/OH [ H ] = LiAiH4 、C2H5OH + Na 、 H2 / Ni、Pt、Pd等
R-NH2
● 碳环的合成
① 双烯合成(D-A反应)
X△
-X

有机合成材料 知识讲解

有机合成材料 知识讲解

有机合成材料撰稿:熊亚军审稿:于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知道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机化合物(高清课堂《化学与生活》课题3、一)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一般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如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等(不包括CO、CO2、H2CO3、碳酸盐及氰化物等)2.有机物的共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低、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不导电。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几万到几百万的化合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4.有机物结构的特点:(1)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

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就不同。

同一分子式往往表示多种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如C2H6O既可以表示C2H5OH(乙醇),又可以表示CH3-O-CH3(甲醚)。

因此,有机物的数目非常庞大,其种类远远超过了无机物。

(2)我们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把它分为高分子和小分子。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虽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或更高),但通常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并不复杂,它们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每个小分子)重复连接而成的。

例如,聚氯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氯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所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也称聚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

结构不同,呈现出的性质也不同。

【要点诠释】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碳外,通常还有氢、氧、氯、氮和磷等元素。

2.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除有机物外,还有一类组成里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如CaO、NaOH、H2SO4、NaCl等。

3.CO、CO2、H2CO3以及碳酸盐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因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所以仍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知识点和总结

有机知识点和总结

有机知识点和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的科学,主要研究有机物(一般含有C、H)的结构、性质、合成、反应等。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机物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因此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极为广泛。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点。

有机物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碳原子的价态和成键能力,碳元素能够与其他碳原子、氢原子和氮、氧、卤素等元素形成很多不同的化合物,因此有机化合物的种类非常多。

有机化合物通常可以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和含氧、氮等杂原子的化合物等。

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分子的结构主要由分子中的原子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的性质所决定。

根据原子间的键合方式,有机物分子可以分为链状、支链状、环状和杂环状等。

另外,有机物分子中的手性物质也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等。

而化学性质则包括燃烧、置换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有机物的合成方法。

有机合成方法有机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物质法合成、氧化法合成、还原法合成、取代法合成、缩合法合成等。

总结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等。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极其丰富,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和含氧、氮等杂原子的化合物等。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和发展有机合成方法,以满足生产需要。

有机化学在生物工程、材料科学、药物合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缩合反应与醛的合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缩合反应与醛的合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缩合反应与醛的合成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等。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它们的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醛基,化学式为RCHO,其中R为碳链或芳环基团。

醛缩合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重要反应之一,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醛缩合反应和醛的合成进行整理和讲解。

一、醛缩合反应醛缩合反应是指两分子醛或醛与另一种活泼亲核试剂(如胺、醇等)反应,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醇或胺的化学反应。

醛缩合反应通常以醛中的羰基碳上的质子为酸,醛或亲核试剂中的氧、氮或硫上的孤电子对为碱,形成缩合产物。

常见的醛缩合反应有阿尔多缩合、儿茶醛缩合、卡宾缩合等。

下面以阿尔多缩合为例,介绍醛缩合反应的机理。

阿尔多缩合是醛缩合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指两分子醛缩合生成烯醇醛或糖醛的反应。

该反应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首先一个醛分子中的羰基碳上的质子被去质子化,生成负离子。

然后另一个醛分子中的氧上的孤电子对攻击负离子上的碳,形成共价键。

最后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烯醇醛或糖醛。

二、醛的合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类官能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合成。

以下介绍两种常见的醛合成方法。

1. 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是合成醛的常见方法之一。

将醇或醚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醛,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酰氯、过氧化氢等。

以酸性高锰酸钾为例,醇与酸性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醛和锰酸盐。

反应机理是酸性高锰酸钾先被还原为Mn2+,然后再被氧化剂直接氧化,生成醛和锰酸盐。

2. 氰化法氰化法是一种合成醛的常见方法,通过使用氰化物将酮转化为醛。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活泼氢的酮,如一些羰基酮。

氰化法的反应机理是氰根通过亲电加成作用攻击酮中的羰基碳,形成亚胺盐。

然后,在酸性条件下,亚胺盐受质子化并发生亲核消除反应,生成醛。

结论醛缩合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重要反应之一,能够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醛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氧化还原法和氰化法是其中常见的合成途径。

知识讲解_有机合成基础知识_基础

知识讲解_有机合成基础知识_基础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编稿:宋杰 审稿:张灿丽【学习目标】1、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的概念,反应原理及其应用;2、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根据碳原子的氧化数法判断有机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3、了解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能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能判断有机反应类型,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 1.取代反应。

(1)取代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有机物与极性试剂发生取代反应的结果可以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

888811221221A B A B A B A B +-+--+-→-+- (3)烃的卤代、芳香烃的硝化或磺化、卤代烃的水解、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酚的卤代、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和醇解,以及即将学到的蛋白质的水解等都属于取代反应。

①卤代。

CH 4+X 2−−→光CH 3X+HX②硝化。

③磺化。

④α—H 的取代。

Cl 2+CH 2=CH —CH 3500600C︒−−−−−→CH 2=CH —CH 2Cl+HCl⑤脱水。

CH 3CH 2OH+HOCH 2CH 3140C︒浓硫酸CH 3CH 2OCH 2CH 3+H 2O⑥酯化。

CH 3COOH+HO —CH 3∆浓硫酸CH 3COOCH 3+H 2O⑦水解。

R —X+H 2O NaOH∆−−−−→R —OH+HX R —COOR '+H 2OH +RCOOH+R 'OH(4)取代反应发生时,被代替的原子或原子团应与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否则就不属于取代反应。

(5)在有机合成中,利用卤代烷的取代反应,将卤原子转化为羟基、氨基等官能团,从而制得用途广泛的醇、胺等有机物;也可通过取代反应增长碳链或制得新物质。

特别提示:取代反应的特点是“下一上一,有进有出”,类似于置换反应,如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下的水解反应CH 2Br+NaOH ∆−−→CH 3OH+NaBr 就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为OH -)代替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上述反应可表示为CH 3Br+OH -∆−−→CH 3OH+Br -。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的学科,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下面将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官能团和骨架。

官能团是分子中带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基团,如羟基、羧基、胺基等。

骨架是指有机分子中碳原子构成的主链或环。

2.结构顺序:有机分子的结构顺序是指官能团和骨架的排列顺序。

它对于有机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3.构象和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构象是指分子在空间中不同的排列方式。

立体化学研究分子在空间中的空间取向和空间排布。

4.价键理论:有机化学的价键理论主要包括共价键理论、杂化理论和共振理论。

这些理论研究了有机化合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

5.有机反应:有机化学反应是指有机分子中原子间氢、电子和其他原子核的重新分配。

有机反应是有机合成的基础,可以用以构建复杂的有机分子。

6.光化学:光化学是研究有机分子在光照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可用于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和研究生物分子的功能。

7.有机分析:有机分析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有机分析可以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8.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指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有机合成可以用于合成天然产物、药物和功能分子。

9.有机催化:有机催化是指利用有机催化剂催化有机反应。

有机催化可以提高反应速度、选择性和产率。

10.药物发现和设计:有机化学在药物发现和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可用于合成和优化药物分子。

1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有机化学的基础。

它用来描述有机化合物在溶液中的酸碱性质和反应。

12.物理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分子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现象的研究。

物理有机化学是有机反应和分子结构的基础。

13.手性化学:手性化学是研究手性分子的性质和反应的学科。

手性分子是指它们的镜像不可重叠。

14.有机多步合成:有机多步合成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有机反应制备复杂有机分子的方法。

格氏试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知识讲解

格氏试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知识讲解

格氏试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格氏试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摘要:格氏试剂是有机合成化学中功能最多、最有价值的化学试剂之一。

本文在明确格氏试剂制备原理基础上,综述了格氏试剂在新型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本文仅论述过渡金属催化格氏试剂的应用、格氏试剂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及在含氮化合物合成3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格氏试剂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格氏试剂;制备;应用一、格氏试剂的制备格氏试剂是法国化学家格利尼亚(Gfignard.V )于1901年研究发现的,它是由金属镁与卤代烷(RX ),在无水乙醚(又叫绝对乙醚,干醚)介质中作用,加热回流生成烷基卤化镁(通式为RM gX )。

烷基卤化镁叫格利雅试剂,又称为格氏试剂。

反应如下:格氏试剂是20世纪初有机化学合成研究中的重大发现之一,它促进了有机化学合成的发展。

制备格氏试剂时,卤代烷的活性顺序应是:碘代烷>溴代烷>氯代烷,碘代烷太贵,氯代烷的活性较小,所以一般用溴代烷来制备格氏试剂,反应产率很高。

格氏试剂是在无水乙醚(即绝对乙醚)介质中制备的,乙醚的作用是与格氏氏剂络合生成稳定的溶剂络合物。

此络合物是格氏试剂在乙醚中较易生成和在乙醚中稳定的一个原因。

使用格氏试剂合成各类有机化合物时,不需要把它从乙醚中分离出来,可直接使用它的乙醚溶液进行有机合成。

此外,用活性较小的卤乙烯、卤苯等制备格氏试剂时,则需要用环醚四氢呋喃或其他醚作为溶剂,才能更好地通过络合生成稳定的格氏试剂。

不管是用乙醚,还是用四氢呋喃或其他醚等作为溶剂都不能有水有醇,原因是格氏试剂与水、醇发生反应。

络合物为:二、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格氏试剂烷基卤化镁(或称有机镁卤化物)RMgX,是含有C—Mg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它的C—Mg键是高度极性的共价键(Rδ-:Mgδ+X ),富电子的碳(潜在的R -离子)具有很强的碱性和和亲核性。

所以它既是一个极强的碱,又是一个很强的亲核试剂,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编稿:宋杰 审稿:张灿丽【学习目标】1、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的概念,反应原理及其应用;2、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根据碳原子的氧化数法判断有机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3、了解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能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能判断有机反应类型,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 1.取代反应。

(1)取代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有机物与极性试剂发生取代反应的结果可以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

888811221221A B A B A B A B +-+--+-→-+- (3)烃的卤代、芳香烃的硝化或磺化、卤代烃的水解、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酚的卤代、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和醇解,以及即将学到的蛋白质的水解等都属于取代反应。

①卤代。

CH 4+X 2−−→光CH 3X+HX②硝化。

③磺化。

④α—H 的取代。

Cl 2+CH 2=CH —CH 3500600C︒−−−−−→CH 2=CH —CH 2Cl+HCl⑤脱水。

CH 3CH 2OH+HOCH 2CH 3140C︒浓硫酸CH 3CH 2OCH 2CH 3+H 2O⑥酯化。

CH 3COOH+HO —CH 3∆浓硫酸CH 3COOCH 3+H 2O⑦水解。

R —X+H 2O NaOH∆−−−−→R —OH+HX R —COOR '+H 2OH +RCOOH+R 'OH(4)取代反应发生时,被代替的原子或原子团应与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否则就不属于取代反应。

(5)在有机合成中,利用卤代烷的取代反应,将卤原子转化为羟基、氨基等官能团,从而制得用途广泛的醇、胺等有机物;也可通过取代反应增长碳链或制得新物质。

特别提示:取代反应的特点是“下一上一,有进有出”,类似于置换反应,如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下的水解反应CH 2Br+NaOH ∆−−→CH 3OH+NaBr 就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为OH -)代替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上述反应可表示为CH 3Br+OH -∆−−→CH 3OH+Br -。

2.加成反应。

(1)加成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互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2)加成反应的一般历程可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3)能与分子中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氢气、卤素单质、氢卤酸、氢氰酸、水、氨等,其中不对称烯烃(或炔烃)与HX 、H 2O 、HCN 加成时,带正电的氢原子主要加在含氢较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上;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H 2、Br 2等加成时以1,4加成为主。

此外,苯环与H 2、X 2、HX 、HCN 、NH 3等的加成也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加成反应。

①烯烃(或炔烃)的加成。

CH 3—CH =CH 2+H 2NiΔ−−→CH 3—CH 2—CH 3 CH 3—CH =CH 2+Br 2—→CH 3—CHBr —CH 2Br CH 3—CH =CH 2+HCl —→CH 3—CHCl —CH 3②苯环的加成。

③醛(或酮)的加成。

R —CHO+H 2∆−−−−→催化剂R —CH 2OH(4)加成反应过程中原来有机物的碳骨架结构并未改变,这一点对推测有机物的结构很重要。

(5)利用加成反应可以增长碳链,也可以转换官能团,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

特点提示:加成反应的特点是“断一上二”(即断一个碳碳键,加两个原子或原子团)类似于化合反应。

从反应结果看,使有机物从不饱和趋于饱和。

3.消去反应。

(1)消去反应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脱去小分子物质(如H 2O 、HX 等)生成分子中含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有机物的反应。

(2)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分子内脱卤化氢是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消去反应。

①醇分子内脱水。

CH 3—CH 2OH 170C ︒−−−−→浓硫酸CH 2=CH 2↑+H 2O ②卤代烃分子内脱卤化氢。

(3)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主要是卤素原子与相邻碳原子上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一起结合成卤化氢脱去。

如果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如发生消去反应时主要生成[也有少量的(CH 3)2CH —CH =CH 2生成],而CH 3X 和(CH 3)3C —CH 2X 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4)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规律与卤代烃的消去规律相似,但反应条件不同,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而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NaOH 、醇,加热(或NaOH 的醇溶液、△),要注意区分。

(5)在有机合成中,利用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可以在碳链上引入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

特别提示:①消去反应能否发生关键看卤素原子(或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是否有氢原子,其结果是使有机物从趋于饱和向不饱和转化。

②中学阶段仅掌握卤代烃和醇的消去反应。

要点二、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有机化学中,通常将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脱去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将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脱去氧原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2.在氧化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有O 2、酸性KMnO 4溶液、O 3、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在还原反应中,常用的还原剂有H 2、LiAlH 4和NaBH 4等。

3.对于某一有机物来说,可运用其分子中碳原子的氧化数来判断它是否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所谓氧化数是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的用于表示分子中某种原子所处的氧化状态的一种数值,其计算方法有如下规定: (1)氢原子氧化数为+1,当碳、氧等原子上连有一个氢原子时,碳、氧等原子的氧化数就为-1;(2)若碳原子与氧、氮等原子以单键、双键、三键相结合,碳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1、+2、+3;(3)若碳原子与碳原子相连,其氧化数均为零,在判断碳原子的氧化数时,应综合考虑以上三点。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氧化数能否升高或降低是有机物能否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前提条件(见下表示例)。

4.有机物的燃烧、有机物被空气氧化、有机物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醛基被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烯烃被臭氧氧化等都属于氧化反应;而不饱和烃的加氢、硝基还原为氨基、醛基或酮基的加氢、苯环的加氢等都属于还原反应。

5.利用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可以转变有机物的官能团,实现醇、醛、羧酸等物质问的相互转化。

如:CH 4−−−→氧化CH 3OH 氧化还原HCHO −−−→氧化HCOOH 特别提示:(1)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仍然是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

与无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相同。

(2)有机物的加氧或脱氢实质上是有机物的元素(如C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有机物的加氢或去氧实质上是有机物的元素(如C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要点三、合成高分子的有机化学反应 1.加聚反应。

(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也叫单体)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聚反应。

(2)加聚反应的特点是:①链节(也叫结构单元)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和)相等。

②产物中仅有高聚物,无其他小分子生成,但生成的高聚物由于n 值不同,是混合物(注意!)。

③实质上是通过加成反应得到高聚物。

(3)加聚反应的单体通常是含有C =C 键或C ≡C 键的化合物。

可利用“单双键互换法”巧断加聚产物的单体。

常见的单体主要有: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CH 2=CH —CN ),1,3-丁二烯、异戊二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CH 2=C(CH 3)COOCH 3]等。

(4)加聚反应的种类和反应过程分别介绍如下:①含一个C =C 键的单体聚合时,双键打开,彼此相连而成高聚物。

②含共轭双键()的单体加聚时,“破两头移中间”而成高聚物(加成规律)。

③含有双键的不同单体发生加聚反应时,双键打开,彼此相连而成高聚物。

2.缩聚反应。

(1)单体间的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H2O、HX等)的反应叫做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与加聚反应相比较,其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缩聚反应中除生成高聚物外同时还有小分子生成,因而缩聚反应所得高聚物的结构单元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反应的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3)缩聚反应主要包括酚、醛缩聚,氨基酸的缩聚,聚酯的生成等三种情况。

①酚、醛的缩聚:②羟基与羧基间的缩聚:【高清课堂:有机合成基础知识#未知物结构简式的推断】要点四、有机物的显色反应1.某些有机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产生特征颜色的反应叫显色反应。

2.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等都属于有机物的显色反应(常用于苯酚或酚类的鉴别)。

(1)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6C6H5OH+Fe3+—→[Fe(C6H5O)6]3-+6H+(2)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这是一个特征反应,常用于淀粉与碘单质的相互检验。

(3)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

这是由于蛋白质变性而引起的特征颜色反应,通常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特别提示:学习有机化学反应应注意的问题有:①理解并掌握各类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②正确标示有机反应发生的条件。

a.有机反应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

b.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类型和反应产物也有可能不同。

Ⅰ.反应物质相同,温度不同,反应类型和反应产物不同;Ⅱ.反应物相同,溶剂不同,反应类型和产物不同;Ⅲ.反应物相同,催化剂不同,反应产物不同;Ⅳ.反应物相同,浓度不同,反应产物不同。

③准确书写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有机物可用结构简式表示;b.标明反应必须的条件;c.不漏写其他生成物;d.将方程式进行配平。

【典型例题】类型一: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例1(2016 江西萍乡模拟)“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水解反应⑤酯化反应⑥加聚反应A.②B.①④C.③⑤D.②⑥【思路点拨】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据此分析判断。

【答案】D【解析】①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水解反应、⑤酯化反应这四中反应生成物不止一种,且有副产物产生,不符合原子经济理念;②加成反应、⑥加聚反应中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且不产生副产物,原子利用率高达100%,符合原子经济理念,故选D。

【总结升华】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不饱和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