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历史:上海制笔行业

合集下载

中国制笔行业经营现状及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中国制笔行业经营现状及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中国制笔行业经营现状及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一、概述制笔行是指用于学习、办公或绘画等用途的各种笔制品的制造。

制笔行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包括木杆铅笔、纸杆铅笔、全塑铅笔)、活动铅笔、滚珠笔、白板笔、荧光笔、各种记号笔(含各种彩色水笔)、中性墨水笔、微孔签字笔、打字机、工程仪表用笔、计算机笔、蜡笔、化妆笔、各种墨水、各种制笔专用原料、塑料、不锈钢、笔用油墨、铱粒、硬质合金球珠、铅笔芯、笔用油漆、橡皮、铝箍、其他专用零部件和制笔机械等十八大类。

二、经营现状自2017年起中国制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逐年减少,2020年中国制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为151.34亿元,较2019年减少了12.73亿元,同比减少7.8%。

《2021-2027年中国制笔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中国制笔行业资产总额同比减少3.42%,较2020年1-7月减少了8.62%。

2020年1-12月中国制笔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20.61%,较2020年1-7月减少了24.91%。

三、进出口贸易中国制笔行业产品出口数量明显大于进口数量,2020年中国画笔进口数量为270.2万支,出口数量为124741万支;毛笔进口数量为129.6万支,出口数量为4382.4万支;圆珠笔进口数量为16479.8万支,出口数量为486984.3万支;活动铅笔进口数量为857.3万支,出口数量为38691.0万支;自来水笔进口数量为1038.8万支,出口数量为10721.9万支;墨汁画笔进口数量为5.5万支,出口数量为513.4万支;铅笔进口数量为4246.4万支,出口数量为2294533.1万支。

2020年中国画笔进口主要来源于土耳其、韩国、斯里兰卡、中国台湾省、日本、德国、英国、西班牙、美国、毛里求斯等国家/地区;颜色铅笔进口主要来源于印度尼西亚、泰国、巴西、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墨西哥、韩国、中国台湾省、德国、菲律宾等国家/地区;毛笔进口主要来源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塞浦路斯、荷兰、马来西亚、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地区;圆珠笔进口主要来源于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中国台湾省、美国、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法国等国家/地区。

英雄无泪

英雄无泪

英雄无泪作者:秦源来源:《中国新时代》2014年第12期英雄不仅是一个有着将近一个世纪历史的中国品牌,还是很多人永不会被磨灭的记忆。

如今,仿若销声匿迹多年的昔日英雄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否会带来奇迹,很值得期待时隔13年,APEC重回中国,第22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怀柔雁栖湖畔举行。

他们所用的21支签字钢笔侧面波浪舒卷,象征着太平洋,而笔杆的末端,APEC四个字母无论如何旋转,都始终与中段笔环保持一致,象征着APEC各成员携手亚太,书写未来。

鲜为人知的是,这支异常神秘的钢笔来自中国上海有着80多年历史的英雄钢笔厂。

很大一批30岁以上的人都曾经拥有过两个品牌的宝贝——中华铅笔和英雄钢笔,不同的是,中华铅笔几乎是这些人童年时文具盒中的主力军,而英雄钢笔却是他们当时梦寐以求的珍品。

“当时能有一支英雄钢笔是每个孩子的梦想,不仅学生,就算是我们的父亲,有支拿得出手的英雄钢笔都很骄傲。

我从三年级开始就想有支自己的英雄钢笔,直到考上重点初中父亲才作为奖励买给我。

当时的欣喜若狂和爱不释手我至今都还记得,那支笔到现在都是我抽屉里珍藏着的宝贝。

”沈阳的毛先生告诉《中国新时代》。

英雄,不仅是一个有着将近一个世纪历史的中国品牌,还是很多人永不会被磨灭的记忆。

如今,在签字笔的冲击下仿若销声匿迹多年的昔日英雄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否会带来奇迹,很值得期待。

英雄之路英雄的故事,要追述到20世纪初期。

当时,欧美商品在中国倾销,激发了国人实业救国的热情,由此催生了一大批爱国品牌,英雄钢笔就是其中之一。

那正是中国吐故纳新的转变时期,用钢笔替代毛笔写字的人日益增多,而钢笔(自来水笔)几乎由西方企业垄断,国内没有自己的自来水笔厂,利权外溢,对国家经济来说是一大漏洞。

当时“西学东渐”的浙江奉化人周荆庭因此萌生了创设自来水笔厂的想法。

为掌握制造技术与购置器材设备,周荆庭先赴日本考察,学得要领回国,于1927年在上海与人共同创办合群自来水笔公司,并担任经理。

笔的发展历程

笔的发展历程

后来因为造价十分昂贵,所以没 有什么人用。1828年,用钢做笔头 的比问世,很快便取代了鹅毛笔。 可这种笔还是要不停地蘸一下 墨水,于是美国人路易斯· 沃特曼经 过多次实验制成了第一支自来水笔。 圆珠笔——是现代人用的最多的 笔——20世纪40年代发明,你知道 的,书写十分方便。 你也许会问:那铅笔呢?当然, 看上去铅笔的构造比钢笔简单得多, 但是它是通过重重磨难才诞生的。为 了使笔心比容易断,法国人尼古拉 斯· 雅克· 康特将石墨和黏土混合。然 后在火里烧`那就不会容易断了。 将铅笔和橡皮合二为一的主意是 美国人海曼· 里普曼想出来的,1858 年他出卖了自己的这一专利,获得 10万美元。今天铅笔上的橡皮是有 硫化橡胶做的,所以劝你还是别去咬 铅笔头!
铅笔:要知道铅笔芯不 是铅做的,而是用石墨 和粘土混合火烧而成。 铅笔的软硬深淡是由石 墨和粘土的比例而决定 的。石墨比例越高,笔 芯越软,颜色越黑,粘 土越多,则笔芯越硬, 颜色越淡
古埃及人用芦苇竿做笔;古罗马 和古希腊用一跟一头尖的小棒在图了 蜡的石板上书信。
到了中世纪的早期,欧洲人开始 使用鹅毛笔。它为西方文化服务了整 整1000年的时间! 19世纪初叶,人们对鹅毛笔烦透 了,因为书写是总要时常磨尖鹅毛笔 的笔头,1822年,俩发明家发明了用 金刚石和红宝石做比头的笔。
燧石(远古) →
毛笔 (古代中国) →
芦苇竿(古希腊,古埃及) → 鹅毛笔(中世纪欧洲) → 钢笔“自来水笔” (1884年美国) → 铅笔(1812年美国) → 圆珠笔(20世纪40年代)→ 纤维笔(当代世界)……
汉字识别与文本表格识别 汉王科技公司已发展 成为我国知名高科技企业,“汉王”已成为知名 品牌。手写汉字识别、OCR识别在整体技术性能 指标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开拓了全国性销 售市场,零售市场占全国笔输入市场的60%。 2000年一年间接拉动PDA销售收入25亿元。 2000年申请专利10项。手写体汉字识别系统 汉王笔9.0版获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被科技部第一批认定为国家高科技发展计 划产业化基地。汉王技术已应用到税务、金融、 邮政、交通、文化等国民经济领域,为我国的国 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鸣惊人的隐形冠军 ——记上海翰书实业有限公司

一鸣惊人的隐形冠军 ——记上海翰书实业有限公司

>>企业风采Company Style July 2020 SLIA 一鸣惊人的“隐形冠军”——记上海翰书实业有限公司削笔器,俗称卷笔刀,本是寻常之物。

为什么会引得市场如此热闹?为什么会被那么多的见多识广的商界巨头看上?小小削笔器究竟暗藏了什么机关和神奇?带着一连串问题,我们拜访了"梦宫坊"品牌创始人和上海翰书实业有限公司CEO吴宝国先生。

这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中年人,双眼凝聚着与众不同的炯炯目光。

他指着桌上那两排数十台不同造型的彩色削笔器,娓娓说道:“梦宫坊”削笔器,整个机体采用PC(聚碳酸酯)材料压铸成型,全身没有一文/图 欣风颗螺丝钉,全部由卡扣连接,却又相当结实牢靠,就是体重100公斤的大汉站上去,也不会砸扁,不会散架。

塑料件全部选用PC材质,达到食品级,因此相当安全,不存在任何危险。

模具的模芯采用进口的日本钢,价格比一般钢材高出5倍以上,因此产品的镜面光泽度可以达到最高级别。

最核心的是卷削结构,达到一流先进水平,并且在2016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这个结构具有三大特点 : 一是扭力小。

蜗轮和蜗杆之间的衔接巧妙而又精密,摇动手柄卷削时,相当轻快顺畅,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也能够轻松自如使用。

二是自动进笔。

只要铅笔插入削笔器,转动摇把,就能自动进笔进行卷削。

三是自动停笔。

卷削完成后,就会进入空转模式,即使再转摇把,也只会打滑,不再进笔。

削笔器的各项技术标准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

其中:扭力仅为国标的60% ; 断芯率,国标规定3 500次少于10次,而“梦宫坊“为0 。

吴总拿出2台削笔器,1台是日本的,1台是“梦宫坊”,让我们分别试用一下。

插进同一支铅笔,同样摇动手柄,立见高下。

日本货不很流畅,还有点小噪声,而“梦宫坊”却相当轻巧流畅,不费力,也无杂音。

巧妙的结构,流畅的功效,周身不用一颗螺钉,我好奇地猜想: 是不是用了中华传统的榫卯工艺。

吴总笑着点头:也可以这么说。

我不由得感叹: 小小削笔器,竟是鲁班技艺再现!问世短短几年里,人们对“梦宫坊”削笔器经历了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追求的过程。

会计之“友”――“笔”的巡礼

会计之“友”――“笔”的巡礼

会计之“友”――“笔”的巡礼一、传统会计之“友”――账房先生的毛笔本刊名会计之友,是以会计人员为友,为会计人员服务的刊物。

笔者从另一个角度,认为“笔”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好友。

当一辈子会计,记一辈子账,没一支得心应手的笔,恐怕也是遗憾终身的事。

笔者与“笔”朝夕与共数十年,有幸与时俱进,跟上了电脑时代,用上了电脑,但对于手中的这支秃笔,却情有独钟。

姑不论远古时代“结绳记事”,也不说竹简蘸漆为文的书写工具。

我国在秦汉时期,已流行兔毫竹管的毛笔。

恐怕没有毛笔的发明流行,想当年“四柱清册”的记账方法,也就难以出现了。

用毛笔记账在我国源远流长,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在十里洋场算得上是当时现代化的上海,有些中小私营企业,账房先生们还用的是中式账簿,用毛笔在那里一笔一划地记着收支“豆腐”账。

毛笔可分为两大类,羊毫和狼毫,前者柔软,适于写大些的字。

后者笔毛较硬,适于写小楷。

他们大多数用的是“小楷狼毫”,讲究些的也有用“七紫三羊毫”或是“五紫五羊毫”的,要比“小楷狼毫”价格高些。

最不值钱的要算“小大由之”了,一般都是小学生使用的。

账房先生记账用笔,也要看企业的规模,有钱的企业,账房先生的笔,不仅使用好笔,而且还专门到诸如浙江湖州胡开文、上海曹素功、北京荣宝斋等著名的笔墨坊间定制,煞是考究。

用毛笔记账的年月俱往矣,那年月的账簿已无处购买,也只有在博物馆里,留给后代作历史教材而已。

至于毛笔,现在坊间还有处可寻,但已非记账工具,会计的这个朋友,已成为断世之交,而成为书法艺术的工具了。

对于笔的传统品名,什么“七紫三羊毫”、“小绿颖”、“汉璧”等等,除了专业人士外,恐怕已无人知晓。

附带说句弦外话,笔者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无意中遇到一家专门卖毛笔的新兴笔庄,主持人是位老先生,买了笔还替你在笔杆上刻上字留作纪念。

在一般人心目中,类似这样的笔庄,与古董店无异。

二、近代会计之“友”――钢笔西方在十八世纪前,通用一种用鹅毛管尖制成的笔,用以书写,与我国传统毛笔迥异的是毛笔软,我们用软笔写在软纸上(例如:毛边纸、宣纸),他们的鹅毛管笔,不是采用鹅的毛,而是用鹅毛的硬管,削尖了蘸墨水书写。

硬笔书法史

硬笔书法史

硬笔书法发展史简介:1进来时间最早的是钢笔,也称自来水笔,1840年后“钢笔随欧美人俱来”,最初销售仅见于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及沿海口岸,营销的主要是美国的“派克笔”。

直至1982年,上海创办中国第一家自来水笔厂,尔后“博士”、“华孚”、“金星”等钢笔先后问世,但那时,钢笔是达官显贵使用的东西,一般人无力问津。

铅笔是伴随着一九一九年的新文化运动,由西欧输入中国的。

上世纪30年代前,中国的铅笔市场全是进口货。

圆珠笔进入中国是1946 年,由美国雷诺公司生产的圆珠笔,当时名原子笔,开始倾销中国市场,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神速。

由于这些舶来品使用、携带方便,确实有优势,又由于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文化界名人鲁迅、胡适、郁达夫、巴金、丁玲等也拿起钢笔进行写作,鲁讯先生还极力宣传钢笔的书写优势,发表文章驳斥阻碍钢笔发展的“国粹论”者,钢笔、铅笔、圆珠笔这些外来的硬性书写工具,逐步被中国人所接受,并成为普遍使用的日常书写工具。

2、硬笔同汉字书写的结合和硬笔书法的探索1935年陈公哲出版了《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是中国第一本钢笔字帖,陈公哲这位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为中国硬笔书法史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此后,黄若舟1939年底出版了《通书》,后来《通书》成孰为《汉字快写法》于1958年出版。

1949年邓散木、白蕉合写的《钢笔字范》出版,平衡在《邓散木、白蕉钢笔书法示范》中说,邓、白二人从事硬笔书法创作是“开书法之纪元,树艺术之别帜”。

开书法之纪元是否可为定论,暂且不谈,但可以断定的是,他们使钢笔书写从简单的实用升华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使硬笔书写汉字成为书法艺术成了可能,使硬笔书法的定义概念得以正式提出,或者说使中国硬笔书法史的发展步入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3、群众性硬笔书法热潮①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促使钢笔书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文化活动1982年,浙江青年杂志社举办了“青年钢笔字比赛”,首开了全国群众性硬笔书法活动的先河。

国产老钢笔“失传”的老钢笔

国产老钢笔“失传”的老钢笔

国产老钢笔“失传”的老钢笔在张家荣先生所著的《杂图记趣》(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中,单列了“钢笔情缘”一节,通过展示上世纪50年代的多幅国产自来水笔广告,回顾了一系列流行于当时的钢笔。

这些老钢笔,沿袭了公私合营前甚至民国时期国产钢笔的风格特点,融合了当时世界上广泛而多元的技术因素,与后来挤压式上墨暗尖钢笔遍地开花的情形有很大不同。

但也由于60年代以后向普通铱金笔调整、80年代以后各地金笔厂普遍式微,书中列举的这些老钢笔也几近“失传”。

目前网上基本上找不到这些型号钢笔的库存品。

本文把《杂图记趣》中“钢笔情缘”所列举的钢笔重新整理,并引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资料,希望能为老钢笔爱好者提供参考。

首先介绍的是华孚金笔厂(英雄金笔厂前身)的产品。

上面这张广告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引用过几次。

从左至右展示的型号分别有:571英雄201英雄572华孚581英雄501新民402华孚502新民502新民(铱头钢尖)这些型号中,英雄571、581是后来616的前身。

新民501、502和图中未出现的503沿袭了民国时期就有的产品型号。

到上世纪60年代,502新民还持续生产改进,在知乎专栏之前的文章《钢笔旧闻新读 | 为农民生产新笔》中引用的1965年报日人民若干篇报道华孚金笔厂的文章,也提到了502新民。

而英雄201则是当时典型的型号之一,后面在介绍永生201时再展开。

公私合营关勒铭金笔厂广告上展示了关勒铭和博士两个品牌的金笔,分别有:博士402花杆关勒铭216博士405女用花杆博士105女用赛璐珞博士102赛璐珞《杂图记趣》一书还照录了广告上的产品使用说明:1. 216关勒铭罗纹花杆金笔,笔杆系用软性透明塑胶料双层压制而成,防止在烈日下曝晒或沸水内洗烫,以免笔杆走样变质。

2. 402、405博士花杆金笔,笔杆系用国产鱼鳞光赛璐珞花料制成,属易燃品,注意不使近火。

3. 102、105博士黑杆金笔,笔杆系用国产赛璐珞料制成,属易燃品,注意不使近火。

中华五千年的根成了城市律动的魂

中华五千年的根成了城市律动的魂
素 功 笔 墨 有 限公 司 ,三 次 在
你 知 道 当 年 康 熙 、乾隆皇帝用 的毛笔 ,为什么也 是竹 笔杆而不是红 木 、象 牙 、黄金 珠
宝 笔 杆 ? 你 知 道 毛
化 ,成为 “ 文房 四宝 ”的传
承地 。
这 里举行 隆重 的名师 收高 徒 仪 式 ,拜 师 、鞠躬 、敬茶 ;
的市 场 导 向 。 书 法 家 戴 小 京 说 ,我 有 2 0 0 0 多 支 毛 笔 ,但 平 时 真 正
制 出来 后 ,请这 位 书法家 试 用 ,还请 欧帖 书法爱 好者 试
用 , 一 次 不 行 ,两 次 … … 直 到 成 功 。现 己成 功 地 推 出 7 0 多 种 名 帖 名 笔 ,就 连 王 羲 之
馆 :喜 看 中 药 博 大
精深
政 治 家 、书法 家 、书画 家 、
文 学 家 的 毛 笔 ,恢 复 了 当 年
四 五 十 个 品 种 。 书 画 家 画 特 黑 画 ,叫学 生 早 早 到 来 磨 上 3 小 时 的墨 、而要 画淡 墨画 ,
为毛 泽 东度 身定 做 的 “ 丰
画笔技 艺 的气象 万千 ,于 是 以书 画细分 山水 、花 草 、虫
鸟 、人 物 等 ,不 同 画 技 的 名
技 名 笔 应 运 而 生 ,如 今 已 有
商 、旅 、文 、博跨业连动新气
象 ,新 景 观 。 只有 5 0 0 平米 的
上海笔墨博物馆 ,在上海博会 期间会成为世博会指定的场外 专业馆 ,世博会后会成为福州 路文街的镇街之宝。 童 涵 春 堂 中 药 博 物
泽 园”l 号 笔 ,成 就 了 毛 笔
又必须 在 隔夜 磨 墨 ,常令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不知道的历史:上海制笔行业85391 第一节行业沿革5)B 19世纪末,我-5)B国市场上铅笔和自来水笔均为美、日等国垄断。

五卅运动掀起了“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热潮,为民族制笔工业的诞生起了催化作用。

民国15年(1926年),殷鲁深、卢寿笺两人合伙在上海创建了我-5)B国第一家自来水笔厂--国益自来水笔厂,资本为5000元,从事自来水笔装配。

后该厂由殷独资经营,易名博士笔厂,职工80人,资本增至6.5万元。

民国17年10月,关崇昌在上海开设关勒铭自来墨水毛笔光滑墨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关勒铭厂),有职工30余人。

初期生产自来墨水毛笔,后改产自来水笔。

5)B 国益、关勒铭厂的创设,成为上海自来水笔工业的先声。

以后相继开设的有:民国20年10月周荆庭合伙创立华孚金笔厂,资本1.5万元,生产新民牌金笔,民国21年,金星建、金星文、金星斌三兄弟(朝鲜人)开设金星自来水笔制造厂,后有贺聚道、周子柏与金星建(后退股)等人合伙,集资5万元,更名为金星自来水笔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又有大众笔厂开设,使上海自来水笔工业初具规模。

5)B 随着自来水笔的兴起,铅笔厂也相继开设,民国21年竺芝珊开设华文铅笔厂。

向日本进口白坯铅笔,在上海加印商标后出售,在抵制日货中,销路一落千丈,直至停业。

民国24年10月,吴羹梅与章伟士、郭子春等在沪创建中国铅笔厂(后改为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股份有限公司),资本5万元,是我5)B 国第一家能自己制造铅芯、笔杆的铅笔厂。

民国26年6月,由张大煜、施汝为等集资委托郭志明等人在上海开设长城铅笔厂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为3万元。

5)B 至民国26年,上海制笔行业已有博士、关勒铭、华孚、金星、大众等自来水笔厂和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大华铅笔厂、长城铅笔厂。

月产自来水笔3000打左右(每打12支)、铅笔12000罗左右(每罗144支).5)B 八一三战争爆发后,华孚金笔厂部分厂房被毁。

投产不久的大华铅笔厂,除抢出7台机器和1万罗铅笔外,余皆被毁,无法复业。

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部分厂房被毁后,于民国26年9月起,先迁武汉,后迁宜昌,再迁重庆。

其他笔厂生产也遭受严重破坏,工厂处于停工状态,多数职工被迫回乡。

5)B 民国27年,上海租界呈现“孤岛繁荣”,华孚金笔厂利用抢救出来的机器、原材料,租赁了科学仪器馆三楼恢复生产。

由于生产发展,职工从20人增至70多人。

同年,该厂改由周荆庭独资经营,资本增到20万元,以后,厂址迁到盘给该厂的大众笔厂。

关勒铭、金星厂也先后恢复生产,产品多数销往内地和解放区。

尤其是金星牌26#28#笔销路特好,金星厂的职工最高时达百余人。

5)B 随着自来水笔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一批以装配钢笔为主的小厂和专业生产自来水笔零件厂也应运而生。

原先停工的长城铅笔厂也复工生产,在外货铅笔来源断绝的情况下,该厂生产的铅笔销路很好,部分还销往南洋、印度、缅甸等地。

内迁重庆的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为保持上海市场,于民国28年在沪建立上海铅笔厂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在香港、温州、贵阳、西安等地设立发行所和办事处。

5)B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上海租界。

由于南洋等地外贸中断和内地运输困难,销路锐减,加上伪中储券贬值,通货膨胀,使上海制笔工业又陷入困境。

稍具规模的老厂,有的缩小生产、有的出盘、有的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

但一些小厂因经营灵活,在钢笔仍有销路的情况下,厂家还略有增加,至民国34年,全行业有自来水笔厂26家,月产金笔3000打,钢笔5000打。

5)B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来对制笔工业威胁最大的日货退出了中国市场,加上后方地区因抗战8年货源枯竭,胜利后纷纷来上海要货,使上海制笔行业出现了一个比较活跃的局面,生产有了发展,长城铅笔厂、上海铅笔厂扩大了生产规模。

内迁的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除保留渝厂外复建沪厂,并扩大了厂房面积,职工人数增至274人。

自来水笔厂亦相继复产扩展,金星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华孚金笔厂标购敌产──三乐笔厂后,改名为华孚金笔厂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有142人。

5)B 其间,又新增小型自来水笔厂51家。

第一支圆珠笔也在民国37年,由上海丰华精品制造厂(后改为丰华圆珠笔厂)试制成功。

至此,上海制笔行业自来水笔厂达76家,铅笔厂3家,圆珠笔厂1家。

月产金笔6000打,钢笔2000打,铅笔22000罗和少量圆珠笔。

5)B 民国37年8月后,物价一日数涨,工厂卖出的成品补不进原料,造成大部分笔厂减产、甚至停工,再加上美货倾销,使上海制笔工业又一次陷入困境。

5)B 上海解放后,制笔行业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后得以新生和发展。

1949年6月,上海国营商业临时收购笔类产品,使笔厂藉以维持生产。

以后又与各笔厂签订加工合约,对产品实行收购包销,并对工厂自筹的黄金改由人民银行按生产需要进行配售,从而使奄奄一息的制笔工业得以复苏;此外,对个别困难严重的厂,采取特殊措施加以解决。

1949年12月,大陆金笔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兵团收购,改由部队经营,后划归上海市地方工业局,改名为地方国营大陆金笔厂。

1950年3月,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出资接办十月金笔厂,更名为国营新华金笔厂。

同年,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渝厂)于7月1日批准公私合营,为制笔行业最早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并领有中央私营企业局颁发的第一号公司登记执照。

5)B [1951年12月11日中央私营企业局颁发给中国标准铅笔份有限公司的全国第一号公司登记执照]5)B 上海市人民政府为贯彻对私改造政策,加强对制笔行业的管理。

结合布局调整,动员一部分笔厂内迁,以解决上海制笔行业过于集中的矛盾,从1952年开始,对40多家私营企业先后进行合并,促使制笔行业趋向合理发展。

并在1954年前,对关勒铭金笔厂、华孚金笔厂、金星自来水笔制造厂、上海铅笔厂、长城铅笔厂、博士笔厂、绿宝金笔厂、金联金笔厂、大同英雄金笔厂、中国文士金笔厂等相继实行公私合营。

5)B 但随着形势好转,制笔行业的私营企业出现盲目发展,至1954年金笔厂从8家发展到36家;钢笔厂从30多家发展到254家;圆珠笔厂从1家增加到40家。

另外与成品厂密切相关的零件厂亦从45家增加到280家。

从而出现产大于销,导致商业库存增加,工厂生产下降,部分笔厂出现停工、停薪、停伙。

为解决上述困难,1955年2月,国家地方工业部会同商业部召开全国金笔、钢笔、铅笔专业会议(简称“三笔”会议),对制笔行业进行全面安排,将“三笔”生产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同年3月,根据“三笔”会议精神,成立上海市地方工业局制笔公司,结合经济改组进行统筹安排。

这样,使原先处于停工、半停工的钢笔厂都恢复了生产。

使有生产条件的私营金笔厂,由国营、公私合营工厂让出一部分任务,使其维持生产;使零件厂与成品厂固定协作关系。

此外,对国营和公私合营厂也进行改组,将绿宝、大同并入华孚金笔厂;将标准并入新华厂;将博士并入关勒铭厂;将中国铅笔三厂并入中国铅笔一厂。

通过一系列的改组、改造,1955年12月5日上海制笔行业实现全业公私合营。

《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对上海制笔行业分别发表了题为《从统筹安排、经济改组到走向全业公私合营》的报导。

5)B [1955年11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收到上海制笔行业经济改组报告后给汤蒂因的亲笔复信]5)B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为实行专业化协作配套生产,1956年将2家地方国营厂、8家老合营厂,以及767家新合营厂改组成为31家厂和1个修理部。

1958年,为发展金笔生产,又先后将新明、庆丰、东北、联业、红光5个钢笔厂并入新华、大陆、金星、华孚、关勒铭金笔厂。

将文士活动铅笔厂改产圆珠笔。

为使专业化协作生产配套成龙,分别从上海市木材工业公司、上海市火柴塑料制品工业公司划进新中锯木厂和东沟梗片厂建立东沟铅笔板厂;从上海市电镀工业公司划进24家电镀厂,其中10家合并成立了上海制笔电镀厂,后改名为上海制笔电化厂,专业生产高纯铝套。

以后又根据行业配套需要,先后建立了制笔化工、铱粒、圆珠笔芯、不锈钢套等专业配套厂。

5)B 1958年,上海制笔行业在基本形成生产门类齐全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群体后,在全行业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先后实现了笔夹9道连冲、笔尖自动点栓磨机、自动注塑群控和圆珠笔芯8道联合机等重大革新项目。

使注塑丢掉了“三柄”(扳手柄、撬手柄、摇手柄),从手工到机械,从自动到群控;笔夹生产从单机到自动,再从自动到多工序连冲;笔杆、笔套等零件从1人1机到多工位、多机自动操作;制笔表面处理一改“龙头拐杖”(老款式)一统天下的单调局面,使制笔装饰技艺呈现一个五光十色的新天地。

上海制笔行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带来了制笔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促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是年,自来水笔、木杆铅笔、圆珠笔的产量分别比1954年增加54%、51%、218%.5)B 1962年后,通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上海制笔行业得以稳步发展,成本有了降低,出口品种有了增加。

1965年的利润比1962年增长7.2%,出口交货值增长56.6%.“文化大革命”中,生产受到影响,在新产品开发、技术进步等方面进展缓慢,有些产品质量下降。

5)B 上海制笔行业进入8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营销方式、引进设备、机制转换等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从1980年11月起,上海制笔工业公司与上海文化用品批发公司实行工商联销。

促使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商业销售年年上升,双方效益不断提高。

1981~1988年,先后有英雄金笔厂、新华金笔厂、丰华圆珠笔厂、上海圆珠笔厂、中国铅笔一厂、二厂等13家企业用汇1333万美元,向瑞士、日本、德国、美国、英国以及香港、台湾等7个国家、地区引进各种设备110台(套).此外,还大力开展横向联营和兴办第三产业。

英雄、新华等17家厂从1984年起先后与市郊、苏州、常熟、南京、邵阳、蚌埠、重庆等20多个城市49个单位进行联营或技术服务。

设立了三产经营部、服务公司、招待所。

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英雄、永生(前身为新华厂)两个厂推行了厂长负责制、干部聘任制、承包责任制、效益工资制和劳动合同制等改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5)B 至1990年,上海制笔行业已拥有21家企业,全业职工15115人。

固定资产原值为18954.95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2887.6万元,出口交货值为9487.80万元,创汇2649.74万美元。

利税总额为23471.42万元。

全行业中有国家一级企业3家:英雄金笔厂、永生金笔厂、中国铅笔一厂;国家二级企业8家:丰华圆珠笔厂、上海圆珠笔厂、中国铅笔二厂、上海圆珠笔芯厂、上海墨水厂、上海汽枪厂、上海铱粒厂、上海制笔零件二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