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PPT课件部编版(1)ppt
合集下载
《法不可违》PPT精品课件_部编版PPT

活动二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D ) A.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B.明确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C.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D.法律是比道德更重要的社会规则,没必要遵守道德
C7..划《分逢相入关2京内.使容》下层中次既图,真一知切般而识有自几然框个地层架抒次写就图诗有人中几思个①念要故点和乡。和②亲处人的分强烈别感填情,写又表的现是了作(者开D阔豪迈) 胸襟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
三、分析说明题 8.【热点新闻追踪】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因女乘客刘某发现公交车已过自己 的目的地站(之前司机已有提示),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 冉某未停车。于是刘某与司机冉某发生争执并互殴,结果导致公交车坠 江,车内15人全部遇难。 (1)请你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视角判断,女乘客刘某和司机冉某的行为主 要违反了民法的哪些基本原则?请列举2条。 违反了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合法民事权益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 则、遵守法律与尊重公序良俗原则。(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 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一 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 违法行为,也叫犯罪行为。“一网民发布侮辱木里森林火灾救火英雄的 言论”侵犯了救火英雄的名誉权,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故B项符合题意;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刑事责 任,故A项错误;法律禁止的行为应坚决不去做,故C项错误;公民在网 上有言论自由权,故D项错误。
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书中用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
《法不可违》部编版道德与法治ppt教用课件

(2)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 D.尾联运用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的典故,借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书·召诰》:"三月,惟丙午朏。"孔传:"朏,明也。月三日明生之名。"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法律规定。 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2)“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广泛”议
随 堂练
1.1如.我果们说走道入德是了人高们度追信求息的化较的高社境会界,,那人么与人人 们之行间为的的联底线系是应(该是A () )
A.不A、违法越来越分离
B.自尊自信
B、与任何人都无关
C.自C、立自越强来越紧密 D、彼此不能分开
D.不犯罪
随 堂练
2.下1.列我四们个走图入示了中高正确度反信映息违化法的与社犯会罪关,系人的与是人( C ) 之间的联系应该是( )
一、违法行为的①含义②分类
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自学阅读教材P48,思考: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一、违法行为的①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 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一、违法行为的②分类
1.民事违法行为
违
犯
犯违
法 A、罪越来越分罪离法
违犯
违犯
B法、与罪任何人法都无罪关
CA.、越来越紧密B. D、C彼. 此不能分D开.
随 堂练
3.王某通过其微信公众号“禽流感事件”发布了一条标题为“昨晚,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公民的法律义务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积极 义务是指公民必须主动为一定行为,如纳税、服 兵役等;消极义务是指公民必须不为一定行为, 如不得侵犯他人权利、不得违法犯罪等。
公民的法律义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 要保障,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手段。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权利的实现 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 行也需要权利的保障。
消费与交易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 场交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境。
0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是理解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基础。
详细描述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 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后果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 型的违法行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制裁和处罚。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 引言 • 法律的定义与重要性 •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 公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 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 • 法制建设和法治国家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01
02
03
法律与生活
介绍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法律体系
概述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和特点。
违法与犯罪
05
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
法律体系概述
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全部法律 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 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
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的构成
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等构成。
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共18张PPT)

一、法不可违
(一)违法无小事
同学们阅读教材46—47页运用你的经验和探究 与分享。思考,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不能做?如果 做了坏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观看下列图片,想一想,哪些行为是民 事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知微知著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同学们阅读教材49-50页的探究与分享, 了解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
观看下列图片,了解青少年身边发生的 违法行为。
他们做了什么
这位妇女能 卖烟给这个 小孩吗?
传播谣言违法吗?
家庭暴力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想一想
4.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 什么的行为? 答: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5、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答: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 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
作 业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 什么违法行为? 4、怎样做遵章守 表 端 庄 同学们在安静的观看演出 会发展成什么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 民可以告官
容留吸毒 是什么行 为? 仪 表 端 庄
抢夺他人财物是什 么行为?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 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 法行为。 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什么 违法行为? 答:(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 违法行为。 (2)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2017/10/27
15
• •
6、怎样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答:(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2)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 理的法律规定。 • (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 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一)违法无小事
同学们阅读教材46—47页运用你的经验和探究 与分享。思考,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不能做?如果 做了坏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观看下列图片,想一想,哪些行为是民 事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知微知著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同学们阅读教材49-50页的探究与分享, 了解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
观看下列图片,了解青少年身边发生的 违法行为。
他们做了什么
这位妇女能 卖烟给这个 小孩吗?
传播谣言违法吗?
家庭暴力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想一想
4.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 什么的行为? 答: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5、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答: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 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
作 业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 什么违法行为? 4、怎样做遵章守 表 端 庄 同学们在安静的观看演出 会发展成什么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 民可以告官
容留吸毒 是什么行 为? 仪 表 端 庄
抢夺他人财物是什 么行为?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 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 法行为。 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什么 违法行为? 答:(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 违法行为。 (2)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2017/10/27
15
• •
6、怎样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答:(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2)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 理的法律规定。 • (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 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法不可违》部编版ppt优秀课件

D.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 行为
2.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小郑弄错了两个,你认
为是哪两个 ( B )
①邻居收养了几条流浪狗,每晚叫个不停,影响大家休息,物业去 交涉也不管用。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给法院打电话 ②赵老板带人将欠债者控制在小区的地下室百般羞辱,并将对方打 成重伤。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向公安局报警 ③大街上来了一个耍猴的围观群众把人行道占满了导致交通受到影 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向城管部门举报 ④某培训机构未经同意将当地高考状元的照片用作宣传,高考状元 找来后还拒不撤除。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高考状元应向公安局起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遵章守法的原因、要求是什么? (1)原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2)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 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 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 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 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胡某违法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B )
①胡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胡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胡某的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 ④胡某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课后提升
1.(2019云南中考)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B )
2.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
课前预习
1.阅读教材第46页“运用你的经验”。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 行为。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
2.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小郑弄错了两个,你认
为是哪两个 ( B )
①邻居收养了几条流浪狗,每晚叫个不停,影响大家休息,物业去 交涉也不管用。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给法院打电话 ②赵老板带人将欠债者控制在小区的地下室百般羞辱,并将对方打 成重伤。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向公安局报警 ③大街上来了一个耍猴的围观群众把人行道占满了导致交通受到影 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向城管部门举报 ④某培训机构未经同意将当地高考状元的照片用作宣传,高考状元 找来后还拒不撤除。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高考状元应向公安局起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遵章守法的原因、要求是什么? (1)原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2)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 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 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 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 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胡某违法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B )
①胡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胡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胡某的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 ④胡某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课后提升
1.(2019云南中考)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B )
2.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
课前预习
1.阅读教材第46页“运用你的经验”。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 行为。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
法不可违-PPT部编版

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一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底线。
强制作用
感探悟究人分生享
高速路疯狂倒车
8月27日,一辆黑色轿车在沈海高速
上倒车,被交警查获。驾驶员杨女士
说,她驾车离开前一个高速服务区后,
发现孩子没有上车,于是不顾一切在 高速路上倒车。最终,杨女士被记12 分,罚款200元。警方提示:如遇到 此类情况,可拨打12122求助。
行罚处罚包括:拘役、
严重违法行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为(犯罪)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等。
材料一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 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 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民事违法行为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 应当归还失主。
材料二
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 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 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 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 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 事违法行为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行政违法行为 5、张强伙同他人抢劫银行巨款。 —刑事违法行为 6、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 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民事违法行为
0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感影悟视人片生段
还财产,继续履行,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责任 危害程度
违法大类
赔偿损失,支付违约 金,恢复名誉,赔礼
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30张PPT)

为严格控制货运车辆违法上路行驶,防范重特大交通事故的 发生,防范因货车违法上路和尾气排放超标造成的严重空气污染 ,自2017年8月11日起,北京交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控 两防”货运车辆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交管部门联 合各区环保局、高速公路路产巡视部门共同开展整治,全市范围 内共现场处罚货车违法行为9万余起。 结合材料及本课所学知识说说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 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 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 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故答案为A。
教学目标 达标检测
2.下列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的 是( ) ①谎报险情 ②破坏铁路封闭网
③殴打他人 ④拦路抢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④行为触 犯了刑法,已构成犯罪, ①②③符合题意,答案为B。
拓展训练
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5、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刑事违法行为
6、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
行政违法行为
7、开车闯红灯。
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跑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 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教学目标 展示互动
下列名言,告诫守礼什么道理
时偷针,大时偷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恶也是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害人害己,坚决杜绝违法行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故答案为A。
教学目标 达标检测
2.下列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的 是( ) ①谎报险情 ②破坏铁路封闭网
③殴打他人 ④拦路抢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④行为触 犯了刑法,已构成犯罪, ①②③符合题意,答案为B。
拓展训练
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5、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刑事违法行为
6、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
行政违法行为
7、开车闯红灯。
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跑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 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教学目标 展示互动
下列名言,告诫守礼什么道理
时偷针,大时偷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恶也是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害人害己,坚决杜绝违法行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课件《法不可违》精美PPT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1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 过、记大过、降级、撤 职、开除等。行政处罚 包括警告、罚款、没收 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法律知识小百科
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刑法制裁 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讨论并回答: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吗?事后是怎么处理的?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刑事违法行为
法律知识小百科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 行政制裁
民事责任包括: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 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 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 规定。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 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 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
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
应当向拾得人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 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
出的必要费用。
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探究活动:以下是本课的重点知识笔记,请认真记录。
▲《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 ▲《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
应当归还失主。归还前,应当妥善 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 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
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什么是违法行为的含义?P48
法律知识小百科
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刑法制裁 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讨论并回答: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吗?事后是怎么处理的?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刑事违法行为
法律知识小百科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 行政制裁
民事责任包括: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 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 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 规定。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 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 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
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
应当向拾得人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 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
出的必要费用。
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探究活动:以下是本课的重点知识笔记,请认真记录。
▲《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 ▲《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
应当归还失主。归还前,应当妥善 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 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
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什么是违法行为的含义?P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课
2020年9月16号,某超市有一醉酒男 子拒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且辱骂殴打 超市工作人员。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在 询问过程中,金某拒不配合民警工作, 并对民警进行辱骂,叫嚣“你拘我啊”。 金某因殴打他人、阻碍执行职务已被北 京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5.1 法不可违
严重违法行为:
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是我们常说
的 犯罪 。
1.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法律的规范作用)
(考点)
指
引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作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用
评
必须做而未做
违法行为
不应当做而做了 价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4.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了解) P49
①行政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或者故 意伤害他人身体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①行政违法行为:(拓展)
P49相关链接:
散布谣言,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谎报处疫罚情、
最刚性 的社会规则,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作用: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 模式、标准或方向 。它是
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 准绳。
2、违法行为的分类: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
、法行为
(2)根据违法的性质: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 轻微 ,包括 民事违法 行为和 行政违法 行为。刑事违法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②违法行为的类型:
P48-2
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承担民事
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违
法
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
行
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为
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 刑事违法行为 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请你判断——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 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
——刑事违法行为
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 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 —行政违法行为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行政违法行为 5、张强伙同他人抢劫银行巨款。 —刑事违法行为 6、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 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民事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品课件】
D.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是违法行
2.李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持续开采花岗岩,因 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万元。李某 的行为属于( )
A.一般违法 B.严重违法 C.行政违法 D.民事违法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一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底线。
强制作用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2.什么是违法行为?(重点)
①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 行为。P48-1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自学指导一(2分钟)
自学范围:课本P46-48
自学方法:大字精读,小字泛读
注意相关链接,做好标记 自学问题:
1.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法律的规范作用) (考点) 2.什么是违法行为?(重点) 3.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难点)
1、法律的地位、作用: (1)地位: 法律是 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 行为规范,是
法。
警情
乱涂乱画、破坏文物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室内公共场所吸烟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相关链接P49
扰乱公共秩序
具有社会危害性,尚
1
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5
2 妨害公共安全
妨害社会管理 4
3 侵犯人身权利 财产安全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作 用
P46-1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道德
社会规则大比拼
纪律
法律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P46-2
强制作用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1.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法律的规范作用)
(考点)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3
犯罪(严重)
刑法
共 都有社会危害性 同 都是违法行为。 点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刑罚处罚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P48相关链接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
)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1.高中生小童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山上烧烤,因明火未灭就回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品课件】
家,导致一片树林被烧毁,小童等人因此被派出所依法拘留
并罚款。这警示我们( )
A.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去做
CB
C.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阅读课本47页探究与分享,完成以下表格。
3.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难点) P48-3
案 对社会的危害 违反的法 承担的法律责 所属违法类别
件
程度
律
任
1 一般违法行为(较轻) 民法
2 一般违法行为(较轻) 行政法
2020年9月16号,某超市有一醉酒男 子拒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且辱骂殴打 超市工作人员。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在 询问过程中,金某拒不配合民警工作, 并对民警进行辱骂,叫嚣“你拘我啊”。 金某因殴打他人、阻碍执行职务已被北 京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5.1 法不可违
严重违法行为:
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是我们常说
的 犯罪 。
1.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法律的规范作用)
(考点)
指
引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作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用
评
必须做而未做
违法行为
不应当做而做了 价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4.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了解) P49
①行政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或者故 意伤害他人身体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①行政违法行为:(拓展)
P49相关链接:
散布谣言,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谎报处疫罚情、
最刚性 的社会规则,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作用: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 模式、标准或方向 。它是
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 准绳。
2、违法行为的分类: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
、法行为
(2)根据违法的性质: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 轻微 ,包括 民事违法 行为和 行政违法 行为。刑事违法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②违法行为的类型:
P48-2
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承担民事
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违
法
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
行
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为
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 刑事违法行为 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请你判断——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 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
——刑事违法行为
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 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 —行政违法行为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行政违法行为 5、张强伙同他人抢劫银行巨款。 —刑事违法行为 6、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 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民事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品课件】
D.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是违法行
2.李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持续开采花岗岩,因 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万元。李某 的行为属于( )
A.一般违法 B.严重违法 C.行政违法 D.民事违法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一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底线。
强制作用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2.什么是违法行为?(重点)
①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 行为。P48-1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自学指导一(2分钟)
自学范围:课本P46-48
自学方法:大字精读,小字泛读
注意相关链接,做好标记 自学问题:
1.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法律的规范作用) (考点) 2.什么是违法行为?(重点) 3.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难点)
1、法律的地位、作用: (1)地位: 法律是 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 行为规范,是
法。
警情
乱涂乱画、破坏文物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室内公共场所吸烟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相关链接P49
扰乱公共秩序
具有社会危害性,尚
1
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5
2 妨害公共安全
妨害社会管理 4
3 侵犯人身权利 财产安全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作 用
P46-1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道德
社会规则大比拼
纪律
法律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P46-2
强制作用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1.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法律的规范作用)
(考点)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3
犯罪(严重)
刑法
共 都有社会危害性 同 都是违法行为。 点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刑罚处罚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P48相关链接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
)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1.高中生小童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山上烧烤,因明火未灭就回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品课件】
家,导致一片树林被烧毁,小童等人因此被派出所依法拘留
并罚款。这警示我们( )
A.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去做
CB
C.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部编版【精 品课件 】
阅读课本47页探究与分享,完成以下表格。
3.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难点) P48-3
案 对社会的危害 违反的法 承担的法律责 所属违法类别
件
程度
律
任
1 一般违法行为(较轻) 民法
2 一般违法行为(较轻) 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