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习题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合集下载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ppt课件

讲授新课
测体温时
水银膨胀能 细弯 管升到直管内。
细弯管
读体温时
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 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 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细弯管 处 断开,故仍然指示原来 的温度。 通过
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
讲授新课
3、细弯管作用
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弯管升到毛细管内, 不能自动退回液泡中。
课堂小结
讲授新课
一 从水之旅谈起
观察与思考
水 太阳照射 水蒸气 冷却凝聚
小水滴 小冰晶
合并 假如
成大 温度 水滴 较低
雨 雪或冰雹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准备加热器、水壶、钢勺、水杯以及冰等。 将冰放入水壶,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不断加热,水沸腾后,戴上手套,并拿着勺子靠 近壶嘴。 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 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能复原成水,如再将水放 入冰箱中,水还可以结冻为冰。
讲授新课
一 熔化
提出问题: 1.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 2.冰的熔化过程中与其他固体(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
度变化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 熔化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熔化时温度可能保持不
变,也可能发生变化。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分别加热碎冰和石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
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自然界中常见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固态
液态
上述过程中,水的状态是如何转换的?
导入新课
小结与归纳
像冰化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课件

( 2 )在实验室里,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分别是98 ℃、95 ℃、103 ℃, 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小组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 个猜想: 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同时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 继续加热 ),观察三支温 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若一致,说明温度计无偏差,若不一致,说明温度计有偏差 。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 熔化与熔点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熔化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D )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 D.白糖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2.在探究冰和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12.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 ℃,放 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 温度是 30 ℃。 13.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 度T与温度t的关系:T= 0.8t+4 ℃ 。
t/℃ 55 6065 70 7580 T/℃ 48 5256 60 6468
14.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
绝对温度( T )与摄氏温度( t )的关系是T=( t+273 ) K,绝对温度100 K相当于( A )
A.-173 ℃
B.-100 ℃
C.273 ℃D.100 ℃
15.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
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D )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 熔化与熔点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熔化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D )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 D.白糖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2.在探究冰和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12.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 ℃,放 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 温度是 30 ℃。 13.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 度T与温度t的关系:T= 0.8t+4 ℃ 。
t/℃ 55 6065 70 7580 T/℃ 48 5256 60 6468
14.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
绝对温度( T )与摄氏温度( t )的关系是T=( t+273 ) K,绝对温度100 K相当于( A )
A.-173 ℃
B.-100 ℃
C.273 ℃D.100 ℃
15.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
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D )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精品课件

8.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 º C, 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 º C和40 º C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C ) A、36 º C和40 º C 方法指导:体 B、40 º C和40 º C 温计的示数只 C、39 º C和40 º C D、39 º C和39 º C 升不降
答:温度计的玻璃泡先接触热水,受热 膨胀,水银液面下降,接着水银受热膨 胀水银液面上升,即看到水银液面先下 降后上升。 答:水在4℃时密度最大,即体积最小。 在0℃到4℃之间是热缩冷涨的反膨胀, 所以不能用水做测温物质。
例题2:为什么不用水作为测温物质?
8、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如果待测 温度过高,超过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时,则温 度计有可能会炸裂;如果待测温度过低,则无法测 出温度大小。 (2)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 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 (3)读数时要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体温计除外。 (5)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11℃ 甲为_____________ 16℃ 乙为_____________ 9℃ 丙为_____________
6.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用开水煮.
[ D ]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7、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D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 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 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可以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 读数。
6、温度是一个状态量,两个不同的物体可 以比较温度的高低,但温度不能传递与转移。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天上纷飞的雪花来自哪里?
云,形状各异,你是否知 道云从哪里来? 雨,来自何处?又漂向何方?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讲授新课
随堂训练
3.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D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可以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4.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 液面相平。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观察温度计与体温计结构区别
区别 观察温度计与体温计量程与分度值区别
观察温度计与体温计读数区别
讲授新课
四 体温计
观察与思考 1.量程及分度值
量程 35℃ ~42℃ 分度值 0.1℃
讲授新课
2、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 35℃~42℃ ⑵精确度高 每小格为0.1℃ ⑶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讲授新课
测体温时
水银膨胀能 细弯 管升到直管内。
细弯管
读体温时
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 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 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细弯管 处 断开,故仍然指示原来 的温度。 通过
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
讲授新课
3、细弯管作用
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弯管升到毛细管内, 不能自动退回液泡中。
课堂小结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天上纷飞的雪花来自哪里?
云,形状各异,你是否知 道云从哪里来? 雨,来自何处?又漂向何方?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讲授新课
随堂训练
3.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D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可以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4.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 液面相平。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观察温度计与体温计结构区别
区别 观察温度计与体温计量程与分度值区别
观察温度计与体温计读数区别
讲授新课
四 体温计
观察与思考 1.量程及分度值
量程 35℃ ~42℃ 分度值 0.1℃
讲授新课
2、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 35℃~42℃ ⑵精确度高 每小格为0.1℃ ⑶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讲授新课
测体温时
水银膨胀能 细弯 管升到直管内。
细弯管
读体温时
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 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 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细弯管 处 断开,故仍然指示原来 的温度。 通过
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
讲授新课
3、细弯管作用
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弯管升到毛细管内, 不能自动退回液泡中。
课堂小结
沪科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二章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共34张PPT)

第二道关口: 20
记作12℃
10
读作12摄氏度
0
第三道关口: 5
0 5 10
记作-2 ℃
读作负2摄氏度 或零下2摄氏度
自 主 学 习(三)
阅读课本6页(温度计的使用)内容,思 考并回答
1、什么是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温度计前应注意观察什么?观察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 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p5,图12-9)
当堂检测 链接中招
1.(2008河南)0℃的冰与0℃的水 比较 ( )
A.冰冷,所以冰的温度低 B.水冷,所以水的温度低 C.水与冰的冷热程度一样 D.以上判断都不对
当堂检测 链接中招
2.(2011河南)下列四张图是测量液 体温度和读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D)
当堂检测 链接中招
3.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 -3℃,正确的读法是( )
4、正确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有哪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1)量程 温度计所能测
量的最高温度和最 低温度之间的测量 范围。
(2)分度值 温度计一个小
格代表的温度值
°C 最高温度值12011010090
80
分度值
70
60
50
40
30 20
最低温度值
10
0
-10
-20
-30
返回
2、使用温度计时先观察_量__程__和
2、常用的温度计有 _实__验_室__用_温__度_计__、 __体__温_计___和__寒__暑_表___。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
放
放 冷缩
入
入
沪科课标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共22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2021/8/292021/8/292021/8/2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92021/8/29August 2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
数字式温度计 彩色温度表
用双金属片制成的温度计
红 外 测 温 计
热电偶温度计
使用前应 认清量程 和分度值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最高温度值? 分度值?
最低温度值?
°c °c
偏大 正确
偏小
小结:温度计的使用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实验用温度计的结构Fra bibliotek玻璃泡
玻璃管
玻璃外壳 刻度
数字式温度计 彩色温度表
用双金属片制成的温度计
红 外 测 温 计
热电偶温度计
使用前应 认清量程 和分度值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最高温度值? 分度值?
最低温度值?
°c °c
偏大 正确
偏小
小结:温度计的使用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实验用温度计的结构Fra bibliotek玻璃泡
玻璃管
玻璃外壳 刻度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课件-(新版)沪科版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三、温度的概念
四、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
五、温度计的使用 六、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
萌芽。
——培根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2.使用时: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 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读数时: 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六、体温计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液态变固态
液态变气态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3.0℃的冰与0℃的水比较( C )
A.冰冷
B.水冷
C.水与冰冷热程度一样
D.以上判断都不对
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取下述的哪种方法( D)
A.在沸水中煮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用自来Hale Waihona Puke 冲D.用沾了酒精的棉花球擦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比一比——你能把它们区分开吗?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冷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温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凉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热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一、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
三、温度的概念
四、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
五、温度计的使用 六、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
萌芽。
——培根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2.使用时: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 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读数时: 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六、体温计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液态变固态
液态变气态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3.0℃的冰与0℃的水比较( C )
A.冰冷
B.水冷
C.水与冰冷热程度一样
D.以上判断都不对
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取下述的哪种方法( D)
A.在沸水中煮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用自来Hale Waihona Puke 冲D.用沾了酒精的棉花球擦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比一比——你能把它们区分开吗?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冷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温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凉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热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一、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十六分。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

,最小分
4.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 ℃的水和0 ℃的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0 ℃的水温度高
B.0 ℃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5.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D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使用前,要认清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体
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测量前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
课堂练习
1.温度是表示 物体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
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采用的是__摄__氏__
温度,它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 0℃,
把__沸__水__的温度规定为 100℃。
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__3_7_℃__,读作 37摄氏度 。
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42 ℃ 度值是__0_._1 ℃__。
形状 (固定/不固定)
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体积 (固定/不固定)
固定 固定 不固定
走进生活
实验结论: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 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叫物态变化 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
热水 温水 冷水
热水 温水 冷水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二、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见的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