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

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1〕瘤细胞多形性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

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展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构造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肿瘤基础知识点

肿瘤基础知识点

肿瘤基础知识点肿瘤,也被称为癌症,是一种生物体内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的疾病。

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包括器官、组织和身体的不同系统。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肿瘤的分类、发生机制、症状和预防等。

一、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组织类型和发展方式,常见的肿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细胞在局部内增殖,无侵袭性生长和扩散的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相似,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也不会转移到其他部位。

2.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细胞恶性转化,具有侵袭性生长和扩散能力的肿瘤。

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迁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灶。

恶性肿瘤是目前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的类型,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 原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是指首次发生的肿瘤,通常发展于一个特定的部位或器官。

4. 继发性肿瘤:继发性肿瘤是指原发性肿瘤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的肿瘤。

继发性肿瘤通常以原发性肿瘤的名称命名,例如肺癌转移至肝脏形成的继发性肝癌。

二、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以下是常见的肿瘤发生机制:1. 基因突变:在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中,DNA的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胞失控地生长和分裂,形成肿瘤细胞。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是遗传得来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

2. 细胞增殖机制异常: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维持体内组织的正常结构。

但肿瘤细胞的增殖机制异常,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形成肿瘤。

3. 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是身体对抗疾病的重要防线,可以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

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不良细胞可能逃避免疫监测,导致肿瘤的形成。

4.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如烟草、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会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

长期暴露于这些致癌物质或环境中,可能导致DNA损伤和细胞突变。

三、肿瘤的症状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症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症状:1. 异常肿块:肿瘤通常表现为可触及的异常肿块,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

肿瘤学基础知识

肿瘤学基础知识

肿瘤学基础知识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其机制的学科,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指在机体组织中异常增生的细胞群,它们不受正常细胞生长调控机制的控制,无法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程度,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蔓延至其他部位。

大多数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并且不会复发或转移到远处器官。

-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细胞分化程度低,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倾向。

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局部扩散侵犯周围组织,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远处器官,导致转移性肿瘤。

2. 肿瘤的分类肿瘤根据其组织来源和组织特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类。

- 上皮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

- 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如肉瘤、淋巴瘤等。

- 神经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如神经母细胞瘤、脑胶质瘤等。

- 结缔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结缔组织,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 血管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血管组织,如血管瘤、血管肉瘤等。

3. 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但一般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遗传因素:遗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遗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异常,从而使正常细胞逐渐转变为癌细胞。

-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如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放射线等,可以引起DNA损伤和细胞突变,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 免疫因素:身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但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异常细胞可能逃避免疫监视,继而导致肿瘤的发展。

4. 常见的治疗方法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通常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而定。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肿瘤的基本知识一、概述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最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和淋巴瘤、白血病.20世纪以来,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1或第2位原因,但肿瘤学的进展已使肿瘤患者的1/3有根治希望。

二、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

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

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1.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

肿瘤临床知识点归纳总结

肿瘤临床知识点归纳总结

肿瘤临床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肿瘤基础知识1. 肿瘤的定义和分类2. 肿瘤的发病机制3. 肿瘤的临床表现4. 肿瘤的诊断方法5. 肿瘤的治疗原则肿瘤是一种由体内细胞异常增长形成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组织或器官,一般根据组织类型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类,常见的肿瘤有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肿瘤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血管生成异常等多个方面。

肿瘤的临床表现根据部位和病情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肿块、疼痛、压痛、出血、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等。

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肿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

二、肿瘤的常见类型1. 非小细胞肺癌2. 乳腺癌3. 胃癌4. 肝癌5. 结直肠癌6. 胰腺癌7. 膀胱癌8. 淋巴瘤9. 白血病10. 前列腺癌11. 子宫颈癌12. 卵巢癌13. 脑瘤14. 甲状腺癌15. 骨肉瘤肿瘤是一种多种多样的疾病,根据发病位置和组织类型的不同,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膀胱癌、淋巴瘤、白血病、前列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脑瘤、甲状腺癌、骨肉瘤等。

三、肿瘤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2. 放射治疗3. 化学治疗4. 靶向治疗5. 免疫治疗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手术治疗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来治疗肿瘤。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来治疗肿瘤。

化学治疗是通过给药来杀灭肿瘤细胞来治疗肿瘤。

靶向治疗是通过靶向药物干预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来治疗肿瘤。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

四、肿瘤的并发症及处理1. 恶病质2. 贫血3. 出血4. 淋巴水肿5. 神经损害6. 癌性疼痛7. 癌性压痛肿瘤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恶病质、贫血、出血、淋巴水肿、神经损害、癌性疼痛和癌性压痛等。

肿瘤基础知识【56页】

肿瘤基础知识【56页】

化疗
化疗可治愈的肿瘤(治愈率>30%) 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上皮癌、肾母细胞瘤、神经 母细胞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配合手术/放疗可提高治愈率的肿瘤 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骨肉瘤、乳腺癌、 大肠癌
化疗药物
静止期 G0
G1
S 增殖周期
药物分类一 G2 1、细胞周期特异性
2、细胞周期非特异性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 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影法等。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
抗原 一抗 二抗 显色剂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
国际抗癌联盟(UICC) TNM 分期系统 TNM不对肿瘤的病理类型鉴别,只对肿瘤的严重程度和侵犯 范围作出客观判断。 原发肿瘤:取英文Tumor的字头“T”; 淋巴转移:取英文Node的字头“N”; 远处转移:取英文Metastasis的字头“M”。
为什么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不同?
• 临床分期是根据肿瘤大小、浸润程度、转移情况来分; • 病理分级是根据细胞分化程度来分,分级的依据是肿瘤的
分化程度(异型性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每单位组织核分 类数多少) • 根据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可以提供治疗依据。 − 临床诊断早中其恶性肿瘤,病理分级中高分化腺癌-
• 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
肝癌、胚胎肿瘤
癌胚抗原(CEA)
胃肠道肿瘤、肺癌等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CT
疗前
疗后
放疗野内
放疗野外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CT
疗前 35.06×44.20
mm
疗后12月 17.61×17.84 mm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MRI
胶质瘤:侧脑室旁占位,呈长T1长T2信 号,侧脑室明显受压移位

肿瘤基础知识点

肿瘤基础知识点

肿瘤基础知识点
肿瘤,又称癌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带您了解一些肿瘤的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
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机体某些细胞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体。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是受到调控的,但当遇到一些异常因素(如
辐射、化学物质等)时,细胞的生长可能会失控,导致异常增生形成
肿瘤。

二、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和组织类型,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两种。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会向周围组织扩散,一般不会对机体
造成危害;而恶性肿瘤生长较快,有可能向周围组织侵袭,并且还能
转移至其他部位,对机体造成危害。

三、肿瘤的病因
肿瘤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
活习惯、饮食结构等都可能成为肿瘤发生的诱因。

此外,年龄、性别、免疫功能等也会对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四、肿瘤的症状
肿瘤在早期可能难以察觉,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乏力、贫血、发热、出血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五、肿瘤的预防
为了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我们应尽量避免暴晒阳光、减少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饮食,适当锻炼身体,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接受治疗。

总结:对肿瘤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够对肿瘤有更清晰的认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远离肿瘤的威胁。

医学中的肿瘤学基础知识讲解

医学中的肿瘤学基础知识讲解

医学中的肿瘤学基础知识讲解一、肿瘤学概述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起源、发展、转移和防治的学科,对于认识和了解肿瘤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肿瘤,提高生活质量。

二、什么是肿瘤?肿瘤是指机体组织中某种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而形成的一类新生物体。

它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局限在原位并不具有转移能力;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三、常见类型的恶性肿瘤1. 肺癌: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时,可引发细胞突变。

2. 乳腺癌:多发于女性乳房组织,年轻女性也可能患上乳腺癌。

3. 结直肠癌: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4. 胃癌:与疾病菌感染、高盐膳食以及吸烟等有关。

5.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四、肿瘤生成的原因1. 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患过癌症的成员,可能增加个人罹患肿瘤的风险。

2. 内外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等。

五、肿瘤形成机制1. 突变基因:肿瘤细胞内部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2. 癌基因活化:癌基因可以引导细胞进入异常状态并促进肿瘤发生。

3. 抑癌基因失活:抑癌基因控制了细胞生命周期,当这些基因失活时,细胞会无限制地分裂。

4. 基因表达异常:非正常表达通常会导致错误功能的蛋白质产生,从而促进肿瘤形成。

六、肿瘤早期发现和预防1. 定期体检:定期接受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任何不正常的变化。

2.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3. 高危人群筛查:如乳腺癌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筛查。

七、肿瘤治疗方法1. 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

2.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3.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或阻碍其分裂能力。

4. 免疫治疗:激活机体自身对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物质中基 因的随机突变
肿瘤流行病学:人群分布
• 年龄 • 性别:男>女,但乳腺癌、胆囊癌、甲癌却相反 • 职业:扫烟囱工人→阴囊癌
苯胺染料工人→膀胱癌 • 种族:鼻咽癌 —— 广东人
皮肤癌 —— 白种人 口腔癌 —— 印度人 胃癌 —— 日本人
我国癌症死亡谱(一)(1990-1992)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4 1994 增加
城市 116.18/10万 136.75/10万 20.57/10万
乡村 97.02/10万 105.53/10万 8.51/10万
我国癌症死亡率(1994)
城市 136.75 /10万
占死亡21.96%
乡村 105.53 /10万
占死亡16.51%
第一位 第二位
全国每死亡5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我国癌症死亡谱(二)(1990-1992)
城市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部位 肺癌 肝癌 胃癌 食管癌 结直肠肛管癌 白血病 女性乳癌 鼻咽癌 宫颈癌 膀胱癌
农村
顺序 部位
1
胃癌
2
肝癌
3
食管癌
4
肺癌
5
结直肠肛管癌
6
白血病
7
宫颈癌
8
鼻咽癌
9
女性乳癌
10 膀胱癌
我国癌症死亡率变化(1984-1994)
205.9 182.9 224.2 336.4 58.6 71.2 121.8 105.5
†Data fro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0
百分比


15.8 8.8 < 3.2 12.6 7.3 5.2 4.3 3.3
4.7 9.2 18.4 8.4 – < 3.2 3.2 < 3.2
• 是谁发现了基因? – 孟德尔,豌豆试验
肿瘤的演变
正常细胞
变异细胞
突变细胞
肿瘤细胞
肿瘤发生因素
外界因素,内部因素
如:化学致癌物,放射物,激素
保护因素
遗传 因素
诱发因素
肿瘤发生
肿瘤发生因素
• 外界因素 1. 化学致癌因素 2. 物理致癌因素 3. 生物性致癌因素
• 内部因素 1. 遗传因素 2. 内分泌因素 3. 机体的免疫状态 4. 社会心理因素
部位 胃癌 肝癌 肺癌 食管癌 结直肠肛管癌 白血病 宫颈癌 鼻咽癌 女性乳癌 膀胱癌
粗死亡率(1/10万) 25.16 20.37 17.54 17.38 5.30 3.64 1.89 1.74 1.72 1.01
占恶瘤% 23.24 18.82 16.20 16.05 4.90 3.36 1.75 1.61 1.59 0.93
致癌因素及其主要相关癌症
• 嚼食槟榔:口腔癌 • 吸烟:肺癌 • 芳香族化合物:膀胱癌 • 亚硝基胺:胃癌 • 黄曲毒素:肝癌 • 曰光照射:皮肤癌 • 放射性碘:甲状腺癌 • 放射线照射:白血病
• 石绵:间皮瘤、肺癌 • 低纤饮食:大肠癌 • EB病毒:鼻咽癌、淋巴瘤 • B型肝炎病毒:肝癌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子宫颈癌 • 埃及血吸虫:膀胱鳞状细胞癌 • 雌激素:乳癌、子宫内膜癌
肿瘤流行病学
• 常用的指标
–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年中发生新病例数,常以10万分率/年表示 –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时点,时期中发生的新,老病例数 –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一年中死亡病例数,常以10万分率/年表示
•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肿瘤发生机制
• 是一种基因病,它是指细胞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 调控,导致异常增生。
• 细胞核基因的异常可能是引发癌症的基本原因.致癌基因的活化或抑癌基因的缺乏均会 导致癌症的发生 – 可引发癌症的异常基因称为致癌基因 – 可抑制癌症发生的基因称为抑癌基因
肿瘤发生机制---基因突变
癌症-全球主要死亡原因
• WHO报道:2008年全球死亡总数5688万,而全球癌症死亡人数达758万,占所有死 亡人数的13%
• 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癌症种类为:
–肺
138万/年
–胃
76万/年
–肝
70万/年
– 结直肠 65万/年
– 乳房
48万/年
肿瘤流行病调查 - 中国
Incidence – The number of new cases of a specific disease (per year) Mortality – The number of deaths of a specific disease (per year)
肿瘤基础知识
一、 肿瘤流行病学 二、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三、 肿瘤学重要概念 四、 肿瘤的诊断 五、 肿瘤的治疗 六、 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 以及探讨恶性肿瘤在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和条件,从而制定预防、控制和 消灭恶性肿瘤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什么是细胞?
• 细胞膜 • 细胞核 • 细胞质
什么是基因?
• 什么是DNA呢?
– Deoxyribo Nucleic Acid的缩写
– DNA是由基因组成的物质。 – 基因是基本的遗传单位,是一种生
命编码。
• 基因存在于哪里? – 基因以排列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 一种名叫染色体的物质中。 – 染色体则存在于细胞的中心或者细 胞核中。
– 描述性研究:死因回顾调查,全世界肿瘤流行情况 – 分析性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调查,队列调查 – 实验和干预性研究 – 理论研究
常见肿瘤类型
肿瘤种类
肺癌 大肠癌 乳腺癌 胃癌 前列腺癌 膀胱癌 淋巴瘤 白血病
发病数 (1000)
发达国家(排名) 发展中国家
454.6 (1) 389.2 (2) 347.9 (3) 333.0 (4) 177.2 (5) 148.2 (6) 116.1 (7) 82.7 (12)
中国常见癌瘤分布
• 乳腺癌——散发分布 • 鼻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 • 食管癌——河南、河北、山西 • 胃癌——西北及沿海各省(甘肃、青海、宁夏、江苏、浙江等) • 肝癌——东南沿海(上海、广西、福建、江苏、广东) • 肺癌——京、沪、津、辽宁、吉林、河北等 • 宫颈癌——山西、内蒙、陕西、湖北、江西等 • 大肠癌——浙江和长江下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