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语文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傅雷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从中受到启示。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热情,培养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傅雷教育思想的挖掘和启示三、教学难点:傅雷家书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启示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家庭、学习和人生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傅雷及《傅雷家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析傅雷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从中受到启示。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五、教学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对傅雷教育思想的认同和启示学生在家信中的表现和变化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傅雷家书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傅雷的家庭背景和写信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去体验傅雷的家书,感受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傅雷家书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傅雷家书两则》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学会傅雷在信中表达的父爱和教育理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傅雷的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期望。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学会傅雷在信中表达的父爱和教育理念。

三、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课文,理解傅雷的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

2. 感受傅雷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期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傅雷及其作品《傅雷家书》。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傅雷家书两则”。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封家书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傅雷在信中的教育理念和父爱。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傅雷的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傅雷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期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傅雷家书两则》。

2. 结合课文,分析傅雷的教育理念和父爱。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傅雷家书的感悟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感悟文章:阅读学生写的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对傅雷家书的思考和感悟深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傅雷家书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傅雷家书两则》中的经典段落。

分析傅雷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理念。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熟读《傅雷家书两则》。

分析傅雷的教育思想。

讨论如何将傅雷的教育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朗读《傅雷家书两则》。

分组讨论傅雷的教育观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2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分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分享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评价3.1 教学资源《傅雷家书两则》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

投影仪和白板。

3.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4.1 教学计划第1周:朗读和熟悉课文。

第2周:分析傅雷的教育观点。

第3周:讨论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4周: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4.2 时间安排每节课45分钟。

每周4节课。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反思5.1 教学总结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段落。

学生能够分析和讨论傅雷的教育观点。

学生能够将傅雷的教育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2 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实践活动6.1 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傅雷与子女的对话场景。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傅雷的教育观点和情感表达。

6.2 实践活动步骤分配角色:学生自愿选择扮演傅雷或子女的角色。

准备台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台词。

表演: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表演。

讨论:学生分享表演后的感受和体会。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傅雷家书两则》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是傅雷给儿子傅聪和傅敏写的两封家书。

这两封家书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音乐评论家的专业素养和对艺术的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傅雷的教育理念,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应该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多,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

2.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

2.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理解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和文化背景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音乐和图片等资料,为学生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音乐、图片等资料。

2.教学PPT或者黑板。

3.学生阅读材料和思考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傅雷的钢琴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傅雷的背景和课文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傅雷的父爱和教育理念。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对一些生僻的字词进行解释,对一些专业音乐术语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补充。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把握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情感。

(2)能够分析傅雷的家书对子女成长的积极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家书中汲取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智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子女的关爱与期望,理解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关注。

(2)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学会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把握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情感。

2. 分析傅雷的家书对子女成长的积极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傅雷家书中的教育理念。

2. 学会从家书中汲取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智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傅雷及《傅雷家书》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傅雷家书两则》。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傅雷的教育方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傅雷家书对子女成长的积极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父母教育的感悟。

(2)引导学生理解父母,树立正确的成长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傅雷家书的教育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傅雷家书两则》,理解课文内容。

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对傅雷教育方式的感悟。

3. 结合自身实际,与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教育期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傅雷教育方式的认同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反思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表现,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三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三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领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⑵领会两封信中的联络及“刚强”的含义。

⑶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司、对儿子的殷殷冀望教学难点对于“刚强”完整而深刻的理解教学方法及教具朗诵法、自主合作、小组字习课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方才大家听得都挺投入的,从歌中,你们都听出了些什么呢?大家谈得都很不错,尤其是能从游子的思亲感受到父母的思子。

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使者。

的翻译家──傅雷,在其宗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记之情。

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浏览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下那份挂念!二、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出示问习题。

自主学习⑴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低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⑴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⑵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均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看待,彻底心得,引为借鉴。

⑷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领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须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⑶汇总与总结归纳:参照课文段落条理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条理及其大意,并总结归纳划分的方法与领会。

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应等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傅雷家书两则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傅雷家书的文学价值。

(3)能够运用傅雷家书中的观点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傅雷家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论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家庭、亲情的尊重和珍视。

(2)培养对人生、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担当精神。

(3)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 傅雷家书两则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学价值。

2. 傅雷家书中的观点和思想,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对傅雷家书中的深层次含义进行理解和分析。

2. 如何将傅雷家书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

2. 参考资料:有关傅雷家书的解读、评论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生平和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傅雷家书两则的题目,激发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傅雷家书两则,理解主要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傅雷家书两则的文学价值和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傅雷家书两则中的观点和思想。

(2)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将傅雷家书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评价与反思:(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评价傅雷家书两则的意义和价值。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践行傅雷家书中的观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傅雷家书两则的重要性和启示。

7. 作业布置:(2)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傅雷家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和主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 学生评价:学生对傅雷家书两则的理解程度如何?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如何?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a.你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哪些异同?
b.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现互相尊重和沟通?
c.你觉得哪些品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培养的?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切勿空洞无物。
2.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具有说服力。
3.作业提交时,请认真检查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
1.深度思考题:
结合《傅雷家书》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感悟文章。
a.傅雷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强调的哪些品质对你有启发?
b.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借鉴傅雷父亲的教育观念应对这些挑战?
c.从傅雷父亲的教育观念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亲子沟通的启示?
2.实践应用题:
6.多元评价,促进成长: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教学方法:
a.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提高语感。
b.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c.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傅雷家书》,使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傅雷父亲的教育观念,评价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体验: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让学生感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傅雷父亲在教育儿子时,最看重哪些品质?
b.傅雷父亲是如何看待艺术追求的?
c.从这篇家书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和蕴涵其中的感情,体会作者严密的思维特点、富有逻辑性的表述方式,把握主题思想。

继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书信的内容;通过仔细研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品味“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的含义。

鼓励学生对文中提到的艺术、人生等问题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知、理解父母对孩子的舐犊深情、殷殷期望,对于“人生”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一、导入由介绍傅聪引出《傅雷家书》,了解傅雷和《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

二、通读两封家书,感知内容1、读傅雷的两封家书,看看它们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目的?把两封信结合起来看,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坚强”?2、怎么理解“赤子之心”?傅聪曾说过:“‘家书’的基本精神就是艺术的献身精神而不是功利。

我父亲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价值。

”“赤子之心”是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赤子的现实生活中也许不如意,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和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称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感情,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三、揣摩语言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难懂的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争取解决。

四、研读分析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傅雷的严肃、严厉和脾气的暴躁是出名的,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上。

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间最初的相处并非如朋友般融洽,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和儿子对父亲一番苦心的理解造就了《傅雷家书》。

傅聪说:“我不敢看‘家书’,一看便激动到一天无法做其他的事。

”这种父子间的深情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的。

【相关链接】1、记傅雷(杨绛)抗战末期、胜利前夕,钱钟书和我在宋淇先生家初次会见傅雷和朱梅馥夫妇。

我们和傅雷家住得很近,晚饭后经常到他家去夜谈。

那时候知识分子在沦陷的上海,日子不好过,真不知“长夜漫漫何时旦”。

但我们还年轻,有的是希望和信心,只待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想看到云开日出。

我们和其他朋友聚在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里各抒己见,也好比开开窗子,通通空气,破一破日常生活里的沉闷苦恼。

到如今,每回顾那一段灰黯的岁月,就会记起傅雷家的夜谈。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

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

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

这也许因为我在他家客厅里、坐在他对面的时候,他听着钟书说话,经常是这副笑容。

傅雷只是不轻易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好像在品尝自己的笑,觉得津津有味。

也许钟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

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

一次钟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

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钟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钟书“胡闹”。

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

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

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

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

阿聪、阿敏那时候还是一对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

大人说的话,也许孩子不宜听,因为他们的理解不同,傅雷严格禁止他们旁听。

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

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

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

梅馥忙也赶了上去。

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

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濒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

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

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

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

我们谁也不敢劝一声,只装作不闻不知,坐着扯淡。

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

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阿聪前年回国探亲,钟书正在国外访问,阿聪对我说:“啊呀!我们真爱听钱伯伯说话呀!”上年他到我家来,不复是顽童偷听,而是做座上客“听钱伯伯说话”,高兴得哈哈大笑。

可是他立即记起他严厉的爸爸,凄然回忆往事,慨叹说:“唉──那时候──我们就爱听钱们伯说话。

”他当然知道爸爸打他狠,正因为爱他深。

他告诉我:“爸爸打得我真痛啊!”梅馥曾为此对我落泪,又说阿聪的脾气和爸爸有相似之处。

他也告诉我傅雷的妈妈怎样批评傅雷。

性情急躁是不由自主的,感情冲动下的所作所为,沉静下来会自己责怪,又增添自己的苦痛。

梅馥不怨傅雷的脾气,只为此怜他而为他担忧;更因为阿聪和爸爸脾气有点儿相似,她既不愿看到儿子拂逆爸爸,也为儿子的前途担忧。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阿聪从海外好不容易和家里挂通了长途电话,阿聪又叫得一声“姆妈”,妈妈只叫得一声“阿聪”,彼此失声痛哭,到哽咽着勉强能说话的时候,电话早断了。

这是母子末一次通话──话,尽在不言中,因为梅馥深知傅雷的性格,已经看到他们夫妇难逃的命运。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是否因为莫洛阿曾把服尔德比作“一头躲在窟中的野兔”呢?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

梅馥称傅雷为“老傅”;我回家常和钟书讲究:那是“老傅”还是“老虎”,因为据他们的乡音,“傅”和“虎”没有分别,而我觉得傅雷在家里有点儿老虎似的。

他却自比为“小老鼠”!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

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清。

他对所有的朋友都一片至诚。

但众多的朋友里,难免夹杂些不够朋友的人。

误会、偏见、忌刻、骄矜,会造成人事上无数矛盾和倾轧。

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

这种事不止一遭。

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

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

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

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

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可是他也许遵循《刚第特》的教训吧?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

傅雷爱吃硬饭。

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

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

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

他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尽管这种事钟书毫无经验,他也不摈弃外行的意见。

他有些朋友(包括我们俩)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不善适应社会。

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

钟书建议他临什么字帖,他就临什么字帖;钟书忽然发兴用草书抄笔记,他也高兴地学起十六帖来,并用草书抄稿子。

解放后,我们夫妇到清华大学任教。

傅雷全家从昆明由海道回上海,道过天津。

傅雷到北京来探望了陈叔通、马叙伦二老,就和梅馥同到我们家来盘桓三四天。

当时我们另一位亡友吴晗同志想留傅雷在清华教授法语,央我们夫妇作说客。

但傅雷不愿教法语、只愿教美术史。

从前在上海的时候,我们曾经陪傅雷招待一个法国朋友,钟书注意到傅雷名片背面的一行法文 Criiique d'Art(美术批评家)。

他对美术批评始终很有兴趣。

可是清华当时不开这门课,而傅雷对教学并不热心。

尽管他们夫妇对清华园颇有留恋,我们也私心窃愿他们能留下,傅雷决计仍回上海,干他的翻译工作。

我只看到傅雷和钟书闹过一次别扭。

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

讨论翻译,必须举出实例,才能说明问题。

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

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

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有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

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

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

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

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

当时他和我们两地间隔,读到钟书责备他的信,气呼呼地对我们沉默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就又回复书信来往。

傅雷的认真,也和他的严肃一样,常表现出一个十足地道的傅雷。

有一次他称赞我的翻译。

我不过偶尔翻译了一篇极短的散文,译得也并不好,所以我只当傅雷是照例敷衍,也照例谦逊一句,傅雷怫然忍耐了一分钟,然后沉着脸发作道:“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我当时颇像顽童听到校长错误的称赞,既不敢笑,也不敢指出他的错误。

可是我实在很感激他对一个刚试笔翻译的人如此认真看待。

而且只有自己虚怀若谷,才会过高地估计别人。

傅雷对于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

只要看他翻译的这传记五种,一部胜似一部。

《夏洛外传》是最早的一部。

《贝多芬传》虽然动笔最早,却是十年后重译的,译笔和初译显然不同。

他经常写信和我们讲究翻译上的问题,具体问题都用红笔清清楚楚录下原文。

这许多信可惜都已毁了。

傅雷从不自满──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就感到个满。

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悬的翻译标准。

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

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

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

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

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

一九六三年我因妹妹杨必生病,到上海探望。

朋友中我只拜访了傅雷夫妇。

梅馥告诉我她两个孩子的近况;傅雷很有兴趣地和我谈论些翻译上的问题。

有个问题常在我心上而没谈。

我最厌恶翻译的名字佶屈聱牙,而且和原文的字音并不相近,曾想大胆创新,把洋名一概中国化,历史地理上的专门名字也加简缩,另作“引得”或加注。

我和傅雷谈过,他说“不行”。

我也知道这样有许多不便,可是还想听他谈谈如何“不行”。

年我又到上海接妹妹到北京休养,来去匆匆,竟未及拜访傅雷和梅馥。

“别时容易见时难”,我年轻时只看作李后主的伤心话,不料竟是人世的常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