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地区典型金银矿床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失, 扬子古板块与华北古板块碰撞。 ( $ )晚古生代<三叠纪 ( $00 ! *0#=>) , 勉略洋、 商丹洋打开, 并向北俯冲, 桐柏地区 发育桃园 花 岗 岩 体 以 及 包 含 蛇 绿 岩 套 的 信 阳 群;三 叠 纪 ( *50 ! *0#=>) 两洋盆逐渐闭合, 扬子陆块、 南秦岭微陆块、 华北板块之间相互碰撞造山, 秦岭造山带地壳强烈变形、 加 厚、 隆升, 并于侏罗纪 ( *0# ! &$0=> ) 中期达到高潮。 ( 5 )晚 中生代, 研究区逐渐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受欧亚大陆板 块板缘地质作用的远距离影响, 桐柏山脉在侏罗纪晚期开始 伸展<垮塌,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强烈, 以梁湾花岗岩 体侵入为代表;其后, 岩浆活动微弱。 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朱阳关<夏馆<大河断裂北 侧的二郎坪弧后盆地内 ( 图 &B ) , 赋矿围岩是新元古界歪头 山组。歪头山组厚约 *500;, 主要岩性为云母片岩、 云母石 英片岩、 变粒岩、 斜长角闪片岩、 大理岩, 含少量石英岩;根 据岩性特点, 歪头山组划分为下、 中、 上 ’ 部分和若干岩性段 ( 图 *) , 各岩性段均不同程度地富集 BC、 BD 等成矿元素, 被 作为矿床的矿源层 !"$ ; 地层褶皱为河前庄背斜, 主体走向 变化于 60E ! &*0E , 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破山银矿、 银洞 坡金矿和银洞岭银矿分别定位于河前庄背斜的南翼、 轴部虚
( != ) I"&&!I?= !===I=&?X ] "==? ] =""
桐柏县老湾金矿探明金资源量208吨

桐柏县老湾金矿探明金资源量208吨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20年第8期周强7月8日,从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传来喜讯,由该局第一地质勘查院(简称地勘一院)承担的桐柏县老湾金矿接替资源勘查报告、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普查日前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取得资源量208吨的重大找矿突破。
据悉,桐柏老湾金矿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金矿床,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位。
桐柏县老湾金矿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找矿线索,至今已经勘查了40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在上上河、老湾发现和提交了中型矿山,经过多年开采,资源已基本枯竭。
其他地勘单位曾经三次在这里开展工作,没有大的突破。
很多专家认为这里没有找矿前景了。
2009年,原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地勘一院的专家们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认为,老湾金矿带具备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潜力,建议立项。
2010年,省地勘基金下达了“河南省桐柏县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预查”项目通知书,拉开了第四次勘查的序幕。
此次整装勘查,将矿区附近的7个矿权整合在一起,扩大了找矿范围,实行大兵团作战。
在勘查合作方式上,省财政投入资金占40%、老湾金矿企业资金占40%、地勘单位资金占20%,形成了地质找矿联盟。
地勘一院组织技术骨干,在系统收集整理以往的地质、矿产、物(化探)等资料基础上,大胆创新,将“30千米长的老湾成矿带各孤立的矿床(点)确定为同一的成矿带”,提出了“老湾花岗岩体覆盖于龟山组地层之上,岩体下部赋存有金矿体”和“松扒断裂南侧龟山组赋存有金矿体、北侧赋存有银矿体”的重要观点,并得到验证。
项目负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建立说,2013年6月,经过多方论证,他们投入200余万元在上上河矿区打下矿区最深的一个钻孔,设计孔深1700米,一下打到了4层金矿,厚度1~2米。
以前控制矿体深度500米左右,现在达到1500米,极大地扩大了找矿空间。
他们的科研团队构建了成矿新模式和成矿新模型,将矿床规模成倍增加,其中,有一个矿体金矿资源量就达40吨。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张静;陈衍景;陈华勇;万守全;张冠;王建明【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06(22)10【摘要】银洞坡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桐柏地区围山城金银多金属矿带内,矿体定位受新元古界歪头山组地层控制.各成矿阶段热液石英中流体的δ18OW值为0.0‰~10.8‰,晚期碳酸盐中流体的δ18OW值为-5.3‰~-9.7‰,流体的δD值为-65‰~-84‰,显示早阶段成矿流体以来自赋矿地层的变质水为主,晚阶段大气降水不断混入.包裹体的δ13CCO2值介于-3.7‰~+6.7‰,指示流体的碳主体来自碳酸盐储库.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3‰~+3.1‰,具塔式分布特征,硫主要源自围岩歪头山组.206Pb/204Pb=16.540~17.216,207Pb/204Pb=15.056~15.612,208Pb/204Pb=37.336~38.861,显示较明显的铀铅亏损特征,矿石铅ω值介于39.50~48.62,显示铅源的物质成熟度高,为赋矿地层歪头山组.矿石铅同位素与歪头山组地层的一致性及其与南、北秦岭其它构造岩石单元的差异表明,银洞坡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歪头山组地层.无论在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方面,还是在矿床地质特征方面,银洞坡金矿都应属于典型的层控造山型金矿,并形成于扬子与华北大陆板块的碰撞体制.【总页数】10页(P2551-2560)【作者】张静;陈衍景;陈华勇;万守全;张冠;王建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调查队,信阳,464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调查队,信阳,464000;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J], 汤清龙;王瑞良;刘勤安;王长永;张磊;吉恒召2.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西段)构造控矿因素初析 [J], 孙保平;王宗炜;赵瑞强;李健生3.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西段)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及预测评价 [J], 张冠4.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通风系统优化 [J], 吴冷峻;周伟;鲁智勇;王广;山正红;王新明5.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简新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河南省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境内,是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金银矿床之一。
该矿田在构造上属于晚古生代晚期的伊洛蒙古造山带,是一个以古生代岩浆活动为主的大型热液型金银矿床。
本文旨在对该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质特征1.岩性特征矿田区域被下古生界的花岗岩、二叠系的火山岩和含煤层相沉积岩包围。
主要的矿种为金矿和银矿,伴生有少量的铜、铅、锌等。
金矿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内的脉状矿体和石英脉中,银矿则多寄生在花岗岩围岩中的石英脉中。
金矿和银矿成矿过程中,一般以脉状矿、床状矿及点状矿等多种矿体形态出现。
2.构造特征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位于中条山鄂尔多斯—辉南褶皱带伊洛蒙古期构造体系中的牛背葫芦—孟津构造带,是一个弧后盆地-拐弯山构造背景下的大型热液型金银矿床。
在这个构造背景下,矿区呈现出中小规模的岩体变形,具有岩浆热水分离作用。
3.矿化特征矿田中的金、银矿石主要分布在花岗质脉和石英脉中。
金和银是由热液作用初始成矿元素,在流体带到达顶部出现渗流、降温及沉淀作用后沉积下来,形成含矿流体床状矿体。
矿石中含有大量石英、二氧化硅等,是一种典型的热液成因的纯矿物。
二、找矿远景分析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金银矿区,其找矿前景非常广阔。
在该矿田周边区域也发现了一系列类似成矿地质条件的地区。
在寻找类似的金银矿床时,需从构造、岩性、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的含矿体性质多变,未来的找矿活动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探测,如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手段。
三、结论桐柏围山城金银矿田是一个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大型热液型金银矿床。
金银矿物主要寄生在花岗质脉和石英脉中。
未来如欲在该矿田中寻找更多富矿化点,需要加强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多个方面的探测研究,同时加强与周边矿区的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成矿作用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成矿作用万守全【摘要】银洞坡大型金矿床赋存于上古生界的一套炭硅泥建造中,黄铁矿标型具有沉积成因与热液成因的过渡属性.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缓倾,不具Eu异常,与中生代梁湾花岗岩有亲源性.硫同位素δ34S为3.1%,均一化程度高.矿石和围岩铅同位素的组成相近,来源于向北陆内俯冲而叠置于北秦岭地体之下的南秦岭陆壳的部分融熔.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来自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变质水共同演化而成.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沉积矿源层形成、低级变质-成矿物质初步富集和岩浆-天水混合热液驱动成矿物质定位3个阶段.【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6(030)005【总页数】6页(P387-392)【关键词】银洞坡金矿;碳硅泥建造;矿床地球化学;成矿作用【作者】万守全【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调查队,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桐柏地区处于秦岭造山带东段核部,该带是由多个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有着各自独立的建造特征、变形变质和构造演化序列的构造地层地体,经多次聚合后拼贴并焊结为一体的复杂构造带。
矿区主要由上古生界歪头山岩组构成,为一套中浅变质的火山碎屑-沉积岩系。
可划分出下、中、上共17个岩性段。
因受老洞坡背斜以及横跨其上的朱庄背斜影响,歪头山岩组内地层走向变化较大,各岩性段依次环绕朱庄及老洞坡背斜呈环带状展布。
地层倾角较缓,厚度沿走向变化不大,各岩性段之间呈谐合接触,岩层中变余微细层理和沉积韵律比较清晰。
矿带南西侧分布寒武系大栗树岩组,以韧性剪切带为界超覆于歪头山岩组之上。
北东翼与大栗树岩组、桃园岩体构造接触(图1)。
1 矿区地质银洞坡大型金矿床位于围山城金银矿带的中部,出露地层为歪头山岩组中部第1~3岩性段,其次是下部第9岩性段。
各段地层的展布受主干构造——朱庄背斜控制。
背斜两翼地层呈对称分布,北东翼倾向北东,南西翼倾向南西。
河南桐柏地区成矿特征探讨

河南桐柏地区成矿特征探讨1. 引言河南桐柏地区位于中国中部的豫西北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与华南克拉通的交界处。
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金属矿产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成矿特征,本文将对河南桐柏地区的地质背景、矿床类型、矿床特征等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地区的矿产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背景河南桐柏地区位于华夏板块西北边缘的卧牛山和华南板块后造山带的过渡地带。
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复杂多样,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区域构造: 河南桐柏地区受华北克拉通和华南克拉通构造的影响,主要构造形态为东西向褶皱构造和NE向断裂构造。
•地质时代: 该地区的地质时代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的不同地层。
•岩性特征: 河南桐柏地区岩性复杂,主要分布有变质岩、沉积岩和火山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
3. 矿床类型河南桐柏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和能源矿等。
根据不同的矿床类型和成因类型,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1.构造控制型矿床: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形成了一系列构造矿床,如断裂矿床、褶皱矿床等。
2.火山岩相关矿床:河南桐柏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火山岩地质体,与之相关的矿床有火山岩铜矿、热液型矿床等。
3.非金属矿床:该地区也存在大量的非金属矿床,如石墨矿、磷矿、石膏矿等。
4.岩浆热液型矿床:与与侵入岩相关,主要包括锡矿、钨矿等。
4. 矿床特征河南桐柏地区的矿床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其勘探和开发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床赋存形式:矿床主要以脉状、脉状-层状、层状、块状和斑状等形式出现。
2.矿石矿化类型:主要以硫化物矿石和氧化物矿石为主,如黄铜矿、闪锌矿、铜铅锌多金属矿等。
3.矿体蚀变特征:矿床中的金属矿物常与蚀变矿物伴生,主要蚀变矿物有绿帘石、硅卡岩石等。
4.矿床成因类型:矿床的成因类型多样,主要有构造成矿、岩浆成矿、热液成矿等。
5. 成矿模式根据对河南桐柏地区的矿床分析和研究,可以建立一些基本的成矿模式。
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南部,属于岷山—叠层式金矿类型,已经探明储量达到30吨以上,是我国一座重要的金矿矿床。
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床开发和勘查工作。
歇马岭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宙花岗质基底上,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石和变质岩石。
该地区断裂构造发育,构造走向主要为南北向和东北向,断裂性质多为逆冲断裂和逆侧断裂。
此外,该矿床还存在一些代表性的地质特征,如类石英脉和脉带、变色带等。
在找矿标志方面,歇马岭金矿床主要表现为几种类型的矿化带和矿化脉带。
其中,含矿岩体及其周围围岩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一般来说,含矿岩体常常具有块状、片状的分布形式,且由于矿床中黄铁矿含量较高,因此岩体表现出一定的磁性特征。
同时,黄铁矿也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物之一,黄铁矿脉及黄铁矿带都具有很好的找矿价值。
除此之外,歇马岭金矿床中还存在一些微细的矿化带,包括黄麻带、铁麻带等。
这些微细的矿化带具有储量较小但品位较高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勘查和开发中也非常有价值。
综上所述,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是一座具有较高勘查价值的矿床,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于矿床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在未来的勘查和开发工作中,应更加关注矿床周边地质构造和含矿岩体表现特点,而在微区尺度上的细节勘查也应有所加强。
数据分析是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过程。
对于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矿床的储量、金品位等情况,为后续的矿床勘查和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首先,歇马岭金矿床的探矿储量达到30吨以上,属于中型金矿,平均品位为4.8g/t,且矿石中还含有银、铅等贵重金属。
这个数据表明了该矿床的潜力和重要性。
同时还表明了在后续勘查和开发中,需要更加注重提高金品位和综合利用多种贵重金属资源。
其次,该矿床的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露天开采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以上,年产金矿量达到600千克以上,年均交纳税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河南桐柏栗园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赵珮舒

河南桐柏栗园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赵珮舒发布时间:2023-05-08T01:53:11.975Z 来源:《国家科学进展》2023年3期作者:赵珮舒[导读] 栗园金银多金属矿位于桐柏—大别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上,桐柏块体中老和尚帽银多金属矿带西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450001摘要:栗园金银多金属矿位于桐柏—大别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上,桐柏块体中老和尚帽银多金属矿带西端,区域上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南阳与吴城断陷盆地之间,松扒—梅山韧性剪切带和大河断裂之间,区内矿产信息十分丰富,并具有成群成带分布格局综上分析,本文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等有利找矿标志,构建综合找矿模型,相信通过对矿区成矿条件、成矿规律研究,通过进一步工作,将会扩大找矿成果,将带动桐柏北部银金多金属矿的突破。
桐柏栗园金银多金属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新集乡、安棚乡境内,地处桐柏山北麓,南阳与吴城断陷盆地之间,松扒—梅山韧性剪切带和大河断裂之间,地形切割较大,沟谷发育。
赋矿地层是以古元古界秦岭岩群深变质片麻岩和深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
区内构造发育,矿点星罗棋布,成矿条件十分优越[1]。
本文结合金银多金属矿成矿理论及勘查工作成果,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并进行成找矿模型建立和矿预测研究。
1 矿区成矿地质背景1.1地层矿区内以古元古界秦岭岩群深变质片麻岩和深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
区内主要赋矿地层为雁岭沟岩组。
分布于松扒断裂与大河断裂之间,自东向西呈互不连续的两个带构造叠置于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之上,西端连为一体。
龟山岩组为老湾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含矿层位[2]。
本矿区内龟山岩组分布于老湾花岗岩体北侧,老湾断裂与龟梅断裂(松扒断裂)之间,厚度750米~1600米,北与雁岭沟岩组、石槽沟岩组呈断层接触,区域上呈条带状分布。
歪头山组是本区银洞坡式层控岩浆热液型金矿、破山式层控岩浆热液型银矿的赋矿层位[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段 Pt3W22 54.2~143.9绢 部云 为石 变英 质片 粉岩 砂岩、夹炭二质云绢石云英石片英岩片,岩为夹银白洞云坡变赋粒存岩层,位局。
1 段 Pt3W21 78.1~202.9中 片、 岩上 ;部 下为 部黑 为黑云云变变粒粒岩岩夹夹变炭质质细绢砂云岩石及英少片量岩云。母石英
9 段 Pt3W39 19~83.8 大理岩、斜长角闪片岩夹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
8 段 Pt3W18
190.1~ 上部为变粒岩;中部为十字石黑云变粒岩、蓝晶石黑 255.6 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片岩;下部为含石榴黑云变粒岩。
下 7 段 Pt3W17 20~122.2 以斜长角闪片岩为主,夹少量黑云斜长片岩。 部 6 段 Pt3W16 >242.4 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斜长角闪片岩、白云石英片岩
二郎坪群海底火山 喷发细碧角斑岩建 造
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带及矿产特征
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2
剪切构造—岩浆 热液金银成矿亚 带,典型矿床老 湾金矿、上上河 金矿、松扒银多 金属矿。
火山—炭硅泥 建造混合热液 金银成矿亚带, 典型矿床:破 山银矿、银洞 坡金矿、银洞 岭银矿。
海底火山— 喷流热液铜 锌成矿亚带, 典型矿床刘 山岩铜锌矿。
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 地层与构造格架
F2桐-商断裂 (磨子潭—晓天 断裂)
F5大河断裂 (朱 夏断裂)
F4松扒断裂 (商丹断裂)
25º
F88
桐柏地区横剖面示意图
F7
北秦岭晚元古代—古生代弧后盆地
奥陶纪俯冲(岛弧)型 中酸性杂岩体
二郎坪群海底火山 喷发细碧角斑岩建 造
歪头山组不活动裂陷槽 深水复理石建造
5 段 Pt3W15 >100 和大理岩。为银洞岭、老洞坡银矿赋矿层位。
4 段 Pt3W14
>100
白云变粒岩夹白云石英片岩,含少量黑云变粒岩及大 理岩透镜体。未见底。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2.2.3 控矿构造体系
主要控矿构 造为:背斜转 折端的虚脱部 位和两翼的共 轭逆冲剪切破 碎带以及顺层 挤压破碎带。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2.1 发现勘查史
矿区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即有采冶活动,留有许多古采遗迹。 1967年~1969年,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在桐柏地区开展1:5万 矿产地质调查,在路线调查、老硐调查和群众报矿的基础上,发 现银洞坡古采坑,并初步完成矿点检查工作。 1974年河南省地质局八队(地调三队前身)开展普查工作, 以W4线为界分东、西两段进行。在层控矿床和背斜构造控矿确立 后,矿床规模迅速达到大型,1984~1985年完成银洞坡金矿东段 勘探,同时对西段进行普、详查。
银洞坡金矿区地表矿体分布示意图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矿床西段,变 粒岩大面积分布, 云母石英片岩变薄, 与变粒岩互层产出。 矿体受层间共轭剪 切带和它们旁侧的 低序次羽裂状断裂 控制。含矿岩系呈 带状或透镜状被刚 性的变粒岩分开, 形成一系列控矿破 碎带。局部控矿构 造延伸至变粒岩中。
银洞坡矿区西段矿体分布剖面示意图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1989年,银洞坡西段勘探项目列入“892规划”项 目,转入勘探。至1995年完成整个矿区勘查为止,地 调三队在银洞坡金矿东、西段共探明金金属量C+D级 56.263吨,达超大型金矿床规模,并伴有铅、银、锌 、硫、镉等有益组份。目前矿山仍开采中。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2.2 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特征
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和刘山岩铜锌矿 矿床地质特征
2013年10月
主要汇报内容
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三、刘山岩铜锌矿床特征 四、找矿经验与体会
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007年,陈毓川院士将我国统一分出5个成矿域,16个成矿省,90个成矿区(带)。工 作区位于Ⅰ2:秦祁昆成矿域;Ⅱ7:秦岭—大别成矿省(东段);Ⅲ-67:桐柏—大别—苏 鲁Au-Ag-Fe-Cu-Zn-Mo-金红石-萤石-珍珠岩成矿带; Ⅲ-67-①桐柏-大别Ag-Au-Cu-ZnMo-Fe-金红石-萤石-珍珠岩成矿亚带。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两侧水平方向挤压,在倾斜岩层面上的分力沿碳质片岩软弱面反向 剪切滑动,形成容矿空间,矿体群多呈雁行状斜列或平行相间斜列 分布。
河南桐 柏银洞坡 金矿床处 于秦岭造 山带东段 核部北秦 岭褶皱带 ,围山城 金银矿带 的中部。
构造格架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2.2.1
围山城金银矿带地质构造略图
二、银洞坡金矿床特征
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地层简表
2.2.2 地层 与岩石
地层层序
代号 厚度(m)
主要岩性简述
下古 生界
大栗树组
以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夹绿泥阳起片岩、 Pz1d >1015.3 绿泥滑石片岩,另含少量变粒岩。
5 段 Pt3W35
99~150
以含石榴黑云变粒岩为主,中、上部夹斜长角闪片岩; 下部夹云母石英片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为白云石英片岩。
4段
Pt3W34
28.3~115.4
上部为斜长角闪片岩与变粒岩互层;中部为斜长角闪 片岩夹阳起片岩及大理岩透镜体;下部为变粒岩。
上 部
3段
Pt3W33 48.6~175.6中 镜、 体上 ;部 下为 部变 为黑粒云岩变与粒云岩母;石近英底片部岩含互石层榴,子夹石大。理岩透
2 段 Pt3W32 74.1~178.2主 岩要 及为 炭不 质等 绢粒 云石黑英云片变岩粒,岩为、破黑山云银变矿粒赋岩矿、层绢位云。石英片
1 段 Pt3W31
37.9~80
上部为二云石英片岩夹白云变粒岩;下部为角闪黑云 斜长片岩夹黑云变粒岩。
6段
Pt3W26
101~82.6
中、上部为黑云斜长阳起片岩夹角闪片岩及斜长角闪 片岩;下部为斜长角闪片岩与角闪片岩互层。
上
5 段 Pt3W25 54.2~143.9上 白部 云为 变含 粒石 岩榴 及黑二云云变变粒粒岩岩。夹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夹少量
元 古
歪头 山组
中
4段
Pt3W24 54.2~143.9白 白云 云石 变英 粒片 岩岩 及黑、云黑变云粒石岩英。片岩及二云石英片岩夹少量
界
部 3 段 Pt3W23 54.2~143.9上 粒部 岩为 夹变 炭粒 质岩 绢云与石含英石片榴岩白;云下石部英为片黑岩云互变层粒;岩中。部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