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代文阅读(一)

合集下载

最新版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礼物

最新版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礼物

现代文阅读训练一一、礼物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

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

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

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

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

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

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

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

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

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

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

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

”?“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

浙江省宁波市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3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而言,民族风格既是起点,也是高峰,同时还是整个行业的一大执念,各个时期价动画电影的标准都离不开民族风格这一标尺。

尤其是21 世纪之交,面对好莱坞“狼来了”的生死冲击中国动画电影在《宝莲灯》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低迷。

直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中国动画电影甚至没有一部可以达到这一基本考核标准的作品。

对于出品方追光动画而言,在《长安三万里》之前也创作了《白蛇: 缘起》《新神榜:杨》等作品,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其小切口实践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第一阶段,《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等相对中小成本影片,就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融会贯通的尝试,并且在现代动画技术上完成了多维度的经验积累。

在完成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初步积累进入到第二阶段之后,《白蛇: 缘起》《新神榜:哪重生》等影片呈现出了“重工业化”的样貌,除了动画视效上接近世界主流动画电影的水平,在类型上也非常大胆地尝试了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和废土朋克等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北美的通俗流行文化类型。

这种整体性“突进”的尝试,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还是首次。

所以在经过第二阶段类型、风格等“极限”式探索之后,到了第三阶段,《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 杨》等影片尽管作为各自系列影片前作的延续,但在题材和类型上都已经呈现出相对“回撤”的艺术上的均衡性,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度和完成度,特别是《新神榜: 杨》在动画的视觉特效上又默默将行业标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不仅有着稳定的票房表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并且登陆奈飞等知名流媒体平台。

据此,我们再回看《长安三万里》,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合家欢、全年龄向等所能简单概括的。

因为在历史巅峰的《大闹天宫》系列的周期,中国动画电影的潜在对话对象都是以从20 世纪20 年代末到50 年代初的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代表的迪士尼动画。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atGPPT 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

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

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

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机械重复的话术、“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等,都让人“想摔手机”。

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

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

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

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

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

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

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

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2025届苏州市高三语文(上)期初调研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苏州市高三语文(上)期初调研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苏州市高三语文(上)期初调研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4.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

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艺术特性,于文化表现和观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着文化衰落。

四十年来,上海等通商大埠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多为租界外国人建设,中国市民只是附和而已。

此类建筑无中国复兴精神迹象。

今后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建设,但应是自觉的,由专业建筑师指导,在科学结构上有艺术表现,为中国精神复兴而努力。

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

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论来看,其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

它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国建筑的外貌。

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衙,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组织。

细项上东西凑合且多属过去时代,不适应中国经济情形也不能普遍。

这些尝试如同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但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

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

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

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

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

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

而语言却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

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

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意象。

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

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

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

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

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存在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

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因此,省略掉这些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

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

2025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 整体阅读深度理解课件(共36张PPT).ppt

2025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 整体阅读深度理解课件(共36张PPT).ppt
一看出处和标题,了解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出处和标题往往概括了文本主要谈论的问题或表达的观点,抓住出处和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弄清文本的主要内容。
2.勾画论据:圈注含“如”“例”等的语句,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示比较、引述等的语句,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3.标注关键词: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示代词;④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三析层次和结构,把握每则材料的行文思路。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每则材料的结构,如总分结构等。 其次,从局部把握每则材料段落内部、段落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对比等。
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T1-A)(T3-B)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摘编自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
第二步:带题细读——以题带文,勾画关键词句。
〔整体阅读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T2-A)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来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T1-C)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
(2)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1.阅读。

西门豹治邺<节选>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

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1)选文中画“”的句子是对西门豹的描写,其中“”一词把西门豹表面的不露声色与内在的威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写出了官绅们。

试着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写自己慌张的样子:。

(3)西门豹为什么对着漳河站了很久?体会西门豹这样做的意图。

(4)联系全文,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2.课内阅读ㅤㅤ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文中有好几个“一”组成的词语,选出“一”在词语中的正确意思①数量②一律③表示数量最小④满,全叶尖一顺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不留一点儿空隙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2)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过程是:A.嫩红→绿得新鲜→嫩绿B.绿得新鲜→嫩红→嫩绿C.嫩红→嫩绿→绿得新鲜(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作者细致认真的观察。

它们运用的描写方法是A.静态描写B.动态描写C.先描写静态,后描写动态(4)“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句中的“拂”可以改为“吹”吗?为什么?3.阅读。

普罗米修斯<节选>ㅤㅤ火神不敢.. (抵抗 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二十四节气》,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①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歌中所唱的二十四节气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②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这一中国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农业生产行为。

惊蛰节气,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此进入春耕季节。

谷雨时节,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农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④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人们会根据节气准备特色食物,安排出行活动。

例如:立春时,人们会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清明时,人们会到郊外踏青、祭扫。

⑤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还对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说文解字》对“满”的解释是“盈溢”,一种丰盈到能够溢出来的状态。

小满这个节气的名字,在“满”字前面加了一个“小”字,按通常规律,有小则有大,可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它告诉我们: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启示人们做事留有余地,做人适当留白..。

这样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智慧。

⑥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是世界对二十四节气价值的认同。

【注】①二十四节气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选文有改动)1.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人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①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一)
想讨一本书(21分)
一个寒冷的冬日,我驱车去接方先生和他刚相识的申女士。

共进午餐后,申女士接受了方先生的邀请,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拄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饱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

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

”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

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书看看,可是一直难于启齿。

您能不能让我进您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

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让申女士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有书的人很多。

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

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说罢,抬脚欲走。

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女士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送走申女士后,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后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成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

不过,我们这儿没有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

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你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

那位小姐迎了出来,把支票还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

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

”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

她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

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1.本文以(填一个字)为线索,通过对(填两个字)和(填两个字)两个情节的描写,深刻表达了“一个人,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理想的泯灭”的主题。

(3分)
2.本文的情节描写十分出色,从文章后一情节中的等动作描
写,可看出方先生是一个的人;从等语言描写可看出方先生还是一个的人。

(4分)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组并分析其作用。

(4分)
4.你怎样理解“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

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这句话?(4分)
5.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的理解。

(4分)6.请写两句你平时积累的有关“书’’的格言警句。

(2分)
现代文阅读(一)参考答案
1.书讨书(或乞书、要书)买书(购书)
2.拍、扔财大气粗,没有修养“我才懒得选”“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不爱读书(填“不学无术”、“虚荣心极强”、“精神贫乏”等亦可)
3.示例:一组:方先生与乞丐的对比。

方先生有别墅,可没有一本书,说明他不爱读书,这与乞丐想读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精神乞丐,一个是物质乞丐,这一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理想的泯灭。

(或:这一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地揭出了不读书者的可悲。

)二组:申女士的言行与方先生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方先生见到乞丐以调侃的语气说话,粗俗傲慢;而申女士对乞丐是“和颜悦色“地说,礼貌诚恳;这一鲜明对比,突出了申女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彬彬有礼、知书达理的形象,衬托出方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粗俗鄙薄的人。

三组:方先生整个别墅没有一本书与申女士随身携带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鲜明对比,衬托出方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不爱读书的人。

4、书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用书装点门面,是对书的糟蹋。

书应该属于那些热爱书、热爱知识,把书视为“有灵魂的生命”的人。

5、示例:我觉得书是有灵魂的生命。

我曾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面对一次次挫折,仍执著地追求理想的精神,让我震动。

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使我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