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诊断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子宫腺肌病 PPT课件

子宫腺肌病 PPT课件

15
临床表现:体征
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 质硬有压痛(经期更甚) 15%-40%合并卵巢内异症,粘连致子宫活动度差。 半数同时合并子宫肌瘤。
202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
16
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本病最有效的手段 。B超可 见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病灶内呈不均质高回 声
• 高碳酸血症:人造气腹时,由于大量二氧化碳充入腹腔,弥散 入血而发生 表现为呼吸浅慢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术后常规吸氧 促进机体吸收和排出二氧化碳
2021/7/8
27
健康宣教(饮食)
• 1、不要吃酸 酸性食品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液涩滞,不利 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
• • 2、不要吃辣 辛辣温热、刺激性强的食品,会加重盆腔充血、
2021/7/8
21
治疗
• 海扶刀 奥洛克 超声消融法:低能量的超声波经超声聚焦刀准 确聚焦于靶组织,然后通过生物温热效应使病变组织变性和坏 死,或使子宫内膜的病变组织得以消融。
• 治疗缺点 腺肌瘤、腺肌症的病灶不易消除
2021/7/8
22
治疗:手术
适用于:
症状严重 年龄偏大 无生育要求 药物治疗无效
• 北京协和医院(1961-1974)统计10多年间2669例妇科手术中, 肌腺症发病占7.8%。
• Vercellini(1995) 统 计 1334 例 子 宫 切 除 标 本 中 , 子 宫 肌 腺 症 发 生占24.9%。
• 总的文献报告肌腺症的发生率为5%--70%。
2021/7/8
8
• 至发今病尚不机清楚理
2021/7/8
13
临床表现: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用就是阻止腺体向肌层内生长,而保持向空腔方向生长。因
此,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
侵入到肌层间质的结果。而关于引起内膜基底层和间质增生 的因素现有四种理论:①与遗传有关;②损伤,如刮宫和剖宫 产;③高雌激素血症;④病毒感染。其中,尤以高雌激素血症
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引人注目。已有实验和研究表明:雌激 素和/或孕激素加泌乳素或许是子宫腺肌病发生所必需的;溴 隐亭可能阻断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更近期的研究提示罹患子
宫腺肌病妇女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都合成雌激素,这些雌
激素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长;子宫腺肌病肌层中芳香化酶
和雌酮硫酸酯酶的活性都对照组显著增强。
-
4
子宫腺肌病病理
1.巨检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2
周妊娠子宫大小。子宫肌层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
一般多为弥漫性生长,且多累及后壁,故后壁常较前壁
4.知识缺乏 与缺乏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知识 5.睡眠形态紊乱 与担心术后康复,周围环
境改变有关。
6.疼痛 与术后创伤有关。
-
13
质是本病的镜下特征。因其他疾病切除的子宫作连续切
片检查,l0%~30%在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故
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确切侵袭深度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
-
5
病理改变
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 条状肌纤维带和纤维 带,有暗红色出血点 或小区出现其中,很 少有息肉状子宫内膜 可向浆膜层突出,组 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 腺体和间质。
-
11
治疗
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 子宫切除为好,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 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 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 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 药后希望能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 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诊断课件

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诊断课件

图2b 子宫腺肌病弥漫型声像(经阴道扫查)详解
• (2)前、后壁型:病变局限分布整个前壁或后壁肌层,偶见分布于侧壁。以后壁 型较多见,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向后方隆起,宫腔内膜线前移,前壁肌层回 声正常,后壁肌层普遍增厚,回声不均,多呈栅栏状衰减,致使整个子宫回声 减低,粗颗粒状不均增强回声不多见。
图8 子宫腺肌病血流分布(1)
• 局灶型者仅在病灶部位血流信号稍增多,病灶周围肌层血流分布正常,见图9。
图9 子宫腺肌病血流分布(2)
• 无论哪种类型,当腺肌病较严重,阴道流血时间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肌层 血流异常丰富,呈粗条状贯穿肌层,相连成网状,并可记录到低阻力型动脉频 谱,此时应仔细与恶性病变鉴别。
图6a 子宫腺肌瘤声像
图6b 子宫腺肌瘤声像详解
• 当病灶以出血为主时,肌层内表现为局灶性的小囊,大小不一,形态不规整, 经阴道超声显示其内回声呈云雾状,见图7
图7a 子宫腺肌病局部出血病灶声像
•。
图7b 子宫腺肌病局部出血声像详解
2.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 (1)血流分布特征:子宫内血流信号较正常增多,但由于腺肌病常伴声衰减, 不容易显示出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在病灶处肌层呈星点状、条状散在分 布,或呈放射状排列,见图8。
• (2)血流频谱:子宫腺肌病病灶处的动脉性频谱与子宫动脉各级分支的频谱 基本相同,阻力指数常大于0.5,偶尔在严重的腺肌病子宫内可看到低阻力型 动脉频谱,静脉性频谱则较多。
• (1)弥漫型:子宫呈球形增大,三径之和常大于15cm,宫 腔内膜线居中,经腹和经阴道扫查肌层回声普遍增高,呈分 布不均粗颗粒状,有时后方回声衰减使子宫肌层普遍偏低。
• 见图1A,1B,图2A,图2B
图1a 子宫腺肌病弥漫型声像(经腹扫查)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
34
4.米非司酮
孕激素受体水平拮抗剂,具有强抗孕激素作用 每日口服25~100mg,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 副反应轻,无雌激素样影响,亦无骨质丢失危险, 长期疗效有待证实
2019/11/1
.
35
5.达那唑(假绝经疗法)
为合成的17α -乙炔睾酮衍生物
抑制FSH、LH峰,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生成,导致 子宫内膜萎缩,出现闭经。因FSH、LH呈低水平, 又称假绝经疗法
2019/11/1
.
37
6.孕三烯酮
19-去甲睾酮甾体类药物,抗孕激素、中度抗雌 激素和抗性腺效应,也是一种假绝经疗法。
每次2.5mg,每周两次口服,于月经第一日开始 服药,6个月为一疗程,副反应较低,对肝功能 影响较小且可逆
2019/11/1
.
38
7.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药物性卵巢切除,对GnRH受体的亲和力强较天 然GnRH高百倍、半衰期长、稳定性好,抑制垂体 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明显下降, 出现暂时性闭经
多有急性或反复㞏的盆腔感染史,疼痛无周 期性,可伴发热和白细胞增高,抗生素治疗 有效
3.子宫腺肌病
2019/11/1
.
28
临床分期
ASRM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1997 ) 腹腔镜下或剖腹探查手术分期 重点:详细观察异位内膜的部位、数目、 大小、粘连程度
2019/11/1
.
29
2019/11/1
•无色素沉着型:早期病变 •色素沉着型:典型的紫蓝色或黑色异位结节
2019/11/1
.
14
大体病理类型
3.深部浸润型内异症:
病灶浸润深度≥5mm,累及部位包括宫骶韧带、直 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直肠、结肠壁、膀胱壁、 输尿管等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以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案 之一。其作用机制有:异位子宫内膜坏死,分泌前列腺素 减少,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降低复发率;在位内膜侧 支循环的建立,可由基底层逐渐移行生长恢复功能。但子 宫动脉栓塞术会影响子宫及卵巢的血运,从而对妊娠有不 利影响。可能会导致不孕、流产、早产并增加剖宫产率。
角色与关系型态
性与生殖型态
患者自我感觉良 好,只是很焦虑 疾病的治疗,希 望尽快好转出院
患者入院后能较 好的配合治疗与 护理工作,家庭 关系良好.
21岁结婚,有 1子
戈登11项功能性健康型态
因应与压力耐受型态 价值与信念型态
经济条件尚可, 患者入院后能正 确认识并积极面 对疾病。
无宗教信仰
术前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患者对疾病相 关知识的了解不足有关。
1.知识 缺乏
2.焦虑 与恐惧
2.焦虑与恐惧:与病人对手 术的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和 预后有关。
1.向病人及家属宣讲疾病相关知识, 告知病人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相关 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关心安慰病人,多与患者交流和 沟通,在病人面前不讨论病情的严 重性,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感受。
• 2.子宫肌瘤:往往无痛经,只有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 肌瘤红色变性时才可以出现剧烈腹痛,但与月经周期无关, 以往可以有子宫肌瘤病史。如果合并子宫腺肌症时就比较 难鉴别的。 • 3.原发性痛经:多发于未婚女子,未产妇女,常于婚后或 产后显著好转或自愈,妇科检查中子宫大小正常。
• 根据子宫腺肌症的病变程度,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侵入肌层 的范围和深度分为局部性和弥漫性(散在性)行入院,神志清,精神好,无腹痛及阴道出血, 医嘱予妇科外护二级,低盐软食,协助各项辅助检查,做好入院的相 关宣教。 • 2016-11-19 患者主诉阴道少量褐色液流出,医嘱予黄体酮针20mg 肌肉注射 每天1次。 • 2016-11-20 患者今无阴道出血,医嘱予改黄体酮针40mg 肌肉注射 每天1次。 • 2016-11-22 将病情告知患方,其要求手术,签字为证,拟明日行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予常规术前准备,术前宣教,予今辰清 90ml分2次口服+中班辉力清洁灌肠。

子宫腺肌症的表现精选PPT

子宫腺肌症的表现精选PPT
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绝经期及绝经期后妇女,主要症状是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
直接侵入相邻子宫肌层,良性病变 结合带在生理周期中不同表现
肌细胞特征:细胞密度高,细胞核增多 ,质核比例低 结合带与激素水平的关系 (五)子宫正常收缩状态 (二)激素治疗后面积缩小 T1WI见到局灶性高信号,提示异位内膜组织内发生小的点状出血
(二)激素治疗后面积缩小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子宫腺肌症,激素治疗 或在绝经后期,子宫腺肌症的面积可能会萎缩,并伴随 着T2WI上信号强度的降低,复诊对诊断有所帮助
织、继发性平滑肌增生 结合带在生理周期中不同表现
结合带:(JZ)低信号,子宫肌层的内1/3 子宫腺肌病
不常见MRI影像学表现 (三)月经周期对腺肌症的影响
• 症状:下腹痛、经血过多和子宫增

弥漫增厚的子宫肌层,由 随意分布的肥大性肌小梁 及周围的异位子宫内膜组 织所构成
HE染色:异位的子宫内膜腺 体和间质,以及周围肥厚的 平滑肌
子宫体的组织结构及影像表现
• 子宫体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子宫肌层 、浆膜层
• 一般影像学表现:三层结构(结合带)
子宫体组织结构
内膜层:表面2/3为功能 层,内1/3为基底层,功 能层有周期性变化
肌层:粘膜下肌层(纵 行平滑肌)、血管肌层 、血管上肌层、浆膜下 肌层(纵行平滑肌)
一般影像学表现
子宫内膜:高信号
增强扫描,子宫腺肌症可能显示为不同程度
的强化,所以关于其对比增强的研究对于诊断
腺肌症的准确性帮助不大
子宫腺肌病 不常见MRI影像学表现
(一)腺肌症信号的加强或局部加强
生理或病理状态可能会影响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功能性子 宫内膜组织的量,月经周期的阶段,内源激素的异常,外源激 素的刺激,腺肌症子宫内膜的分泌转化会导致T2WI上信号强 度不均质的提高(例如:怀孕期间),复诊对诊断有所帮助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表现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表现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表现子宫腺肌病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而引发的子宫肌层病变,属于妇科常见性疾病,高发群体集中在30岁至50岁的经产妇群体。

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月经量提升、经期时间延长、进行性痛经等,发病率表现为逐步提高的趋势。

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症最常用的检查方式,而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经腹部或者经阴道超声检查。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运用多普勒彩超仪器诊断,其中腹部超声探头频率为3.5MHz,阴道超声探头频率为5至7MHz。

经腹部的检查方法为:患者保持平卧位,在膀胱充盈状态下,充分暴露患者下腹部,用凸阵探头涂抹耦合剂,放在被检者的耻骨联合处,从横切、纵切、斜切等多切面、多角度察看。

经阴道的检查方法为:嘱患者排尿,采取膀胱截石位,在腔内探头上套上安全套,将套中空气排空,在安全套外涂抹耦合剂后柔和缓慢的置入阴道中,尽可能的贴近子宫颈与后穹窿处做扫描探查。

扫描探查中针对子宫形态、大小和子宫壁厚度、内部回声等情况做有效了解,对于子宫内膜、附件和宫旁则需观察有无异常回声。

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可分为两大类型:1)弥漫型,子宫呈球形增大,病变弥漫分布于整个子宫前后壁肌层,宫体圆钝,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区或强回声区,子宫内膜线居中。

部分患者肌壁间可见散在的不规则小液性暗区。

2)局限型,可仅分布于子宫的前壁或后壁肌层,内膜线受压移位,前壁或后壁局限性增厚,肌层回声不均匀,增粗增强,多呈“栅栏”征,有时前壁或后壁肌层内可见局限性回声增强区或强弱不等混合性回声区,与正常子宫肌层无明显分界。

彩色多普勒探查可见子宫内血流信号增多,病灶内出现星点状、条状散在分布的血流信号,可探及低流速的动静脉血流频谱。

病例1:女,38岁,痛经伴经期不规则5年,加重2月。

超声所见:该患者子宫呈前位,子宫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肌层回声不均,肌层内可见局限性低回声及强回声区,内膜线居中,内膜厚约0.56cm(图一)。

彩色多普勒信号可探及肌层内星点状的血流信号(图二),频谱多普勒可测得低阻的动脉频谱(图三)。

子宫腺肌病PPT课件

子宫腺肌病PPT课件
2、痛经(25%):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出现,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 解。这是因为月经时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卵 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以及出血,同时还增加了 子宫肌层血管的血量,使坚厚的子宫肌层扩张,引起 严重的痛经。
3、大约有35%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
5
体征
-
22
药物治疗-- GnRHa
方案
– 雌孕激素联合方案: – 结合雌激素0.3~0.625mg/d+醋酸甲羟孕酮
2~4mg/d – 替勃龙:1.25 mg/d
注意事项
– 应用GnRH-a 3个月以上,多主张应用反向添加 –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可从用药第2个月开始 – 治疗剂量应个体化,有条件应监测雌激素水平
优点:
1.该手术的优点主要是迎合了患者在心理层面“保留子宫”的愿 望。 2.缓解患者的疼痛及月经过多症状 3.不影响卵巢血供和功能
缺点
1.手术复杂; 2.术后并发症:感染、血肿; 3.术后复发问题;
-
13
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年轻、 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注意:1.术前可使用GnRH—a治疗3个月,可缩小病灶
相应增大 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发生改变; 合并盆腔内异症会加重不孕; 外周血中存在抗磷脂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
-
4
症状
1、月经失调(40-50%):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 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 是因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以及子宫 肌壁间病灶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引发。严重的患者可 以导致贫血。
-
6
诊断
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 理诊断,但是需要手术切除病灶或穿刺 活检病理证实。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腺肌病特 异性高,但敏感性还有待于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鉴别 鉴别关键是分辨病灶周边有无假包膜,肌瘤 边界清晰,周围有假包膜反射,彩超显示假包膜上有环状血流信号。
• 3.弥漫型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肥大症鉴别 子宫肥大症病理特征为平滑肌细胞肥 大,子宫纤维化,胶原纤维增生,肌层肥厚,子宫重量大于120g,超声表现为 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稍不均匀。当腺肌病较轻时,肌层也仅表现为稍不均, 超声无特异性,鉴别困难,此时主要靠有无痛经史来鉴别。
9
• (2)前、后壁型:病变局限分布整个前壁或后壁肌层,偶见分布于侧壁。以后壁 型较多见,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向后方隆起,宫腔内膜线前移,前壁肌层回 声正常,后壁肌层普遍增厚,回声不均,多呈栅栏状衰减,致使整个子宫回声 减低,粗颗粒状不均增强回声不多见。
• 见图3,图4,图5。
10
图3a 子宫腺肌病前壁型声像(经腹扫查)
23
图8 子宫腺肌病血流分布(1)
24
• 局灶型者仅在病灶部位血流信号稍增多,病灶周围肌层血流分布正常,见图9。
25
图9 子宫腺肌病血流分布(2)
26
• 无论哪种类型,当腺肌病较严重,阴道流血时间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肌层 血流异常丰富,呈粗条状贯穿肌层,相连成网状,并可记录到低阻力型动脉频 谱,此时应仔细与恶性病变鉴别。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
1
子宫腺肌病定义

是指在子宫肌层内含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子宫内
膜呈憩室样向下长入子宫肌层所致。
2
• (一)病理
• 子宫均匀对称性增大,子宫腺肌病的病灶以后壁居多,肌 壁常增厚,切面较硬,内见增粗的肌纤维带和微囊腔,腔 内为陈旧性血液。局灶型子宫腺肌病的病灶呈局限性生长, 局部平滑肌大量增生,呈肌瘤样结节,结节内见内膜腺体 和间质,类似肌壁间肌瘤,但无假包膜存在,与周围肌层 无明显 界线,称为子宫腺肌瘤。肌层内异位内膜组织呈岛 状分布,较少出血形成囊肿。偶尔异位病灶在子宫或宫颈 肌层形成出血性囊肿。
腔内膜线居中,经腹和经阴道扫查肌层回声普遍增高,呈分 布不均粗颗粒状,有时后方回声衰减使子宫肌层普遍偏低。 • 见图1A,1B,图2A,图2B
5
图1a 子宫腺肌病弥漫型声像(经腹扫查)
6
图1b 子宫腺肌病弥漫型声像(经腹扫查)详解

7
图2a 子宫腺肌病弥漫型声像(经阴道扫查)
8
图2b 子宫腺肌病弥漫型声像(经阴道扫查)详解
• 4.子宫腺肌病合并感染时与子宫肉瘤鉴别 子宫腺肌病合并感染时病灶内血 流异常丰富,而子宫肉瘤也表现为肌层内边界不清病灶,血流异常丰富,两者 鉴别需结合病史、诊断性刮宫,必要时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辅助诊断。
28
五、临床评价
• 大部分子宫腺肌病病情轻,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痛经,子宫病变较轻微, 加上声像改变除子宫肌层回声稍不均匀外,没有典型图像,因此子宫腺肌病的 漏诊率较高,故对此病的超声诊断应重视病史,有进行性痛经的病史可适当放 宽诊断标准。
29
谢谢!
30
• (2)血流频谱:子宫腺肌病病灶处的动脉性频谱与子宫动脉各级分支的频谱 基本相同,阻力指数常大于0.5,偶尔在严重的腺肌病子宫内可看到低阻力型 动脉频谱,静脉性频谱则较多。
27
四、超声鉴别诊断
• 1.前或后壁型腺肌病与巨大子宫肌瘤鉴别 鉴别要点是仔细寻找病灶周围有无 正常肌层,子宫肌瘤常在病灶周围扫查到正常肌层。
17
图6a 子宫腺肌瘤声像
18
图6b 子宫腺肌瘤声像详解
19
• 当病灶以出血为主时,肌层内表现为局灶性的小囊,大小不一,形态不规整, 经阴道超声显示其内回声呈云雾状,见图7
20
图7a 子宫腺肌病局部出血病灶声像
•。
21
图7b 子宫腺肌病局部出血声像详解
22
2.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 (1)血流分布特征:子宫内血流信号较正常增多,但由于腺肌病常伴声衰减, 不容易显示出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在病灶处肌层呈星点状、条状散在分 布,或呈放射状排列,见图8。
11
图3b 子宫腺肌病前壁型声像(经腹扫查)详解
12
图4a 子宫腺肌病后壁型声像(经腹扫查)
13
图4b 子宫腺肌病后壁型声像(经腹扫查)详解

14
图5a 子宫腺肌病后壁型声像(经阴道扫查)
15
图5b 子宫腺肌病后壁型声像(经阴道扫查)详解
16
• (3)局灶型:子宫腺肌瘤属于此类,子宫不规则增大,子宫形态欠规整,局 部隆起。病灶内呈不均质高回声,伴少许声衰减或呈栅栏状衰减回声,见图6, 周围肌层回声正常,病灶与正常肌层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
3
• (二)பைடு நூலகம்床表现 • 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约30%患者无症状,主要症状为进
行性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妇科双合诊子宫球形增大、 质硬,经期有压痛,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附件区可扪 及囊性包块。
4
• (三)超声表现 • 1.二维超声表现 根据病灶的分布和回声特征,可以分为弥
漫型、前、后壁型和局灶型。 • (1)弥漫型:子宫呈球形增大,三径之和常大于15cm,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