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ppt参考文件
子宫腺肌病PPT讲义

•40天龄移植→65天龄发病 •PRL↑5-10倍 •PRL越高,发病可能性越大
8
• 高PRL→抗催产素或直接抑制肌细胞 • 长期刺激→肌细胞变性→内膜易侵入 • 高PRL→肌层PRL-R↑ • 与高雌激素相互促进 溴隐亭:子宫腺肌症的治疗药物?
9
•Endometriosis:细胞免疫的抑制和体液免疫增强 •Adenomyosis: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活性均增强
育龄妇女: 10%~15%
Adenomyosis
5.7% -------- 61.5% 手术病人:21%
年龄、生育次数、E异常、高脂饮食、吸烟、二噁英
•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 免疫学说 • 遗传
• 在位内膜决定论 • 干细胞起源学说 • 表观遗传学疾病 • 神经起源学说?
2020/11/24
adenomyosis
18
辅助检查:宫腔镜
在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时, 子宫腺肌病声像图特点:
①灌流液(5%的甘露醇或5%的葡萄糖)渗入肌壁,甚至达到浆膜层; ②气体随灌流液进入肌壁形成云雾状强回声;
③子宫壁在电热作用下形成的强回声光带很快消失或呈断续状消 失,非子宫腺肌病患者此强回声光带可持续15分钟以上。
•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 •肌层内多发散在小囊样低回声反射 •局限型:宫壁包块与肌层边界不清 •子宫大小周期性变化
2020/11/24
adenomyosis
17
•过氧化氢溶液作显示剂: •常规B超 •宫腔注入过氧化氢溶液3-5 ml •宫腔分支状或宫壁斑点状强回声(微氧泡) •阳性率81%-98%,可有效鉴别肌瘤
子宫腺肌课件-PPT文档资料

病理
显微镜示 子宫肌层出现异位内膜小岛,内膜小岛由典型 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组成,这种内膜多为不 成熟型的类似于基底层内膜,有周期性的变化 ,但只对雌激素起反应,对孕激素无反应,故 异位腺体常处于增生期,偶尔可见局部有分泌 期变化。
诊断-临床表现及体征
痛经和月经量过多是子宫腺肌症非常重要 的症状。 子宫均匀增大且坚硬(病灶弥漫及病灶处 反复出血、纤维化),小于孕12 周大小; 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妇检时子宫有压痛, 尤其经期压痛明显。
鉴别诊断
• 病变呈弥漫性、病灶边界不清楚、结合带的厚度 ≥12 mm、内膜基底部毛糙、T1W I 病灶内有点状 高信号这5 个观察指标最能提示为子宫腺肌病, 是 其特有的征像, 可作为该病的诊断依据。T 2W I病 灶内有圆点状高信号、子宫外形轮廓形态光整等 征像对其诊断也有较大价值。
• 病灶位于黏膜下或浆膜下、瘤周有流空血管、T 2W I 病灶内有花纹状或涡状高信号、结合带的厚 度< 12mm 、瘤周有高信号环这5 个观察指标最能 提示为子宫肌瘤, 其中前3 个征像为子宫肌瘤特有 征象, 病灶边界清楚、子宫局限隆起、子宫内膜受 压变形等征像对其诊断也有较大价值。
诊断-实验室诊断
CA125 是来源于体腔上皮的表面抗原, 是一种 大分子多聚糖蛋白, 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宫颈 上皮、输卵管、腹膜。
子宫腺肌症的内膜腺体中检测出CA125 均明显高 于正常内膜的腺上皮细胞,诊断标准是35 U/ml。
腺肌症妇女血清CA125 可能有80%出现阳性,但 其水平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腺肌症的存在可能 ,并非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粘膜下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瘤鉴别诊断--MRI
Thank You
诊断-活检
子宫腺肌病PPT讲义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病 情的恢复。
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子宫受损或加 重病情。
及时就医
如出现严重痛经、月经不规律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 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CHAPTER 04
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
靶向药物
针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研发出针对特定靶 点的药物,以减少疼痛和消炎。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患子宫 腺肌病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 于预防子宫腺肌病。
日常护理
注意保暖
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寒冷天气中应 注意保暖,避免子宫受到刺激。
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 摄入,减少生冷、刺激性食物的摄 入。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仅切除子宫腺肌病的病灶,保留子宫,适用于年轻患者。
研究前景与展望
深入研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
01
进一步揭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提
供理论支持。
探索非手术治疗方法
02
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寻找更多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如物理
疗法、中医治疗等。
提高早期诊断率
03
免疫治疗
如使用免疫调节剂、干细 胞治疗等,仍处于研究阶 段,疗效和安全性有待验 证。
生活方式调整
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缓解 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
CHAPTER 03
子宫腺肌病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避免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
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 期发现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症医学课件

汇报人:日期:•子宫腺肌症概述•子宫腺肌症的病理生理学•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目录•子宫腺肌症的预防与管理•子宫腺肌症的研究进展01子宫腺肌症概述子宫腺肌症,又称子宫腺肌病,是一种良性疾病,以子宫肌层内存在异位腺体为特征。
定义子宫腺肌症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与多次妊娠、分娩、流产等生育史相关。
流行病学特征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及发病机制子宫腺肌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遗传、免疫、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涉及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异位生长,与雌激素水平升高、局部免疫炎症反应等有关。
这些因素导致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异位病灶。
临床表现子宫腺肌症的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性交不适等。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要点一要点二诊断方法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质地硬;超声检查可显示子宫肌层内的异位腺体;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02子宫腺肌症的病理生理学腺肌组织增生异位内膜组织在肌层内增生,形成腺肌组织,导致子宫肌层增厚。
出血和囊性变异位内膜组织在肌层内可伴随月经周期性出血,长时间后可形成囊性变。
子宫内膜和肌层的异位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到子宫肌层。
子宫腺肌症的病理学特征子宫腺肌症常引起痛经,表现为周期性下腹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经异常子宫出血生育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间期出血等异常子宫出血症状。
子宫腺肌症可能导致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对女性的生育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030201子宫腺肌症对女性生理的影响子宫腺肌症通常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但不同患者疾病进展速度存在差异。
子宫腺肌病-PPT精品课件

子宫肥大症病理特征为平滑肌细胞肥大,子宫纤维 化,胶原纤维增生,肌层肥厚。超声表现为子宫均 匀增大,子宫内膜线居中,肌层回声均匀。
当腺肌病较轻时,肌层也仅表现为稍不均匀,此时 超声与子宫肥大症声像图无特异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鉴别困难,主 要靠有无痛经史来鉴别。
超声表现为肌层内边界不清病灶,血流异常丰富, 此时与子宫腺肌病合并感染时病灶内血流异常丰富 的声像及其相似,两者鉴别需结合病史,诊断性刮 宫,必要时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辅助诊断。
• 由于子宫腺肌病常合并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增生过 长,提示本病可能与长时间高雌激素刺激有关。
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类型
子宫均匀增大,质较硬,但一般不超过3个月妊娠 大小,过大者常合并子宫肌瘤。
剖面见肌层肥厚,以后壁为甚,增生的平滑肌束呈 小梁状或编织样结构,边界不清,无包膜,增厚的 肌层中可见小的腔隙,直径多在5mm之内,内可 见陈旧性积血。
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周围有假包膜反射,假包膜是肌瘤周边黯 淡光环,仔细、多切面调整增益,多数可显示假包 膜或清晰的接线,假包膜上有环状血流信号。
而子宫腺肌病边界欠清晰,周围无包膜反射,病灶 处肌层呈星点状、条状散在分布或放射状排列血流 信号,无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声像可与之鉴别, 约有50%的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鉴别仍存在一 定困难。
1.血流分布特点:
病灶内血流信号较正常增多,但由于常伴声衰减, 不容易显示出来,血流信号在病灶处肌层呈星点状、 条状散在分布,或呈放射状排列。
当病情严重或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异常丰富的血流 信号,可记录到低阻力型动脉频谱,应与恶性病变 相鉴别。
2.血流频谱
与子宫动脉各级分支的频谱基本相同,阻力指数常 大于0.5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用就是阻止腺体向肌层内生长,而保持向空腔方向生长。因
此,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
侵入到肌层间质的结果。而关于引起内膜基底层和间质增生 的因素现有四种理论:①与遗传有关;②损伤,如刮宫和剖宫 产;③高雌激素血症;④病毒感染。其中,尤以高雌激素血症
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引人注目。已有实验和研究表明:雌激 素和/或孕激素加泌乳素或许是子宫腺肌病发生所必需的;溴 隐亭可能阻断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更近期的研究提示罹患子
宫腺肌病妇女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都合成雌激素,这些雌
激素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长;子宫腺肌病肌层中芳香化酶
和雌酮硫酸酯酶的活性都对照组显著增强。
-
4
子宫腺肌病病理
1.巨检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2
周妊娠子宫大小。子宫肌层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
一般多为弥漫性生长,且多累及后壁,故后壁常较前壁
4.知识缺乏 与缺乏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知识 5.睡眠形态紊乱 与担心术后康复,周围环
境改变有关。
6.疼痛 与术后创伤有关。
-
13
质是本病的镜下特征。因其他疾病切除的子宫作连续切
片检查,l0%~30%在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故
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确切侵袭深度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
-
5
病理改变
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 条状肌纤维带和纤维 带,有暗红色出血点 或小区出现其中,很 少有息肉状子宫内膜 可向浆膜层突出,组 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 腺体和间质。
-
11
治疗
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 子宫切除为好,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 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 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 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 药后希望能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 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子宫腺肌症的科普知识PPT

总结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症状 和提高生育机会。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子宫腺肌症的科普知识 PPT
目录 简介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方法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 总结
简介
简介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 要特征是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壁肌肉增 生和子宫腺体形成。 子宫腺肌症可能引起月经不调、盆腔疼 痛以及不孕等问题。
简介
本PPT将介绍子宫腺肌症的病因、症状 、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知识。
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盆腔疼痛常常为周期性疼痛,可在月经 期前后加重。 不孕可能是由于子宫形态异常和子宫腺 肌症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导致。
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方法
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方法
子宫腺肌症的诊断通常依靠病史、体格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MRI等,可以观 察到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壁肌肉增生和 子宫腺体形成等特征。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什么是子源自腺肌症?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妇科疾病,其特征是 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壁肌肉增生和子宫 腺体形成。 子宫腺肌症常见于育龄妇女,其具体发 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月经不调、 盆腔疼痛和不孕。 月经不调可以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或过少 、经期延长或缩短等。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 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如口服 避孕药、黄体酮等,以调节内分泌和缓 解症状。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 术,可以切除异位子宫内膜和子宫肌瘤 等病变组织。
总结
总结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 女性健康和生育能力有一定影响。 如果出现月经不调、盆腔疼痛和不孕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子宫腺肌症健康教育PPT

目录 介绍 预防与治疗 生活护理
介绍
介绍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 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 要特征是子宫内膜异位以及子 宫肌肉组织增生。
症状表现:痛经、不规则月经 、盆腔疼痛等。
介绍
流行因素: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异常 、生活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饮 食习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 劳累、合理调节心理状态。
生活护理
饮食调节: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摄 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精神调节:保持愉快的心情,合理调节 压力。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疼痛管理:应用非甾体消炎药 物缓解疼痛,如布洛芬、阿司 匹林等。
预防与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口服避孕药可以调节激 素水平,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 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肌 瘤切除术等。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充足的睡眠。
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 在腹部,可以缓解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子宫腺肌症的超声检查的诊断率52.4%,阴 超的诊断率80%,核磁共振诊断率接近 100%。患者一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 的检查,以便利于对病症的治疗。
20
鉴别诊断:
由于妇科病症中很多病症颇为相似,而且表现症状 也有雷同,所以在诊断的时候一定要鉴别诊断。如: 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 妊娠,痛经等等,这样以更好的准确诊断病症,区 别对待。 1.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去痛经及月经失调外,多有不 孕,腹痛,经期下腹坠胀,妇科检查是子宫大小正 常,常常后位固定,宫颈后上方或骶骨韧带出扪及 一个或数个米粒到蚕豆大小不等的硬结,触痛明显。 如合并子宫腺肌症时就不容易鉴别。
经期长度
经期延长 经期过短
>7d <3d
月经量
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
>80ml 2 <5ml
2011年6月正式发布 AUB PALM-
COEIN
P 息肉
C 凝血功能障碍
A 子宫腺肌症 L 子宫肌瘤 M 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
O 排卵障碍 E 内膜病变 I 医源性 N 未归类
3 Fertil Steril. 2011;95(7):2204-8, 2208.e1-3.
定义definition 病因etiology 病理pathology 临床表现manifestation 诊断diagnosis 治疗treatment
7
定义definition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 宫腺肌病,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 大和增生。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 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15%患者合并 内异症。
14
15
2.肿瘤标志物:利于肿瘤标志物CA-125、 CA-19-9来辅助测定,诊断率在15%左右。
3.子宫碘油造影:对于腺肌病诊断有一定的帮 助。典型的X线图形是:宫腔扩大,碘油可 由宫腔的某一处或多处进入肌层,形成球状 突起。诊断率在20%左右。
16
诊断细节:
1.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靠病史,凡 是在30岁以上经产妇或者有宫腔手术史,出 现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并且伴随月经失 调的,在辅助检查中子宫体在增大,子宫内 膜增厚的,首先就要考虑子宫腺肌症的可能。
无法确诊AUB
排卵功能障碍相关的AUB(AUB-O) 子宫内膜局部异常所致AUB(AUB-E)
医源性AUB(AUB-I)
未分类AUB(AUB-N)
4
Munro MG, et al. Fertil Steril. 2011
AUB分类
—按发病进程提出了新术语
• 慢性AUB:近6 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AUB,一般不需要紧急临床处
12
诊断 diagnosis
典型的进行性痛经和月经增多病史 子宫均匀性增大或局限性隆起,质硬有
压痛 本病的诊断为临床诊断。 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 组织病理学确诊
13
辅助检查:
1. 超声检查:其诊断率为52.4%,典型声像 图为:①子宫均匀性增大呈现球形②子宫肌 层内有多发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③局限 性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可见子宫壁包块与 正常肌层界限不清,子宫肌层内可见小囊样 低回声反射。子宫大小出现周期性变化,月 经期或月经前后子宫增大,以后逐渐变小。
8
病因etiology
1 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多次妊娠 和分娩、慢性子宫内膜炎、人工流产
2 高雌孕激素刺激
9
病理pathology
基层病灶有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
多为弥漫性生长,累及后壁。子宫呈均匀增 大,前后径明显,球形。剖面子宫肌壁显著增 厚且硬,无旋涡状结构。
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 成结节或团块,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称子以剥除。
AUB分类
—按发病原因的新分类系统PALM-COEIN 系统
子宫内膜息肉所致AUB(AUB-P)
器质性改变AUB
子宫腺肌病所致AUB(AUB-A) 子宫肌瘤所致AUB(AUB-L)
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所致AUB(AUB-M)
AUB
全身凝血相关疾病所致AUB(AUB-C)
现有影像学技术 或组织病理学尚
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
• 急性AUB:发生了严重的大出血,需要紧急处理以防进一步失血
的AUB,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者
5
AUB病因诊断流程
AUB
规范询问月经史 排除妊娠相关出血
确定出血模式
月经频发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不规律月经
经间期出血
月经稀发
月经过少
闭经
参见闭经指南
6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UB-A)
子宫腺肌症诊断及治疗
1
AUB定义
• 月经周期频率、周期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四要素 之一出现异常即为AUB
正常子宫出血(月经)与AUB术语的范围
月经的临床评价指 标
术语
范围
周期频率
月经频发 月经稀发
<21d >35d
周期规律性(近1 年的周期之间的变
化)
规律月经 不规律月经
闭经
<7d ≥7d ≥6个月无月经
镜下肌层有呈岛状分布的异位内膜腺体及间 质。
10
弥漫性底部子宫增大,在白色的激 素之间有淡红色小岛,有小的出血
区
子宫腺肌症合并右输卵管内异 症
11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逐渐加剧的 进行性痛经。下腹正中疼痛,经前 一周开始
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 隆起,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压痛尤 为显著。
21
2.子宫肌瘤:往往无痛经,只有浆膜下肌瘤发 生蒂扭转或肌瘤红色变性时才可以出现剧烈 腹痛,但与月经周期无关,以往可以有子宫 肌瘤病史。如果合并子宫腺肌症时就比较难 鉴别的。
17
2.子宫腺肌症有着典型的妇科体征,就是子宫 均匀性增大,在触压的时候能够感觉到明显 的疼痛,这种疼痛存在周期性变化,月经中 或月经前后这种触痛感表现尤为明显。这个 对诊断子宫腺肌症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 如果子宫腺肌症伴随子宫肌瘤和外在性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时候,此法很难判断。
18
3.手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概率很低,仅有 10%—20%左右,因为临床上早期子宫腺 肌症有25%的患者表现症状不明显。同样 和医生对此病的认知不够有关。往往在子宫 肌瘤伴随腺肌症的时候,很多医生会因为肌 瘤而掩盖或者误诊腺肌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