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军事的发展与成就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风雨沧桑显巨变六十春秋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风雨沧桑显巨变六十春秋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风雨沧桑显巨变六十春秋铸辉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风雨沧桑显巨变六十春秋铸辉煌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篇章。

经过六十年的风雨沧桑,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展现出辉煌的成就和独特的韧性。

一、风雨沧桑的历程1949年,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那一刻,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希望和激情。

然而,刚刚解放的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战后的经济困境、社会问题以及国内外的舆论压力,使新中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在这个充满风雨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试图通过集体化的方式推动中国的工农业生产。

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严重的饥荒和经济崩溃。

自此以后,中国走上了一条更加开放和务实的道路。

1978年,邓小平发起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迎来了新的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引入市场经济的元素,中国逐步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逐渐摆脱了贫困,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二、巨变铸辉煌的发展六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济领域,中国实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的GDP在过去六十年间经历了持续增长,从初期的数十亿美元增长到今天的数万亿美元。

这一巨大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同时,中国也在教育、科技、文化和军事领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是前所未有的。

过去的六十年中,中国的城市化率从不到20%增长到了现在的60%以上。

城市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机会。

中国的城市成为了充满活力和创新的中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六十年沧桑巨变 六十年自强不息

六十年沧桑巨变 六十年自强不息

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自强不息——写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2009年08月17日星期一09:59 A.M.1949年10月1日,是恒久感动中国人的日子。

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史上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此踏上了伟大复兴之路。

光阴荏苒,开国大典迄今已经近60周年了。

6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挥间。

但在这短短的岁月里,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实为人类亘古未有。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由1950年的683亿元增至2008年的30.067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由1950年的77元增至2008年的1.5万元。

钢铁产量,建国初期年产为90万吨,现在已超过了5亿吨,比美、日、欧盟加起来的总和还多。

2008年在校大中专学生比1949年增加了160多倍。

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全社会出现了股市、房产、汽车和旅游四大热潮。

解放前,中国连自行车都不会生产,现在已经由“自行车王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汽车产销两旺的大国。

人的价值观念、生活节奏、精神面貌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说:“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多太大,真想不出哪个变化最大。

所以只能够回答说,最大的变化就是13亿人一直在不停地变。

”美国著名作家克利斯托夫说:“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最近说:“走在北京三环路上就像在看一部色彩斑斓的电影。

”不管他们的言论出自何种用意。

中国的发展变化已为世人有目共睹。

中国的发展变化让世人惊叹,让朋友惊喜,让反华势力惊慌。

西方世界交替捏造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正是这种惊慌的无奈表现。

就连中国人自己也在感受由无到有、由穷变富、由弱变强的欣喜之余,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惊讶!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何以出现这般奇迹?其中,最大的变化又是什么?我认为,中国6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中华民族性格的变化——由封闭变为开放,由保守变为进取,由奴性变为主性!一句话,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发扬光大。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资料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资料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断战胜各种挑战,经受各种考验,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世界东方展现出绚丽夺目的风采,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忠实履行职能使命,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保卫和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

同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伟大的跨越。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新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放战争后期,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人民军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550余万人、以步兵为主体,并有少量技术兵种的强大军队,但其现代化程度还处于低级阶段。

新中国的成立,使建设巩固的国防和现代化军队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也使之具备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军队和加强经济力量作为当时中国人民的两件大事,及时提出了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任务。

他明确指出:“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这就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

但是由于当时人民解放军追歼逃敌、剿匪作战、粉碎国民党军窜犯袭扰、保卫和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艰巨繁重,还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无法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暂时延缓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积累了在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宝贵经验,尤其是拓展了军队建设视野,推动了建设和作战的观念更新,进一步增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感。

新中国最初四年,是由革命战争向相对和平建设过渡的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明显的边打边建的特点,人民解放军从整编入手,开始了由单一军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建设转变,由相对分散向集中统一建设转变,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建设转变的历程,军队的面貌迅速发生变化,为全面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日新月异的六十年

日新月异的六十年

日新月异的六十年王才懿评语:再多的语言也不可能总结完这六十年的变化,再多的新闻报道也不会把它叙述详尽,暂且选择这些报道,只是我自己个人的一种标准,主要是从一些重大事件或者重要事件出发,以期反映社会变化的轨迹,算是反映我们六十年的一点大体的变化,与大家共享不错,有阅读,有思考,继续努力!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们伟大祖国走过了风风雨雨,从刚建立时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处于世界前三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下面让我们透过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六十篇新闻报道,回顾我国发展的点点滴滴,和艰辛奋斗的历程。

本文的优秀新闻作品基本是按照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来所发生的重要的事件来挑选的,并将他们分为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农村发展、社会生活七个方面,其中文化包括教育,文化发展,体育,卫生等等,社会生活包括人民日常生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人民思想变化等等。

政治⏹《开国大典》, 1949年,李普。

⏹《毛主席的队伍进入拉萨》(赵慎应),新华社拉萨,1951年9月27日电⏹《北行三语•台湾海峡问题》曹聚仁 1959年1月13日⏹《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年,上海《文汇报》,姚文元。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1967年,《人民日报》、《红旗》社论。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人民日报》1976年9月16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稳定压倒一切》,1990年,《人民日报》社论。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周宗敬等新华社 199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许中田日期:2000.08.28⏹《中央电视台国庆60周年庆典直播》中央电视台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治发展是新中国发展的重点,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新中国成立时期到1956年,一直在巩固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时期选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这是中国人民,中国历史的大事,也理应是中国新闻报道的重点,这个时期,中央政府还在剿灭土匪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努力和平解放西藏,之后还进行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镇压反革命运动,进行三反五反运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巩固并发展政权,其中和平解放西藏对于全国领土基本解放有标志性意义(除台湾省和少数岛屿等),抗美援朝的新闻会在后面的“科技国防”系列进行展示,与三大改造有关的新闻也会在后面的“经济”板块进行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我的事业在中国, 我的成就在中国, 我的归宿在中国。 科学救国是我不变的理想! ----钱学森
九十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 一千公斤,这不是梦想, 是我的理想。 ----袁隆平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 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1976年,三系 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每亩增产20%左右。1980年,杂 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美国,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 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 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截至2006年,杂交水稻在东南亚、美洲、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研究或引 种,种植面积达150万公顷。据袁隆平估计,到2010年,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 植面积将达到1500万公顷,这样至少可以增加300万吨粮食,能养活将近1亿人。 袁隆平创建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让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领先美 国20多年。
• 1969年 出生在澳大利亚 ,他一直坚持不用轮椅而用 “手”走路。 • 1988年9月 用自己打工赚钱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 , 并考取了驾照...... • 1992-1994 连续三年获得澳大利亚残疾人乒乓球冠 军,世界排名十三 。 • 1994年 约翰· 库缇斯成为了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的 冠军,并作为澳大利亚的板球队的一员被邀请去南 非旅行,有幸受到了南非总统纳尔逊· 曼德拉的接见。 • 1996年 开始学习举重,最佳比赛成绩125KG。 • 1999年 患癌症 。 • 2000年5月 癌症痊愈 。 • 2000年 约翰拿到来自澳大利亚体育机构的奖学金时, 从竞技体育中退役,并在全国健康举重比赛中排名 第二。 离开赛场后,约翰在4个主要的体育机构:板 球、橄榄球联盟、足球和橄榄球协会都取得了2级教 练证书。 • 2000年 获得板球、橄榄球二级教练证书 。 • 1994年至今,他到过190多个国家演讲,世界各地有 350,000个人的企业及社团听过约翰· 库缇斯的演讲。 他一直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激励和感动别人。现 在的约翰· 库缇斯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激励大师”。

国际社会盛赞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国际社会盛赞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 、
认 为归 因于 几 代领导人在实事求是精神指导下 ,
为 国家制定了正 确 的发展 战略 。
韩 国 中央 日 报 称 ,
在几代领导人 的带
领 下 , 中国把 复杂 多变 的现 实 国 情全 部 整 合 成 为支撑 中国 崛 起 的 “ 大 战 略 ” 。 中国领 导 人 采取 坚 定 的现 实主 义 策 略 , 并 以 实 “ 事 求 是 ” 的 态 度 不 断 加 快 步 伐 , 继 续 扩 大 战 略 空 间 。 法 新 社 和 台湾 中央 社 称 , 邓 小 平 提 出 的 “ 摸 着 石 头 过 河 ” 政 策 以及 “ 增量
改革” ( 先试 点 、 后 推广 ) 的发展 模 式 非 常科 学和 稳健 。 阿根 廷 《号 角报 》称 , 中国并 不 隐藏 因其 独 特发 展 模 式 而 导致 的各 种
问题 ,
并且 已找到解决这 些
差 距 “

的办法 ,
即 “ 科 学发 展 ”

3 、
认 为得 益 于 广大 人 民群众 的勤 劳和 智 慧 。 得 益 于 积 极利 用 全 球 化 、
日益 发挥 重要作 用 。
美 国 前国务卿 基 辛格称 ,
新 中国
建 国6 0 年来 , 已成 为世 界 上 最 重 要 的 国家之 一 , 也是世 界经 济最 重 要 的组 成部 分 。 法 新社称 , 中国经 过6 0 年发展 , 终 于 获得 了
与其 国 土 面 积 相 称 的 实 力 和 影 响 。 俄 罗 斯 《独 立 报 》称 , 经 过 6 0 年 发展 历 程 , 中国 一 跃 成 为2 l 世 纪 的超 级 大 国 , 缔 造 了 “ 中国
大 国和 睦相 处 。 中国发 展 模 式 吸 引 了发展 中国 家 的注 意。 埃 菲社 称 , 新 中国成 2 6 0 年来 , 取 得 惊人 成 绩。 国 内贫困 人 口 数 量从

简述中国国防的演变

简述中国国防的演变

简述中国国防的演变新中国60年国防战略的历史演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军事历史2009年第5期HistoricalEvolutionofChinaπsDefenseStrategyinthePast60YearssincetheFou ndingofNewChina新中国60年国防战略的历史演变欣60,4次重大调整。

每一次调整既始终贯,又与当时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以及国家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显示了新中国国防战略的日臻成熟。

关键词:新中国军事史国防战略国家安全环境军事战略方针中图分类号:E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2009)05-00011-03国防战略,是国家为了保卫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抵御外国武装侵略和颠覆,对国防力量的建设和运用进行综合筹划和全局指导的方略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艺术。

国防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军事战略方针为核心的,逐步完善成熟的国防战略。

一、国防战略的初步探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如何构建新中国的国防,如何谋求国家的安全,成为新中国领导人思考的首要问题。

早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必要性,并强调: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②在这一国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防观的指导下,面对帝国主义的颠覆威胁和国内百废待兴、国力薄弱的严峻形势,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一致的考虑,中国领导人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作出与苏联结盟的战略决策,使中国在严峻的国家安全环境中,迅速巩固了政权。

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为标志,联苏抗美的国防战略思路得以实现并具体化。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领导人对现代国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1953年1月,毛泽东指出:无论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如何,都要搞国防工业的建设与军工生产。

朝鲜战争证明,已③抗美援不能靠夺取敌人的装备来武装自己了。

纪念建国60周年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

纪念建国60周年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

纪念建国60周年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重点)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内战烽火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进攻。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二)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1)时间及名称: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2)目的:同国民党主力决战;(3)战果: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国民党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4)三大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月21日;(2)渡江战役的意义: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22中国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3、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③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④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争取和平民主是正义的。

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2、内容: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⑵选举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⑷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1、此材料来自哪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2、“三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解放战争以来;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 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 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 参阅的陆, 二炮, 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 方武装, 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 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 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 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 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 这样的规模和阵容, 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 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第一次: 一次: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 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 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 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 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 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 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空军十七架飞 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 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其中有四架 是携弹飞行. 是携弹飞行.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军事 的发展与成就
by高雅君 张欣磊 by高雅君
历届阅兵仪式风采展示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举行过13次国庆阅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举行过 次国庆阅 兵式了,今年2009年的 月1号刚好是中国 年的10月 号刚好是中国 兵式了,今年 年的 建国60周年 整整一个甲子, 周年, 建国 周年,整整一个甲子,中国人是最注 重这样的一个大日子的, 大庆的国庆阅兵 重这样的一个大日子的,60大庆的国庆阅兵 必定更加气势恢宏,显示我国这60年来国防 必定更加气势恢宏,显示我国这 年来国防 军事飞速发展的骄人成果. 军事飞速发展的骄人成果.下面是我国建国以 来历年的国庆阅兵式,一年一个新面貌, 来历年的国庆阅兵式,一年一个新面貌,每一 次都让人震撼,更让人骄傲! 次都让人震撼,更让人骄傲!
门 场 . 广
以 六 路 纵 队 通 过 天 安
队 的 一 千 九 百 匹 白 马
壮 观 的 景 象 是 骑 兵 部
斗 准 备 . 此 次 阅 兵 最
求 人 民 解 放 军 做 好 战
发 , 台 湾 的 局 势 , 要
命 令 , 就 朝 鲜 战 争 爆
司 令 在 阅 兵 式 上 发 布
国 庆 大 阅 兵 , 朱 德 总一 九 五 零 年 第 二 次
一九五五年第七次国庆阅兵, 一九五五年第七次国庆阅兵,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 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 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 领章,军容焕然一新. 领章,军容焕然一新. 一九五六年第八次国庆阅兵, 一九五六年第八次国庆阅兵,是十三次国庆阅兵中 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 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五十多 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参加了观礼 阅兵部队乘 代表参加了观礼. 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参加了观礼.阅兵部队乘 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国产解放牌汽车. 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一九五七年第九次国庆阅兵,国产喷气式轰炸机 喷气式轰炸机, 一九五七年第九次国庆阅兵,国产喷气式轰炸机, 歼击机第一次接受检阅. 歼击机第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八年第十次国庆阅兵, 一九五八年第十次国庆阅兵,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 军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 军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 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 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 众是前十一次国庆阅兵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七十万人. 众是前十一次国庆阅兵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七十万人. 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 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 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第 次 : 二
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国庆阅兵, 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 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 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 本次阅兵还首次出现民兵大队. 官.本次阅兵还首次出现民兵大队. 一九五二年第四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 一九五二年第四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 本次阅兵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 本次阅兵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 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武器. 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武器.还 有乘坐一百六十辆摩托车的摩托化步兵方阵. 有乘坐一百六十辆摩托车的摩托化步兵方阵. 一九五三年第五次国庆阅兵, 一九五三年第五次国庆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 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 受阅队伍中. 受阅队伍中. 一九五四年第六次国庆阅兵, 一九五四年第六次国庆阅兵,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 但并没有跳伞. 队,但并没有跳伞.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 一次接受检阅. 一次接受检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