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客家擂茶真好喝含反思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客家擂茶真好喝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客家擂茶真好喝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9e9be3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5.png)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客家擂茶真好喝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客家擂茶真好喝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客家擂茶真好喝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学习制作客家擂茶,让幼儿了解喝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通过让幼儿闻闻、尝尝、做做,体验制作擂茶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擂茶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客家擂茶真好喝含反思教案吧。
大班社会教案:客家擂茶真好喝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喝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
2、让幼儿初步学习制作客家擂茶。
3、通过让幼儿闻闻、尝尝、做做,体验制作擂茶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擂茶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让幼儿初步学习客家擂茶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擂棍的使用教学准备:1、擂茶工具: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由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擂棍;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勺子等(四套)擂茶的用料:茶叶、芝麻、花生等(四套),记录表四份2、事先擂好的擂茶3、课件(制作擂茶的过程)教学课时:两课时教育理论依据: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因此让幼儿动手做擂茶,了解本乡本土的文化,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过程:一、闻一闻,尝一尝,引起幼儿对制作擂茶的兴趣。
(第一课时)1、出示准备好的擂茶,并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道特别好喝的茶,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擂茶,你们喝过擂茶吗?(幼儿自由讨论)2、现在老师请你们来品尝一下老师制作的擂茶,看看味道如何?(分发擂茶)(1)闻一闻,闻到了什么味道?(清香味)(2)尝一尝,感觉怎么样?(很清爽,喉咙很舒服等)3、你们想知道好喝的擂茶是什么人发明的?擂茶是怎么做成的?二、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客家爱擂茶的文化习俗。
大班社会擂茶教案

大班社会擂茶教案教案题目:大班社会擂茶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参与社会擂茶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擂茶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3. 通过社会擂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1. 社会擂茶活动场地2. 社会擂茶所需的材料(茶叶、茶具、蜂蜜、盖碗等)3.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社会擂茶活动的场景并向学生介绍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呈现图片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观察并简单了解社会擂茶活动。
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问题如“你有没有听说过社会擂茶活动?”“你知道社会擂茶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进行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并负责布置社会擂茶活动的桌面和准备材料。
2. 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擂茶的过程,鼓励他们观察和思考擂茶的过程中的变化。
3. 引导学生品尝擂茶,让他们感受茶叶的味道和香气,并提醒他们注意书写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总结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擂茶的活动过程,让他们思考擂茶活动中的合作与互动。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社会擂茶的体验和感受,提问问题如“你觉得社会擂茶活动有什么意义?”“你参与擂茶活动的感想是什么?”示范活动(10分钟):1. 教师示范参与社会擂茶活动的过程,并分享自己对擂茶活动的理解和体验。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擂茶活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拓展活动:1. 将社会擂茶活动与社区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公共场所开展擂茶活动。
2. 邀请家长或社区成员参与擂茶活动,加强家校社区的合作关系。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社会擂茶活动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2. 收集学生对社会擂茶活动的反馈,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
此教案旨在通过社会擂茶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师应根据具体班级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大班社会教案好喝的茶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好喝的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教材《社会》第五章“好喝的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茶叶的种类、制作过程,以及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茶道礼仪,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茶叶的种类、制作过程和茶文化的发展,增长知识面。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茶叶的制作过程、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重点:茶道礼仪、尊重他人、热爱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茶叶样品、茶具一套、图片素材。
学具:笔记本、水杯、茶叶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茶叶样品,邀请学生品尝,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茶叶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讲解茶叶的种类、制作过程,以及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茶道礼仪的图片,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并讲解茶道礼仪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种茶叶,按照茶道礼仪冲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围绕“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热爱生活”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茶叶的种类、制作过程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茶道礼仪、尊重他人、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茶叶的种类、制作过程和茶文化的发展。
2. 观察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思考如何践行茶道礼仪,并在家人面前进行演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茶叶知识、茶道礼仪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茶园、茶厂,深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邀请茶艺师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茶道礼仪。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社会》第五章“好喝的茶”主要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制作过程以及茶文化的发展。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好喝的茶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优质教案好喝茶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茶种类、制作过程以及喝茶礼仪。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制作过程及喝茶礼仪。
2. 教学重点:解茶种类、特点以及与健康饮食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叶、茶具、PPT、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准备不同种类茶叶,让学生观察、闻香,引发他们对茶叶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茶种类、制作过程以及喝茶礼仪。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例题,讲解如何品茶,让学生解品茶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模拟泡茶、品茶过程,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5.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茶与健康饮食关系,引导学生关注饮食健康。
六、板书设计1. 茶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2. 茶制作过程:采摘、杀青、揉捻、干燥。
3. 喝茶礼仪:泡茶、倒茶、品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以“我喜欢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茶叶,描述其特点、制作过程以及喝茶感受。
2. 作业题目:思考茶与健康饮食关系,举例说明。
答案:学生可举例说明茶叶中含有有益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等,以及喝茶对身体益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茶叶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他们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解更多关于茶叶文化知识,如茶艺表演、茶道精神等,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兴趣。
同时,教育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关注饮食健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1. 茶制作过程2. 喝茶礼仪3. 茶与健康饮食关系二、实践情景引入设置4. 茶叶观察与闻香5. 学生参与度提高三、作业设计6. 结合个人喜好进行写作7. 思考茶与健康饮食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1. 茶制作过程:我将详细讲解茶叶从采摘到成品全过程,包括杀青、揉捻等关键环节,并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解茶制作工艺。
客家擂茶真好喝大班教案

一、教案名称:客家擂茶真好喝之大班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客家擂茶的制作过程和习俗,增加对客家文化的认识。
2. 通过观察、操作、品尝,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分享、合作的精神,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1. 客家擂茶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2. 客家擂茶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3. 亲自动手制作客家擂茶,体验劳动的乐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讲述客家擂茶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客家擂茶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擂制、煮茶等步骤,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制作方法。
4. 操作: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客家擂茶的制作,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制作过程。
5. 品尝:教师组织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客家擂茶,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听取幼儿在活动中的发言和分享,了解幼儿对客家擂茶的认识和感受。
3. 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客家擂茶的图片、制作过程的图片等。
2. 视频资料:客家擂茶的制作过程的视频。
3. 制作材料:茶叶、糯米、花生等。
八、教学建议:1. 活动前,教师应提前了解客家擂茶的制作过程,准备好相关材料。
2. 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安全,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
3. 活动后,教师应积极听取幼儿的反馈,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客家擂茶的制作工厂,深入了解客家擂茶的制作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增进家园联系。
3. 开展客家擂茶的主题班会,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客家文化和习俗。
十、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活动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2024年大班社会公开课好喝的茶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社会公开课好喝的茶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饮食与文化》,详细内容为“好喝的茶”。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茶的文化背景、种类以及泡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茶的种类及其特点,培养对茶文化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泡茶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的种类及其特点,泡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PPT、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泡茶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引导学生观察茶叶的外观、闻茶香、品尝茶汤,让学生初步体验茶的魅力。
2. 茶文化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茶的种类、产地、制作过程以及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茶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绿茶为例,演示泡茶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泡茶的基本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茶叶进行泡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泡茶方法。
5. 茶艺表演与分享(5分钟)邀请学生代表进行茶艺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
表演结束后,学生互相分享泡茶心得,交流茶文化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茶的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2. 泡茶方法:温杯、投茶、注水、品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向家人介绍茶的种类和泡茶方法。
2. 答案示例:茶的种类有很多,如绿茶、红茶等。
泡茶方法包括温杯、投茶、注水、品茶等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茶的种类、泡茶方法等知识,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还有待优化。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与家人一起泡茶,体验茶文化,提高生活品质。
2024年大班社会教案《好喝的茶》含反思

2024年大班社会教案《好喝的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社会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饮食文化》,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好喝的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茶的种类、泡茶的方法以及喝茶的礼仪,培养孩子对中华茶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叶,掌握基本的泡茶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泡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茶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茶的注意事项和喝茶的礼仪。
教学重点:茶叶的种类、泡茶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热水壶、多媒体设备等。
学具:笔记本、笔、茶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茶叶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茶叶。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介绍茶叶的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2)讲解泡茶方法:根据不同茶叶选择合适的泡茶温度和时间。
(3)讲解喝茶礼仪:如何端茶、品茶、敬茶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绿茶为例,讲解如何泡出一杯好喝的绿茶。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茶叶进行泡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2. 泡茶方法:根据茶叶种类选择合适的水温和时间。
3. 喝茶礼仪:端茶、品茶、敬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喜欢的茶叶设计一句宣传语,并说明理由。
2. 答案示例:绿茶:清新宜人,品味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茶叶的种类和泡茶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喝茶礼仪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了解不同地区的茶道表演,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泡茶的注意事项和喝茶的礼仪。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学生能积极参与并观察茶叶种类。
大科学活动教案可以喝的擂茶

大科学活动教案可以喝的擂茶活动目标:1 、了解客家擂茶的历史背景,知道客家人原始的待客之道。
2 、知道客家擂茶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学习动手制作。
3 、品味自制的擂茶,感受擂茶的味道。
1、教具准备:PPT 课件2 、擂茶工具:擂钵、擂杵;擂茶配料:炒米1 斤、花生1.5 斤、芝麻半斤。
活动过程:1、擂茶工具导入,引导小朋友了解擂茶需要的工具。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有见过它呢?二、出示PPT 一,引导小朋友了解擂钵、擂杵的作用。
三、出示PPT 三、四,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客家擂茶的典故和风俗。
师:小朋友们,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客家擂茶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教师引导幼儿小结:客家擂茶从这个故事引发之后,在很多的古书上都有记载,后来被保留下来,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即请喝擂茶。
四、出示PPT 五,了解客家擂茶的制作配料及功效。
1、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有什么?(艾叶、薄荷叶、花生、炒米.....)2、闻闻,尝尝这些配料的味道。
(教师出示实物)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客家擂茶的功效:生津止渴、防风祛寒、开胃健脾、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润肤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5、出示PPT 六,引导幼儿了解客家擂茶的制作方法之“冲泡”。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图片上擂钵的材料发生的变化,请幼儿说一说。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擂茶制作的步骤:先把芝麻、茶叶等原料,放置擂钵内用擂杵细细研磨,待磨成浆状,即用滚烫的开水冲泡,然后以笊篱捞去渣滓,甘润芳香、白如琥珀、清爽可口的擂茶就制成了。
3、请个别幼儿进行擂制配料的体验。
活动延伸:学习客家擂茶童谣。
附1:擂茶典故故事相传三国时,刘备领兵驻扎江南,时正酷暑,将士们不服水土,一个个又吐又泻,军营皆成了病房。
这可急煞了刘备,到处求医寻药及不济事。
有客家老婆婆闻如此事,大发善心,走家串户动员众客家乡亲动用"擂茶三宝" ,制成大量擂茶,使刘备的将士们饮后病情大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客家擂茶真好喝含反思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客家擂茶真好喝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学习制作客家擂茶,让幼儿了解喝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通过让幼儿闻闻、尝尝、做做,体验制作擂茶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擂茶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大班社会教案:
客家擂茶真好喝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喝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
2、让幼儿初步学习制作客家擂茶。
3、通过让幼儿闻闻、尝尝、做做,体验制作擂茶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擂茶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让幼儿初步学习客家擂茶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擂棍的使用
教学准备:
1、擂茶工具: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由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擂棍;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勺子等(四套)擂茶的用料:茶叶、芝麻、花生等(四套),记录表四份
2、事先擂好的擂茶
3、课件(制作擂茶的过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育理论依据:
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因此让幼儿动手做擂茶,了解本乡本土的文化,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过程:
一、闻一闻,尝一尝,引起幼儿对制作擂茶的兴趣。
(第一
课时)
1、出示准备好的擂茶,并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道特别好喝的茶,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擂茶,你们喝过擂茶吗?(幼儿自由讨论)
2、现在老师请你们来品尝一下老师制作的擂茶,看看味道如何?(分发擂茶)
(1)闻一闻,闻到了什么味道?(清香味)
(2)尝一尝,感觉怎么样?(很清爽,喉咙很舒服等)
3、你们想知道好喝的擂茶是什么人发明的?擂茶是怎么做成的?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客家爱擂茶的文化习俗。
1、放多媒体课件,(一个客家装扮的客家女人在擂擂茶,旁边放有芝麻、茶叶等材料)
看完后提问:这个阿姨为什么这样打扮?她在干什么呀?(先让幼儿说,再老师说)
小结:擂茶是客家人发明的,古时候客家人就喜欢用芝麻、茶叶放到擂钵里用擂棍来回地擂,然后放入开水,发现很好喝,后来就用擂茶来热情招待客人,客人都很喜欢喝,慢慢地客家人就形成了喝擂茶的习俗了,有什么重大的节日和活动客家人都喜欢献上擂茶,表示欢迎客人的到来。
提问:客家人是怎样做擂茶的?什么时候喜欢做擂茶?
三、介绍客家擂茶的用处。
1、好喝的擂茶
老师每次回老家的时候,家乡人经常用擂茶招待我们,可好喝了,现在老师也学会做擂茶,除了放芝麻、茶叶以外,还会放许多的东西,如加入花生、蔬菜、菊花、红小豆等等,香气扑鼻,味道棒极了。
2、营养的擂茶。
擂茶不但好喝,而且是一道非常有营养的汤茶,因为在茶里面可以放好多的食品,可以补充维生素,经常吃擂茶,小朋友的身体会长得棒棒的。
3、治病的擂茶。
除此以外,擂茶还可以治很多病呢,比如说生病感冒了,小朋友可以多喝擂茶,可以驱寒,这样就能把你身体上的病毒赶跑,很快就会好的,所以小朋友要多吃擂茶,假如小朋友不喜欢喝茶叶那就少放点茶叶。
4、提问:擂茶有什么用处?
擂茶的用处可真大,小朋友你们想学做擂茶吗?等下老师就教你们学做擂茶。
三、幼儿制作擂茶。
(第二课时)
1、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制作擂茶的过程。
看完后提问:
(1)老师介绍擂擂茶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擂钵、擂棍、捞子。
这个阿姨手里拿的是什么?(介绍雷棍)
这个大盆子用来干什么?(介绍雷钵:里面不光滑,很粗糙,并让幼儿摸一摸)
(2)教师示范,并重点让幼儿观察老师如何使用擂棍的。
小朋友在使用擂棍的时候,要用点力,然后在擂钵里绕圆来回地和里面的材料摩擦,把食品磨碎就可以了。
(3)放课件,让幼儿完整观察制作擂茶的过程。
2、幼儿制作擂茶
(1)老师提示:现在我们分四个组,每个组有一套擂擂茶的工具,是什么?还有一些要用到的材料,有什么材料?这些材料由小朋友选择自己的口味。
每个组有一张记录表,你们用了什么东西,就做个记号。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让幼儿学习如何使用擂棍。
四、擂茶品尝会。
1、现在小朋友的擂茶已经做好了,每个组派个代表,说说你们组用了什么材料做成的。
2、请小朋友互相品尝客家擂茶。
并讨论用什么材料做的更好喝?
小结:
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做客家擂茶,客家擂茶好不好喝呀?回家后做给家人喝,好吗?
教学评析
我在客家文化城喝过我在老家田村喝过了当问到小朋友有喝过擂茶时,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当问到擂茶是怎么做成的,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小朋友不知道好喝的擂茶是怎么做出来的,更不知道擂茶的由来,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幼儿了解客家擂茶的由来,让幼儿对擂茶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让幼儿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特别是在让幼儿体验制作擂茶过程中,小朋友积极性很高,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组长也分配了幼儿各自的任务,小朋友合作地很愉快,并且敢于探索。
通过擂茶品尝会让幼儿学会了分享,小朋友脸上个个洋溢着笑脸。
老师,我要擂擂茶给爸爸妈妈喝。
我要擂擂茶给客人喝。
下次,我们擂擂茶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喝但是用擂棍擂擂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
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小百科:客家人是一个具有华夏族特征的汉族分支,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一个汉族民系,是中国南方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的本地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