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读音
处暑的处的读音范文

处暑的处的读音范文处暑的“处”的读音为:chǔ处暑chǔ shǔ(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八月二十三日左右。
《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朱右曾校释引孔颖达曰:“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
”唐陆龟蒙《袭美题郊居十首次韵》之八:“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2)北方人称农历七月间的小蜻蜓为“处暑”。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今俗指麦间小虫为麦秋,可笑也,亦犹北人指七月间小蜻蜓为处暑耳。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
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
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
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
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农事概要处暑时节蔬菜农事:继续做好蔬菜瓜果抗旱防台工作。
台风暴雨后加强培育管理,并及时抢种速生蔬菜;加强病虫害防治。
果树农事:柑桔:继续以抗旱、抗台、促进果实生长和促进秋梢生长为中心,加强锈壁虱、潜叶蛾等害虫的防治,警惕炭疽病、溃疡病的发生,追肥促梢、喷施叶面肥壮肥;杨梅:以抗旱、抗台、控秋梢促进花芽分化为中心,做好卷叶蛾、蓑蛾、蚧壳虫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畜牧农事:继续做好降温防暑和抗台工作;做好动物秋季防***工作。
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小常识:处暑的拼音是怎样的 .doc

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小常识:处暑的拼音是怎样的导语:多音字从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困扰着很多的朋友,很多时候是在是不知道多音字组成的词语该怎么念,哪怕现在已经从学校毕业了,多音字的困惑也是依然在的,现在来考考你处暑的拼音是怎样的?念第几声?这个问题小编还是知道的,二十四节气小常识:处暑读音现在开始。
二十四节气小常识:处暑的拼音是怎样的二十四节气小常识:处暑的拼音是怎样的处暑读音: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
《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气温处暑气温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
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
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
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
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
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
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
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
处暑时节为什么叫处暑简介

处暑时节为什么叫处暑简介处暑时节和三伏天气的炎热,状态不一样,并不是那种热到让人头晕眼花的酷热,而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干燥气息,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处暑时节为什么叫处暑简介,欢迎参阅。
处暑时节为什么叫处暑处暑,即“出暑”,意思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一节气的到来,代表着进入了气象意义的秋天。
进入处暑,开始形成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雨季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的是刮风天气,若天气中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的是一场像样的秋雨。
每每秋雨过后,人们会感受到明显的降温,就是人们常说的:下一次,冷一点;或者一场秋雨一场寒。
进入处暑,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雨后艳阳高照,人们往往对这种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是特别适应,容易引起感冒、呼吸道、肠胃炎等疾病。
处暑读音:chǔsh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八月二十三日左右。
《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朱右曾校释引孔颖达曰:“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
”唐陆龟蒙《袭美题郊居十首次韵》之八:“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北方人称农历七月间的小蜻蜓为“处暑”。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今俗指麦间小虫为麦秋,可笑也,亦犹北人指七月间小蜻蜓为处暑耳。
”处暑的含义是什么意思处暑的主要含义就是指夏天的离开,因为数它是大小数代表的是夏天,夏天的那种酷热感和我们即将到来的秋天不一样。
处暑即为出署,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它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此时的三伏已经接近尾声,白天热,早晚比较凉,昼夜温差比较大。
此时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进行水稻施肥。
处暑的习俗夏天有很多的荷花和荷叶,这些东西都有一种清热解热的感觉,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心中的燥热。
处暑是什么时候 处暑的由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处暑是什么时候处暑的由来
导语: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预示着天气渐渐转凉,大家要注意保暖。
那么大家知道处暑是什么时候吗?还有你确定你你读的处暑发音是正确的吗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预示着天气渐渐转凉,大家要注意保暖。
那么大家知道处暑是什么时候吗?还有你确定你你读的处暑发音是正确的吗?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处暑的发音及什么时候是处暑,和处暑的一些明间习俗。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知道怎么读处暑吗?如果你不确定你读的是正确的话,就赶紧来看看吧。
正确读法
处暑的正确读法是:处暑(chǔshǔ)。
处暑简介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
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
日期计算。
节气处暑读音怎么读

节气处暑读音怎么读处暑的处的读音“处暑”的“处”读第三声(chǔ)。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吃什么传统食物?1、鸭子,俗话说,”处暑吃鸭,无病各家“。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鸭肉也是秋季“贴秋膘”食物的首选。
2、龙眼,入秋后的龙眼,营养丰富,口感清甜多汁,滋补又润燥,因此就有着处暑吃龙眼的习俗,也可用龙眼果肉泡稀饭吃。
3、银耳汤,俗话说,“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进入秋季后气候干燥,滋阴润燥是养生的重点,因此处暑节气来上一锅滋补又下火的银耳汤,有利于平安过秋天。
4、红薯,说起红薯,其富含大量的粗纤维,它口感细腻,香甜绵软,常吃既能补充营养,又能促进消化,有利于通便排毒。
5、酸梅汤,民间有着“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一杯酸酸甜甜的酸梅汤咕嘟咕嘟喝下肚,酸中带甜,,燥热的暑气立马消散,那股沁凉之气,从喉咙直达脚底。
6、雪梨,梨是秋季最好的润肺食物之一,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于身体健康。
7、玉米,处暑是玉米成熟的季节,新鲜玉米是赖氨酸的主要****之一。
玉米里面的淀粉也可以提供大量的能量。
处暑后气候干燥,多吃玉米补充营养,缓解秋燥,益处多多。
处暑的诗句1.露华清。
天气爽、新秋已觉凉生。
——赵长卿《夏云峰(初秋有作)》2.夏去暑犹在,雨余凉始来。
——邵雍《初秋》3.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
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张九龄《初秋忆金均两弟》4.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杜牧《早秋客舍》6.夜久不能寐,坐来秋意浓。
——赵孟頫《新秋》7.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卢照邻《曲池荷》8.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9.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孔绍林《早秋》10.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处暑的拼音怎么读第几声

处暑的拼音怎么读_第几声处暑的拼音怎么读[ chǔ sh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八月二十三日左右。
《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朱右曾校释引孔颖达曰:“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
”唐陆龟蒙《袭美题郊居十首次韵》之八:“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2.北方人称农历七月间的小蜻蜓为“处暑”。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今俗指麦间小虫为麦秋,可笑也,亦犹北人指七月间小蜻蜓为处暑耳。
”处暑的处读第几声第三声解析:明代《月令七十二集解》对“处暑”的解释说:“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由此可见“处暑”之“处”是动词,应读上声,也就是第三声。
处暑,表示的是炎热的天气开始逐渐转凉,人们真正该开始保暖了。
处暑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气温下降,尤其是黄河以北地区的城市,气温下降非常明显,所以晚上要注意保暖,以免昼夜温差大着了凉。
处暑三候处暑三候: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一候鹰乃祭鸟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
二候天地始肃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
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
《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处暑三候具体解释一候鹰乃祭鸟它是以动物行为来总结出来的侯应,形容处暑时分正是老鹰进行开始大量捕措,但是老鹰在这个时候捕措的鸟类是不吃的,它会把很多鸟放在自己的家前面,就好像我们人祭祀一样,非常隆重。
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是因为本来处暑时节,天气变得秋高气爽,天气正好非常有利于老鹰捕捉猎物,同时这个时候的鸟类也正是吃粮食比较多的肥美的时候,这个季节就会出现老鹰捕捉鸟类的现象。
处暑为什么读第三声

处暑为什么读第三声什么是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位于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夏季的最后一节气。
它标志着夏天即将结束,秋季即将到来。
这个时节的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气也逐渐转凉。
在处暑之后,气温逐渐变凉,秋意渐浓,人们会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为什么处暑读第三声?一般来说,汉字的读音有四个声调,分别标记为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
而处暑这个词的读音正好是第三声。
那么,为什么处暑要读第三声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个词的起源。
处暑这个词在古代是用来表示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即夏天结束,进入秋天的意思。
它的本义是指夏天的炎热逐渐消退、凉爽来临。
这个词的意义和读音都体现了温度的变化。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词的构成。
处暑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处”和“暑”。
其中,“处”的本义是处理、停留的意思,“暑”的本义是夏天太阳的炎热。
将两个字放在一起,就形成了“处暑”的意思,表示处理夏天的炎热、准备迎接秋天的到来。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汉字的音韵规律。
汉字的读音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同的声调会对字的意义产生影响。
而处暑这个词的读音正好符合汉字的音韵规律,它的读音清脆、平稳,符合汉字的韵味。
综上所述,处暑为什么读第三声是因为它的本义、构成和音韵规律都符合这个读音。
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读音来感受汉字的意义和美感。
处暑的读音正好展现了炎热消退、凉爽到来的意象,给人一种清爽凉快的感觉。
处暑的气象特点除了读音上的特点,处暑这个节气还有一些气象上的特点。
在处暑时节,气温开始回落,热浪逐渐散去,天气逐渐转凉。
此时的空气湿度相对较低,天空晴朗,风力较小。
此外,在处暑时节也是气候过渡的时期,天气变化不稳定。
在这个时期,早晚温差较大,气温起伏不定。
有时会出现一天的气温差异很大,早晚凉爽,中午炎热。
这种气候特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需要及时调整着装和作息习惯。
此外,处暑这个时节也是秋风习习的季节,风力开始加强。
人们经常可以感受到微风的吹拂,夜晚的秋风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处暑的处是几声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处暑的处是几声整理(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是(立秋)过后的节气,立秋所表示的就是秋天的开头,今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处暑吧!那么处暑的意思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处暑的处是几声_处暑代表什么。
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处暑的处是几声:第三声(chǔ)明代《月令七十二集解》对“处暑”的解释说:“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由此可见“处暑”之“处”是动词,应读上声,也就是第三声。
处暑的“处”含有终止的意思,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
这时酷暑已过,气温渐渐下降。
《辞海》在“处暑”词条中引用古书对“处暑”的解释说:“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
”意思是:酷暑将过而慢慢消退。
读去声的“处”字都不具有上述意义。
处暑代表什么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其次个节气,时间在每年新历的8月22到8月24之间,详细由那一年太阳到达黄经150°的时间而定。
处暑,表示的是酷热的天气开头渐渐转凉,人们真正该开头保暖了。
处暑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气温下降,尤其是黄河以北地区的城市,气温下降特别明显,所以晚上要留意保暖,以免昼夜温差大着了凉。
处暑季节,北方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南方却会迎来“秋老虎”,秋老虎是短暂消失高温天气的一种现象,温度有时还会高达40摄氏度,所以在秋季简单引起山火,所以要留意警惕预防。
秋老虎期间,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仅要防火防干旱,还要防洪涝,由于这时候的南方是台风频发的季节,时不时就有一个台风来袭,人们需做好应对风灾的预备。
处暑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隐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酷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注“处暑”为chǔshǔ。
但是为什么“处暑”的“处”要读第三声,一般的词典不会解释。
“处”的本义是隐,止。
《说文》释“处”:止也,得几而止。
(注意:“处”的偏旁“夂”并不是反文,甲骨文是“止”的倒写,与“止”同义,有后退、下降之义。
小篆“处”字里面不是“卜”而是“几”。
)《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释“处”曰:止几会意。
“几”是矮小的桌子,用来依靠休息。
因而“处”的意思是止息、停留。
“处”的重文(异体)“处”,于“处”上加一有隐义的“虍”,“虍”本义乃“虎文也,象形”(《说文·虍部》)。
虎字下之几,像虎踞时两足之形,虎因捕兽而隐伏草丛,故不见其足(几),惟见其皮上斑纹。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以为虍“象其文章屈曲也”。
“处”的隐义古籍有证,如《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文中“处”与“出”相对,“默”与“语”相对。
“处”字的隐义,还可以从古人名、字之间的关系得到证实。
如西晋极负盛名的周处,字子隐,可知处、隐同义。
解决了“处”字的本义,我们就好理解“处暑”的含义了。
“处暑”是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此时暑气渐隐,天气转凉。
《月令十二集解》解“处暑”曰:“七月(指农历)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这时的三伏天气已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
此时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人们常讲的“秋老虎”的说法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
“处”作退隐、消隐、居止、潜伏等义讲是动词,读第三声。
如“处女”“处士”之“处”。
处女今指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子,但它原来指的是尚未出嫁(即隐居娘家)的女子。
处士指的是没有做官的士人,唐颜师古注《汉书》云:“处士,谓不官于朝而居家者也。
”“处暑”“处女”“处士”这三个传统词语中的“处”义同音同,都读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