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溶酶体

合集下载

某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1335)

某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1335)

某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50分,每题5分)1. 溶酶体只消化由细胞胞吞作用吞入细胞的物质。

()答案:错误解析:肝细胞也可清除体内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死亡坏死和死亡的细胞。

2. 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组装方式看,DNA和RNA都是复制组装,即都是以自身为模板合成一个完全相同的分子。

()答案:错误解析:RNA复制组装需要经过成品必需与修饰,不是以自身为模板合成的一个完全相同的分子,如(+)链RNA需要先以自身合成(-)链RNA,再由(-)链RNA合成(+)链RNA。

3. 单细胞生物不存在细胞分化的现象。

()[南京师范大学2004研]答案:错误解析:细胞分化并非多微生物细胞生物体的特征。

单细胞生物甚至原核生物也存在细胞分化问题。

如枯草杆菌结核的形成,啤酒酵母单倍体孢子的形成及萌发形成的α和a两种交配型。

特别是黏菌汤宝如在孢子形成整个过程中,由单细胞变形体形成的蛞蝓形假原生质团,进一步分化为柄原核细胞和孢子的过程,均涉及一系列特异基因的表达。

4. 一种mRNA可能包含序列:AATTGACCCCGGTCAA。

()答案:错误解析:RNA含有尿嘧啶(U)但不含胸腺嘧啶(T)。

5. 细胞内的生化过程总是能完全在试管内实现。

()答案:错误解析:在细胞内与试管内的生化过程的根本区别是:细胞表现为有严格程序的、自动控制的代谢体系。

在试管内换句话说再现内共细胞内的生物过程,有待进一步发展。

6. 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异质性的细胞器,它来自高尔基体,参与膜的流动。

()答案:错误解析:过氧化物酶体不是来自高尔基体,不属于蕨科膜细胞器的膜结合细胞器,主要作用是将过氧化氢脱水,不参与膜流动。

7. 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指蛋白质、脂类和DNA等。

细胞生物学-5

细胞生物学-5

细胞生物学-5(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7,分数:7.00)1.当某种溶酶体酶缺失或溶酶体发生的某个环节出现故障时,细胞的溶酶体内常常充满了未被降解的物质而引起疾病。

这类疾病一般称为 1,它是一种 2遗传病。

(分数:1.00)解析:储积症;隐性2.一种溶酶体贮存病是由于病人缺损N -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而不能产生 1,因而溶酶体酶在转运时,不能被受体识别进入溶酶体中,溶酶体中的生物大分子不能被降解。

(分数:1.00)解析:M6P标记3.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是在 1上进行的。

因为上面含有丰富的 2系统,使有害物质转化。

(分数:1.00)解析:光面内质网;氧化还原酶4.光面内质网功能主要包括 1、 2和 3。

而糙面内质网最主要的功能是 4。

(分数:1.00)解析:合成脂类;解毒作用;精原代谢;蛋白质加工和修饰5.通常内体与内吞体结合,在内体 1作用下,内吞体中 2和 3分离, 4形成的膜泡所携带的物质最终与溶酶体结合。

(分数:1.00)解析:酸性环境;配体;受体;内体膜6.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 1,除进行糖基化修饰外,还可以进行 2、 3和 4等修饰作用,以使新生多肽链折叠成正确的三维结构。

(分数:1.00)解析:蛋白质;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的形成7.磷脂合成是在光面内质网的 1面上进行的,合成的磷脂向其他细胞部位转移的方式主要是 2和 3。

(分数:1.00)解析:细胞质基质侧;出芽的方式转运到高尔基体;借水溶性载体蛋白在膜之间转移二、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13.00)8.细胞质中合成脂类的重要场所是______。

(分数:1.00)A.糙面内质网B.光面内质网√C.高尔基体D.胞质溶胶解析:9.细胞内具有质子泵的细胞器包括______。

(分数:1.00)A.高尔基器√B.溶酶体C.核糖体D.叶绿体解析:10.细胞质中合成脂类的重要场所是______。

(分数:1.00)A.糙面内质网B.光面内质网√C.高尔基体D.胞质溶胶解析:11.次级溶解体内______。

细胞生物学全套资料--第五节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细胞生物学全套资料--第五节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五节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一、溶酶体的结构* 1955年de Duve与Novikoff,首次发现溶酶体(lysosome)* 它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 具有异质性,形态、大小及其内含的水解酶种类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标志酶为酸性磷酸酶。

* 根据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残体(residual body)。

1、初级溶酶体* 直径约0.2~0.5um膜厚7.5nm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是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图6-27)* 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活性只有当溶酶体破裂or 其它物质进入,才有酶活性* 其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磷酸酶、硫酸酯酶、磷脂酶类,已知60余种,均属于酸性水解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5左右* 溶酶体膜与质膜厚度相近,但成分不同主要区别是:①膜有质子泵,将H+泵入溶酶体,使其pH值降低②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降解图6-27 初级溶酶体引自http://www.uni-mainz.de/2、次级溶酶体* 都是消化泡(图6-28)正在进行or 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 分为异噬溶酶体,消化的物质来自外源自噬溶酶体消化的物质,是细胞本身的各种组分图6-28 次级溶酶体引自http://www.uni-mainz.de/3、残体* 又称后溶酶体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故名* 残体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肝细胞中的脂褐质(图6-29)图6-29 肝细胞中的脂褐质引自《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图谱》1989二、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的主要作用:* 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细胞自溶、防御&对某些物质的利用均与溶酶体的消化作用有关1、细胞内消化对高等动物而言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而一些大分子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如,内吞低密度脂蛋白,获得胆固醇(溶酶体中)对一些单细胞真核生物,溶酶体的消化作用更为重要2、细胞凋亡个体发生过程中往往涉及组织or 器官的改造or 重建如,昆虫、蛙类的变态发育等等此过程是在基因控制下实现的,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注定要消除的细胞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消化3、自体吞噬清除细胞中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等如,许多生物大分子的半衰期,只有几小时至几天肝细胞中线粒体的平均寿命约10天左右。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解答【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版】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解答【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版】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Hayflick界限正常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不是无限的,而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约50次)的增殖。

由美国生物学家Leonard Hayflick提出。

2、细胞凋亡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

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以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

3、细胞坏死细胞受到意外损伤,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而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形式。

细胞坏死时,细胞内含物释放到胞外,引起周围区域的炎症反应。

4、细胞衰老一般含义是复制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指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增殖后,停止生长,细胞形态和生理代谢活动发生显著退化的过程。

5、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6、管家基因维持细胞基本功能所必需的基因,在所有细胞类型中均表达。

如:肌动蛋白、微管蛋白、组蛋白、核糖体蛋白、TAC 循环的关键酶等基因。

7、奢侈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有直接关系的基因。

如:胶原蛋白基因、角蛋白基因、血红蛋白基因、肌动蛋白基因、肌球蛋白基因等。

8、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9、癌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具有恶性增殖和扩散、转移能力的细胞。

10、原癌基因可促进细胞增殖的正常基因,其功能获得性突变形式为癌基因,具有促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能力。

11、抑癌基因抑癌基因又称肿瘤抑制基因,是细胞的制动器它们编码的蛋白质抑制细胞生长,并阻止细胞癌变。

12、再生生物体的整体或器官因创伤而发生部分丢失,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和功能上相同的结构,这一修复过程称为再生。

简言之,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成被截除之后重新生成的过程叫再生。

13、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之间的有序过程。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细胞⽣物学》复习要点第⼀章绪论掌握内容:●细胞⽣物学的概念:细胞⽣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物学是应⽤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物学的观念和⽅法,以细胞作为⽣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思维为出发点,探索⽣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核⼼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平上结合起来。

(P2)●细胞⽣物学研究的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核、染⾊体及基因表达2、⽣物膜与细胞器3、细胞⾻架体系细胞的重⼤⽣命活动: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与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细胞的信号转导基因重组改造细胞:9、细胞⼯程第⼆章细胞的统⼀性与多样性掌握内容:⼀、为什么说细胞是⽣命活动基本单位?1、⼀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的、有序的⾃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命。

(⼆、细胞的基本共性1.所有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2.脂-蛋⽩体系的⽣物膜3.DNA-RNA的遗传装置4.蛋⽩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5.⼀分为⼆分裂⽅式)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较(P36表2-2、P37表2-3)问题: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根本区别?答:1.内膜系统的分化及其功能的区域化与专⼀化演变;2.遗传装置与基因表达的复杂化与多层次化。

第三章细胞⽣物学研究⽅法掌握:⼀、主要研究⽅法的基本原理及应⽤⼆、名词解释:1、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长和⽣存的技术。

2、细胞株(cell strain)——原代培养细胞群经过⽣物学鉴定的具有特定标志或性质的细胞系。

(能够繁殖50代左右,在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其特征。

)3、细胞⼯程(Cell engineering)细胞⽔平上的⽣物⼯程。

即,⽤细胞⽣物学和分⼦⽣物学的理论、⽅法和技术,按⼈们的预定设计蓝图有计划地保存、改变和创造细胞遗传物质,以产⽣新的物种和品系,或⼤规模培养组织细胞以获得⽣物产品的技术称为细胞⼯程。

简述溶酶体的发生过程

简述溶酶体的发生过程

简述溶酶体的发生过程
溶酶体的发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生物学过程。

在细胞内,溶酶体是由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发生而来的。

通常,溶酶体的生成路径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途径,另一种是内吞作用-早期内体-晚期内体-溶酶体途径。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途径:在这种途径中,内质网上的蛋白质会经过翻译、修饰和分泌等过程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

在高尔基体内,这些蛋白质会被一系列酶催化,并形成泡状物质,称为前体溶酶体。

这些前体溶酶体随后会被运输到溶酶体。

在溶酶体内,前体溶酶体会被进一步催化和分解,形成成熟的溶酶体。

内吞作用-早期内体-晚期内体-溶酶体途径:这种途径主要是通过内吞作用将外部物质或细胞器内的有害物质吞噬入细胞内。

这些被吞噬的物质会形成内体,并在细胞质内游走。

在早期内体阶段,内体会被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修饰和分泌。

在晚期内体阶段,内体会进一步分化成为溶酶体。

总之,溶酶体的发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学过程,与细胞内多种机制有关,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内吞作用等。

溶酶体的形成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 1 -。

溶酶体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溶酶体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溶酶体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溶酶体是一种细胞质中的膜限定泡状结构,主要包含水解酶和各种酸性酶,是细胞内部分解和消化的主要机构。

它们在细胞内的功能非常重要,可以参与各种溶解和分解反应,如细胞内蛋白质降解、膜脂分解、糖原降解、细胞吞噬等过程。

溶酶体通常由两种主要的膜组成:内膜和外膜。

内膜是一个细胞质向内的薄膜,由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组成,可以防止溶酶体水解酶和酸性酶逸出到细胞质中。

外膜则是一个较稳定的膜,可以保护内膜免受外部损伤。

溶酶体的形成是通过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的转运和转化过程。

在内质网上合成的酸性酶以囊泡形式转运到高尔基体中,然后再被分泌到溶酶体中。

此外,溶酶体还可以吞噬和消化不需要的细胞成分或外来细胞,通过溶酶体消化酶的作用进行消化分解,使细胞获得新的能量和营养。

总之,溶酶体是细胞内分解和消化的重要机构,通过其中的酸性酶和水解酶对不需要的细胞成分或外来物质进行消化分解,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运作和生长发育。

《细胞生物学》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填空题

1、溶酶体内pH呈酸性,维持其酸性pH的质子泵为V型质子泵,而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质子泵2、植物细胞维持其细胞内外电位差是H+泵(H+-ATP酶)1、能对线粒体进行专一染色的活性染料是詹姆斯绿B。

2、线粒体在超微结构上可分为内膜、外膜、膜间隙、基质。

3、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内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膜是单胺氧化酶、膜间隙是腺苷酸激酶、基质是柠檬酸合成酶。

4、线粒体中,氧化和磷酸化密切偶联在一起,但却由两个不同的系统实现的,氧化过程主要由子传递链(呼吸链)实现,磷酸化主要由ATP合成酶完成完成。

5、细胞内膜上的呼吸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既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6、由线粒体异常病变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病,其中典型的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克山病。

7、植物细胞中具有特异的质体细胞器主要分为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8、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主要分为叶绿体膜、基质、类囊体。

9、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且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

10、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步: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和碳同化。

11、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

12、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形成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13、引导蛋白到线粒体中去的具有定向信息的特异氨基酸序列被称为导肽。

14、叶绿体中每3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2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

15、氧是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类囊体部位上所进行的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

1、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分泌蛋白、膜整合蛋白、细胞器驻留蛋白等。

2、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 N-连接和 O-连接;其中 N-连接主要在内质网上进行,指的是蛋白质上的天冬酰胺残基与 N乙酰葡糖胺直接连接,而 O-连接则是蛋白质上的丝氨酸与 N-乙酰半孔糖胺直接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萨病(黑朦性痴呆)
AR
氨基己糖苷酯酶A缺乏
糖酯降解受阻 脑中神经节苷脂M2增加
(100-300) 双眼失明、2-6岁死亡
谢谢
溶酶体 (lysosome)
生命科学学院 刘艳平
溶酶体(lysosome)
是细胞内由一层单位膜包围
的膜性细胞器,内含多种酸性水 解酶,能分解各种内源性或外源 性物质,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主要内容:
一、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二、类型 (重点) 三、形成 (重点) 四、功能 (重点) 五、病理变化
一、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 (一)形态结构
一个较短的N-端信号肽序列 一个高度糖基化的腔内区 一个单次跨膜区 一个由10个左右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的C-端胞质尾区
二、溶酶体的类型 (一)按功能状态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是指通过形成途径刚刚产生的溶 酶体。
初级溶酶体囊腔中的酶通常处于 非活性状态。
箭头示初级溶酶体
• 细胞器更新的重要方式 • 机体和细胞的自我保护
四、溶酶体的功能
•细胞正常的消化功能 •保护和防御作用 •参与激素的生成
原 料
合成 甲状腺球蛋白
水解
吞饮 泡
甲状腺素
lysosome
碘化
碘化甲 状腺球 蛋白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甲状腺素的合成过程
四、溶酶体的功能
•细胞正常的消化功能 •保护和防御作用 •参与激素的生成 •参与器官组织变态和退化
吞噬体
内体性溶酶体
液态物
吞饮体
异噬性溶酶体
出胞
残余小体 残渣 小分子
留胞堆积
细胞质中 重新利用
异噬作用的意义
1)为细胞的生存提供营养物质。 2)对机体起着防御功能。
2.自噬作用
破损衰老的 自噬体 细胞器
自噬性溶酶体 内体性溶酶体
出胞
残余小体 残渣 小分子
留胞堆积
细胞质中 重新利用
自噬作用的意义
•自噬性溶酶体 autophago lysosome
•混合性溶酶体 ambilysosome
异噬性溶酶体
3.三级溶酶体(tertiary lysosome):
吞噬性溶酶体进行消化作用,消化 不了的残渣物质累积在溶酶体中形成, 也称残余体。
特点:酶活性逐渐降低以致最终消失,进 入溶酶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终末状态。
1.光镜 gomori- 酸性磷酸酶法显
示, 可见小颗粒。
黑色及深 褐色为酸 性磷酸酶 (改良 Gomori铅 法染色,油 镜)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图片
光镜下的内皮细胞:绿色荧光定位溶酶体 红色显示线粒体
2、电镜
超薄切片, 柠檬酸铅、醋酸铀双重染色, 见溶酶体呈圆形,其中充满电子 密度高的物质。不同类型溶酶体具有多 型性和异质性。
去处: 以胞吐的方式被清除、释放到细胞外; 沉积于细胞内而不被外排。
存在方式: 脂褐质——衰老的神经细胞、心肌细 胞 髓样结构——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 胞 含铁小体——单核吞噬细胞
残余小体
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
(二)按形成过程不同分为两大类型
1.内体性溶酶体——是由高尔基复合体 芽生的运输小泡和经由细胞胞吞(饮) 作用形成的晚期内体合并而成。
矽肺病人
矽肺病人的肺
硅沉着病发病示意图
硅沉着病发病示意图
硅沉着病发病示意图
硅沉着病发病示意图
五、溶酶体与疾病
•硅沉着病 •先天性溶酶体病
Ⅱ型糖原贮积病 AR
α-葡萄糖苷酶缺乏(糖原不能分解)
糖原累积(肝、肌细胞的溶酶体中) 溶酶体增大 占据细胞质
肌无力、进行性心力衰竭
AR
婴儿黑朦性痴呆
进入RER腔内(溶酶体酶含甘露糖)
运输小泡
高尔基复合体顺面膜囊寡糖链上的甘露糖 残基被磷酸化 形成M-6-P
高尔基复合体反面膜囊上有M-6-P受体, 能特异与其结合,诱导溶酶体酶聚集并‘出 芽’离开高尔基复合体形成溶酶体。
四、溶酶体的功能
• 细胞正常的消化功能
• 保护和防御作用
1.异噬作用
固态物
自溶作用:
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其中的水 解酶到细胞质中,结果引起细胞自 身物质的溶解,整个细胞被释放的 酶所消化。
四、溶酶体的功能
•细胞正常的消化功能 •保护和防御作用 •参与激素的生成 •参与器官组织变态和退化 •协助受精
顶体的作用:
协助受精
五、溶酶体与疾病
•硅沉着病(矽肺 ):
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 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石 英)粉尘所致的永久性肺组织纤维化, 瘢痕形成。 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 丧失劳动力。
2.吞噬性溶酶体——是由内体性溶酶体 与来自胞内外的作用底物相互融合而 成。
三、溶酶体的形成和成熟过程
溶酶体水解酶前体 加入磷酸基团 M-6-P
顺面管网 rER
反面管网
高尔基复合体
ATP
ADP+Pi
H+ 内吞体 PH=6
去 除 磷

溶酶体酶 前溶酶体
成熟溶酶体
溶酶体的酶是由RER上的核糖体合成
2.次级溶酶体 (secondary lysosome) 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
细胞内、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 用时,即成为次级溶酶体。是溶酶体的 一种功能作用状态。
次级溶酶体体积较大,外型多不规 则,囊腔中含有正在被消化分解的物质 颗粒或残损的膜碎片。
•异噬性溶酶体 heterophago lysosome
膜蛋白,可防止溶酶体酶对自 身膜结构的消化分解; ※ 溶酶体膜上嵌有质子泵,可将H+泵入 溶酶体中,维持溶酶体酸性内环境。
核酸酶
蛋白酶
酸 糖苷酶 性
水 酯酶
PH~5
解 磷酸酯酶

硫酸酯酶
ATP
H+
ADP+Pi
磷酸酶
细胞质PH~7.2
溶酶体酶图解
(三)溶酶体膜糖蛋白家族有高度同源性 溶酶体膜糖蛋白家族的肽链组成结构包括:
溶酶体电镜图
(二)高度的异质性
※ 形态大小:差别大:最小者直径仅 50nm; 最大者直径可达数微米。
※ 数量分布:不同细胞中所含溶酶体 数量不同。
※ 理化性质:不同溶酶体中,所含水 解酶的种类不同。
(三)溶酶体的共同特征 ※ 均含有丰富的酸性水解酶,是溶酶
体的标志酶; ※ 溶酶体膜腔面富含高度糖基化的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