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高考全攻略之备战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知识点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以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知识点,请考生学习。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及公式】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s(t)=1/2at^2+v(0)t=【v(t)^2-v(0)^2】/(2a)={【v(t)+v(0)】/2}*tv(t)=v(0)+at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x=v0t+1/2at位移---速度公式:2ax=v2;-v02;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⑴受恒外力作用⑵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规律】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1=V0+a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0t+1/2at^2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V^2-V0^2=2as位移公式X=Vot+1/2at^2=Vot(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推导:⑴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⑵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函数(关于时间)是位移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函数是关于速度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就是ds/dt=v,dv/dt=a,d2s/dt2=a于是v=adt=at+v0,v0就是初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常数进而有s=vdt=(at+v0)dt=1/2at^2+v0t+C,(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显然t=0时,s=0,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s=1/2at^2+v0t这就是位移公式。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面攻略

不变的运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
(1)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0+at
.
1 2
(2)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at .
2
庆威物理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
2
2
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v -v0 =2ax
v=v0+at
.
推导
−0
1
−0 2
1 2
x v 0t+ at = 0 + 2 ( )
太过瘾了,还有其他方法吗?且往下看
庆威物理
方法七:推论法
【例题2】有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所
发生的位移分别为10 m和16 m,时间间隔为2 s,求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
[解析]
Δs
由 Δs=aT 可得 a= 2 =1.5 m/s2.
T
2
庆威物理
方法八:极值法
【例题3】两个光滑斜面,高度和斜面的总长度都相等,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小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
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
因为
1
3
xCB : X BA x AC : x AC 1 : 3
4
4
而通过xBA的时间为 t,所以通过xBC的时间tBC=t
庆威物理
方法四:时间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
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 1m / s 2
,
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正确答案:C】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总结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总结: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在恒定时间内,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
向某一方向(正方向或负方向)运动的运动方式。
2、运动的时间t和速度v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at,其中a是加速度。
3、运动的时间t和位移s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s=1/2at²,其中a是加速度。
4、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正方向运动,它的速度v和位移s都随时间t呈线性增长。
5、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负方向运动,它的速度v和位移s都随时间t呈线性减少。
6、物体以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根据它所处时刻t的位置,可
以求出它在该时刻t时的速度v,也可以求出它在该时刻t时
的加速度a。
7、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运动的速度v之
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s=vt来表示。
8、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时间t之
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v=at来表示。
9、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a和时间t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a=v/t来表示。
10、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a、速度v和位移s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s=1/2at²来表示。
总的来说,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向某一方向(正方向或负方向)运动的运动方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存在物体运动距离s与速度v、时间t、加速度a之间的物理关系,可以用物理公式来描述。
高考物理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复习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一、基本知识点梳理二、重点难点解析1.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例1.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 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距斜面底端34为l ,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
已知物体运动到l 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
解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设物体从B 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运动学公式得x BC =at 2BC2,x AC =a t +t BC22,又x BC =x AC4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解法二:基本公式法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初速度为v 0,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v 20=2ax AC ,v 2B =v 20-2ax AB ,x AB =34x AC解得v B =v 02又v B =v 0-at ,v B =at BC 解得t BC =t 。
解法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1) 因为x CB ∶x BA =x AC 4∶3x AC4=1∶3,而通过x BA 的时间为t ,所以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
解法四: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v -AC =v 0+02=v 02又v 20=2ax AC ,v 2B =2ax BC ,x BC =x AC 4,由以上三式解得v B =v 02可以看成v B 正好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 点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有t BC =t 。
解法五:图象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画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得S △AOC S △BDC =CO2CD2且S △AOC S △BDC =41,OD =t ,OC =t +t BC ,所以41=t +t BC 2t 2解得t BC =t 。
高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 三个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平均速度公式:2v t =v =v 0+v 2; (2)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为一定值:即∆x =aT 2(或x m −x n =(m −n)aT 2);(3)位移中点速度2v x =v 20+v 22。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 ;(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2-3)∶…∶(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gt ;②位移公式:x =1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x 。
2.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2)运动性质:匀变速 直线运动;(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②位移公式:x =v 0t -12gt 2。
高中物理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一、加速度与运动性质:
1.a=0 时,其运动形式为匀速直线运动;
2.a 为恒量时,其运动形式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若 a 与 v 同向,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a 与 v 反向,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υt=υ0+a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υ0 t+1/2a t^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υt^2=υ0^2+2aS
三、速度时间图像与位移时间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与时间轴平
行的直线。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与
倾斜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
抛物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例题一:
用升降机从井底提升物体。
升降机先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经过 5s 达到
10m/s,然后匀速运动 2s 后作匀减速运动,又经过 5s 恰好到达井口而停止, 试画出该
过程的速度图象,并求出井的深度?
例题二:
电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0.5m/s2,途径相隔 125 米的 AB 两点,共用 10 秒钟,那么,电车经过 B 点的速度是多少?。
(全国通用)2019年高考物理 考点一遍过 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doc

B.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 m/s
C.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 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
D.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
【答案】ACD
【解析】根据 ,可知下落的高度越大时间越长,A正确;根据 ,可得第一次抓住直尺时,直尺的速度 ,B错误;反应时间大于0.4 s,则直尺下落的高度大于 ,C正确; “反应时间”与长度是对应的关系,D正确。
A. s B. s C.2.5 s D.12.5 s
【答案】C
【解析】刹车时的加速度最小时,刹车时间最长,故 ,选C。
一个质点以初速度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t,位移大小为 ,末速度为,则 =
A. B. C. D.
【参考答案】C
【技巧点拨】本题应用 和 两式求解,实际上本题也可用 和 或者 和 进行求解,这说明运动学公式之间并不独立,可以相互推导,列多个式子求解未知量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列无效的式子。
2.有一长为L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下滑,当物体的速度为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的一半时,物体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 B. C. D.
【答案】C
某人从楼顶由静止释放一颗石子,如果忽略空气对石子的阻力,利用下面的哪些已知量可以测量这栋楼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已知)
A.石子落地时的速度
B.石子下落的时间
C.石子下落最初1 s内的平均速度
D.石子下落最后1 s内的位移
【参考答案】ABD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考查,关键是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解题时要正确选择研究过程,灵活选择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初速度不为0,加速度为重 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下 。
竖直上抛运动应用
研究物体上升和下落过程 中的速度、位移、时间等 关系,以及能量转化问题 。
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匀减速直线运动定义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开始,在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做减速直线运 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
初速度不为0,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且加速度大小恒定 。
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
研究刹车距离、安全行车等问题,以及涉及速度、位移、时间等关 系的实际问题。
06
解题技巧与易错点分析
选择题答题技巧
认真审题
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量 和所求的物理量,理解题意,避
免答非所问。
善于分析
04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理解加速度、速度和 时间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利用打点计时器、纸带等实验器材,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点 的位置,通过分析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速度 等物理量,从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实验器材和步骤
•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刻度尺、电源等。
易错点二 忽视公式和推论的适用条件。应 对策略: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公式和推论,注意其适用条 件和使用范围。
易错点三 计算过程中不注意单位换算。应 对策略: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 换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速度等物理量。通过绘制v-t图像或a-t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用运动学公式定义式:x v t ∆=∆,v a t ∆=∆,x v t= 匀变速直线运动:0v v at =+,2012x v t at =+,222v v ax -=,02v v v += 上式皆可作为矢量表达式,要特别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在规定正方向后,同向为正,反向为负。
二、竖直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的运动。
仅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在规定正方向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皆可适用。
对竖直方向仅受重力的运动,求解时要特别注意多解的分析,考虑是否存在多解,各解是否都有意义。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在各种题型中均可体现,常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电场力等,考查多个运动的比较分析或多过程问题的分析。
路面上以10 m/s 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路口遇到红灯后开始做减速运动,减速过程一共经历了4秒,则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2.5 m/s 2B .2.5 m/s 2C .–3 m/s 2D .3 m/s 2 【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由速度公式v =v 0+at ,代入数据有0=10 m/s+a ·4 s ,解得a =–2.5 m/s 2,选A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的应用,要特别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正负符号,明确加速度为负时,代表减速运动。
1.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 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当车速v ≤10 m/s 、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在上述条件下,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取4~6 m/s 2之间的某一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A .53s B .253s C .2.5 s D .12.5 s 【答案】C【解析】刹车时的加速度最小时,刹车时间最长,故00010s 2.5s 4v t a --===-,选C 。
一个质点以初速度0v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经过时间t ,位移大小为22at ,末速度为,则0:v v =A .4:3B .3:1C .5:3D .5:2 【参考答案】C【技巧点拨】本题应用2012x v t at =+和0v v at =+两式求解,实际上本题也可用2012x v t at =+和02v v x t +=或者0v v at =+和02v v x t +=进行求解,这说明运动学公式之间并不独立,可以相互推导,列多个式子求解未知量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列无效的式子。
1.物体在固定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匀加速下滑,最初4秒内经过的路程为s 1,最后4秒内经过的路程为s 2,且s 2–s 1=8 m ,s 1:s 2=1:2,则斜面全长是A .16 mB .24 mC .18 mD .12 m 【答案】C2.如图所示,质点a 、b 在直线PQ 上,质点a 沿PQ 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位移x 1时质点b 从Q 沿QP 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 2时和质点a 相遇,两质点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则PQ 距离为A .x 1+2x 2+122x xB .2x 1+x 2+212x xC .x 1+2x 2+122x xD .2x 1+x 2+122x x 【答案】A【解析】设两质点加速度为a ,则21112x at =,22212x at =,联立可得2211x t t x =,质点a 运动的总位移231212121()22x a t t x x x x =+=++,则12132222PQ x x x x x x =+=++,选A 。
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
已知A 、B 间的距离为4 m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 2。
则物体到达B 点的速度可能等于A .2 m/sB .3 m/sC .4 m/sD .5 m/s 【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由题意知物体在AB 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令物体在A 点的速度为v A ,B 点速度为v B ,加速度为a ,则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有222B A v v ax -=,得22B Av ax v =+v A >0,故有2 4 m/s B v ax >=,选D 。
【名师点睛】本题在解题时,除了运用速度位移公式外,还需要考虑实际的物理意义,物体能通过某电,意味着速度大于零。
1.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A .24 mB .96 mC .25 mD .25 m 或24 m 【答案】C【解析】汽车匀减速刹车的总时间05 s av t ==,故刹车后6 s 时,汽车已经停下,刹车6 s 的位移和5 s 的位移相同,为2025 m 2v x a==,选C 。
2.有一长为L 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下滑,当物体的速度为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的一半时,物体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 .2L B .22L C .4L D .(21)L - 【答案】C某人从楼顶由静止释放一颗石子,如果忽略空气对石子的阻力,利用下面的哪些已知量可以测量这栋楼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 已知)A .石子落地时的速度B .石子下落的时间C .石子下落最初1 s 内的平均速度D .石子下落最后1 s 内的位移 【参考答案】ABD【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考查,关键是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解题时要正确选择研究过程,灵活选择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1.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 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 cm ;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 cm 。
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B .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 m/sC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 s ,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答案】ACD 【解析】根据212h gt =,可知下落的高度越大时间越长,A 正确;根据22v gh =,可得第一次抓住直尺时,直尺的速度2 2 m/s v gh =,B 错误;反应时间大于0.4 s ,则直尺下落的高度大于21100.4 m 80cm 50cm 2⨯⨯=>,C 正确; “反应时间”与长度是对应的关系,D 正确。
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 s 先后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A .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B .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C .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小D .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 【答案】B从地面上将一个小球竖直上抛,经t 时间小球经过空中的某点A ,再经过t 时间小球又经过A 点。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抛出时的速率为2gtB .小球抛出时的速率为32gt C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32gt D .A 点的高度为212gt 【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知,小球从抛出至最高点用时32t ,则初速度032v gt =,A 错误,B 正确;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202928gt h g v ==,C 错误;A 点的高度22012A h v t gt gt =-=,D 错误。
【技巧点拨】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从开始抛出到最高点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位移相等,故两段运动以最高点为分界具有对称性。
学*1.在同一高度将质量相等的两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分别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球落地时位移相同B .在运动过程中,两球的加速度相同C .两球落地时速度相同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球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答案】D【解析】两个小球的初位置和末位置都相同,故两球落地时位移相同,A正确;在运动过程中,两球的加速度相同,均为g ,B 正确;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对上抛的球有22101()2v v h g --=,对下抛的球有222022v v h g-=,当h 1=h 2时,v 1=v 2,C 正确;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两球的速度变化量分别为Δv 1=v +v 0,Δv 2=v –v 0≠Δv 1,D 错误;故选D 。
2.一物体自空中的A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抛出,1 s 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 m/s ,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A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B .在A 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C .正在A 点,速度方向向下D .在A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 【答案】D1.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以加速度1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速度v 后,立即以加速度2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零,所用总时间为t 。
若物体以速度0v 匀速通过AB ,所用时间也为t ,则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 .02v v = B .1211t a a v += C .1211t a a v -= D .121112a a v+= 2.四川灾后重建中,在某工地上一卡车以速度10 m/s 匀速行驶,刹车后第1个2 s 内的位移与最后一个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3:2,设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4 s 内卡车通过的距离是A .2.5 mB .4 mC .12 mD .12.5 m3.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它通过的位移为s 时,末速度为v ;当它通过的位移为ns 时,末速度为A .nvB nvC .2n vD .v4.高速公路限速120 km/h ,一般也要求速度不小于80 km/h 。
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道,否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车祸。
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高速上行驶,设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30 m ,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 ,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 2,为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A .10 m/sB .15 m/sC .103m/sD .20 m/s5.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 =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s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分别为s =6t (m)(自行车)、21104s t t =-(汽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运动B .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做什么运动C .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汽车在后,自行车在前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 m6.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点,测得AB =2 m ,BC=3 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均为0.2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为20 m/s 2B .CD =4 mC .OA 间的距离为1.125 mD .OA 间的距离为1.5 m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依次通过B 、C 、D 点,最后到达底端E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