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必然的抵达答案

必然的抵达答案

必然的抵达答案【篇一: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s=txt>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标题:设问引出说明对象)①不久之前的报纸披露,某些名流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

人们可以从繁体的汉字之中读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愛”之中包含了“心”,“親人”必须相见,如此等等。

繁体汉字的阅读和书写犹如拜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有机会再次向祖先表示由衷的敬意。

(提出现象)②当然,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

反驳的声音迅速传来。

繁体汉字笔划繁杂,孩童的识字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难不前。

一些人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先生们,请默写“簫、齊、鸞、齡、靈、叢、釁”这么几个字,感觉如何?(引发思考)③如果允许插嘴凑趣,我愿意追加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使用篆书书写。

篆书不仅更为接近古代的象形文字,形象直观;而且,篆书的历史更为久远。

繁体汉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

不能抱怨这种要求的刁蛮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

(开玩笑地方式提出对恢复繁体字倡议的不同意见)④相信我——提出篆书书写的意图并非制造某种夸张的调侃,而是再现文字史的概貌。

篆书构成了文字史的第一个鼎盛期。

众所周知,繁体汉字的流通大约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事实上,文字史内部另一个更大的转折是篆书退出日常的书写领域——时间大约是汉魏之际。

我想指出的是,从篆书开始,或明或暗的汉字简化运动几乎始终活跃于文字史之中。

总之,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第一层,从文字史的角度发现简化的趋势)⑦偶尔能听到一种舆论:我们这个民族温柔敦厚,拘谨含蓄,很少显示出蓬勃的创新冲动。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料概述与简介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注意事项: 1.()(). 2.. 3.. 4..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浦东新区2016届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浦东新区2016届高三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①不久之前的报纸披露,某些名流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

人们可以从繁体的汉字之中读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愛”之中包含了“心”,“親人”必须相见,如此等等。

繁体汉字的阅读和书写犹如拜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有机会再次向祖先表示由衷的敬意。

②当然,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

反驳的声音迅速传来。

繁体汉字笔划繁杂,孩童的识字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难不前。

一些人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先生们,请默写“簫、齊、鸞、齡、靈、叢、釁”这么几个字,感觉如何?③如果允许插嘴凑趣,我愿意追加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使用篆书书写。

篆书不仅更为接近古代的象形文字,形象直观;而且,篆书的历史更为久远。

繁体汉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

不能抱怨这种要求的刁蛮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

④相信我——提出篆书书写的意图并非制造某种夸张的调侃,而是再现文字史的概貌。

篆书构成了文字史的第一个鼎盛期。

众所周知,繁体汉字的流通大约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事实上,文字史内部另一个更大的转折是篆书退出日常的书写领域——时间大约是汉魏之际。

我想指出的是,从篆书开始,或明或暗的汉字简化运动几乎始终活跃于文字史之中。

总之,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⑤我不想纠缠每一个字的简化方案,也不想谈论隶书之后诸种字体性质各异的简化特征,我真正兴趣的问题是:那些名流为什么未能察觉文字史内部如此明显的演变倾向——为什么未能察觉,恢复繁体汉字恰恰与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驰?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⑥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参考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参考版解析)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参考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2016年浦东新区高考一模语文答案

2016年浦东新区高考一模语文答案
2016年浦东新区一模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 1.(2分)形象直观、历史悠久(1分)能 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1分)
• 2.(3分)D
• 3.(3分)C
• 4.(2分)汉字发展的历史(文字史的概貌)(1 分)就是由繁到简(简化)(的历史或过程)(1 分)。补充答案:汉字的发展史就是汉字简化运 动史,汉字简
• 23.(2分)运用整句,(1分),节奏鲜明(1 分),强调了乐的具体内容,凸显了三休道人雅 致充实的生活情趣(1分)。
• 24.(2分)恐怕不了解我的人(1分)认为我对贫 贱感到忧伤(1分)。
• 25.(2分)D
• 26.(4分)首先亮出忧乐相半的观点(1分),再 指出君子应具有的理想,接着分别从得志与贫贱 两方面对比阐述忧乐的内涵,最后点明三休道人 的忧乐(2分)。总分式说理,层次清晰,逻辑分 明,增强说服力(1分)
• 示例五: 借景抒情,作者泛舟湖上饮酒吟诗,看到大明 湖的波光闪烁,大明湖碧空如洗,听到白鸟欢飞鸣叫,画 面开阔,表现出诗人畅游大明湖的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 情景交融。
• 五(16分)
• 17.(4分)(1)痛恨(2)使……安定(3)通“毁”, 毁坏(4)携带(送)
• 18.(2分)B
• 19.(5分)(1)(李华)想要从小路用车载着母亲逃 亡,被叛贼抓住,(被迫)担任凤阁舍人的伪职,叛贼被 平定后,(李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第一分句 “间”、“辇”各1分,后四个分句各1分,补足成分1分, 错译或漏译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 10.(3分)D • 11.(4分)第③段实写童年的“我”在梦中被
母亲温柔的声音唤醒的生活情景,表达我对生活 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2分);第⑮虚写 “我”在海难中沉入海底时仿佛听见母亲温柔的 声音,表达我对生的留恋,对爱、对美好生活的 渴望,(2分)。

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包含答案)

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包含答案)

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哲学大师的“转身”①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一些被称为哲学家的人,这些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与他们置身其中的现实世界保持距离:不苟同世俗之见,不迎合思想时尚。

如果非要用世俗的眼光和语言去描述他们,那就是他们大都是很有“性格”的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后,就在不少人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一些向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人也纷纷远离马克思主义之时,西方一些原本与马克思主义无缘的哲学大师却“转身..”走近马克思、选择马克思、拥抱马克思,这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思想文化界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新动向。

②德里达因开启解构理论而在西方世界享有盛名。

□□他一向以民主左派自居,□□他一直认为他的解构主义因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与被反缚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中的马克思主义水火不相融。

就是这个解构主义思想大师公开与撰写《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的当代资本主义最具有影响的守护人福山等对着干,他一口气列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十大弊端,并提出了只要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还存在,马克思主义就具有生命力。

他在《马克思的幽灵》中的许多词句,如“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者”等,已成为至理名言流传于世。

有人这样戏谑他:你正是挑了一个好的时候向马克思致敬。

他马上接着说:是的,正是时候!他还申明:我相信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政治品德。

他的意思是他走近马克思确实有点出乎他人之意料,但正是这种“出乎意料”,却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品德”。

他还在其《往返莫斯科》一书中说道,迄今他只要一听到《国际歌》,就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卷)与答案

201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卷)与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6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卷 语文(精校版 含答案 翻译)分析

2016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卷 语文(精校版 含答案 翻译)分析

2016年杨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1)艺术当然不是哲学,而且在一般人看来艺术应该是哲学的反面。

但艺术和哲学有一个不应忽略的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不能吃不能穿,即没有功利的效用,可人类就产生了它们,而且文明程度越高,它们的地位也就越高。

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问宇宙和人生的意义,艺术、宗教和哲学是人类追索这类问题的途径。

(2)哲学不是艺术,却也能像艺术一样给人以美感,什么是哲学?康德把哲学分为“学院哲学”和“世界哲学”,前者是大学里教授们的所谓专业哲学,讲究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讲究命题演绎和语词分析等等。

而世界哲学则不然,它关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关心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

人活着意义何在?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就是基本的哲学问题。

世界哲学所关心的问题,并一定要用哲学方式去追求,去探讨,用艺术的方式,同样可以去追求、去探讨。

(3)什么是艺术?艺术一词在西方语言中最初的意思是技艺。

中国古代也有艺术一词,对艺术的理解也是技艺、技能。

但是人们渐渐明白艺术和技艺不是一回事。

艺术不可能是任何一种技艺,艺术家当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的技能和技巧,他获得这种技巧就和工匠一样,部分是通过个人经验,部分是通过分享他人经验。

()单凭由此获得的技巧并不会使一个人成为艺术家。

()一个技师可能造就,而一个艺术家却是天生的。

对于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很多人会回答艺术就是娱乐。

今天,在艺术名下从事的绝大部分活动,其实就是娱乐。

但艺术不是娱乐,娱乐只是艺术在某些时候产生的一种效能。

艺术家们把艺术看作是他们思索世界和探索人生基本问题的途径。

艺术是用诉述感情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同时又是有思想的表达感情,而思想就必然与哲学有关,如小说、影视作品等。

(4)哲学因艺术而可爱,艺术因哲学而伟大,一切伟大的艺术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体现了某种哲学思想。

一切可爱的哲学之所以可爱,就是因为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体现了某种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标题:设问引出说明对象①不久之前的报纸披露,某些名流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

人们可以从繁体的汉字之中读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愛”之中包含了“心”,“親人”必须相见,如此等等。

繁体汉字的阅读和书写犹如拜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有机会再次向祖先表示由衷的敬意。

(提出现象②当然,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

反驳的声音迅速传来。

繁体汉字笔划繁杂,孩童的识字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难不前。

一些人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先生们,请默写“簫xiāo、齊jì、鸞luán、齡líng、靈líng、叢cóng、釁xìn”这么几个字,感觉如何?(引发思考③如果允许插嘴凑趣,我愿意追加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使用篆书书写。

篆书不仅更为接近古代的象形文字,形象直观;而且,篆书的历史更为久远。

繁体汉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

不能抱怨这种要求的刁蛮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

(开玩笑地方式提出对恢复繁体字倡议的不同意见④相信我——提出篆书书写的意图并非制造某种夸张的调侃,而是再现文字史的概貌。

篆书构成了文字史的第一个鼎盛期。

众所周知,繁体汉字的流通大约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事实上,文字史内部另一个更大的转折是篆书退出日常的书写领域——时间大约是汉魏之际。

我想指出的是,从篆书开始,或明或暗的汉字简化运动几乎始终活跃于文字史之中。

总之,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第一层,从文字史的角度发现简化的趋势⑤我不想纠缠每一个字的简化方案,也不想谈论隶书之后诸种字体性质各异的简化特征,我真正兴趣的问题是:那些名流为什么未能察觉文字史内部如此明显的演变倾向——为什么未能察觉,恢复繁体汉字恰恰与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驰?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提出设问:祖先的文化遗产是什么?⑥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

从四大发明到长城或者大运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绚烂的唐诗宋词,历史曾经将一笔又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转交给后人。

这些财富的内容如此丰富,以至于许多人常常遗忘了最为重要的一笔——古人的创造精神。

(文化遗产是古人的创造精神⑦偶尔能听到一种舆论:我们这个民族温柔敦厚,拘谨含蓄,很少显示出蓬勃的创新冲动。

这种观点显然不对——一个没有创新冲动的民族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文化遗产?但是,多数人愿意承认另一个特征:我们这个民族崇尚古人,尊重传统,敢于自我作古、独树一帜的人并不太多。

对于某些人说来,古人的辉煌业绩时常悄悄地转化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牢笼。

这时,一个问题愈来愈尖锐: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创新到固步自封,点题再设问⑧我想更多地提到“古人的创造精神”。

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巨。

创新不是单纯地依靠灵感、聪明和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还包含了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

创新意味着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

为什么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诱因。

公务文字交流数量的急剧增加,书写工具的改变,这一切无不迫切地召唤另一种更为便捷的新型字体。

这时,文字创新及时地赢得了一个空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汉字简化存在相近的理由:文字交流的规模前所未有,书写工具的日新月异,大众的识字如何更为容易,孩童如何启蒙教育——这时,汉字的简化成为一项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

尽管如此,对于许多人说来,一个小小的不适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

(第二层,创新的条件——灵感、聪明、想象力、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⑨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至少可以从文字史的演变察觉,古人曾经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积极互动。

如果想到的仅仅是恢复繁体汉字而没有意识到这些汉字的来龙去脉,没有意识到隐藏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背后不懈的创造精神,那么,这种做法业已迹近于买椟还珠了。

(文字史让我们明白学习的是创造精神⑩许多人已经熟悉了李鸿章的形容:现代社会的降临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科技,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各种剧烈的震荡纷至沓来。

这时,古人的现成经验显然不够用了。

期求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的古人完整地解答当前遭遇的问题,只能证明我们的平庸和懈怠。

古人的业绩属于过去,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毋宁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

11无论是争辩汉字的繁简还是别的主题,“古人的创造精神”必须成为我们关注的首要内容。

(第三层,点明主旨(有删改1.根据文意,第③段“相同的逻辑”表明篆书与繁体字都具有_形象直观、历史悠久(1分特点和____能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1分____ 功能。

(2分考点分析:明确词句的指代内容,突破口第三段与第一段中对于篆书和繁体字共同点的提炼。

2.联系全文,下列有关“繁简之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3分A.繁简之争不仅是选择汉字形体的争议,更显示出思想观念的差异。

B.主繁方从汉字的文化内涵角度强调恢复使用繁体字利于传承文化。

C.主简方从书写的便利实用角度强调简化繁体字与传承文化不冲突。

D.繁简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恢复繁体汉字,因而是全文的中心话题。

(本文的中心话题是向古人学习创造精神考点分析: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⑧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

(3分①我们稍作计算即可明白:现今每天文字交流的巨大数量②当然,这个文化工程已经为中国古籍的研习或者书法艺术保留了繁体汉字的特殊区域③但是,许多人仍然感到了不适,似乎是某种熟悉的感觉遭到了破坏④如果每一个字的平均耗时增加0.1秒,整个社会必须增添多少成本⑤必须承认,这个文化工程的开启需要胆魄和非凡的勇气A.②⑤①④③B.②①③④⑤C.⑤②③①④D.⑤④①③②考点分析:在语段理解的基础上,发现进行汉字简化工程的重要兼职,注意关联词语的提示作用。

4.概括第④段的大意。

(2分汉字发展的历史(文字史的概貌(1分就是由繁到简(简化(的历史或过程(1分。

补充答案:汉字的发展史就是汉字简化运动史,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点分析:注重到“文字史”以及其变化过程。

5.简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本段承接上文的“繁简之争”(1分,对专家提倡繁体字进一步提出质疑(1分,引出下文对古人创造精神的阐述(1分。

考点分析:结构上强调“承上启下”,内容上明确“承上”是对倡导繁体字的质疑,启下是对古人创造精神。

6.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试分析下列事例所体现的“创新精神”。

(4分近几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如淘宝、京东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

答案提要:创新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意味着与所处的时代进行积极互动,能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最新举措(1分。

当前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如淘宝、京东购物等,就是因为马云等人敏锐地发现了网络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模式的影响,利用人们更直接、更便捷、更实惠的消费需求,适时地创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

考点分析:明确对于创新的全面认识(第8小节,扣住“与所处时代积极互动”、“最佳时间、地点”、“实施最新举措”进行分析,2分,语言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1分吻如刀割内尔明·伊尔迪里姆(1嗨,我是萨米。

不用冥思苦想我们在哪里遇见过。

我们素未谋面。

(2我是萨米,今年16岁。

童年的我渴望长大后成为一名船长。

我常常梦见旗子、桅杆,还有救生艇入海的咯吱声等,我梦见自己身着雪白制服站在桥上。

暴风雨会不时袭来,大海会愤怒地咆哮,那汹涌的波涛如同挥舞斧头的强盗般冲击甲板。

船上一片狼藉,我自然会快速上去查看。

听起来甚是自负,但我就是充满英雄气概,我就是有能力让最狂热最暴躁的大海卑躬屈膝。

(3为了缓解乘客的恐惧,我会漫步在甲板上,抚摸孩子们的头发,询问老人们的健康,为年轻女士点燃香烟。

我会伏在船的栏杆上和鱼儿对话,看着城市灯光照亮了远方的海岸,憧憬着把船泊在前方等待我的福地。

港口城市热切地召唤着我,把隐藏在其闪烁灯光下的财富放在我的脚前。

我会向着灯光满速前进。

就在我即将抵达甜蜜梦境中的海岸时,耳旁传来母亲温柔的声音,“醒醒,早上了。

”(4我会起床祈祷:亲爱的上帝,即便我永远成不了一个船长,至少赐予我一次乘船远航的机会吧。

当我能在大海上航行的时候,我会抱怨上学仅仅为了去解决“浴缸里有多少升水……”这样的问题。

我会在早餐时把梦境复述给母亲听。

她一边笑意盈盈地倾听,一边在面包上涂上橘子酱。

那样的年代里我们餐桌上有橘子酱,母亲的呼吸温暖着我们的壁炉,真是一段快乐的日子。

(5然后我长大了,那个名曰战争的东西在我的小镇爆发。

它改变了城市之光的颜色。

闪烁着对生活热情的那些灯光一个又一个地熄灭了,让位于葬礼上的悲伤油灯。

夜晚落在我们身上的是炸弹雨,而不是流星。

一场大火让我家的房子被夷为平地。

火焰吞噬了很多人,我母亲是其中一个。

如同地狱的火焰烧毁我的家人、我们的房子、我们的过去和我们对未来的希望,一个接着一个。

(6我风烛残年的父亲决定带我离开。

终于有一天他宣布:“我们明天离开。

”那天晚上是我最后一次在长大的城市睡觉,也是多年来第一次又梦见了童年的梦。

海浪拍打着轮船,我在桥上微笑着。

地中海像一个地图横亘在我面前。

在地平线上,一个小小的被冲刷得很白的房子在那个新城市充满希望的灯光里向我眨眼。

(7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来到土耳其边境,到了一个他们称之为难民营的地方。

“别担心,”我父亲会说,“我们不会待很久。

”父亲和很多人一样打算离开难民营去寻找更好的地方。

所有人都指向同一个救世主——阿卜杜拉,他会告诉我们出路。

但他说旅途费用昂贵,要到达灯火通明的城市并开始新的生活,每人要4000美元。

父亲先是凝视我,又看看阿卜杜拉,然后又望了望脚下那裂开的土地。

几天后,他做出了决定。

有天晚上,他靠过来在我耳边低语:“你明天离开。

”(8“你呢?”(9“你先走,我随后就到。

”(10撒谎从来都不是父亲的强项,这次仍然不是。

(11我鼓足勇气才说出来:“没有你,我哪里都不去。

”但他示意让我闭嘴,仿佛我说了最亵渎神灵的话。

那天晚上夜空没有星星,我无法许愿。

我只是紧紧攥住父亲的手。

(12第二天父亲陪我到难民营出口处,那里有辆红色卡车在等我。

他数了4000美元,放到阿卜杜拉张开的双手上。

父亲站在司机旁边,把我用力地推出去。

我弯下腰,亲吻了他那疲惫的双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