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俗世奇人
冯骥才●俗世奇人19篇(10—19)

冯骥才●俗世奇人19篇(10—19)作家简介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
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俗世奇人(10—19)背头杨认牙青云楼主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泥人张绝盗小达子龙袍郑大回刘道元活出殡背头杨● 冯骥才光绪庚子后,社会维新,人心思变,光怪陆离,无奇不有,大直沽冒出一个奇人,人称背头杨。
当时,男人的辫子剪得太急,而且头发受之父母,不肯剪去太多,剪完后又没有新发型接着,于是就剩下一头长长的散发,赛玉米穗子背在后脑壳上,俗称马子盖,大名叫背头。
背头便成了维新的男人们流行的发式了。
既然如此,这个留背头姓杨的还有嘛新鲜的?您问得好,我告您——这人是女的!大直沽有个姓杨的大户。
两个没出门的闺女。
杨大小姐,斯文好静,整天呆在家;杨二小姐,激进好动,终日外边跑,模样和性情都跟小子们一样,而且好时髦,外边流行什么,她就立即弄到自己身上来。
她头次听到革命二字,马上就铰了头发,仿照维新的男人们留个背头,这在当时可是个大新闻。
可她不管家里怎么闹,外头怎么说,我行我素,快意得很。
但没出十天,麻烦就来了——这天榜晚,背头杨打老龙头的西学堂听完时事演讲回家,下边憋了一泡尿。
她急着往家赶,愈急愈憋不住。
简直赛江河翻浪,要决口子。
她见道边有间茅厕,便一头钻进去。
天下的茅厕都是一边男一边女,中间隔道墙,左男右女。
她正解裤带的当口,只听蹲着的一个女的大声尖叫:“流氓,流氓!”跟着,另一个也叫起来,声音更大,她给这一叫弄懵了。
闹不清流氓在哪儿,提着裤子跑出去,谁料里边的几个女的跟着跑出来,喊打叫骂,认准她是个到女厕所占便宜的坏小子。
过路的人上来把她截住,一拥而上,连踢带打。
背头杨叫着:“别打,别打,我是女的!”谁料招致更凶猛的殴打:“打就打你这冒牌的‘女的’!”直到巡警来,认出这是杨家的二小姐,才把她救出来送回家。
冯骥才《俗世奇人》(lt;刷子李gt;lt;泥人张gt;)原文-电子课文

冯骥才《俗世奇人》(lt;刷子李gt;lt;泥人张gt;)原文-电子课文冯骥才《俗世奇人》(lt;刷子李gt;lt;泥人张gt;)原文/电子课文俗世奇人作者:冯骥才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
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
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刷子李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
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
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
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
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
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
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
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但这是传说。
人信也不会全信。
俗世奇人

快手刘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
胡乱挥霍也使不尽。
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
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
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
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
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
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助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
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 ”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
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吧,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
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 ”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
怪,怪,怪!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俗世奇人全本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冯骥才随想 小说 书鸟源自张大力 熊奇人系列
民间 短语
冯
奇人
刷子
孟大鼻子
李酒婆
老太太
壶 五爷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的最新作品集。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 性格迥然相异。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 井民间。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俗世奇人》(全本)在 《俗世奇人》(足本)基础上,新增18篇新作,共收录54篇短篇小说,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创作的最完整 版本。
目录分析
1
内容简介
2
篇首歌
3
奇人辈出—— 书前短语
4
苏七块
5
刷子李
1
酒婆
2
死鸟
3
张大力
4
冯五爷
5
蓝眼
01
好嘴杨巴
02
蔡二少爷
03
背头杨
04
认牙
06
小杨月楼义 结月李金鏊
05
青云楼主
1
泥人张
2
绝盗
3
小达子
4
大回
5
刘道元活出殡
1
黑头
2
神医王十二
3
皮大嘴
4
黄金指
5
四十八样
马二 冷脸
一阵风 张果老
1
狗不理
2
冯骥才《俗世奇人》(足本)

冯骥才《俗世奇人》(足本)三岔河口那边那块地,各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无奇不有。
码头上的东西,一半是本地的特产,一半是南来北往的船儿捎来的新鲜货;外来的玩意儿招引当地人,本地的土产招引外来客。
于是,走江湖卖艺的都跑到这儿来赚钱吃饭,吃饭赚钱。
可是,要想在这儿立足就不易了。
谁知道嘛时候忽然站出一位能人高人奇人?把你一脚踢一个跟斗。
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跤手无敌手。
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
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
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
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
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猫小狗,扔在一边。
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他爹是烧瓦缸的,开头叫他端小缸,天天端着缸在院里转;等他端缸赛端鸡笼子,便换大一号的缸,愈换愈大,直到端起荷花缸赛端木桶,再往里边加水,每十天加一瓢水,等到他端着一缸水在院里如闲逛,这门天下罕见的功夫就练成了。
天津的好跤手挺多,可是没人想出能治他的法儿来。
别以为这端缸的山东小子能在三岔河口站住脚。
一天,打河北沧州来一位凶悍的汉子,这汉子是练铁沙掌的。
人挺黑,穿一件夏布褂子,更显黑;乱糟糟连鬓大胡子,目光凶狠,一看就知不是善茬儿。
这人过去谁也没见过,他在山东小子面前一站嘛话没说,把夏布褂子脱下往后一扔,露出一身肉赛紫铜,黑红黑红,亮得出奇,肉怎么能这么亮?可是,端缸的山东小子没把他当回事,出手往他肩上一搭,跟手一抓,怪事出来了,居然没抓住;再一抓,还是没抓住,这黑汉子肩上的肉滑不哧溜,赛琉璃瓦,山东小子没遇到过这种肩膀这种肉,唰唰唰连抓三下,竟赛抓鱼,他忽觉不好——原来这黑汉子半个身子涂了挺厚的一层油,怪不得这么亮这么滑!可是抓不住对方的肩,端不起来,他的功夫就用不上了。
俗世奇人(精选16篇)

俗世奇人(精选16篇)俗世奇人篇1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
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
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刷子李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
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
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
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
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
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
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
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但这是传说。
人信也不会全信。
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原创2:第20课 俗世奇人

请分析“找”字的妙处。
原本海张五想在泥人张身上“找乐子”,但泥人 张却反在海张五身上“找乐”,为泥人张塑造了一 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奇人之身的机智形象。
本文的高潮在哪里?
在泥人张贱卖“海张五”处。写出泥人张用 “机智”斗败海张五。
泥人张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技术上,泥人张是个超凡绝伦的人;在 性格上,他是个镇定自若,机智,智高一 筹的人。
我来品
奇
人物奇
泥人张
手艺奇 随意拿块泥就能捏得栩栩如生
面对羞辱镇定自若
行事奇
以独特的方式还击对手
情节奇
一件小事,情节曲折
海张五 取笑 侮辱
泥人张 捏一个海张五 贱卖海张五
语言奇
浓郁的“天津风格” 单口相声的风味 用词凝练 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什么说”有第一,没第二”? 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
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以此写出泥人张的技术超凡绝伦
——《俗世奇人》序
冯骥才的博客 - feng_jicai - 新浪BLOG
《俗世奇人》 《神鞭》
《三寸金莲》
观
品人物
创造性阅读
将下边的两个感叹词放到对李中堂的 描写中去,并揣摩其心理活动。
啊
哼
1、中堂大人息怒! 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
2、中堂大人息怒! 那上面不是脏土,是碎芝麻!
探究性阅读
尝试从多角度品析“好嘴”之
敢说 巧说 快说
机心
敏 过
聪灵 明嘴
巧
人
“笔录奇人妙事供后世赏玩之中,得 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
1 、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2、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
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3、人物形象丰满。
《俗世奇人》(修订版)(精品优秀)

身 边 的 奇 人
杨柳青木版年画
风 筝 魏 第 三 代 传 人
嘴 巴 能 咬 到 自 己 的 屁 股 的 人
用 手 肘 写 字 的 人
用 舌 头 画 画 的 人
用 嘴 巴 写 字 的 人
踩 着 高 跷 能 拉 动 汽 车 的 人
用 嘴 巴 顶 板 凳 的 人
美味茶汤
好 嘴 杨 巴
延伸拓展:
旧时代的手艺人除了面对同行之间 的技术竞争和商业竞争之外,时常还要 面对来自旧时代官方的压力。他们要生 存下去,就必须发展处各种有效的应对 策略。《好嘴杨巴》一篇在表达上忽略 了真正有绝活的杨七,但并没有否定杨 七的价值。或许在作者看来,杨七和杨 巴的个子特长都是茶汤生意能够维持所 不可缺少的条件。杨七的“奇”主要是 构思的巧妙和技术的纯熟。杨巴的“奇” 则超越了单纯的手艺人的技巧,这种嘴 上的功夫和应对的机敏,也是手艺人在 旧时代复杂的权力关系和时局中能够存 身立足的必需。
效果?)
句子短而整齐,语言和谐顺口,口语化 色彩浓厚,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表达效 果更加生动,突出了买卖人嘴上功夫的重要 性。
赏析语言:
2、 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
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雨刺 多 ,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府县 道台们对招待吃食计较,体现了他们的什么心理?)
1、我身边的“俗世奇人”
2、搜集身边的民风民俗,方 言口语,谚语、歇后语,民间 故事等,并整理在日记上。
——《俗世奇人》序
了解作者
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以 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 事见长,他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 们奉献了以中华民俗为内核的 一道道精神大餐!短篇小说 《雕花烟斗》,中篇小说 《啊!》、《神鞭》,均获全 国优秀作品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世奇人》名著复习提要一、作品概况《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
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赞叹不已。
本书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目录:【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蔡二少爷】【背头杨】【认牙】【青云楼主】【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泥人张】【绝盗】【小达子】【大回】【刘道元活出殡】二、内容简介《苏七块》:苏七块,本名苏金散,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
本文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通过苏七块治病时独特的治疗手法这个细节以及求医者没带钱而被拒绝医治这一个事件来表现苏七块怪异的脾气。
奇在治病要拿七块银元。
《刷子李》: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曹小三和师傅刷子李干活时,看到了白点,后来才知道那是抽烟烧出来的小洞。
《酒婆》:天天下晌,酒婆会来到首善街的一家末等小酒馆喝酒,因为老板往酒里掺水,所以烂醉如泥的酒婆一到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就会醒过来好端端地穿街而过。
观看酒婆醉酒成为了首善街人们的一大爱好。
有一天老板良心发现没往酒里掺水,酒婆却出事了。
这个故事通过讲酒婆之死讲"假""骗"文化的深重,揭露了一种社会性的习惯虚假,这使人们反而无从适应"真实" 。
《死鸟》:贺道台相貌普通,赛个猪崽。
但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
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
善于溜须拍马的贺道台本想通过他养的会说话的八哥讨好直隶总督裕禄,没想最后八哥却说出了贺道台平日里的一句话“裕禄那王八蛋”,贺道台恨骂八哥是“死鸟”,八哥却学会了这句,贺道台于是得到了“死鸟”的雅号。
这个故事讽刺溜须拍马最后反遭嘲笑的人。
《张大力》: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
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
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
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张大力于是想去试试,但老板却说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张大力举起石锁后发现上面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冯五爷》: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冯五爷在天津开个了宁波风味馆子叫“状元楼”。
开张以来,天天坐满堂,可赚钱不多,还出了赤字。
一个小伙计告诉他因为大多给厨子伙计们截墙扔出去,外边有人接应。
冯五爷盛怒之后决定查明真相。
几次换人之后发现状元楼里最大的偷儿是那个老家带来的胖厨子。
当晚,胖厨子在冯五爷眼皮子底下把冻肉镟在灯座上提走了。
冯五爷在第四天关闭了状元楼。
《蓝眼》:蓝眼是裕成公古玩铺看画的。
据说他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
蓝眼花二十两黄金得了石涛的湖天春色图。
使得古玩铺门庭若市,大家更信服他的手段。
但不过多久,就传出真画在别人手里,蓝眼看过之后,觉得自己真的看走了眼,古玩铺老板花了七十两黄金把另一幅画也买了回来,两幅画放在一起,蓝眼才发现原来的那幅还是真的,这一切都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黄三爷的“阴谋”,蓝眼含恨败走。
《好嘴杨巴》:津门胜地,有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杨七手艺高,杨巴口才好。
李鸿章来天津,当地官员请他吃茶汤。
但李鸿章一看到茶汤,就将茶汤打落在地上。
官员蒙了。
但杨巴明白了,这李大人以前没喝过,怕是以为碎芝麻是脏土。
但难题来了,若直说,不就等于骂李鸿章没见识吗?杨巴脑筋一转,有主意了。
杨巴连忙叩首请罪,赶在李鸿章开口前说:“中堂大人息怒,小的不知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小的一定痛改前非。
(大意)”李鸿章这才明白,一想杨巴心灵嘴巧人情练达,便心生欢喜,赏了杨巴一百两。
大家都摸不着头脑,杨巴却明白得很。
自此,杨巴威名大震。
《蔡二少爷》:蔡二少爷是靠卖家产为生的纨绔子弟。
十多年来,从玉器古玩到瓷器家具到旧衣服,蔡二少爷的家产似乎卖空了。
但最近几年,他又卖好东西了,而且非大价钱不卖。
这让收东西的黄老板不得其法,直到北京的毛老板过来发现黄老板家的东西就是蔡二少爷从他手里便宜买去的,黄老板才发现蔡二少爷卖东西卖出能耐来了。
《背头杨》:光绪庚子后,社会维新,人心思变。
当时,男人的辫子剪得太急,剪完后又没有新发型接着,于是就剩下一头长长的散发,俗称马子盖,大名叫背头。
背头便成了维新的男人们流行的发式了。
但是背头杨却是个女人,是大直沽的杨二小姐。
因为好时髦,所以留了背头。
结果在一次上女厕时被当作流氓打了出来,此后,还有人一直冒充她的名号,骚扰女厕。
杨二小姐最终只好大门不出两个月,终于把头发留回来了。
《认牙》:讲述一个关于"专心致志"的医痴的故事。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高明,专注于医术,却总是记不住人,让人"费猜"。
一次巡捕房抓贼,请华大夫认人,华大夫认不出,后来凭着给他看过虎牙,认出了巨匪。
《青云楼主》:“青云楼主”才多而不精。
他能写能画,能刻图章,托裱的事也行,就是“手糙了点儿”,他于书画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
但有一天青云楼主却受到一个美国人的赏识和崇拜,青云楼主高兴极了,觉得扬眉吐气。
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青云楼主给老美寄去了自己写的“宁静致远”,要老美和字合影寄回来,三个月后,青云楼主收到了合影,却发现字倒挂了。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名角杨月楼因为天津水患被困,没钱赎回行头道具,请大锅伙(混混头)李金鏊帮忙,两人互不认识,但李金鏊却二话不说,帮助杨月楼赎回了行头。
杨月楼回上海后要酬谢李金鏊却遭到拒绝。
转年冬天因为上海奇冷,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尤其是从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
李金鏊正好在上海,他请杨月楼帮忙教齐上海的名角义演三天,让弟兄们自己卖票,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
杨月楼想再次酬谢之前李金鏊的帮助,也再次遭到了李金鏊的拒绝。
两人都是义字当头的真汉子。
《泥人张》:“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是手艺道上排第一的捏泥人能手,捏的泥人栩栩如生,人人称赞。
一天,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
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绰号“海张五”)用话侮辱了“泥人张”。
“泥人张”二话不说,用鞋底泥当场捏出了“海张五”的头像,放在桌上,头也不回走了。
第二天,几个小杂货摊摆出一排排海张五的泥像,还贴个“贱卖海张五”的白纸条。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绝盗》: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
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
却被三个自称是父兄的盗贼光天白日之下洗劫一空。
没有抓到贼,还被邻居误解不孝顺。
《小达子》:小达子是一个小偷,专在电车上偷东西,一天他在电车上偷到一块金表,下车后发现那个被偷的人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把表偷回去了,小达子遇到了高手,泄气了,从此不上电车。
《大回》:大回是垂钓行业上的能人。
因此得了“鱼绝后”的称号。
后来他被装满鱼的一辆车在半夜里压死了。
《刘道元活出殡》:刘道元是天津卫代理诉讼的文混混,很有专业技能,也很讲义气。
他为了要了解人们在他死后会干什么,想要活着出一次殡。
在徒弟的安排下,他果真“死”了七天,也感受到了人间百味。
在“兄弟”一枝花拦殡抢金笔的时候,他明白了死的滋味,在棺材里钻了出来。
三、人物形象四、语言特色1、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2、凝练传神,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3、着笔画意,善于勾勒人物独特的肖像;4、活泼幽默,富于相声艺术之特色。
五、习题操练1.以下关于《俗世奇人》的内容表述和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奇人”。
书中正骨医生"苏七块",看病前必先收七块银洋;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全身不沾一个白点;泥人张从鞋底上取下一块泥巴便单手捏出活人嘴脸;造假画的冯五爷以假乱真耍得行家丢了饭碗等等,B.文中多“奇事”。
外号“鱼绝后”的捕鱼能手大回居然是被一辆装满鱼的车压死的;三个小偷居然能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把新婚夫妇的新房洗劫一空。
C.《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是作者的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
文章用天津话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
D.《俗世奇人》作者冯骥才是著名当代作家,他生于天津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切,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
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2.根据《俗世奇人》的语言特点,判断以下文句不是出自《俗世奇人》的是( )A.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小胖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
C.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
D. 她咽了口吐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
3. 《俗世奇人》在描写很多故事人物时都用到了对比的手法,比如《泥人张》中的“泥人张”和“海张五”,这是正反对比的,也有相互映衬的。
请从以下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谈谈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蓝眼》《冯五爷》《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