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列强侵华史

合集下载

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少侵略战争有何影响

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少侵略战争有何影响

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少侵略战争有何影响关键词:西方列强;侵略战争;影响从1840年—1919年,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多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这些侵略战争主要有: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

通过这场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等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侵华,攻占了北京,进行野蛮的洗劫。

清政府被迫再次大肆出卖国家权益,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实现其"侵韩征华"的狂妄计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是多个西方列强共同参与的侵华战争。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共同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从结果来看,历次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以及中国综合国力太弱。

而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破坏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高一历史第2章第6节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015)..

高一历史第2章第6节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015)..

势力范围:
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 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的
“勢力範圍”簡表
國別 割占和強迫租借的地區 “勢力範圍”
德國 俄國
法國
強迫租借膠州灣 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
強迫租借廣州灣
山東 長城以北和新疆
廣東、廣西和雲南
复习提问: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马关条约》与以前不平等条约相比, 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马关条约》反映了列强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 是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
预习
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背景是什么? 二、帝国主义从哪两个方面掀起瓜分中国 狂潮?
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有几
英國 強迫租借“新界”,還有威海 長江流域,雲南、 衛 廣東 日本 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 福建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時局圖》是近代 愛國者謝纘泰所作, 熊代表沙皇俄國 圖中“不言而喻, 一目了然”的對聯, 太陽代 生動形象地揭露了 表日本 清政府的腐敗和帝 腸代表德國 國 國主義列強對中國 鬥牛犬代表英國 的侵略。 有人為此畫題詩曰: “沈沈(沉沉)酣 睡我中華,哪知愛 鷹代表美國 國即愛家。國人知 哈蟆代表法國 醒宜今醒,莫待土 分裂似瓜”。


中 國 的 狂 潮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贷款
开矿 开设银行
修路
设厂
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危害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二页,共41页。
第十三页,共41页。
【图示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 国为中心的“大陆(dàlù)政策”。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列强 要瓜分中国。 (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来看:首先,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 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法,战 后日本势力增强,后来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2.从中华民族的危机来看:战前列强主要侵略中国沿海和边疆地区, 战后进一步深入到内地,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kuánɡ cháo),民族危 机加剧。
第十六页,共41页。
材料三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tóu zī)在10 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32家 降 19家 序
16家 排 39家 列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共计
113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第十七页,共41页。
东交民巷(dōnɡ
巨额赔款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中国人民 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 强控制
在北j京iā_o__m_ín__x_i_à_n设ɡ)立“使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
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 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
住,各国驻兵保护
中国的大本营
第八页,共41页。
内容
大沽 拆毁北京至_____的炮台,准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战后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联系列强侵华史实,认识历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高一历史必修1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4

高一历史必修1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4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重点:(由理解课标得来)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抗争和义和团运动,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高考大纲: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本课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一)、原因:(默写)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并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二)、概况:1、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战争爆发。

2、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均失败而告终。

3、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4、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牺牲,北洋海军主力尚存,但是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5、辽东战役中,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6、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三)、结果:清政府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总之,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默写)(1)、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

(2)、经济上: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_《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优教教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_《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优教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从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步入近代社会。

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列强以军事(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政治(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和经济(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等手段侵略中国,严重践踏了中国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教材分析教材用“国门洞开”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两个子目分别介绍列强通过军事手段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通过政治手段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两个子目的逻辑关系:“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手段侵略中国,“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于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进一步侵略中国。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使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两个子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勾画出列强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严重危机的历史轮廓。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历史线索、基本阶段特征掌握不到位,这就给高一学生进行专题模块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这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解决。

●教学建议。

1.教法:问题探究法。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研读教材,自主思考、互动探究讨论,形成一定答案,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逐渐形成的。

在比较一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危害中,提高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3.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014中考历史复习:列强侵华史(1840—1953)

2014中考历史复习:列强侵华史(1840—1953)

2014中考历史复习: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列强侵华史(1840—1953)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①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②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灭亡中国的条约。

3、经济侵略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方法: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抢劫银行、滥发纸币、掠夺炼铁资源、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

(抗日战争时期,了解)4、文化侵略-------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
列举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主要有哪几次?(六次)
A、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
旧 民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
主 主
C、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法国)
义 革
D、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
命 时
A、不完政全府的的封独建立和国不家完,全实的际殖上民政地治社、会经济等社 B、政治会上各是方半面殖都民受地到,殖经民济者上控是制半,封是建历。史的沉 C、“半沦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半建封”建是”指是自指然既经保济存开了始封解建体制,度商,品又经有济得到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 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 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 想文化因素在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历 史的进步。
❖赔款 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负担加重
开埠通商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开设工厂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影响:对中国:
1、政治: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充分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
2、 经济: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民
自1840年鸦片战争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 了一系列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 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蹂躏 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挨打、备受欺凌的血泪史!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痛苦的血泪史,再次深 深地体味“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历史教训吧!
辽东半岛、台湾、 及其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赔 210万银元 要款白银二亿两
通 广州、厦门、福 内 商 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 沙市、重庆

容取 特

协定关税 (关税权)
允许日本在中国
①领事裁判权(司法 通商口岸开设工
权)
厂(经济侵略由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商品输出变为资 本输出)
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
族3、资思本想主:义民初族步危发机展加深,维新思(想三和)民过主程革命:思(主想蓬要勃战发役展) 对日本: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力量18,94促年进黄了日海本战国役内资本主义发展,
使其对外扩张更加疯狂
1894年平壤战役
对远东格局:朝鲜被日本控制;18日94本年地辽位上东升战,役中国地位下降;同 条时约列中强哪的一远条东最之能争体更现趋日激本烈侵(略三18中国95国干年进涉威入还了辽海新)卫阶战段?役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一种形A态、外半国殖民资地本半主封义建侵社略会(中18国40,鸦片使战中争国爆逐发步—沦—为19半49殖中华
民地人半民封共建和社国会成的立)侵略史 两清南个朝京时晚国B起和期期民、抗探政(中1争 索8府4国及 史0统—人先治1民(9进1为12的9年2改中7)—变国→1屈9人4辱9寻北)地洋求位军救阀,国统反救治抗民(外之19来路12侵—的略1抗9、2争8)奋史→ 1840 C、近代中国民约8族0年资本主义的1曲919折五发四展运动史约30年 1949
地、房屋、永久居住
的特权。(租界权)
1901年
白银4.5亿两
①永远禁止中国人成 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 组织 ②拆毁大沽炮台,允 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 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 路沿线重要地区 ③在北京东交民巷设 使馆界,允许各国派 兵驻守,不准中国人 在区内居住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内容
危害
割地
中国领土主权被破坏
二、列强侵华的特点及危害
概述自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军事上: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合行动(格局上:英法主导——共同支配) 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由战争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以华治华”
列强侵华的危害
政治上: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和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经济上: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种种手段控制中国 经济命脉; 文化上: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同时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
第三条最能体现。
简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 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程度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A、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
B、政治: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行政治瓜分
C、经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D、文化:文化侵略(a、毁坏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b、通过教会、学校、
报刊书籍等途径,传教布道、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强制性地进行文化移植,c、推行
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淡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
.…..
本节课 思维导图
近代列强侵华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危害)
(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
中国近代史总复习
专题一 列强侵华史
【学习要求】
一、西方列强侵华事件(背景、经过、结果、 影响) 二、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及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形 成过程、含义 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及其影响 四、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原因分析及教训启示
一、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加深
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E、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俄、德、法、

美、日、意、奥)
F、日本侵华战争(1931年—1945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31——1937年,局部侵华。 1937——1945年,全面侵华。
政治: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行政治瓜分。
5、列举对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影响最大的三个条约及其战争。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根据要求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①赔款最多的条约:
《辛丑条约》

②割地最多的条约:
《瑷珲条约》

③关税权沦丧的条约:
《南京条约》

④司法权沦丧的条约:
《南京条约》附件

⑤最能体现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特点的条约:
赔款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 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影响: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 争的本质?
第四条最能体现。
广州
上海 宁波
福州 厦门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割地 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规律 …战争,中国战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含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 近代中济国和社文会化是的一内个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认识 不正确的“是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
B 全部独立自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
两对矛盾 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任务
A、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三条线索
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 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市场和原料产地)
英国: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 中国:封建制度腐朽和中国落后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思想
中国 封建制度腐朽
自然经济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闭关锁国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英国 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经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马关条约》

⑥刺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条约:
《马关条约》

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 《辛丑条约》

⑧在中国开设使馆界的条约:
《辛丑条约》

名称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附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时间 1842年8月
1843年
1895年4月
割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主地
第四条最能体现。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 容(六点)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 便利了列强长期控制中国的经 济命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内便政利外了交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中国的工具
影响: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等途径或传教布道、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强制性地进行文化移植,或 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淡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麻醉 中国人民.
三、列强侵华原因分析(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为例)
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 争”;对不对,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