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现代国际体系的演变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8 第8讲现代国际体系的发展 (8.7.1) 8.7后冷战时期的美国体系

8.7后冷战时期的美国体系冷战结束以什么为标志?以苏美两极结构的消亡为标志,首先是苏东阵营的瓦解,这个瓦解,远因是反市场经济,那个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从长远讲它是不利的,这是远因。
近因是什么呀?近因第一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显然是策略上,战略上都没有弄好,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呀,是美国给搭了一把手。
美国怎么搭了一把手?各位,美国在70年代的时候,也已经相对衰落了,从它的体系的一个内部,但是,不能不佩服里根,我很不喜欢这个人哈,但不能不佩服他的战略眼光,或者它的周围的团队的战略眼光,他们觉得苏联要不行了,虽然美国也很困难,但咱们再搭把手,这个苏联可能就彻底就不行了,所以,在80年代初,里根政府毅然决然地实行了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是是么呀,是把苏美的军备竞赛推向了这个宇宙就推向了外太空。
想军备竞赛吗?咱们玩更高级的,就让你花更多钱。
虽然美国已经都不行了,在支撑着,但是,苏联全面的完了,就是基本上就是这,这是两个近因,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内部的,所以,你看到这个之后,你就更同情一点戈尔巴乔夫同志和他的脑袋上的那块痣,他改革的时候,他进入改革的时候,我就记得没那么大。
就是这个社会时代,内忧外患,这个整个的状态下是走一条衰亡的道路。
然后苏联的衰亡意味着怎么样啊?美国在相对衰亡的过程里面突然崛起。
其实美国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美国这个国际体系里面的什么浮动汇率等等等等,这个他的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解决,只不过就说明了苏联亡太快了,苏联阵营倒的太太快的,所以貌似美国好像很强大。
接着就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出现的,中国的崛起,与基本上我们叫做一超多强的结构的形成,原来是两极结构彻底的消亡,那么现在,基本上是叫一超多强,有人说,这又回到了英国体系内的多极结构,但是也有人说,美国的实力还是超强的,所以,变成一超多强的这样的结构。
这是我们从政治上去分析。
从经济上分析是什么呀?就市场经济的继续过程,美国体系给压制了。
然后,压制着压制着,市场经济也又开始又爆发了。
最新-20191014政治学概论第八讲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础-PPT文档资料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美]王国斌 著,李伯重、连玲玲 译,《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
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美]赵鼎新 著,夏江旗 译,《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政治学
《政治学概论》第二部分第一讲
内容介绍
1.现代国际体系简介 14/10: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础 17/10: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 21/10:现代国际体系的演变
2.国际政治理论简介 24/10:传统国际政治理论 28/10:对传统理论的挑战
现代国际体系简介:基本阅读
朱天飚 著,《比较政治经济学》(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2-4章。
[美]蒂利 著,魏洪钟 译,《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公元990-1992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英]吉登斯 著,胡宗泽、赵力涛 译,《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2019 年版)。
厉以宁 著,《资本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德]韦伯 著,康乐、简惠美 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作品集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19版)。 [美]许田波 著,徐进 译,《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
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现代国际体系简介:经典选读
[美]施瓦茨 著,徐佳译, 《国家与市场——全球经 济的兴起》(江苏人民出 版社,2019年版)。
[英]波兰尼 著,刘阳、冯钢 译,《大转型——我们时 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8 第8讲现代国际体系的发展 (8.5.1) 8.5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

8.5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最后,在这一次这堂课上,除了美国的那个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起伏以外,美国还和苏联在对峙了。
美国和苏联的对峙,首先是美国和苏联战略目标的剧烈冲突,这个应该大家能理解。
美国是从二战中是得利的,我们上次课讲了,美国在二战之后,美国是超级强国,一个占6.3%世界人口的这样的国家,掌握了世界上1/3到2/3的这样的财富,这是超强的,所以,美国要继续他的扩张。
而苏联,苏联虽然在二战中获胜了,但这个获胜的是非常惨痛的获胜,苏联在二战时候损失人力就损失了2000万,还记得吗,一战的总体的损失的人力才1000万,就整个一战,才死了1000万人,可是二战就光苏联,一个国家就损失了2000万就是,就是太大了,那更不用说经济损失,等等等等,基本上工业被打烂,那就更不用说了。
你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就是美苏阵营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怎么不平等?从东西德就可以看出来,东德原来是德国最落后的地方,但是,当东德加到苏联阵营里面的时候,一跃成为为苏联阵营的其他国家提供资源提供支援的这样的一个国家了,而西德在那边,西德的历史上本来是德国最富有的土地,它在美国阵营一直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可见这两个阵营的经济实力是什么样子的了吧。
所以,从苏联整体的角度讲,它战略目标是防御,防御什么呀,就不要再出现第二个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打到苏联本土上来了,所以苏联特别重视是它本土之外找一些缓冲的地带,这就是为什么苏联一定要发展到东欧,把东欧的国家纷纷都摆在苏联面前,下次你再侵略的时候先打他们,然后再进苏联,兴许还没进苏联的我们就开始反应过来了。
我们就可以把你打回去了。
这是苏联的主要的策略,在亚洲也一样,苏联自己做了一个保护带,把日本的这个北部四岛给炸了,保护带朝鲜半岛支持朝鲜保护带中国,支持中国,东南亚,支持越南,这是一个大保护带,保护带的目的是什么呀?不是说进一步侵略它,不是说他本性很好,不侵略,是说咱们先防御,然后再侵略。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6 第6讲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 (6.5.1) 6.5均势的历史回顾

6.5均势的历史回顾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首先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体系不是刚才说的现代国际体系的意思,这是更下一层的在这个国际体系内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存在,你把他叫做体系也可以。
那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建立了主权的概念。
欧洲,在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之后,1648年在威斯特伐利亚这个地区,各个强权开了一个会。
一般打过一次大仗之后,都要开一次会,重新分一次赃。
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里面,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统治基本已经结束了。
哈伯斯堡王室的这个势力已经大大的缩减了,而法国和瑞典作为独立的强权逐渐地出现了。
当然了,这个会议最大的贡献还是关于主权的贡献,在这个会上,大家说咱要打也得打出名堂来,不能你到我家来,我到你家说抢东西就抢东西,说灭亡就灭亡,我也承认你,你也承认我,咱不把对方给剿灭掉,我把你打败了,你投降你赔款就行了,咱不把你灭了。
现在一定程度上在名义上保持了一些王朝的生存和国家的生存权力,这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被拿破仑帝国的兴起所瓦解。
1789年,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之后反反复复的复辟,最后这个国家权力掌握在拿破仑手里,接着拿破仑就建立了一个几乎是跨欧洲大陆的帝国。
拿破仑帝国东征西战,这是在欧洲历史上,就是在这千年历史上的,少有的几次欧洲近乎于被统一的这样的状态,然后反法势力连续进行了七次联盟,最后终于把法国给剿灭掉了。
唉呀,反法势力真是为现代国际体系的生存贡献巨大呀,接着这场剿灭拿破仑帝国的战斗胜利之后再分赃。
1814年在维也纳,各个强权粉墨登场,开了有十个月的会。
因为分赃实在是分不均,在这次会议上明确的提出了均势的这个概念。
你看就这个,这还是一样哈,不经历风雨,哪能有彩虹啊。
不经历被拿破仑帝国差一点点把欧洲统一的这种“残酷”情况,欧洲大陆强权怎么能意识上认识到均势力量平衡是多么的重要!当然了,均势以前就有,大家都私下里做,这是自然的。
但是,在这次会议里面,(均势)被作为明确的原则提出了,随之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叫做欧洲协调。
四大国际体系转型成因及特征探究

四大国际体系转型成因及特征探究现代国际体系的演变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成因和特征。
本文将探究当前的四大国际体系,即原始国际体系、西方霸权体系、美国主导体系和多极体系的形成成因及其特征。
一、原始国际体系原始国际体系是指人类社会组织刚刚形成的时期,此时国家概念尚未形成,国际关系还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的成因有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在人类社会刚刚出现的阶段,各个部落、部落联盟之间存在着争斗和竞争,这种争斗形成了原始国际体系的基础。
原始国际体系的特征是部落间的竞争和冲突,以及相对较为简单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一阶段,人类社会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国际关系主要以部落间的力量对比和贸易往来为主要特征。
二、西方霸权体系西方霸权体系是指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体系,主要成因是欧洲国家在15世纪后期开始的大规模殖民扩张。
欧洲国家在殖民扩张过程中通过武力征服和经济控制,建立了广泛而强大的殖民帝国。
这种殖民体系成为了西方霸权体系的基础。
西方霸权体系的特征是一国或少数国家的霸权地位,以及殖民扩张和经济控制的形式。
在这一阶段,西方国家通过殖民地和资源的控制来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形成了世界上的核心和边缘国家的分化。
三、美国主导体系美国主导体系是指以美国为中心的体系,主要成因是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和冷战的背景。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苏联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斗争。
在这个斗争中,美国逐渐形成了全球霸权地位,并主导了国际事务的发展。
美国主导体系的特征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全球规则的制定。
在这一阶段,美国通过冷战背景和经济实力来主导国际事务,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核心的军事联盟。
四、多极体系多极体系是指世界上出现多个力量均衡的中心,主要成因是全球化的发展和新兴大国的崛起。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相对权力的分配也出现了较大变化。
新兴大国如中国、俄罗斯等在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崛起,使得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多极化。
政治学概论北京大学7第7讲现代国际体系的演变77世纪之交的大转型:社会对资本主义(整理)

7.7世纪之交的大转型:社会对市场的反弹全面反弹是什么?首先,传统自由主义政体发生重大的政治危机,欧洲从19世纪开始,这些强权们都已经开始实行本来阿谁封建制和后来的这个成本主义制度这样一个混合的政体,是有自由主义这样的倾向,一般都是这样,而他们考虑的仍然主要是国家竞争的问题,统治者保留的问题,在国际体系里面,所以他们才能够不厌其烦的进行通货紧缩,机器坏就坏了,坏了也是穷人受苦,跟我没有任何关系,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所以久而久之,到了19世纪末,就变成统治就难以去维持,首先是处所的农民,局部的城市的工人,首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破坏,进行对抗,接着就是摆布翼政治力量就崛起了,极右的政治力量是法西斯主义,极左的政治力量是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到无当局主义,全都出来了,这些所有的意识形态在在历史上全都都有源头,跟成本主义开展没有关系,但是什么时候他们成为政治力量,就是当你这个所谓的传统的自由主义政体不管老百姓的时候,这些极端的意识形态就会呈现,然后变成政治力量,就像我们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诸子百家很多种对世界的思考,那为什么最后只有法家和儒家被历史选中成为政治力量?呈此刻中国舞台上长达千年,而墨家最终也没有成为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时代和不同的形式选择了你,政治力量、意识形态本身全都有,但是它是一个被选择的过程,同理在欧洲也一样,希特勒不要忘记,是被德国人民选上来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选上来?可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一个法西斯主义者随便这么一吹嘘,人民就会选的,在一个英国体系到崩溃的边缘,在一个市场经济全面侵害到个人的安然感,这个社会的人必然要投靠到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中,包含法西斯主义,包含在法西斯主义之前崛起的左派的力量,这是世界的大转型的开始,就是摆布翼政治力量第一次在这个现代国际体系内全面崛起,这个成果是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我就不仔细讲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强权之间仍然互相争夺有直接关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就已经是跟刚刚崛起的这些不同的政治力量在各国的强力爆发、强力反弹有直接关系了。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8 第8讲现代国际体系的发展 (8.8.1) 8.8总结与启示

8.8总结与启示下面我非常快速的把这个总结与启示给大家过一遍,因为我觉得时间已经确实是不多了。
第一,了解现在国际体系,必须得先得了解民族国家市场经济。
我说民族国家的市场经济的互动,持续的互动造就了现代国际体系,这个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同时?它们又通过强力的互动,通过这个市场经济的必然的中心边缘关系,把现代国际体系推广到全世界,因此我们才把它反过去,叫做现代国际体系,因为它涵盖了全世界。
那么所以说,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础是这个。
第二,现代国际体系,它有自己的政治结构,这个政治结构,是从多极、两极结构到一超多强结构的这样的一个转换,就有人说,是从多极转到两极,从两极中转回多极,等等等等,反正你自己可以考虑,但是,现在国际结构的这个政治结构,是以平衡、均势、力量平衡为主的。
力量平衡的体现情况不一样,有时候体现在多极这样的结构上,就是体现在两极这样的结构上。
现代国际体系,也有经济的连接,除了有政治结构以外,还有经济的连接,这个经济的连接就是我们讲的自由贸易的连接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连接,那么它们当然各自有兴衰。
如果你想了解现在国际体系的演变过程的话,那你最好能明白,是从英国体系到世纪之交的大转型,再到美国体系这样的一个转换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怎么全面爆发,资本主义全力爆发,怎么带来重大的伤害,然后怎么样在美国体系对资本主义进行重新修正,然后再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怎么样,重新又展开,是不是资本主义又重新再全面的爆发,市场经济再全面的展开,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启示一,体系重合与体系分离,与美国体系的未来的发展。
体系重合的意思是什么呀?是政治结构和经济连接重合在一起。
英国这个体系可以给我们预示未来美国体系的发展。
因为现在的美国体系一超多强,基本上是一个多极体系了。
那么在体系分离的时候,在两极体系的时候就美苏体系的时候,这个分离主要是各自管各自的经济状态。
所以,某一个经济形态可以出现猝死,就是突然就死了,怎么突然就死了,就是只要那个体系被瓦解了就死了,比如说中央计划经济,这个体系就瓦解了,随着苏联阵营的瓦解,自己就死了。
论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变迁及其动因

论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变迁及其动因摘要:国际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迁,其变迁又有着深刻的历史动因。
本文拟就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变迁及其动因作一简要论述,以期加深对近现代国际体系变迁及其动因的认识。
关键词:近现代国际体系、变迁、动因正文:国际体系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纵观近现代的国际体系,其历史变迁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有着深刻的历史动因。
下面就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变迁及其原因进行具体论述。
一、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变迁本文认为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变迁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一)不平等条约体系时期。
不平等条约体系发端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形成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滥觞于《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不平等条约体系形成的进程中,同时交错着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近代主权国家体系与传统东亚封贡体系之间的斗争,交织着侵略与反抗、先进与落后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二)冷战主权国家国际体系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彻底砸碎了套在巨人脖子上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枷锁,作为主权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与此同时,国际体系分裂成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竞争与制衡成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三)后冷战主权国家国际体系时期。
1991年苏东剧变后,国际社会开始走出冷战阴影并逐步迈入全球化时代。
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全球公民社会的出现、全球治理的发端以及国际法权威的加强等,既对主权国家国际体系构成了越来越明显的挑战,也使各国外交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机遇。
(四)多元共存的国际体系时期。
当前国际体系现状并不显示为一个统一的单一体系,而是多元体系共存。
换言之,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或国际形势并非可以用哪一个国际体系可以概括与解释。
二、近现代国际体系变迁的动因推动近现代国际体系变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规模战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金融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主要国家内部的政治变革等等,现就大规模战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及国际金融危机对近现代国际体系变迁的影响加以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选读
[美]施瓦茨 著,徐佳 译,《国家与市场——全球经济的 兴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至第14章。
[英]波兰尼 著,刘阳、冯钢 译,《大转型——我们时代 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吉尔平 著,宋新宁、杜建平 译,《世界政治中的战 争与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现代国际体系的演变
《政治学概论》国际政治学部分第三讲
内容提要
十九世纪的现代国际体系 世纪之交的大转型 冷战和后冷战时期
十九世纪的国际体系
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与国际市场 中心-边缘关系驱动体系扩张 政经力量的不平衡发展 军事-政治的“多极”结构 作为霸主的英国 强权的兴衰
现代国际体系的政治结构:从“多极”、“两极” 结构到“一超多强”结构的转换
现代国际体系的经济连接: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央 计划型经济的兴衰
以世纪之交大转型为轴心的现代国际体系的演变 启示(1):强权更迭与国际体系的未来发展 启示(2):“双重运动”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
讨论课阅读:《大转型》
[英]卡尔·波兰尼 著, 刘阳、冯钢 译 《大转 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 经济起源》(浙江人民 出版社,2007年版), 前言与导言。
[美]肯尼迪 著,陈景彪 等译,《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6年版)。
[美]米尔斯海默 著,王义桅 等译,《大国政治的悲剧》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冷战时期的政治对峙
美苏战略目标的尖锐冲突 美苏全球对峙局面的形成 美苏各自阵营内部的分化 第三世界的兴起与生存
冷战时期的经济对峙
资本主义经济的演变 中心-边缘关系:自由贸易、国外直接投资 与殖民地的独立 美国的相对衰落: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复苏以 及两次石油危机
中央计划型经济的演变 苏联初期的内外危局与极端工业化 “苏东”阵营的形成与计划经济的推广 中央计划型经济发展的成败
(百万吨,1890年指数为生铁产量,以后为钢产量)
国家/年 1890 1900
1913
英国 美国 德国
8.0
5.0
6.5
9.3
10.3
26.5
4.1
6.3
13.6
世纪之交的大转型
资本主义对社会的全面入侵 自给自足生产方式下的经济与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对社会的微观入侵:对血缘等社会关系的 全面颠覆 资本主义对社会的宏观影响:自由竞争、国际市场 与经济危机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
美苏两极结构的消亡 “苏东”阵营的瓦解 美国在衰落中“崛起” 中国的崛起与“一超多强”结构的形成
市场经济的再次扩张 福利国家的衰落 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的扩展 双重运动的新开始?
总结与启示
民族国家与市场经济的持续互动创造了现代国际 体系,并通过中心-边缘关系推动其不断扩张。
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全面反弹 传统自由主义政体的危局 左、右翼政治力量的崛起 间接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双重运动”(double movement)的概念
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
作为霸主的美国和苏联 现代国际体系内的政治对峙:美苏两
极结构的确立与核武器的作用
现代国际体系内的经济对峙:西方对 资本主义经济的修复(福利国家和嵌 入性自由主义)与苏联中央计划型经 济的崛起
英、美、德占世界贸易额的百分比
国家/年 1880 1900 1913
英国
23
20
17
美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11
11
德国
10
13
13
英、美、德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百分比
国家/年 1880 1900 1913
英国 美国 德国
22.9
18.5
13.6
17.4
23.6
32.0
8.5
13.2
14.8
英、美、德钢铁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