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阻抗培训

合集下载

pcb培训计划

pcb培训计划

pcb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了解PCB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PCB的设计流程和工具的使用3. 熟练掌握PCB的制造工艺和工程实践4. 掌握PCB的质量管控和检测方法5. 培养培训者对PCB技术的兴趣和专业素养二、培训内容1. PCB基础知识(1)PCB的定义和分类(2)PCB的基本原理和结构(3)PCB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4)PCB的设计规范和标准2. PCB设计流程(1)PCB设计的基本步骤(2)PCB设计工具的选择和使用(3)PCB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PCB设计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3. PCB制造工艺(1)PCB制造流程和工艺(2)PCB材料和工艺技术(3)PCB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PCB制造的质量控制和管理4. PCB质量管控(1)PCB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2)PCB质量管理体系建设(3)PCB质量异常处理和改进措施(4)PCB质量管理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5. 师资培训(1)培训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培训者的教学能力和培训经验(3)培训者的个人素养和职业操守(4)培训者的综合评估和能力提升三、培训方法1. 课堂授课采用专业的PCB技术专家进行课堂授课,讲解PCB的基础知识、设计流程、制造工艺和质量管控,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PCB设计和制造的实践操作,让学员们能够直接参与到PCB的设计和制造工作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组织学员对PCB设计和制造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让学员们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考核评估通过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学员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和帮助。

四、培训安排1. 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般为1个月左右2. 培训地点:公司内部培训室或专业培训机构3. 培训人员:公司内部员工,特别是PCB相关专业人员和初学者4. 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包括课程费、教材费、实践费等五、培训效果评估1. 通过课堂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对学员进行评估2. 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3. 培训后定期进行跟踪和反馈,评估学员的实际工作表现和技能提升情况六、培训保障措施1. 培训机构的选择:选择有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2. 师资力量的保障:选择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背景的培训师资进行授课3. 资源保障:提供必要的培训设备和材料,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4. 培训后续支持:培训结束后继续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指导总之,PCB技术的培训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培训的内容、方法、安排、效果评估和保障措施。

阻抗知识培训

阻抗知识培训
.
目的: 一.目的 目的
1.制定阻抗板设计之准则,为阻抗控制产品 之设计依据.
二.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1.所有阻抗控制产品之设计及制作
三.阻抗控制因子: 阻抗控制因子
影响阻抗值的因素有﹕(影响度由大 至小) • Er: 介电质常数,与阻抗值成反比, 本厂内取4.6 • H1:线路层与接地层之间介电层厚 度,与阻抗值成正比,参考基板及PP 之压合厚度 • W:线宽,与阻抗成(反比) • T:铜厚,与阻抗值成反比,内层为 基板铜厚,厂内1OZ=1.4 MIL,外层 为铜箔厚度+镀铜 • 镀铜厚度, 依据孔铜规格而定,孔铜 min0.8时取1.2mil. • S:相邻线路与线路之间的间距,与 阻抗值成正比(差动阻抗) • C: 防焊漆厚度,与阻抗值成反比 • L:阻抗线的长度一般设计6-12inch
内层单端双面屏蔽阻抗
例如: A07982A06O031内层 7mil的线
内层单端单面屏蔽阻抗
内层差分双面屏蔽阻抗
例如: A07982A06O031内层 7/8mil的线阻抗值为 100.19 100.19欧姆 见文件7982A(7,8).Si8
内层差分单面屏蔽阻抗
填充介质型差分阻抗
外层单端共面阻抗( ) 外层单端共面阻抗(1)
外层单端阻抗(阻焊前) 外层单端阻抗(阻焊前)
例如: A07793A04L455中TOP 层12mil的线为单端阻 抗线,阻焊前阻抗值 为51.26欧姆 见文件7793A(12).Si8
外层单端阻抗(阻焊后) 外层单端阻抗(阻焊后)
例如: A07793A04L455中TOP 层12mil的线为单端阻 抗线,阻焊后阻抗值 为49.48欧姆 见文件7793A(12).Si8
外层差分阻抗(阻焊前) 外层差分阻抗(阻焊前)

pcblayout工程师入门(PCB设计培训1ARM处理器板8层板PCB叠层设计与PCB阻抗仿真)

pcblayout工程师入门(PCB设计培训1ARM处理器板8层板PCB叠层设计与PCB阻抗仿真)

pcblayout工程师入门(PCB设计培训1ARM处理器板8层板PCB叠层设计与PCB阻抗仿真)摘要一、PCB制板要求1、板名:AM3358核心板。

2、板厚:1.2mm±10%。

3、板材:FR4、高TG(IT180)。

4、铜厚:内层、外层均1OZ。

5、表面处理:有铅,焊盘沉金。

6、阻焊层:绿油。

7、字符漆:白色。

8、过孔处理:过孔塞油。

二、PCB关键参数1、ARM Corte某_A8处理器 AM3358,主频1GHz,DDR3内存,8层通孔板设计。

2、BGA焊盘直径:Φ0.40m。

3、BGA 扇出最小线宽/间距:0.1016mm/0.1016mm。

4、PTH过孔最小尺寸:Φ0.2mm/Φ0.4mm(无盲埋孔)。

5、层数:8层。

6、叠层顺序:S1->G1->P1->S2(P2)->G2->S3->G3->S4三、PCB堆叠方案本堆叠一共为8层铜皮,采用3个CORE(芯板)加4个PP(半固化片)叠加,内外层铜厚均为1OZ,总厚度为1.2mm -0.1mm。

叠层顺序为S1->G1->P1->S2(P2)->G2->S3->G3->S4;第一层为信号S1,第二层为参考地G1,第三层为参考电源P1,第四层为信号S2或用作电源P2,第五层为参考地G2,第六层为信号S3,第七层为参考地G3,第八层为信号S4四、PCB阻抗仿真五、PCB走线阻抗约束规则六、关于阻抗测试报告以上PCB堆叠设计与阻抗仿真为德力威尔电子工程师培训中心内部设计方案,PCB制板厂商可根据我中心设计方案,结合自身的生产工艺和板材参数进行微调,但微调结果必须经我中心同意后方可生产。

生产后必须进行阻抗测试,并交付阻抗测试报告。

,。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教程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是电路设计与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保证电路性能、抑制信号干扰和提高系统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PCB阻抗的基本概念,阻抗设计的目标和方法,并详细解释如何进行PCB阻抗计算。

1.基本概念:在PCB设计中,阻抗是指电流或信号在电路板上的传输时遇到的阻碍。

阻抗主要由导线、平面、空气等介质的特性决定。

常见的阻抗有单端阻抗和差分阻抗。

2.阻抗设计的目标:(1)确保信号完整性:通过控制阻抗,避免信号的反射和损耗,确保信号的完整性,避免信号失真以及噪声和串扰的引入。

(2)抑制系统的电磁辐射:通过设计合适的阻抗,减少电流的回流路径,降低系统的电磁辐射水平,提高抗干扰能力。

(3)提高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通过阻抗设计和匹配,使得信号传输更加稳定,避免因阻抗不匹配引起的系统不稳定和故障。

3.阻抗设计的方法:(1)常规PCB布局:根据电路需求和信号速度,尽量避免使用过长过窄的线路,减小阻抗不匹配和信号失真的可能性。

(2)地线的设计:地线是设计阻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应该尽量宽而平,以减小阻抗,提高地线的传输能力。

(3)控制环境因素:根据设计需求,合理选择PCB板材和层间距,控制介质常数,进而控制阻抗值。

(4)信号层堆叠:通过合理的层次规划和PCB板厚度选择,控制信号层之间的间距和层间介质特性,达到要求的阻抗。

4.PCB阻抗计算:(1)阻抗计算规则:根据线宽、线距和介质常数等参数,可以使用在线计算软件或公式进行阻抗计算。

常用的公式有微带线和线间微带线的计算公式。

(2)使用在线计算软件: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免费的在线阻抗计算软件,只需输入所需参数即可得到计算结果。

(3)使用电磁仿真软件:对于复杂的PCB设计,可以使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阻抗计算,如ADS、CST等软件。

仿真软件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阻抗,并考虑复杂的环境因素。

总结:PCB阻抗设计及计算是PCB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对电路性能和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PCB阻抗知识讲解ppt课件

PCB阻抗知识讲解ppt课件
由表格可知,线宽W 越大,板的阻抗值越低,WF绿油后,由于增加了介质层的后 度,阻抗也会减少,分析得知绿油后阻抗减少值为10±3,均与前面的公式推论符 合。又由于碱性蚀刻后线宽在0.21MM—0.25MM再经绿油后89±4欧姆,能达到该 板的阻抗要求90±9欧姆。所以分析确定碱性蚀刻后线宽的控制范围为 0.23±0.02MM.
经分析确定碱性蚀刻后线宽控制在0.215-0.225MM之间的阻抗测试结果都符合品质 要求。而且绿油后阻抗值比碱性蚀刻后所测的阻抗值减少7—13 欧姆。
5. 阻抗控制建议

根据以上理论模型及实际测试数据分析,结合康庄实际工艺流程及控制情况,我们建议对
后续阻抗产品进行如下控制:

1 设计阶段:

参考各种参数对特性阻抗的影响程度(影响最大的是介质厚度H,其次是介质
阻抗知识讲解
目录
1 阻抗相关概念 2 特性阻抗控制的意义及原理 3 特性阻抗的影响因素 4 实测数据分析各参数对阻抗的影响 5 阻抗控制建议
1 相关概念---阻抗
1.1 当直流电流流过一个导体时候会收到一个阻力,我们称为电阻。
R=U/I
当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同样会收到一个阻力,此阻力除了电阻的阻力外, 还有感抗和容抗的阻力, 此阻力的矢量合我们称为阻抗。
26 55.19
36
17 57.45
27 54.96
37
18 57.17
28 54.74
38
19 56.91
29 54.52
39
53.27
53.08
52.88
52.69
52.5
45 导线厚46度与特性47阻抗的关48系 49
51.42

pcb板差分阻抗

pcb板差分阻抗

pcb板差分阻抗差分阻抗是指在差分信号传输中,信号线与地线之间的阻抗。

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中,差分阻抗的精确控制对于高速信号传输和抑制信号串扰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PCB板差分阻抗的内容。

1. 差分信号传输原理:差分信号传输是指通过两根相互平衡的信号线传输信号,其中一根为正向信号线,另一根为反向信号线。

通过在差分信号传输中,可以减少信号的串扰和噪声干扰,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2. 差分阻抗的定义和计算:差分阻抗是指信号线与地线之间的阻抗,通常用单位长度的电阻来表示。

计算差分阻抗需要考虑信号线的宽度、间距、介质常数等因素。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常见的微带线或同轴线的阻抗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差分线;另一种是使用专用的差分阻抗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3. 差分阻抗的影响因素:差分阻抗的精确控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会直接影响差分阻抗的数值。

通常情况下,增加信号线的宽度或减小信号线的间距可以降低差分阻抗。

- 介质常数:介质常数是指PCB板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不同的介质常数会导致不同的差分阻抗数值,因此在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 信号线的层次和结构:差分阻抗还受到信号线所在的层次和结构的影响。

不同层次的信号线可能会有不同的阻抗数值,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 差分阻抗的控制方法:为了精确控制差分阻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合理选择PCB板材料:选择合适的板材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例如选择具有稳定介质常数的材料。

- 控制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信号线宽度和间距,以达到所需的差分阻抗数值。

- 使用差分阻抗计算软件:使用专用的差分阻抗计算软件可以帮助设计者准确计算差分阻抗,并进行优化设计。

总结:差分阻抗在PCB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速信号传输和抑制信号串扰具有重要意义。

阻抗培训教材PPT课件

阻抗培训教材PPT课件
影响特性阻抗主要因素
介质厚度:---参考
特性阻抗值随介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即使在相同介质厚度和材料下,微带线结构的设计比带状线设计具有较高的特性阻抗值,一般大20-40 。因此,对于高频和高速数字信号传输大多采用微带线结构设计。---参考!
影响特性阻抗主要因素
*
*
导线厚度依导体所要求的载流量以及允许的温升而确定。 导线厚度等于铜箔厚度加上镀层厚度。 导线厚度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CITS25
Si6000
特性阻抗计算软件
内层酸蚀 线宽的控制:据《批量管制卡》要求,每批板件进行首板试蚀,对首板有阻抗要求的线按设计的公差进行测量,合格再批量生产。 尽量保持匀速的蚀刻速率,降低各参数的波动范围,提高蚀刻均匀性和蚀刻因子。
评价蚀刻速率的好坏可以用蚀刻因子来进行评价: F=W/d F:蚀刻因子; d:单边侧蚀量。W:铜箔厚度 蚀刻因子越大,说明蚀刻液的侧蚀越小,有利于控制精细导线的完整性、均匀性。
其计算公式:
影响特性阻抗主要因素
例二:带状线 带状线是指镶嵌在两个交流地层间的薄细导线,与微带线比较,每层电路与地层的电子耦合更近,电流间的串扰会更低。
式中: Z0-----导线的特性阻抗 r------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 h------导线与基准面之间的介质厚度 w-----导线的宽度 t------导线的厚度
影响特性阻抗主要因素--介电常数
混压材料:---参考 混压材料各组分会保留各自的电性能,此时的总体相对介电常数不可以根据各自的体积比进行计算。 层间微带线及差分线: εr =(ε1×T2+ε2×T1)/(T1+T2) 表面微带线及差分线: εr =(T1+T2) ×ε1×ε2/(ε2×T1+ε1×T2) (其中ε1、T1为某种组分材料的介电常数及其厚度)

阻抗知识培训

阻抗知识培训

阻抗知识培训1,我厂的单线阻抗通常设计孔,孔中心间距3MM,线的长度4-6英寸.2,我厂的双线阻抗通场设计4个孔,孔心间距2.54MM,长度4-6英寸,如下图:3,阻抗的参考层通常是电地层,参考层处要加THE RMAL PAD来连接,以便测试.4,与阻抗有关的几个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线宽.2,绝缘层厚度,3,铜厚,4,板料的介电常数5,跨层阻抗:有时客户设计有特别的阻抗,例如意创力客户,他要求第1层的线阻抗,参考层是第3层,请留意中间第2层的线路,第2层对应阻抗线位置应是空的,不能有铜,否则会对阻抗产生影响.阻抗的一些其他知识阻抗定义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阻抗常用Z表示.,是一个复数,实部称为电阻,虚部称为电抗,其中电容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感抗,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总称为电抗。

电阻, 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称为阻抗。

阻抗的单位是欧。

在直流电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有电阻,只是电阻值的大小差异而已。

电阻很小的物质称作良导体,如金属等;电阻极大的物质称作绝缘体,如木头和塑料等。

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导体叫做半导体,而超导体则是一种电阻值等于零的物质。

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意即抵抗电流的作用。

电容及电感的电抗分别称作电容抗及电感抗,简称容抗及感抗。

它们的计量单位与电阻一样是欧姆,而其值的大小则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系,频率愈高则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频率愈低则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

此外电容抗和电感抗还有相位角度的问题,具有向量上的关系式,因此才会说: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对于一个具体电路,阻抗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

在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中,电路的阻抗一般来说比电阻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的目的,但偏大范围必须是印刷阻焊可以降低的范围内。 • 5、外层因电镀铜过厚导致阻抗值整体偏小----可通过减薄电镀层
使阻抗值升高。 • 总之引起阻抗偏差的原因,需要通过切片对4大影响因素进行分
析,找到真正影响因素,以便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 设计注意事项
L1 50ohm L1 60ohm
• 阻抗先延伸到测试 孔区域
扬州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
PCB阻抗培训
讲师:梁兵
➢ 要求阻抗控制的背景
电子工作频率不断提高 高保真的信号传输 集成电路IC与SMT技术的发展 电子元器件在PCB上印制 电子线路需要具备抗干扰,抗串讯的能力,高稳 定的工作能力。
➢ 阻抗的理论基础
从传输线的理论讲,导线上的电阻,电感以及导线相对参考层(参照面) 间的漏电电导(漏电电阻的倒数),分布电容等都不可忽略,它们对导线中 信号传输的速度,以及传输的能量,都有影响;导线上传输的信号电平不 仅是时间t的函数,也是距离”x”的函数.具有传输特性的导线上各点的 电流不相同.作为PCB上的导线,通常同一根线的线宽是均匀的,导线与 相对参考层间的介质及厚度基本一致,因此PCB导线应视为均匀传输 线更为合适.可以用下图(a)分析,整段导线可以视作n个单位长度的传 输线段所组成,就有相应的等效电路,见图(b).
➢ 测量方法
• 1、TDR时域反射器 • 时域反射器是一种内部可以产生脉冲波,并具有接收此脉冲和
分析功能的特殊示波器。 • 2、阻抗测试原理 • 阻抗测试就是在示波器发出一种脉冲波后,同时接收其反射波,
然后将此两种脉冲波对比分析,从发射能量的大小得出阻抗值。
➢ 测量方法
• 3、测试仪器 • Polar CIT500S
各参数的影响程度
➢ 阻抗的分类
板材介电常数影响与控制
• 不同板材其介电常数不一样,其与所用的树脂材料有关 • FR4板材其介电常数为3.8—4.7,其会随使用的频率增加减小 • 聚四氟乙烯板材其介电常数为2.9—3.9间 • 阻抗值随介电常数的减小增大 • 要获得高的信号传输要求高的阻抗值,从而要低的介电常数
• 铜厚越厚,其阻抗越小 • 要获得大的阻抗值,其要采用薄的铜箔 • 对铜厚的控制要求均匀,对细线、孤立线的板加上分流块,为其平
衡电流(针对图电流程),防止线上的铜厚不均,影响阻抗 • 对cs与ss面铜分布极不均的情况,要对板进行交正反拼板,来达
到二面铜厚均匀的目的(此也是针对有图电流程)
➢ 阻抗值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开,另一面与油墨或空气为介质的阻抗线叫微带阻抗线 • 带状线(Stripline )是线与上下两面都是地层,中间介质隔离开
,这样的阻抗线叫带状阻抗线.它与微带线相比,信号不容易受干扰 .
➢ 阻抗的分类
➢ 阻抗的分类
➢ 影响阻抗的因素
• 1、介质层厚度 2、线宽/线距
• 3、线厚
4、介电常数(Er)
➢ 阻抗的理论基础
导线长度
i(z,t)
(a) z
n个z 组成
+ i(z,t)(b) 源自(z,t) RL G-
i(z+z,t) +
C V(z +z,t) -
其中: z:单位长度特性阻抗 R :单位长度电阻 L :单位长度电感 G :单位长度电导 C :单位长度电容
z
Zo = V(z,t)/i(z,t) = (R+jwL)/(G+jwC)
(5)阻抗条的排版位置,尽量放板中,如果做不到,需要保证阻抗线离板边4CM的 距离
(6)注意排版时.阻抗线尽量避开V-CUT,如果避不开,请根据实情况,需要按先 将阻抗条锣下在V ,或是进行跳刀.
谢谢
➢ 阻抗的分类
• 1.按线的多少分为类: • 单线阻抗(Single-Ended<单端> Impedance ),它是一条线加上
地层组成 • 差分阻抗(Differential Impedance ),它是由两条线加地层组
成 • 2.按传播方式分为类: • 微带线(Microstrip ),是线的一面与地层平行,中间用介质隔离
• 5、绿油厚度
• 6、传输信号频率(设计人员考虑)
• 举例:
➢ 阻抗的分类
各特征参数影响阻抗的曲线图
124
122
120
118
116
11Z1124o
110
108
106
104
102
H, Er, W, T
123456
Zo-H Zo-Er Zo-W Zo-T
Z 1 W
Z1 T
ZH 1
Z r
➢ 阻抗的分类
• 没有地层屏蔽
➢ 设计注意事项
L3 50ohm L1 60ohm
>?mils >?mils
• 确保外层流胶点远离阻抗线 上方
• 保证阻抗线间距
➢ 设计注意事项
• 测试线正上方和正下方除参考层铜面外不允许有任何其它铜面,包括我们 的蚀刻标记。
测试线
参考层
➢ 设计注意事项
保证非参考层上的铜面距测试 线>?mil
➢ 设计测试条的目的
• 通过计量测试模上的阻抗值来反映板中线路图形的阻抗特性是否 符合客户要求.它可作为生产板的附连板制作;在与生产板同样的 制程条件下制得.所以,阻抗测试模的设计是十分重要。
➢ 阻抗控制的主要类型
• 1、表层单端控制
2、内层单端控制
➢ 阻抗控制的主要类型
• 3、外层差分控制
4、内层差分控制
泰克TDS8200
➢ 常见阻抗问题及处理方法
• 1、阻抗值为零或趋于0----阻抗附连片上的阻抗线与屏蔽层短路。 • 2、阻抗值超大(成百上千欧)----阻抗线开路 • 3、整体阻抗值与设计值相差几十欧姆-----设计错误,如屏蔽层设
计错误,或是测量时信号层与地层测反。 • 4、外层阻抗值整体偏大----可以通过印刷2次阻焊来达到降低阻抗
• 1、介质厚度

增加介质厚度可以提高阻抗,降低介质厚度可以减小阻抗,工程设
计、压板控制、来料公差是介质厚度控制的关键。
• 2、线宽

增加线宽,可减小阻抗,减小线宽可增大阻抗,线宽主要是通过蚀刻
控制。
• 3、介电常数
• 介电常数主要是通过材料来控制,一般压合好了之后,介电常数也就确 定了,所以在设计时,介电常数可以向下选择,不建议向上选择,因设 计时,介电常数选用的越大,在其它不变的情况下,其阻值也就越大。
(增加介电常数,可减小阻抗,减小介电常数可增大阻抗),
• 4、线厚

减小线厚可增大阻抗,增大线厚可减小阻抗;线厚可通过图形电镀
或选用相应厚度的基材铜箔来控制。
• 5、阻焊厚度

正常情况下印刷一遍阻焊可使单端下降2欧姆,可使差分下降8欧姆
,印刷2遍下降值为一遍时的2倍,当印刷3次以上时,阻抗值不再变化。
➢ 阻抗的分类
介质层厚度的影响与控制
• 不同的化片其压合后有不同的胶含量与厚度.其压合后的厚度与压机的 平整性、压板的程序有关
• 对所使用的任何一种板材,要取得其可生产的介质层厚度,利于设计计
算 • 介质层厚度是影响阻抗值的最主要因素
其增加,阻抗值增大.其厚度偏差控制在10%的误差内
➢ 阻抗的分类
➢ 特性阻抗的定义
• 何谓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Z0) • 电子设备传输信号线中,其高频信号在传输线中传播时所遇到的
阻力称之为特性阻抗;包括阻抗、容抗、感抗等,已不再只是简单 直流电的“欧姆电阻”。 • 阻抗在显示电子电路,元件和元件材料的特色上是最重要的参数. 阻抗(Z)一般定义为:一装置或电路在提供某特定频率的流电时所 遭遇的总阻力(阻抗,容抗,感抗).
➢ 设计注意事项
于线相连的孔在其它所有层 上均不允许于铜面相连
另一个孔在参考层上一定要通过Thermal 于 铜面相连
➢ 设计注意事项
➢ 设计注意事项
(4)加标识(指设计在交货PCB外的阻抗条),按厂的要求,主要是方便识别及 测试用,注意内层的标识要加到外层,如果阻抗线>2组以上,还必面编号,并 与MI(ERP)保持一致性
线宽的影响与控制
• 线宽减小,阻抗值增大 • 线宽的控制要求的10%的公差内 • 信号线的缺口影响整个测试波形,其单点阻抗偏高,使其整个波
形不平整,阻抗线不允许补线,其缺口不能超过10% • 为保证线宽,根据蚀刻侧蚀量、光绘误差、图形转移误差,对工
程底片进行工艺补偿,达到线宽的要求
➢ 阻抗的分类
铜厚的影响与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