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外行业安全生产发展变化过程
20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

20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20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每年的安全生产月都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还可以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为建设安全、和谐、繁荣的社会奠定基础。
在2020年,中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为“预防复工复产安全风险、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安全生产和复工复产作为近年来的重要主题,复工复产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的必须之举。
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步得到控制,很多企业纷纷复工,这也带来了复工复产的安全隐患。
因此,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将以预防复工复产安全风险为主要宗旨。
具体措施包括要求企业制定复工复产计划,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做好安全生产信息公示,以及执法部门加大对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等等。
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不仅关注安全生产,还深刻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大方面。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复工复产不仅是恢复经济活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阶段。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我们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安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同时,社会稳定也是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因为社会的安全稳定必然需要依赖于安全稳定的产业,所以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在企业中强化了安全文化的建设,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的实现。
三、力促企业安全稳定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议题。
因此,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将要求企业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始终把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第一要务。
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监管和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制订正式有效的安全制度和手册,以及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同时,执法部门也要加大对常年存在安全风险的企业的监管力度,推进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安全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2020年(安全生产)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安全生产)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1995-2004年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一、全国各类事故情况1995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6868起,死亡103543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
1995年至2004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2173起,死亡118843人(历年伤亡事故情况见附表1)。
其中:1、工矿商贸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5102起,死亡15688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4341起,死亡7288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782起,死亡2072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8979起,死亡6328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平均每年发生170821起,死亡2514人。
3、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生495839起,死亡90239人。
4、水上交通平均每年发生870起,死亡585人。
5、铁路交通平均每年发生12748起,死亡8368人。
6、民航飞行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36人。
7、农业机械平均每年发生6569起,死亡1150人。
8、渔业船舶平均每年发生128起,死亡111人。
全国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最多,占75.91%。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40.85%,其次是非矿山企业,占40.47%。
二、全国特大事故情况2001年全国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29起,死亡2530人。
2001年至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32起,死亡2498人(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情况见附表2)。
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4起,死亡755人。
1、工矿商贸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64起,死亡1372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0起,死亡1063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起,死亡165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9起,死亡144人。
国内外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目录一、全球乳制品行业现状分析 (2)二、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三、全球乳制品发展趋势分析 (3)四、2020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情景分析 (8)五、中国乳制品市场结构分析 (9)六、中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分析 (10)七、中国乳制品市场增速分析 (11)八、中国乳制品市场价位走势分析 (11)九2019-2020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12)一、全球乳制品行业现状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国内畜产品供求受疫情影响将普遍较紧并推动乳制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在全球市场合理回调,不给国内市场带来太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需求增长将确保生鲜奶价位和奶牛养殖收益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如果疫情防控的紧张态势能在第—季度顺利结束,疫情后的需求增长将弥补疫情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如果能够把握疫情后畜产品供求普遍偏紧的市场机会,做好防控期间国内生产能力保护和疫情后生产能力提升,加快乳制品对其他畜产品消费需求的替代,2020年全年产业将有望实现一定的增长。
二、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乳业发展,产业水平普遍提升,转型升级步伐普遍加快,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普遍改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
当前中国奶业正处于历史好时期。
目前,常温奶仍是主流趋势,伊利、蒙牛两家企业液态奶的主要产品均是常温奶。
低温奶出现快速发展,主要有两大契机,一是,随着中国大型规模化牧场的发展,奶源各项指标不断提升,给低温奶发展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奶源;二是消费升级时代已经到来,低温奶可以更好地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实现快速增长。
乳制品行业由不同部门按照各自负责领域分别进行管理。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新冠疫情冲击下,钨行业形势及思考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国际钨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出口大幅下滑、而钨行业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钨行业经济增长实现了由负转正,呈现趋稳向好态势。
随着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的推进,市场活力、消费潜力和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钨行业趋稳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钨市场需求进入低速增长周期,钨市场供应略大于需求的弱平衡状态势。
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钨矿采选工艺技术装备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矿山稳步推进;尾矿井下充填、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探索无尾矿山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钨渣“点对点”豁免管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畅通钨渣利用处置渠道;硫磷混酸法分解白钨精矿绿色钨冶炼新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硫磷混酸法,福建鑫鹭钨业年产1万吨仲钨酸铵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产;江西着力推动钨产业向高性能硬质合金和硬面材料、数控涂层刀片、刀具以及钻具等应用领域延伸,江钨集团正在积极谋划赣州钨产业园建设;株洲新马精密工具产业园项目——株硬集团本部2000吨高端硬质合金棒型材生产线和其子公司株洲钻石传统刀片和数控刀具生产线搬迁扩能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厦门金鹭硬质合金产业园项目加速建设。
控风险:钨行业发展面临压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体,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可以预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将拉动钨高端应用消费增长,尤其在高端装备与材料制造产业、能源及矿产资源采掘业、基础设施建设、核能源、光致变色材料、生物医学、润滑材料、储能材料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我国钨行业发展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观题训练

必修二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观题训练1.在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当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基建”成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期间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具有蕴含技术与知识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渗透能力等特点,能催生大量创新型应用型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职业;还能够大幅提高我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养老和环保等领域的规模和质量。
总之,“新基建”带动面广,具有巨大的驱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使其成为我国从顶层规划到社会投资的“风向标”。
当前,欲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需理性、谨慎、有序、稳健地发展。
大量的资金及企业进入“新基建”领域,易引发盲目扩建、恶性竞争、标准混乱等风险,更需国家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和调控。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1)分析“新基建”所具有的驱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2)政府应如何通过履行经济职能确保“新基建”的稳步推进。
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计划指标没有设置经济增长具体目标,而是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位置。
国家通过放款减税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等稳就业措施,中国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稳就业体现了哪一个新发展理念?分析国家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2)请你从政府职能的角度,为解决特殊时期就业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2020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

2020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2020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促进安全文明建设”。
这是在全国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中确定的一个主题。
今年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不同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疏于管理和不安全的生产环境,不时发生各种事故,引起重大损失和社会恐慌,对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事故应急管理,推动建立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双重落实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今年的安全生产月主题,旨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安全文明建设,更好地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主体,必须要承担起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
因此,本次安全生产月的主题强调要加强企业主体责任,主要是要求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积极履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各项职责。
同时,要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企业生产过程安全有序。
二、推进安全文明建设安全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本次安全生产月主题要求积极推进安全文明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倡文明生产、文明消费和文明社区来推进安全文明建设。
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要强调安全、文明、环保的生产理念,创造精益求精的生产环境,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在消费过程中,要倡导安全、文明、环保的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者购买安全产品,推动消费环保。
在社区建设中,要强调安全、文明、环保的社区建设理念,从生活环境、社区设施等方面推动社区构建和谐安全的环境。
亚太森博莱赛尔纤维生产线投产

亚太森博莱赛尔纤维生产线投产作者:来源:《绿色包装》2020年第06期亚太森博莱赛尔纤维生产线投产5月25日,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莱赛尔纤维生产线顺利投产。
该生产线生产高品质纤维产品,加强对纺织和无纺布市场的供应。
这条位于亚太森博日照工厂内的生产线,是与全球领先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企业赛得利合作运行的。
亚太森博莱赛尔纤维项目是山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和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性项目。
该项目的顺利投产标志着亚太森博从“浆纸一体化”向“浆纸+浆纤一体化”的成功转型升级。
莱賽尔纤维是一种完全天然可降解的植物纤维,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环保纤维”,原材料来自可持续管理的种植林。
工艺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完全回收,循环使用。
整个生产过程全闭环,仅仅需要使用极少的化学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与浆纸及纤维产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完全一致,有利于行业的技术和产品升级。
莱赛尔纤维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纺织品和个人卫生材料,制成的产品强度高,色泽明亮,具有柔软、丝滑、悬垂性好、透气性好、吸湿力强等特点。
亚太森博莱赛尔纤维项目的投产,将带动全日照市纤维素纤维、特种纤维、纺织、无纺布、服装面料等产业集群的发展,助力日照成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劲嘉东莞设厂承接深圳订单劲嘉股份将斥资3000万元在东莞设立子公司,用以补充深圳工厂产能。
东莞子公司将根据运营需求分三年期投入,预计租赁一期生产车间面积20000平方米。
达产后将形成总年产新型材料彩盒5250万个,其中预计国内业务3000万个,国外业务2250万个,年均销售收入18823万元。
劲嘉股份另一子公司——深圳劲嘉新型智能包装有限公司是实施彩盒业务的主力,已实现精品烟盒、电子消费品、中高端白酒、日化品等领域的包装业务覆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更好地服务现有客户及承接更多订单,需持续扩充产能。
劲嘉股份在东莞设立全资子公司,有利于充分利用深圳劲嘉新型智能包装有限公司在彩盒包装业务上的智能化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客户资源等优势,承接深圳劲嘉新型智能包装有限公司的部分订单业务。
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现状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力增长和“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部署,同时也加速了企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其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可能随之升高,所以我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安全也要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发展。
因此,了解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和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1 引言安全是满足人们幸福生活的第一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重视安全。
安全是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处理好发展和发展中各项因素的关系,才能做到协调,而且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任何企业,个人的发展都会停滞,甚至倒退,这也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各国都正进入一个事故高发期,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安全都成为了一个共同的重要问题。
据相关统计报告,我国生产安全资源保障水平仍然很低,目前的政府监管人员配备率仅为0.2人/万名员工,美国是我国的10倍多、英国是22倍、日本是7倍、德国是16倍、意大利是6倍。
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年平均的生产安全投入仅占GDP的0.7%,而发达国家高达3%以上,用万人投入率比较,美国是我国的3倍,英国是我国的5倍,日本是我国的3倍多。
再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字,全球每年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大约为2.5亿起,这意味着每天发生60.5万起,每小时发生2.8万起,每分钟发生475.6起。
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人数约为110万人,其中约25%为职业病引起的死亡,高于交通事故死亡99万人和其他非正常死亡。
国际劳工组织初步估算每天有3000人死于工作之中,到2020年职业病人数将翻一番,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在这些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甚高,如中国、印度等国家事故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甚至比少数国家高出4倍。
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及国民生产总值在近10年内进步飞速,在2008年首次将各类事故的死亡人数控制在10万之内,之后我国的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和亿元GDP死亡率都在逐年减少,亿元GDP每年都在增加,所以我国近几年的安全形势也是在逐渐转好的,我相信未来我国的安全形势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0年国外行业安全生产发展变化过程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2020年国外行业安全生产发展变化过程自20世纪70年代前后,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并颁布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以来,各行业安全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80年代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进入90年代以后已经很少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各国的事故死亡人数呈稳定下降的趋势。
从发达国家制定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的时间来看,大多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于1970年颁布了《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日本于1972年颁布《劳动安全卫生法》,而英国于1974年10月、1975年1月、1975年4月分三批颁布了《劳动安全卫生法》。
其后德国、加拿大等国也分别制定并颁布了本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立法”。
发达国家纷纷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比较完整和系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和知识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工业经济走向衰落,世界发达国家进入了以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的发达经济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在持续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安全生产相对于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伤亡事故显著增加。
经过这段高速持续的发展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就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立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达国家行业死亡人数变化趋势美国根据美国联邦劳工部统计局资料(见表1),从整体上来看,美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但下降的幅度不大。
在1992~2002年这11年间总计减少693人,平均每年减少63人。
从单个行业来看,只有建筑业的死亡人数呈上升的趋势,运输能源及卫生业、农林渔业和政府部门这三个行业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过程,其他的行业变化幅度较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建筑业的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运输、能源和公共事业,服务业、农林渔业和制造业分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位,死亡人数最少的3个行业分别是采矿业、金融保险与房地产业和政府部门。
从绝对死亡人数来看,美国的采矿业已成为比较安全的行业,2002年仅死亡121人。
表11992-2002年美国职业事故死亡人数分类情况年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2002 合计6217 6331 6632 6275 6202 6238 6055 6054 5920 5900 5524 建筑业963971107710981095113612071228118312641121运输、能源及卫生业958966100696710141064 975 1065 1012 977 910 服务业842 873 917 825 854 811 833 813 855856680农林渔业813865859804812836840816724750793制造业767767 791 715 728 746 699 727 670 603 563 零售业738 796 808 689 682670 571 515 596 538 487 批发业257 254 272 256 273 241 231 238 231220208采矿业181174180157154158147123156171121金融保险与房地产12312211512511810293108838887政府部门575543607639472474459421410433554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统计局日本日本战后行业工伤事故经历了上升→平稳→下降的发展过程。
1950~1961年为上升阶段,同时在1961年因公伤亡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达48万人之多,其中死亡6712人。
1962~1973年呈平稳态势,死亡人数基本稳定在6000人左右。
从1973年以后,日本工业事故逐年减少,伤亡事故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
根据日本劳工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从1973年到2002年,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从5269人下降为1658人,下降了68.54%,平均每年降低2.28%。
图11965~2002年日本主要行业死亡人数变化趋势资料来源:日本劳工部统计从图1可以看出,1965年日本各行业的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行业是建筑业和制造业,其次是采矿业和公共运输业。
公路运输业在1973死亡人数有了较大增加,以后基本稳定在300人,在1997年以后又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他行业下降趋势并不明显;从死亡人数来看,建筑业虽然死亡人数降低的幅度很大,但仍高居各行业之首,2002年死亡607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61%;其次是制造业,死亡275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6.7%;公路死亡人数234人,占14.11%,其他行业的死亡人数比较少。
从发达国家行业的死亡人数发展趋势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并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行业的死亡人数存在着一个下限,当达到这个下限时,行业的事故伤亡人数将逐渐趋于稳定;发达国家的高危行业普遍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和运输业,这三个行业的死亡人数基本占据了全部死亡人数的50%以上(美国约占50%,日本则超过60%);服务和金融行业的死亡人数比较低,并且也比较稳定。
发达国家行业10万人死亡率现状行业的绝对死亡人数属于事故统计的总量指标,只反映事故的绝对数量情况,不利于行业间的相互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间工伤事故的差别,还要对反映行业工伤事故的相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不同行业的工伤事故情况的区别。
常用的反映行业工伤事故的相对指标主要有10万人死亡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标,如日本就采用了百万工时死亡率。
根据美国联邦劳工局统计,1992~2001年各行业10万人死亡率见表2(其中1996~2000年资料缺失)。
从行业整体来看(制造业除外),10万人死亡率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幅度并不大;行业10万人死亡率的从高到低顺序是(2001年为准):采矿业→农业、林业和渔业→建筑业运输和公共事业→批发业→制造业→政府部门→零售业→服务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
同行业绝对死亡人数相比,行业的相对死亡情况发生了变化:采矿业虽然死亡人数较少,但是其10万人死亡率仍然高于其他行业,农林渔业的死亡率也很高,仅次于采矿业,而建筑业不论死亡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比较高,其他行业的绝对死亡人数和相对死亡率都比较低;同时各行业的相对死亡率虽然都有所降低,但是幅度并不大,而且基本都稳定在某一个数值上下浮动。
表2美国各行业10万人死亡率情况份1992199319941995200110万人死亡率行业采矿业2925272724农业、林业和渔业3822242223建筑业2515151412运输和公共事业2212131311批发业65654制造业14443政府部门94333零售业33432服务业44322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2121根据欧洲职业安全卫生机构统计数据,整个欧洲的行业10万人死亡率同样处于下降的趋势,渔业部门成为事故率最高的行业:其事故率是欧洲平均事故率的2.43。
其他的高危行业包括建筑业(是欧洲行业平均事故率的1.41倍),健康和社会服务业(1.34倍),以及运输、仓储和邮电业(1.32倍)。
相比来看,欧洲制造业的10万人死亡率相对较低。
表31994~1998年欧洲行业事故死亡率行业10万人死亡率19941995199619971998増減%94-9896-98A农林渔业1413.812.912.612.4-11.40% -3.90% D制造业4.64.23.943.7-19.60% -5.10% F建筑业14.7 14.8 13.3 13.112.8-12.90%-3.80%I运输、仓储和邮电业13.713.71212.111.8-13.90%-1.7资料来源: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局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行业事故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呈下降趋势,而且同行的10万人死亡率的大小趋于相同。
例如美国建筑业2001年10万人死亡率为12,而欧洲建筑业1998年的10万人死亡率为12.8。
但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欧美发达地区并不相同,这些国家中行业整体依然呈上升的趋势,并且10万人死亡率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以韩国为例,根据韩国职业安全和健康局统计资料,韩国行业10万人死亡率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例如韩国采矿业死亡率是美国采矿业死亡率的近100倍,而且大多数行业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
在韩国,死亡率最高的行业是采矿业,2002年10万人死亡率高达2285;其次是渔业,2002年10万人死亡率为1341.2,其他行业的10万人死亡率明显低于上述两个行业,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
表41998~2002年韩国行业10万人死亡率行业10万人死亡率1998199920012002采矿业1406.9 2083.422812285渔业741.8479.46641341.2电力和煤气工业23.923.524.334.5农业99.481.445.232.2运输和仓储业43.241.339.830建筑业36.232.22724.1制造业21.723.924.322.4林业26.616.520.820.1其他16.818.814.715.4金融和保险业1.611.29.614.6资料来源: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从行业10万人死亡率来看,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国家相同行业之间有所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规律可循:发达国家行业的死亡率普遍比较低,并且死亡率的大小趋于相同,这说明行业的安全状况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发达国家死亡率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建筑业、农业以及运输和仓储业,其他行业的死亡率比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的行业事故率相对很高,而且多数行业死亡率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