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三字经)
徐尚解读《三字经》教案第二课时

《三字经》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
2.会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三字经》。
3.体会经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四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在人刚刚出生的时候,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大家的本性是差不多的,只是因为受到了各自环境的影响,于是彼此的本性就逐渐相差得远了。
在三字经的前两句话中,就提到了性善论。
王应麟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传统儒家的思想。
因为传统中国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
与性善论相对的是战国末荀子倡导的性恶论。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来举一个例子。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和我相处非常好的同学,他的专业是英语,我的专业是语文。
我们经常会聚在一起下中国象棋。
刚开始,我们的知识结构非常地相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刻苦地学习语文知识,他刻苦地学习英语和数学知识。
几年后,我发现他说的英语和数学我听不懂了,而我说的古代汉语,他也听不懂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我再来举个例子,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的同学上课坐在前排认真地听讲,有的同学上课开小差,坐在后排玩手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坐在前排认真学习的同学,通过了各种各样的考试,终于顺利毕业。
而喜欢坐在后排的同学经常考一科,挂一科,有几个人最后都没有毕业!在我们刚刚进入大学后,我们都差不多,就是因为有的同学认真学习,一心向善,所以成为了优秀的教师。
就是因为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贪图享乐,沾染了坏习惯,最后荒废了学业,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四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不加以教导,本来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心一意,始终不懈。
我来举一个晋朝无锡宜兴周处除三害的典故给同学们听一听: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国学第二册《三字经》教案执教:黄椰蔓目录第一单元----性近习远第1课:人之初第2课:子不学第二单元----知识长廊第3课:首孝弟第4课:曰水火第5课:高曾祖第三单元----图书宝库第6课:凡训蒙第7课:《孝经》通第8课:《诗》既亡第四单元----历史画卷第9课:自羲农第10课:周辙东第11课:魏蜀吴第12课:炎宋兴第13课:明太祖第五单元----勤学自勉第14课:昔仲尼第15课:苏老泉第16课:犬守夜第1课:《人之初》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2、了解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教学准备:孟母三迁动画窦燕山教子故事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诉窦燕山教子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3、认读生字“苟不教”“子不教”“断机杼”“窦燕山”“师之惰”4、本文难懂的词语,例如“性”“迁”“专”“养”等,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预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
三、诵读感悟读书之前,提出以下情境:1、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吗?你心中的好人是什么样子的?2、你知道孟子这个人吗?他是战国儒家的代表,在儒家的名气仅次于孔子,以至于我们把他们并称为“孔孟”。
这与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么边读边思考孟母小时候是怎么教育孟子的。
四、观看动画:孟母三迁的动画五、读课文六、课后作业:1、背诵《人之初》第2课:子不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识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教学准备:黄香温席动画孔融让梨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孝顺父母的故事,然后导入。
二、老师范读课文1.听老师读,将较难的字范读。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学生读课文1、齐读课文,老师指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刚刚存在的问题。
3、分组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
四、讲解难懂的生字。
《三字经》完整教案(27课时)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 (第二讲 玉不琢,不成器—父子亲,夫妇顺)4—6

故事1:胡图请人教子
胡图虽有钱,但大字不识一个。有人戒劝他给儿子 请个教师。胡图认为有道理,就请来一位教书先生。一 开学,老师先教胡图的儿子学写字。他把着学生的笔杆 ,写一画,告诉他是个“一,字;写两画,告诉他是个 “二”字,写三画,告诉他是个“三”字。胡图的几子 学到这里非常得意,把笔一丢,就去告诉他父亲说:“我 学会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 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 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 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中国古代的“三才”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故事2:女娲造人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 了人类社会。她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 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成了 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 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
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想让世 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东西,于是,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 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东西,她把这些小东西 叫作“人”。
二、经典故事
故事2: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 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 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给他,他立即写出 四句诗,并且写上自己的名字。
《三字经》教案(7篇)

《三字经》教案(7篇)《三字经》教案篇一经典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活动目标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2、识字:山、远、近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字卡:山、远、近“多闻之星”贴纸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
”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
“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
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
〕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一〕诵读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
”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
〕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
〔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
“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
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三字经》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
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同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教学重难点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预备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同学,要求同学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
同学们,今日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二、学习经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同学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订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
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
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索: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同学仔细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长:1、通过今日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便利,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四、同学们,老师告知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学问就是要用的,所以今日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要到什么呀?(同学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头就让我们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吧!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由于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三字经》

《弟子规》教学目标:1、阅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恪守规范激发阅读经典兴趣,培养感悟经典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阅读《弟子规》教学时间:6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阅读《弟子规》片断,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恪守规范激发阅读经典兴趣,培养感悟经典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人手一份《弟子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弟子规》1、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
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这学期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弟子规》这部经典。
那关于《弟子规》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师随机评价。
2、简介《弟子规》。
二、学习“入则孝”出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先请同学跟着老师读一遍。
(老师示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提示学生注意停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四位同学来领读。
(二)理解含义1、教师:读了这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思考)2、指明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3、师:与我们平时的听从父母的教导有什么联系呢?4、师生分角色读。
三、多种方式背诵1、师引背。
2、同桌互背。
3、分组分句背。
第二课时《弟子规》——总序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背诵总序。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总序教学准备:《弟子规》教学过程: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îu yān shān 窦 燕 山 yǒu yì fāng 有 义 方 jiāo wǔ zǐ 教 五 子 míng jù yáng 名 俱 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 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 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窦燕山教五子
五子登科后来成为汉族 传统吉祥图案,寄托了 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 像窦禹钧五子一样获得 科考成功。
孟子,中国思想家、 教育家。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是仅次 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 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和他的门人写有么启示?
孟母戒子
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 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 止,才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 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 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 “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 说:“有些忘记了,后来又想起 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 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 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 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三 字 经
2
xī mâng mǔ 昔 孟 母 zã lín chǔ 择 邻 处 zǐ bù xuã 子 不 学 duàn jī zhù 断 机 杼
机杼:织布机的转轴和 梭子,这里代指织物。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 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 的布来教育孟子。
· 同学们学习了这些内容之后,有
什么启发? ·能给大家讲出孟母三迁 的故事吗? · 学习就像织布一样,半途割断就 会 废弃,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 志,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