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_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2019919205526

合集下载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3
元朝时期 (南北经济差距
扩大)
一、经济繁荣发展
❶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 大大缩短了航程。
刘家Leabharlann 港❷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
是运输南方粮食
3. (2022.广西百色期末)据北宋初年乐史所纂
《太平寰字记》所载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
的户数占全国的59. 1%,以北仅有40.9%。到
北宋后期,南方户数在全国所占比例,已经超过
三、文化科技繁荣发展
(一)儒学复兴
魏晋南 隋唐

两汉 北朝
春秋 战国 秦朝
儒学复兴
蔚然
佛道冲击 尊崇儒术 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
焚书坑儒 成为正统
创立 大宗
三、文化科技繁荣发展 (一)儒学复兴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而天理几乎灭矣。
—欧阳修《新五代史》 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 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 胀。
(二)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矿冶业
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 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 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 的产量和质量。
“数百万家尽仰石炭, 无一家燃薪者” ——庄绰《鸡肋编》
城郊毛5 驴运煤碳入城
一、经济繁荣发展
(二)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印刷业
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 经济、社会与文化
【学习目标】:能够描述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和 经济重心南移、社会变化的突出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解释两宋政治、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 动关系,认识两宋时期新变化的历史意义。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共31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共31张PPT)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 币发行。
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城市管理:放松。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课堂探究】北宋货币发行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的原因?
宋代……每年所铸铜钱自太祖时7万贯,逐渐增多,太宗 至道时为80万贯,真宗景德末为183万贯,仁宗庆历时为300万 贯,到神宗熙宁以后,每年铸铜钱共600余万贯,达到最高峰 。但铜钱的钱“荒”问题仍然严重,直至南宋灭亡,始终没能 解决,这是由于辽、西夏及后来的金朝,大量以宋朝铜钱作为 货币,自铸的数量很少,加上大量铜钱流向海外,主要是流向 日本、东南亚,有的还运往西亚、东北非。
三、文化之变
1、程朱理学
快速阅读课文“儒学的复兴”,思考以下问题:
1、回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历 程2、。从思想、政治和学者的角度思考宋朝复兴儒学的背景。 3、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通过史料认识、提炼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5、朱熹在儒学教育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6、结合程朱理学的含义和主张,总结程朱理学的特点
一基、础经梳济理之变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唐朝安史之乱后: ③南宋:完成经
4、经济重心 打下基础
开始南移
济重心南移
南移
南 方 战 乱 较 少
中 原 人 口 南 迁
统 治 者 重 视
自 然 条 件 优 越
过 程
经济重 心南移 表现


唐中叶以来: 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对南方经济依赖明显,户口南多北少
南宋: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中心地位 元பைடு நூலகம்: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财北运
◆南方人口膨胀,民族交融加强。 ◆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 达。 ◆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海上交通运输改善,海上贸易繁荣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4.经济重心南移 (1)宋朝 ①自__唐__朝__中__叶___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增长迅速。 ②__北__宋___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__南__多__北__少___的格局 也已定型。 ③__长__江___下游和__太__湖___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 称“苏湖熟,天下足”。
四、文学艺术和科技 1.文学艺术 (1)宋词 ①背景: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②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__配__乐__演__唱___,根据乐谱分为不 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③代表作家:以豪放派的__苏__轼___、辛弃疾和婉约派的__柳__永___、李 清照词作成就最突出。
(3)话本 ①背景:宋元时期,城市中__说__书___演出非常盛行。 ②性质: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 __白__话__小__说___。 (4)书法绘画 ①书法: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__个__性___, 不拘__法__度___。 ②绘画:绘画成就以__山__水__画___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__写__实___, 注重__意__境___和笔墨情趣。__花__鸟__画___、人物画水平也很,历史解释) 史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 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 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 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均产生于江南地区,充分说明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已占据压倒性优 势。
的新变化。 5.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探究三大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
献,引导学生学习发明家的创新精神。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共38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共38张PPT)

-14-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3.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1)宋朝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 纳交易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 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4.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 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社会变化出 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1.宋朝商业的繁荣 (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 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易错提醒宋辽榷场贸易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澶渊之盟后,双方达成协议,恢复了和平关系。 北宋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 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进行贸易。辽宋贸易主要通过 榷场完成。
中唐 以后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宋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 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C
作的”说明当时外贸得到发展,海外商运业比较发达,故 C
项正确
Hale Waihona Puke D材料不能反映转型的前后变化情况,故 D 项错误
答案:C
-21-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影响 史料实证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 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 千金之家。
-17-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8.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远距离运粮成本 高企。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 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 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A.水运交通发展 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 域性商帮兴起
2.隋唐时期官营手工业系统严密,工匠分别从各州县征召或 雇佣,加入匠籍,世袭不变,长役无酬。宋代官营手工业一般 不再无偿征调民间服役工匠,大都采用一种介于征调和雇募之 间的“差雇”制。这一变化表明( )A.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统治政策调整推动社会进步C.工匠的身份地位有一定 的提高 D.手工业经营方式变化
B.保障了茶户的基本收益C.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D.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答案】C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设置专门的机构对茶叶贸易进行了严 格管理,这就有利于从中收取商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这 一制度是政府干预茶叶交易的表现,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危机,并不一定 推动边地贸易的繁荣,也不一定能有效保障茶户的基本收益,排除AB项; 材料中的制度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危机,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选C项。
【答案】D 北宋时期,一些著名的店铺利用各种形式为自己 进行广告宣传,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商业竞争的激烈和营 商活力的激发,D项正确;《清明上河图》虽然写实,但也存 在对现实的艺术加工,排除A项;汉魏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走 向自觉,排除B项;材料只介绍了一家酒店的外观,无法据此 得出市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B 根据材料“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良 田茫茫少耕者”“从今无复官劝农”可知,募兵制度影响了农 业的正常耕作,阻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说 明当时募兵制度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 受到冲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抑制,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工商业发展促进农 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流动宋元——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高一2班学生知识储备: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简单解除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通史知识,对该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初步印象,但是其认知处于掌握基础史实的水平,对其原因及知识点的关系理解不足,需要教师利用史料引导学生思考。

学习能力:该班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高,学生能够通过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史实,但是对经济社会变化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解。

因此教师应当合理组织教材内容,通过呈现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运用教材及所学知识,理解该时期经济与社会产生新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该时期新变化原因的理解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采用“流动性”作为主题,以物的流动和人的流动作为线索展开,采用丰富多样的互动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与兴趣。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地位: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上承隋唐两朝的江南开发与制度变革,下启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本课共分为四个子目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

这四个子目以逻辑前后相承展现了两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培养唯物史观素养。

2.通过解读《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等史料,学生辨别史料价值,认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3.通过地图、表格等史料,学生阐释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及与同时期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互动发展的关系,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4.通过创设情境展现宋代社会的流动性,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认识到流动更能焕发社会发展的活力,落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宋代重文轻武,一批儒者入仕为官;同时宽松的文化政策也推动儒学复兴。
宋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进
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三、儒学的复兴与文化科技的繁荣
(2)程朱理学:一套包括


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
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
话本 元盛行
实际上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三、儒学的复兴与文化科技的繁荣
(2)发展趋势:平民化、世俗化 (3)发展原因:
①宋元以来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
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 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 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 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诗文和词
②市民阶层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清明上河图》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化
1.农业
(1)轮作复种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经济作物:棉花在内地开始栽培,到 了元朝得到大力推广。
(3)边疆地区的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 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西夏犁耕图
元·耕种的农夫
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 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了解决钱荒问题,不断扩大铜钱铸造额。
宝 铜
②北宋交子出现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 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入。……戊 午,诏从其请,始置益州交子务。
——《续资治通鉴》卷36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农业发展1.表现(1)耕作制度:南方普及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引进高产作物:占城稻)(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3)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元朝推广,南方植棉普遍(4)边疆开发: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农业显著进步2.原因:(1)耕地面积的扩大(2)政府重视,修建水利设施(3)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1.棉纺织业(1)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2)元朝棉纺织业发展,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2.制瓷业:(1)元朝出现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2)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海上丝绸之路)3.矿冶业(1)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2)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4.印刷业(1)北宋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2)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3)推动文化普及与造纸业发展人口增加剩余劳动力农业发展,粮食增加种植经济作物商业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产品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一)商业发展: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草市、墟市)2.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3.铸币铸造量增大,出现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仅在四川流通)、会子(发行于南宋,曾被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宝钞(元明清发行的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4.海外贸易:(1)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2)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3)设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原因:政府政策支持;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二)城市发展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3.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商业发展奠定基础4.纸币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5.交通便利6.民族融合加强7.中外经济交流加强8.人民的辛勤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教学主题】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

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着联系性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

【教学理念及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各领域的新发展,体会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不同以往的新变化。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3.分析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

【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文本,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变化。

2.通过分析相关史料,探讨宋朝社会的变化。

3.能够运用图表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表现,但对材料的归纳概括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另外,学生在理解该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上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梳理清楚才能理解到位。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教师:这两句话都提到了一个朝代:宋朝。

那究竟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和前代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才让中外名人如此向往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经济的发展1.农业发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农业发展的表现。

通过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教材第64页),学生可以归纳出以下信息:(1)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教师解释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

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

(2)部分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3)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棉花)教师补充图片资料并进行说明教师:北宋至南宋初,棉花种植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普遍。

棉花产量增多,成为元代棉纺织品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3)边疆地区农业发展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辽夏金元时期,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该子目的“历史纵横”部分(教材第64页)或下面的历史资料,进行合作探究设问:为什么宋朝时期人口在不断的增长?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宋朝时期的人口在不断的增长,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在不断的发展,粮食作物的不断增多能够使得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表格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理解户口的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师:农业在前代基础上不断发展,除了发展之外,你发现这一时期农业上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生:讨论、交流。

经济作物的种植、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进步显著是这一时期农业的新变化。

2.手工业发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教材第66-67页),设问:这一时期的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制瓷业展示宋代“五大名窑”表格: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官窑教师:这五大名窑的名字可以用一种谐音的办法进行快速记忆:“你(汝)哥(哥)一定(定)当军(钧)官(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教材第65页):宋朝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教师:通过观看照片我们可以感受出五大名窑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其实宋代有些精美的瓷器离我们并不远,大家有没有兴趣近距离欣赏一下呢?接下来,我就要为天津博物馆“疯狂打call”!介绍天津博物馆和馆内展出的宋代精美的瓷器。

教师:天津博物馆是天津公益性事业的代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希望大家以后有时间多去参观参观,去近距离地欣赏我们国家的这些瑰宝,感受我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达。

展示元代瓷器的代表产品:青花瓷和釉里红教师:这些精美的瓷器当时大量出口海外,品种很多,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产品品种,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宋元时期,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大家知道吗?“china”本身之意为“瓷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炼信息能力,通过图片资料初步感受宋代瓷器的精美,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学生掌握利用当地博物馆资源学习历史的方法。

(2)矿冶业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分析宋代矿冶业发展变化的情况: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南宋庄绰材料二:“官卖石炭增二十余场,而天下市易务,炭皆官自卖”——《宋史食货志》。

师:材料中的“石炭”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提取关于石炭的什么信息?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通过史料,我们分析出宋代东京城开采煤作为燃料非常普遍,除了用于取暖外,煤也成为了烧石灰、烧砖、酿酒等行业的重要燃料,而且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来看一则史料。

展示史料:到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教师:正是因为煤这种燃料的应用,北宋的生铁产量达到这个数字。

当时宋朝人的挖煤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959 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鹤壁(宋代相州)发掘的北宋时期的一个大型采煤遗址,发现这个煤矿井深46 米,有10个回采工作面,井下有完整的巷道和排水系统。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型采煤遗址。

(3)印刷业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宋代印刷业发展情况:(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教师提示从印刷的主体和印刷品种类等方面提炼宋代印刷业的发展变化:从政府到地方都开展刻书印书;印刷的内容和种类越来越多。

师: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那么,史料中的印刷术指的是哪种呢?请大家再次细读材料,或者展开网络搜索。

生:查阅、研读、讨论、交流。

北宋时期普遍使用的还是雕版印刷术,从材料中“刻印”“刻书”也可以看出是雕版印刷术。

设计意图: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史料实证),使学生感受宋代手工业的进步,从而提高民族自信。

导语: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材第65-66页),梳理出该时期商业发展和大城市繁荣的表现。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进行介绍。

(1)商业的发展教师介绍以下内容:通过榷场及民间贸易介绍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图片展示反映货币的变化(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通过南海一号沉船介绍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2)城市的繁荣教师展示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和元大都的布局图。

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布局的变化在哪里?学生分析后可以得出:北宋时期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娱乐场所——瓦子。

这些都说明宋代时期城市发展繁荣。

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教师:大家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图》其实就是对宋朝商业和城市发展研究的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物。

通过教材中的这幅局部图,我们能深深的感受到当时的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程度。

通过《清明上河图》介绍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教材第66页插图)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宋元时期的商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的史实。

4.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师展示史料,提出设问:请同学们分析史料中反映出的经济现象及变化有哪些?材料一:材料二:(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教材第67页插图)材料四:生:讨论、交流、反馈学生归纳的可能有:1.北宋时户口分布南方人口越来越多,北方人口越来越少,到了宋代南多北少。

2.宋朝时南方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3.元朝漕运和海运主要用于运输南方粮食和赋税4.宋朝时南方文化的进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等史料实证素养,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表现。

教师:宋元时期,我国南方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这说明了宋元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生:经济重心南移了师:没错,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

通过材料四我们看到,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当时针对南北人才和官员不平衡的问题,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这让大家想到什么呢?学生:直到今天,我国南方经济更为发达,教育文化更为先进。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出历史本质、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深远影响。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如何呢?对,是非常的繁荣。

经济领域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业上随着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用的农户的出现,使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了一定的突破,经济作物的种植及手工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生产,使宋朝成为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顶峰。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宋元经济领域的变化,引发了社会领域的变化。

(二)社会的变化教师展示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教材(教材第67-68页),合作探究宋朝社会的变化有哪些?材料一:“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 ——蔡襄(北宋)材料二:榜下捉婿《宋史》卷317《冯京传》载,冯京“登进士”,外戚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派人将他拖至家中,当即“束之以金带”,声称:“此上意也。

”并“出奁具目示之”,冯京无动于衷,“笑不视,力辞”。

材料三:教材中第68页“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学生根据三则材料分别归纳出宋代社会变化:1.门第等级观念淡化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懈教师:大家觉得宋代时期的社会怎样?对,是相对自由、开放的。

师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变化——伴随宋代农业领域的作物熟制的变化,粮食产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宋代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