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27 ・
维普资讯
分散相的尺寸至少有一个维度在纳米级范围内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目 , 前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 材料制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1 有机/ 、 有机型纳米复合材料 这是一种 由聚合物纤维 复合材料衍生和发展起来 的,由两种聚合物形成的纳米复合材 料 。其特点是 :一种聚合物 以刚性棒状分子形式 ( 直径 1n 0m左右 )分散在另一种柔性的聚 合物基体中起拉 强作用 。这种纳米聚合物/ 聚合物复合材料也被称为分子复合材料 ,具有纳 米嵌段结构 。这种材料 的突出代表是聚合物/ 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其制备方法通常采 液 用原位共混复合 ,包括熔融共混和溶液共混两种方法 。 2 有机/ 、 无机混杂型纳米复合材料
融聚合物 中难 以分散均匀 。一般采用先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制成母粒的方法解决 。
3 、纳米粒 子在 聚合物 中的分散途 径
目 , 前 影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开发 的最大技术障碍, 在于无机纳米微粒在有机聚
合物中的均匀分散 。 对于无机纳米微粒的生产从品种和数量上说 , 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 都
31聚合物纳米 复合体 系一般分散技术 .
1 、多相复合体系的混合 与分散过程 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本前提 ,首先必须使复合体系内各组分相之间能够均匀混合、 充分分散 、 稳定结合 。多相复合体系的组分各相之间的混合与分散过程 , 根据各相 的形态不
同其分散过程的难易程度各不相 同,其中气/ 、液/ 、固/ 气 液 固、气/ 液、气/ 固各相之间的混
[ ] 4-5

材料 由单一的聚合物组成 , 且基本尺寸至少有一维在 10 m 以内。中国纺织科学研究 0n
院张锡纬[ 6 】 等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得的纳米级聚丙烯睛纤维毡是一种纳米聚合物材料 。 纳 米粒子 由于粒径小 、表面积大 、表面活性高而表现出多种特性 。纳米粒子填充改性塑料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聚合物基质中加入颗粒、纤维或薄片状增强材料制成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

1.纳米材料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材料成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

纳米粒子的添加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例如,纳米粒子的添加可以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和热阻性能。

2.高性能增强材料的研发:为了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新的增强材料。

例如,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二维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

同时,碳纳米管、纳米纤维和陶瓷纤维等增强材料也在不断研发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制:除了传统的增强材料外,研究人员还在努力研制新型复合材料。

例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加入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形状可逆调变的功能。

此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加入具有光敏性能的材料,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光刻功能,从而实现微纳米加工和器件制备。

1.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可持续性发展。

他们试图将可持续材料(如生物基材料)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技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多功能复合材料。

多功能复合材料可以同时具有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导电性能、热学性能等多种功能。

例如,研究人员研制出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在受损后自动修复,延长使用寿命。

3.智能复合材料的研制:智能复合材料是指能够根据环境和外界刺激自主调整性能的复合材料。

例如,研究人员设计了具有温度响应性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改变其形状和力学性能,实现智能控制。

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进展

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进展

V0 . 5 No 4 12 . Aug 2 0 . 01
21 0 0年 8月
文章 编 号 :0 4—17 ( 00 0 00 — 4 10 4 8 2 1 )4— 0 1 0
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朱忠诚 , 李玉飞 , 白宝丰
p l m e - a e no o p st s oy r b s d na c m o ie
LIYa— o g, ZHU h n ・ h n dn Z o g c e g, L IYU-e , BAIBa —e g f i ofn
( e a .fl eaeSio ennPoic, hn zo n . L h d, hnzo 50 2 C ia K yL bo r r c c fH a rv eZ egh uU i o i t n . egh u 0 0 , hn ) af . n vf g I Z 4
第2 5卷
第 4期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N L F H N Z O NV R IYO IH D SR ( a r cne O R A E G H UU IE S F G T N U T Y N ta Si c) OZ T L I ul e
Absr c ta t:Th h oo ia e a iro oy rb s d n n e mp stswa u e r e lgc lb h vo fp lme — a e a o o o ie ss mmaie T e r e lgc lb h vo rz d. h h oo ia e a ir o lme— a e a o o o ie si f e c d I f e c a tri cu e lme lc lrweg ta d moe - fp y rb s d n n c mp stswa nl n e . n u n efco n l d sp y rmoe ua ih n lc o u l o u a — ihtd srb in, lc l h i tu tr r t fs e n h a n te s tmp r tr a d t n a e t lrweg itiut o moe ua c an sr cu e,ae o h a a d s e r g sr s ,e e au e,d i o g n , r r i i te t n to fn n mee atce s ra ea d c ne to a o trp ril .tp it u h te e c te- r ame tmeh d o a o trp ril u fc n o t n fn n mee atce I n so tta v n s atr o i g p o lm fn n mee a il n p lme s n ts le T e r lt n b t e a o trsz n o o i n r be o a o trp r ce i y ri o ov d. h eai ewe n n n mee ie a d smp st t o o e p ro ma c c mp st ne a e fr t n me h ns o a o t r t er lt n b t e n e a e sr cu e a d e r n e, o o ie itr c o mai c a im fn n mee ,h e ai ewe n itr c tu t r n f f o o f e f r n e a e n te p an d t e r t l p ro ma c r o x l ie h o eial Vic ea tc c aa ito e a iri o b ov d i h ed c y. s o l i -h sain b h vo s t e s le n t ef l . s l i Ke r y wo ds: oy rn n c mp st s r e l gc lp o e te v s o l si c a im p l me a o o o ie ;h oo i a r p ris; ic ea t me h n s c

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摘要: 综述了表面处理对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碳酸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机理和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展望了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纳米碳酸钙表面处理分散机理结晶行为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其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增量,以降低成本;后来发展到增韧增强基体树脂以代替某些工程塑料,从注重力学性能的提高进而开发功能性填充塑料。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填充条件下,超细填充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普通填料填充体系,即超细填料的填充改性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具有一些特有的效应,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此其宏观理化性能将明显不同于且在许多特性上优于常规粒状或块状材料。

正因为如此,有学者预测以无机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对于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的开发和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目前乃至今后几十年的研究热点之一[1]。

但是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小、粒子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大和表面能很高的特点,因此纳米粒子本身极易团聚,用通常的熔融共混方法想得到真正的纳米复合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主要采用插层聚合[2-4]、溶胶-凝胶法[5-6]等方法,将纳米粒子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

但是,这些方法都不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如果在纳米粒子表面覆盖一层单分子的界面活性剂就可以防止它们凝聚,使其在树脂基体中以原生粒子形态均匀分散成为可能,就可以采用常规的熔融共混法来制备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如果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程度达到了纳米尺度(<100nm),聚合物和填料之间的界面积将非常大,会产生很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这样,就有可能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聚合物的韧性、可加工性和介电性能等完美的结合起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Abs r c ta t
Th a e t a v n e n r s a c n p e a i g t c n l g o o y e l t s d a c s i e e r h o r p rn e h o o y f r p l me —n r a i a o o r i o g n c n n c mpo ie sts
and s om e t hni ec ques, uc a nt c ato s l g ,n— iu pol erz i , ds pton s h s i er al i n o — el i st ym iaton a or i or ganii gec a e t d , e r zn t nd m le ar e— viw ed i t spa r e n hi pe .
维普资讯
・6 0・ 材 料 导 报 20 0 2年 9月 第 1 6卷 第 9期
聚 合 物 / 机 纳 米 复 合 材 料 的 制 备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无
熊 传 溪 王 雁 冰 王 银 珍 陈 娟
( 汉 理工 大学 材料 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 汉 4 07 ) 武 武 3 0 0 摘要 关 键 司 综 述 了 聚 合 物 / 机 纳 米 粒 子 复 合 材 料 制 备 技 术 的 最 新 研 究 进 展 , 绍 了插 层 复 合 技 术 、 胶 一 胶 技 无 介 溶 凝 无机 纳米 粒子 聚 合物 制 备技 术 研 究进 展
特 殊 性 能 , 高 阻 隔 性 、 导 电 性 、 良 的 光 学 性 能 等 。但 是 , 如 高 优
~ ~
、 插 层 型纳 术
… 一 …
无 机 纳 米 粒 子 由 于 粒 径 小 , 面 能 大 , 易 在 聚 合 物 中 分 散 均 表 不 匀 。 合 物 / 机 纳 米 粒 子 复 合 材 料 的 制 备 方 法 对 无 机 纳 米 粒 聚 无 子在 聚合 物 中的分 散 起决 定使 用 。 者通 过 查阅 大量 文献 , 作 对

纳米氮化硅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纳米氮化硅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3河 北 大 学化 学 与 环境 工 程学 院 , 北保 定 . 河
摘要 : 综述 了纳米 氮化硅( aoS ) n n .i 改性聚合物( N 包括聚烯烃、 氧树 脂、 环 双马 来酰亚胺 、 聚醚醚酮 、 聚苯硫醚 、
聚 酯、 四氟 乙烯等 ) 聚 的研 究进展 , 热学性能、 从 力学性能、 结晶性 能、 摩擦性 能和电性能等方 面对 nn .i aoS 改性 聚 N
nn .i a oS 表面被包覆 , N 粒径 降低 、 面 自由能 降低 , 表 可均匀
分散在 聚合 物基体 中 , 形成 纳米复合材料 , 而带来 良好 纳 从
米效应 5 aoS3 既是优 良的高温结构陶瓷材料 HJ 1onn —i ] N4 又 , 是新型 的功能材料 和优 良的光 电材料 。在冶 金 、 天 、 航 汽
Ke wo d : a o S 3 y r sn n —i N4; o y e mo i c t n ; e e r h p o r s p lm r; df ai i o r s a c r g e s
聚合物树 脂是 三大合 成高分 子材料 中种类 最多 、 应用 最 广的材料 , 其应用 已深入到经 济生活 的各个 领域 , 然而其 强度低 、 耐热性 、 耐光性 和阻隔性较差 2 不能完 全满足现 1[ -
o oy r r e cie .u te u yte do df ain f oy r a o S3 o o i swa rdce . np lme s weed srb dF r r td n f h s r mo ic t so lme /n n - i c mp s e spe itd i o P N4 t
b s li d p leh reh rk tn p lp e ye es l d ,p l etr o yer n o o t e e ec)F o t ema rp ris imaemie, oy te t e eo e, oy h n ln u f e oy se ,p ltta u reh n , t .r m h r lp o ete , i

聚合物纳米材料研究进展Ⅱ.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纳米材料研究进展Ⅱ.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在聚苯胺 . 五氧化 二矾 中 , 电子 能够 从 聚苯 胺 上 N 原子 的未共享 电子转 移 到

合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曹立新 等 曾对 溶胶. 凝
胶 法制 备 有 机一 机纳 米 复合 材 料作 了详 细 的综 无
述 。通常的方法是在有 机金属化 合物或含 s i 的有机物前驱体溶液 中引入有 机相聚合物, 在适 当的条件下 ( 水 解 ) 成 稳定 的溶 胶 . 后经 过 如 形 然 蒸发干燥转变成凝胶 . 在无机物溶胶 中加入单 或
粒子 形态 。通 过小 角度 x射 线 衍射 (A S 证 实 . SX ) 了草霉状 聚集 体 内二 氧 化 硅粒 子 之 间 的 距 离 为
1 溶胶 一 凝胶 法
溶胶 . 法是制 备 聚合 物, 凝胶 无机 纳 米 粒子 复
4m ohdno n 。Pkoek 等 在五氧化二矾 , 四氧化三铁 溶胶中, 制备 了聚苯胺 . , 聚苯 胺. o 纳米 4 复合材料 , 作者通过 X D I l -sE R等方法 R , Y v ,P R, V i 表明导电聚合物与无机物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 .
s 纳 米 复 合 材 料 的热 稳 定 性 和 模 量更 高。
Ans ne 等 采用含 2n 0m左 右 的纳 米 二 氧化 硅 的
溶胶作为粒子分散 稳定剂制备 了一系列 聚苯胺- 纳米二氧化硅, 聚吡咯. 纳米二氧化硅的胶体分散 液, 得到导 电聚合物t . Z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作 者表 明沉 淀在 二氧 化 硅 粒子 表 面 的 聚苯 胺 、 聚吡 咯起到了类似粘结荆的作用 . 将二氧化硅粒子粘 结在一起 , 形成 1 — 0 r 草霉状聚集体的复合 0 30 n 0 a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9 ̄ 27 9 通 讯 联 系 ^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减摩耐磨性能研究进展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减摩耐磨性能研究进展
第3 8卷第 8期
21 0 0年 8月
塑 料 工业
CH I NA PLAS CS I TI NDUS TRY ・5 ・
聚 合 物基 纳 米复 合 材 料 减 摩 耐 磨 性金
( . 仲 恺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0 2 ;2 佛 山 市 环 境 监 测 中 心 站 ,广 东 佛 山 5 80 ) 1 12 5 . 2 0 0 摘 要 :从 填 料 的角 度 对 聚 合 物 基 纳 米 复 合 材 料 的减 摩 耐 磨 性 能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了评 述 。主 要 介 绍 了减 摩 耐 磨 场 合 使
用较多 的纳米填料 的研究进展 。分析 了不 同填料填充 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的减摩耐磨性能 ,同一填料不同处理方式 对复
合 材料 减 摩 耐 磨 性 能 的影 响 ,并 展 望 了减 摩 耐 磨 用 复 合 材 料 的发 展 趋 势 。 关 键 词 :纳 米 复 合 材 料 ;填 料 ;处 理 ;减 摩 耐 磨
与 微 米 材 料 相 比 ,纳 米 材 料 具 有 以下 几 个 优 点 :1 由 于 ) 尺寸 减 小 ,表 面 棱 角 不 显 著 ,从 而 可 以 显著 降 低 复 合 材 料 的 磨 粒 磨 损 ;2 具 有 较 大 的表 面 积 ,脱 落 的 纳 米 材 料 碎 片 可 以 ) 加 固磨 损 碎 片 在 对 磨 面 上 的 粘 附 ,从 而 提 高 转 移 膜 的 性 能 ; 3 由 于具 有 和 高 分 子 基 体 相 近 的尺 寸 ,摩 擦 过 程 中 材 料 的移 ) 除将 更 轻 微 。此 外 , 由 于 纳 米 材 料 具 有 大 的 比表 面 积 ,表 面 原 子数 、表 面 能 和 表 面 张 力 随 粒 径 的 下 降 急 剧 增 加 的 特 性 , 添加 到 聚 合物 中 ,会 与 聚 合 物 基 体 产 生 强 的 相 互 作 用 ,从 而 提 高 复合 材 料 的力 学 性 能 。而 力 学 性 能 的 提 高 有 利 于 复 合 材 料 的 减摩 耐磨 … 。用 于 减 摩 耐 磨 的 高 分 子 纳 米 复 合 材 料 的 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摘要: 针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某些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讨论了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纳米增强界面等以增强为主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系统地评述了纳米纸复合材料、光电纳米功能复合材料以及纳米智能复合材料等以改善功能的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 :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聚合物;功能材料引言复合材料作为材料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经济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天然复合材料到人工复合材料的历程,而人工复合材料的诞生更是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20 世纪 50 年代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的复合材料(玻璃钢)和 20 世纪 70 年代以碳纤维增强树脂的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是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复合材料。

这两代材料首先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得到青睐和应用,后来逐渐扩大到体育休闲、土木建筑、基础设施、现代交通、海洋工程和能源等诸多领域,使得复合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用越来越显著,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用量也越来越多,而相应的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纳米复合材料已经凸显了很多优异的性能,从一定意义上有力地推进了新一代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

纳米化与复合化已经成为新材料研发和推动新材料进步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以树脂、橡胶、陶瓷和金属等基体为连续相,以纳米尺寸的颗粒、纤维、纳米管等为分散相,通过合适和特殊的制备工艺将纳米相均匀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本研究的重点是讨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系统介绍利用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纸、纳米界面改性等提升和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的机理与作用。

1 纳米增强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依据其基体材料和纳米增强相种类的不同而差异巨大,因此提高力学性能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工作之一。

纳米相对聚合物基体的力学性能改性主要包括强度、模量、形变能力、疲劳、松弛、蠕变、动态热机械性能等。

1.1 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管体,可依据石墨片层的数量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

由于纳米中空管及螺旋度共同作用,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理想的弹性,其弹性模量甚至可达1.3 TPa,与金刚石相当(约 1.8 TPa)[1]。

如何使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在复合材料中充分体现发挥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自由悬空条件下单壁碳纳米管的拉伸强度(45±7) GPa,是高强钢的 20 倍[2]。

由于碳纳米管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其最大的弯曲角度超过 110◦,因此被认为是理想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增强填料[3]。

目前,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共混法、固相加热共融法和原位聚合法等。

这些制备方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是纳米管的分散性、稳定性与取向问题,以及碳纳米管之间的团聚和滑移使碳纳米管不能起到有效的增强作用。

增加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分散和增塑的效果,如 Gong 等[4]的研究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添加质量分数为 1% 的碳纳米管可使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从 63 ◦C 提高到 88 ◦C,弹性模量增加 30%。

采用“roping andwrapping”方法分MWNTs,可以使得最终溶液稳定数月[5]。

通过机械拉伸的方法可获得线性取向的纳米复合材料。

Andrews 等[6]将质量分为 5% 的 SWCNTs 散到各向同性的沥青中,制备出碳纳米管线性取向的沥青基碳纤维,与未添加碳纳米管的沥青碳纤维相比,其拉伸强度增加了 90%,弹性模量提高了 150% ,电导率提高了 340%,这为设计和制备硬度高且柔软的碳纤维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1.2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是一种只有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碳纳米材料。

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Novoselov 等[7]采用胶带反复粘贴剥离石墨的方法,首次获得了完美的单层石墨烯。

石墨烯本身拥有优异的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如其杨氏模量和断裂强度分别高达 1 100 和125 GPa[8]。

单层石墨烯的出现在纳米材料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因此带动了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

相比于其他维度的碳纳米材料,高模量石墨烯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树脂基体的弹性模量。

已有研究发现,添加质量分数为 0.1% 的石墨烯能够使环氧树脂弹性模量提高约 31%[9];对于石墨烯质量分数为 0.25% 的硅酮泡沫塑料其模量提高200%[10]。

石墨烯的填充也能够明显改善聚合物基体韧性[9,,11-15]。

0.1% 的石墨烯可使环氧树脂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提高约 53%,优于MWCNTs 和 SWCNTs,这与石墨烯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及石墨烯在还原过程中表面形成的旋涡和褶皱结构有关。

Ramanathan 等[16]证实,石墨烯表面的旋涡和褶皱结构可以提高其粗糙度,有效改善石墨烯与聚合物链段之间的机械咬合效应及附着力,从而大幅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目前,大量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还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石墨烯碳结构的完整性使其与树脂基体之间的浸润难以实现,这大大制约了石墨烯在树脂基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最终性能。

石墨烯的团聚严重制约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因为石墨烯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较差会导致二者之间发生脱粘,使应力得不到有效传递。

1.3 纳米线增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热、电等功能特性,如何在宏观尺度上充分发挥和利用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

碳纳米管宏观聚集体主要包括碳纳米管线、碳纳米管薄膜、碳纳米管纸、碳纳米管阵列等。

宏观碳纳米管聚集体中,一维碳纳米管纤维可以充分利用碳纳米管优异的轴向力学性能。

2000 年 Brigitte等[17]首次利用凝聚的方法,通过碳纳米管的自组装制备出了较长的纳米带和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可分别达到 300 MPa 和 40 GPa。

当碳纳米管在苯乙烯树脂基体中任意分布时,其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增长率为 10%,而定向分布的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提高了 50%。

拉伸测试结果证明,定向 MWCNTs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为其基体材料的 237% 和 149%[18]。

目前,多种物理化学方法可用来定向和制备长碳纳米管纤维。

Ericson 等[19]将SWCNTs 分散在体积百分比为 102% 的浓硫酸中,使得碳纳米管的表面带有电荷,并在电荷的作用下使碳纳米管排成有序的阵列。

将这种溶解的液晶溶液纺丝后浸在无水乙醇与 5% 硫酸的混合液或水中形成凝结溶液,可以制备出直径约为50 µm,长度约为 30 m 或更长的纯净的碳纳米管纤维。

纯净的碳纳米管纤维的杨氏模量为 120 GPa,拉伸强度约为 116 MPa。

Davis等[20]报道了一种在没有强酸存在的条件下制备 MWCNTs 纤维的方法:首先将碳纳米管分散在乙二醇中形成液晶分散液,然后将其注射到乙醚浴中;分散液中的乙二醇会迅速地溶解到乙醚中,反之乙醚扩散到碳纳米管纤维中;将浸有乙醚的碳纳米管纤维加热到280 ◦C,除去多余的乙二醇,得到了 MWCNTs 纤维。

文献 [21] 报道的类弹簧结构的碳纳米管纤维呈现出了优异性能。

这种螺旋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拉伸时断裂的应变,其应变高达 285%。

随着应变的增加,螺旋逐渐打开,直至断裂,自由状态下的形貌呈现为弯曲的直丝。

基于如此高的拉伸应变,其韧度高达 28.7 J/g,是已有报道结果(14 J/g)的 2 倍。

值得一提的是,“麻花”纤维断裂行为分成两次断裂,并且具有良好的弹性,显示出超高的拉伸应变(高达 985%),并且拉伸过程可以重复。

将这种结构的纺丝制备成旋转制动器,其转速可达 900 r/min,可以循环使用,旋转解开的丝可以再次形成乱码结构[22-23]。

2 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纳米相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改性基体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结构,从而极大地改变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功能特性,使材料的热、光、电、磁等性能差异巨大。

这些光、电、磁方面的奇异性能和应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比如在纳米相尺寸小于 5 nm 时,它可有效加速聚合物基体材料的催化速度;小于 20 nm 时,对基体材料的磁学性能产生影响;小于 50 nm 时,会影响反射系数;而小于100 nm 对基体材料的机械强度和阻尼特性会产生决定性作用[24]。

2.1 碳纳米纸及其复合材料碳纳米纸最早由诺贝尔奖获得者 Smaley 提出,命名为 buckypaper,是由碳纳米管组成的具有微观空隙的准二维薄膜材料。

碳纳米纸不仅继承了碳纳米管优异的性能,如导电、导热、耐高温等,同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及大量的微观空隙,可以用作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场发射材料、催化剂载体材料等,还可用于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及导电、电加热、电磁屏蔽、导热等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当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达到 8.13% 时,二维碳纳米管膜增强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强度较其基体材料分别增了 347% 和 145%。

这是由于二维纳米薄膜中的每一个碳纳米管都起着承载作用,可有效地分散复合材料的外力载荷,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25]。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 Gou 等[26-27]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 SWCNTs 纳米纸,并与环氧树脂合成复合材料,其储存模量增加了 200%∼250%。

美国Pham 等[28-29]对 buckypaper 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将碳纳米管溶解在水中配制成分散均匀的碳纳米管悬浮水溶液,通过负压抽滤的方法将碳纳米管沉积在过滤膜上,干燥后形成碳纳米纸。

并在制备过程中同时对其施加高强磁,使得碳纳米纸中的碳纳米管沿外磁场方向产生取向,从而提高了取向方向上的性能。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的导电纳米复合材料,其电阻率为 36.7×10−3 Ω·cm,在防雷击和阻燃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30-32]。

将碳纳米纸作为导电功能层加入复合材料中,可提高复合材料导电性。

同时,由于碳纳米纸为多孔性微观结构,树脂可以进入碳纳米纸中,使得碳纳米纸与复合材料有很好的粘结界面性能[33-34]。

Chu 等[35-37]利用碳纳米纸及其复合材料电加热来除冰和驱动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

2.2 光电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优异的物化性能和独特的光电性能。

将少量的碳纳米管掺入到共轭发光聚合物中,可使碳纳米管/聚合物的电导率提高 8 个数量级,用较小的电流密度就可使之发出荧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