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开国五千年
为何会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说法?

为何会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说法?一种文明文化的起源,如果一定要用西方的实证主义观点和方法,生拉硬套找到一个准确的原点,并且在时间上进行准确的界定,都是不可能的。
上下5000年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指一种文明,一种民族文化。
这里是指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拥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
很多人会提到,这5000年的时间是界定的?是如何推算出来的?由于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的缺失,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起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是我们的历史所经历的时间,一般是有文献支撑的。
我国现存的历史文献,最早能够推算出的朝代是夏朝。
出现的具体时间,一个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出的《夏商周年表》,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070年;另一个是北宋理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提到的,夏朝出现在公元前2224年。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在北宋那个年代,邵雍是如何推算出这么精确的时间,不仅仅是夏朝,对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止时间,他都精确到了某一个特定的具体年份。
遗憾的是,至今人们找不到他这种推算结果的依据。
无论是《夏商周年表》,还是邵雍的《皇极经世》,夏朝都是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相差200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以此为据的话,正如题主所说,从夏朝到现在,至少有4000多年。
这是我们能够通过文献推算出来的历史时间。
二是我们找不到文献无法推算的历史时间。
如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时期,我们人人皆知的炎黄子孙,就是源于炎帝和黄帝。
有学者称之为史前时代,或是传说时代,这段历史不是某个人能够随意捏造出来的。
文化的传承,在文字出现之前,有结绳记事,有刻石纪事,还有口头相传等方式,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相对而言,口头世代相传的方式具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和延续性。
后来发展成为民间传说,就应当成为我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相应的,在时间的推算上,就需要把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历史文化也包括进来。
传说中的黄帝在大约4000年前就带领原始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了,现在为止还不止5000年。
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孙中山———孙中山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2.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材料二出自哪部书?(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3.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论语》——《论语》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商鞅——商鞅材料三:材料三:(1)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 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4.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华五千年大事编年表》收藏版

《中华五千年大事编年表》收藏版•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弊、禹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
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
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简介

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简介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开始,简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通过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传说时期1. 三皇五帝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三皇五帝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而五帝则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这些传说人物都是古代部落的领袖,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黄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共主和文明之祖。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领袖,统一了三大部落,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共主制国家。
他结束了战争,开创了农耕文明,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五帝时期,尧禅位于舜,舜又禅位于禹,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治理体系。
2. 禹传子启,家天下禹在治水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疏导江河,划定九州,使百姓安居乐业。
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打破了之前的禅让制,建立了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
二、先秦时期1. 夏朝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主要活动区域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带。
夏朝的存在得到了考古学的证实,虽然关于夏朝的文字记载较少,但通过出土的文物和遗址,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夏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状况。
2. 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创立者是商部落的首领成汤。
商朝的政治中心早期在河南商丘,后期迁至河南安阳,史称“殷”或“殷商”。
商朝时期,青铜器得到了广泛使用,甲骨文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文字的成熟。
3. 周朝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实行分封制,各诸侯国对周天子称臣纳贡。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

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一、奴隶社会1、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炎黄齐名)2、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今山西临汾)唐帝尧3、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今山西永济)虞帝舜4、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今河南登封)夏王禹夏王启夏王少康5、有穷:约前1981年-约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有穷王夷羿6、寒朝:约前1973年-约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7、商(殷)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约前1559年-约前1300年(商)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商(殷)王盘庚8、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1)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西周武王姬发(2)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①——春秋:前770年-前476年②——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9、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秦始皇嬴政10、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西楚霸王项羽11、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12、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13、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14、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15、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16、三国时期:220年-280年(1)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2)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蜀汉昭烈帝刘备(3)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17、晋朝:265年-420年(1)西晋:265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2)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18、十六国:304年-420年19、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20、南北朝:386年-589年(1)南朝:420年-589年①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②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③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④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2)北朝:386年-589年①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孝文帝元宏②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东魏孝静帝元善见③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④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北齐文宣帝高洋⑤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北周孝闵帝宇文觉21、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22、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中宗李显23、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武后武则天24、五代:907年-960年(1)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梁太祖朱温(2)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3)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晋高祖石敬瑭(4)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汉高祖刘知远(暠)(5)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25、十国:907年-979年26、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27、宋朝:960年-1279年(1)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2)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3)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4)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5)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28、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29、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1)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辽宁沈阳)后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2)大顺:1644年-1644年京师(今北京市)闯王李自成30、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31、 *** :1915年-1916年北平(今北京市)洪宪帝袁世凯32、伪满洲:1932年-1945年新京(今吉林长春)康德帝爱新觉罗·溥仪扩展资料:皇朝更替顺序背诵: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速记中华历史五千年顺口溜

速记中华历史五千年顺口溜盘古开天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分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民国中。
说明:1、夏朝:470年(约前2070年——前1600年)开国皇帝:夏启,末代皇帝:夏桀;2、商朝:554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开国皇帝:商汤,末代皇帝:商纣王;3、西周:275年(约前1046年——前771年)开国皇帝:周武王,末代皇帝:周幽王;4、东周(春秋战国时期):514年(约前770年——前256年)开国皇帝:周平王,末代皇帝:周赧王;5、秦朝:14年(前221年——前207年)开国皇帝:秦王嬴政,末代皇帝:子婴;6、西汉:221年(前202年——9年)开国皇帝:刘邦,末代皇帝:刘婴;7、东汉:221年(25年——220年)开国皇帝:刘秀,末代皇帝:刘协;8、三国:60年(220年——280年)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9、西晋:50年(266年——316年)开国皇帝:司马炎,末代皇帝:司马邺;10、东晋:103年(317年——420年)开国皇帝:司马睿,末代皇帝:司马德文;11、南北朝:169年(420年——589年)南朝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组成,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组成。
12、隋朝:37年(581年——618年)开国皇帝:杨坚,末代皇帝:杨广;13、唐朝:289年(618年——907年)开国皇帝:李渊,末代皇帝:李柷;14、五代十国时期:53年(907年——960年)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15、北宋:167年(960年——1127年)开国皇帝:赵匡胤,末代皇帝:赵桓;16、南宋:152年(1127年——1279年)开国皇帝:赵构,末代皇帝:赵显;17、元朝:97年(1271年——1368年)开国皇帝:忽必烈,末代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顺帝);18、明朝:276年(1368年——1644年)开国皇帝:朱元璋,末代皇帝:朱由检;19、清朝:268年(1644年——1912年)开国皇帝:皇太极,末代皇帝:溥仪;。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简要概括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简要概括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未曾中断的文明之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铸就了今天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这五千年,既有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有深沉黑暗的时刻,但无论如何,中华文明始终坚韧不拔,生生不息。
一、远古时期早在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就已经繁衍生息,三皇五帝的传说,揭示了中华民族早期的社会生活和文明曙光。
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的自称,象征着我们对祖先的尊重和自豪。
二、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国家形态的社会。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并在青铜器制造、文字书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西周时期,分封制、礼乐制度的实施,使社会秩序井然,中华文化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得以奠定。
三、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分裂但文化繁荣的时期。
诸子百家的思想争论,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老子、庄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的首个统一帝国。
他的一系列改革,如书同文、车同轨,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继承了秦的制度,并在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五、唐宋元明清时期这些时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更替。
唐朝的盛世,宋明的理学,元朝的蒙古统治,明朝的海禁与郑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与鸦片战争。
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文明复杂而多彩的面貌。
六、近现代时期这是中华文明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时期。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在危机中寻求变革,努力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史诗。
这其中有辉煌,有黯淡,有荣耀,也有耻辱。
但无论如何,中华文明始终坚韧不拔,生生不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首过去,我们要从中汲取力量,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简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上古时期(约170万-4000年前)(一)介绍: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他手托天,脚踏地,将天地支撑起来。
临死时,身体的各个部位化成了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良田沃土、矿藏宝物,一个美好的世界诞生了。
过了几万年,天神女娲来到大地,随手拾起一块湿泥巴,仿造自己模样捏了泥人,他们居然活了,于是天地就有了人类,这就是女娲造人的动人神话。
(二)大事:1、黄帝大战蚩尤:五千年前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有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最强的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
黄帝大战蚩尤,大获全胜,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黄帝在远古时代为华夏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后人推崇,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自称是黄帝子孙。
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本是亲近,所以有时也称为炎黄子孙。
2、大禹治水:传说在黄帝以后,相继的出现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首领,他们是尧、舜、禹。
大禹治水有功,他治水的13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足迹遍及黄河两岸,终于治好了全国的水患,被舜选为继承人。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做了他的继承人,氏族部落的选举制度被废除了,变成了王位世袭制度。
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二、奴隶王朝,三代更迭——夏商西周(公元前2100-公元前771年)(一)夏王朝的灭亡:夏王朝统治中国大约四百年,到公元前16世纪,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
他是个出名的暴君。
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推翻夏朝。
商汤最后把夏桀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一直到死。
夏朝就被商朝取代了。
(二)周武王伐商纣:商朝在以后的3百年中,搬了五次都城,王位也不断更替。
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叫纣,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而且是个军事天才,作战指挥大军,无往不胜,并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这是商纣王值得称颂的地方。
但在长期征战中,军备和人民的消耗、负担无疑都是很大的,纣王不顾人民死活,一味贪图享乐。
纣王的寻欢作乐、欺压百姓、杀害忠臣的行为加速了朝政的腐败和商朝的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开国五千年,最鼎盛的时期就是唐朝,每当有人问起:中国有些什么?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有十大是世界文明奇迹之一的长城;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可当有人问我:虽然中国是第三大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在元朝时还有28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等到唐朝也有1147万平方公里,可现今却只有960万了呢!我无从答起。
是啊,国的近代史就是一本屈辱史,1840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失去了更多的领土主权;到了1901年,《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政府沦为他国工具。
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它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东方。
现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已逐步进入现代化,可想成为发达国家,这条道路还是任道重远,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我们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吗?甚至有些人对于“为祖国出力”这类字眼,还处于茫然阶段,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是啊,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读书,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来进入社会,也可以为祖国增添一股新的力量。
但要知道,我们能为祖国做的不只有“努力读书”,“复兴中华”也不只是空喊!
“爱国”这是一个广泛的词语——“爱护祖国,发展祖国,保卫祖国”
国家的资源环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室可分,因此爱护国家财产,保护国家环境,慎用国家资源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当路边看见有人破坏环境时,不要事不关己,勇敢地走上前去制止;当看见有人损害公共设施时,不要效仿他人,而是教导他人,当看见有未关紧的水龙头时,不要怕耽误时间,走上去、关紧它;当有人在诋毁我们国家时,不要躲在人后充当“东郭先生”,要冲到人前,为国辩解,以理服人......
要记住“爱国”不是心血来潮,“复兴中华”不是空喊口号,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