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_六年级下册数学_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第5课时练习课,推荐文档
(完整)苏教版2018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
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 1 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并利用图中的百分数;例 2 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
第 1、2、3 题配合例 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 1 及其“练一练” 的要求稍高一些。
第 4 题配合例 2,教材编排这道题,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的意图。
第 5、6、7 题是综合练习题。
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动手做”,是以“反应速度”为内容的游戏活动,是用统计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活动。
编排这次动手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次数据活动,获得对数据的新体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5课时 圆柱体积的练习课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三第4~9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3、知道哪些条件,我们就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二、基本练习1、做练习三第4题。
⑴猜猜看,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⑵算一算,看到底是哪个杯子里的饮料多?2、算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⑴底面积0.8平方米,高1.2米⑵半径5厘米,高15厘米⑶直径6分米,高8分米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对照板演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三、讨论实际问题1、练习三第5题。
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怎么知道这个保温茶桶能不能盛150千克的水呢?2、练习三第6题。
怎么算一枚硬币的体积?3、练习三第7题。
先估计这两个圆柱的体积,指出哪一个大,再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前面的估计。
(如有困难,可以动手操作,实践一下。
)4、练习三第8题。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底面周长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容积。
5、练习三第9题。
出示一个圆柱形茶杯,讨论:要知道它的容积,需要量出什么数据,怎么量?学生动手测量、计算。
四、作业:基础训练。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完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题: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教案内容:一、全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 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第5课时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渗透“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怎样测量一个土豆、苹果的体积呢?问: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我们利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二、自主探究教学例71.读题,理解题意.条件是: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是:?2.分析与解答。
(1)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能不能直接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容积?怎样求出它的容积?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2)思考:怎样转化呢?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得出: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空气的体积=。
(4)引导学生说说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5)列式解答。
3.回顾与反思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和过程,你有哪些收获?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图形再求容积。
练习: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三、课堂达标1.完成练习五的第10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3..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高为4.5 dm,体积为81 dm3。
另一个圆柱的高为3 dm,体积是多少?四、拓展练习“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课后,我们一起召开一节主题班会课,学习一下“节水”精神吧!可以根据班级需要展开这个活动哦!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完整版)苏教版2018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
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 1 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并利用图中的百分数;例 2 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
第 1、2、3 题配合例 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 1 及其“练一练” 的要求稍高一些。
第 4 题配合例 2,教材编排这道题,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的意图。
第 5、6、7 题是综合练习题。
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动手做”,是以“反应速度”为内容的游戏活动,是用统计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活动。
编排这次动手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次数据活动,获得对数据的新体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堂作业设计(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3)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 (3)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1)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16)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16)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18)第3课时练习课 (21)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 (26)第5课时练习课 (30)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 (35)第7课时练习课 (38)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1) (43)第9课时整理与练习(2) (48)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54)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 (54)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 (58)第四单元比例 (60)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60)第2课时比例的意义 (63)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66)第4课时解比例 (69)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 (72)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 (75)面积的变化 (78)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80)第1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80)第2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的位置 (84)第3课时根据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行走路线 (87)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90)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90)第2课时认识正比例图像 (93)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95)大树有多高 (98)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 (100)数的认识 (100)数的运算 (106)正比例和反比例 (111)第七单元总复习2.图形与几何 (114)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14)图形与位置 (123)图形的运动 (127)第七单元总复习3.统计与可能性 (131)统计与可能性 (131)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A1、牛奶里含有许多成分,每100克牛奶含成分如图。
(1)牛奶中哪种营养成分含量最多?是多少?(2)200克牛奶中含有乳糖多少克?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含量各占总体积的百分比情况如下图。
(1)按体积含量计算,空气中氧气占()%。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全套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3)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4)单元考试7 次(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1、扇形统计图2、圆柱和圆锥3、解决问题的策略4、比例5、确定位置6、正比例和反比例7、总复习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1)教研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参与集体备课7次,相互听课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3)帮助/ 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能力老师/ 指导,或与/ 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表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
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http://www. xkb1。
co m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1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并利用图中的百分数;例2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
第1、2、3题配合例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1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些。
第4题配合例2,教材编排这道题,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的意图.第5、6、7题是综合练习题.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动手做”,是以“反应速度”为内容的游戏活动,是用统计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活动.编排这次动手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次数据活动,获得对数据的新体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课时练习课
1.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料,它的棱长是 4 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
个最大的圆柱体(如下图)。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根长 1.5 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段后,如图,表面积比原来
增加 9.6 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圆柱体的高是 37.68 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恰好是正方形,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保留整数)
4.一个圆柱体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 32 厘米,高是 50 厘米。
这个水桶大约能盛水多少千克?(1 立方分米的水重 1 千克)
5.一个圆柱量桶,底面半径是 5 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 3 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1.分析:由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知:圆柱体的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底面半径和高。
因此,要想使加工成的圆柱体的体积最大,则必须满足圆柱底面的直径等于正方体的棱长,高也等于正方体的棱长。
解:3.14×(4÷2)×(4÷2)×4=50.24(立方分米)
答: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50.24 立方分米。
2.分析:从图中观察,可将这段钢材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四个与圆柱底面完全相等的圆面积,因此就可以求出圆柱形钢材的底面积,长1.5 米就是圆柱的高,于是问题得到解决。
解:9.6÷4×15←注意统一单位
=2.4×15
=36(立方分米)
答:这根钢材原来体积是 36 立方分米。
3.分析:“它的侧面展开后恰好是正方形,”通过这个条件可以想象出圆柱的高就是正方形的边长,也是圆柱的底面周长,这样转化后,问题也就得到解决。
解:半径:37.68÷3.14÷2=6(厘米)
体积:3.14×6×6×37.68=4259.3472≈4259(立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体的体积约是 4259 立方厘米。
4.分析: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圆柱形水桶的容积是803.84×50=40192(立方厘米),
折合成立方分米数是40192÷1000=40.192(立方分米),
大约能盛水的重量是1×40.192≈40(千克)
答:这个水桶大约能盛水40 千克。
5.分析:认真读题后,找出题中关键句或词进行分析思考,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 厘米”通过这个变化可以想象出,原来铁块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
3 厘米这个高度的体积,这是铁块原来占的空间,于是问题得到解决。
解:5×5×3.14×3=235.5(立方厘米)
答:这块铁块的体积是 235.5 立方厘米。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