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防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二十四页,共699页。
6.蛋白工程新技术 7.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应
用 8.展望免疫学的发展
基础免疫学方面: 临床免疫学方面:
第二十五页,共699页。
要求 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三大功能(包 括异常情况)。 掌握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和适应 免疫的比较(特征、组成)。 熟悉对免疫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及了 解免疫学发展史
合、活化,使之克隆扩增,并产生大量具 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第十九页,共699页。
第二十页,共699页。
禁忌克隆:
胚胎期间接触
某种抗原
相应细胞系
细胞系被排除 或失去活性
致使机体失去针对这种抗原的反应性,形
成免疫耐受性 。
第二十一页,共699页。
(一)免疫系统的研究
1. 外周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可以再循环;可 以母细胞化,可以成为记忆细胞。
构象和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抗原种类 TD-Ag
TD-Ag + TI-Ag
第四十七页,共699页。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
人工复合抗原 免疫 动物
产生针对半 抗原的抗体
产生针对载体蛋 白的抗体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T细胞识别 载体表位。并以此将T、B细胞连接起来,共 同发挥效应。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具 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第四十页,共699页。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
6.蛋白工程新技术 7.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应
用 8.展望免疫学的发展
基础免疫学方面: 临床免疫学方面:
第二十五页,共699页。
要求 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三大功能(包 括异常情况)。 掌握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和适应 免疫的比较(特征、组成)。 熟悉对免疫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及了 解免疫学发展史
合、活化,使之克隆扩增,并产生大量具 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第十九页,共699页。
第二十页,共699页。
禁忌克隆:
胚胎期间接触
某种抗原
相应细胞系
细胞系被排除 或失去活性
致使机体失去针对这种抗原的反应性,形
成免疫耐受性 。
第二十一页,共699页。
(一)免疫系统的研究
1. 外周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可以再循环;可 以母细胞化,可以成为记忆细胞。
构象和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抗原种类 TD-Ag
TD-Ag + TI-Ag
第四十七页,共699页。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
人工复合抗原 免疫 动物
产生针对半 抗原的抗体
产生针对载体蛋 白的抗体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T细胞识别 载体表位。并以此将T、B细胞连接起来,共 同发挥效应。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具 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第四十页,共699页。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
免疫学防治 ppt课件

ppt课件
48
ppt课件
49
二.
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人工给予抗原;
诱导免疫应答:
感染; 肿瘤;
诱导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 移植排斥。
ppt课件
50
三、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疗法: 应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 细胞因子:
疫苗性质:冻干减毒活疫苗,小瓶装的疫苗为白色
至淡粉色小丸,复溶后的疫苗会随PH值的微小变化,
由浅橙色到浅红色。
接种对象:适用于 12月龄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我省
免疫程序规定18—24月龄接种一针。
ppt课件
32
8.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本品系用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株接种原代地鼠肾
单层细胞,经培养后收获病毒液,加保护剂冻干制成,
• 早在4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已有关于防治
狂犬病的记载:“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 • 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即从感染天花后的恢复期病人或症
状比较轻的病人身上,挑取水泡、脓疱和痘痂内容物并保存1个 月左右待其干燥,然后将其研磨成粉末,给健康人的鼻腔吸入
,以预防天花,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1)新生儿,特别是母亲为HbsAg、HbeAg阳性者。
( 2 )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
ppt课件
30
6、甲肝疫苗
疫苗性质:冻干甲肝为减毒活疫苗,外观为乳酪色
疏松体,溶解后为澄清无异物的浅红色流体。
接种对象:1周岁以上的甲肝易感者。
ppt课件
31
7、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
医学免疫学第6版医学免疫学-免疫学防治

较慢
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措施是 A、人工主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药物预防
D、个体防护
E、自然主动免疫
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制品 A、伤寒菌苗 B、卡介苗
C、麻疹疫苗
D、白喉类毒素
E、破伤风抗毒素
人工主动免疫
定义:人为给予抗原物质疫苗,类毒素等,激发的保护性免 疫(力)
人工被动免疫
定义:人为给予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淋巴因子) ,建立的保护 性免疫(力),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人工免疫类型比较
特点 输入机体物质 人工主动免疫 抗原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免疫细胞)
免疫力产生时间
免疫力维持时间 主要用途
免疫学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将PHA注射于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 6-12小时后局部出现红斑硬结,24-48 小时达高峰,即为阳性反应,常用于检 测细胞免疫水平。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第十九章 免疫学治疗和预防

4、单抗制剂 用基因工程及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 人源单克隆抗体。
被动免疫使用血清制品的不良反应: 血清过敏症:尤其是异种动物免疫血清 传播疾病:人血液制品有传播某些疾病
的可能性,如肝炎、AIDS等。
人工被动免疫
过继免疫:转输具有在体内继续扩增效应 细胞的一种方法。如:
免疫缺陷病:转输骨髓细胞 肿瘤患者:转输特异的TIL细胞(tumor-
死疫苗与活疫苗的比较
————————————————————————
区别点
死疫苗
活疫苗
————————————————————————
制剂特点
死,强毒株
活,无毒或弱毒株
接种量及次数 量较大,2-3次
量较小,1次
保存及有效期
易保存,
不易保存,
有效期约1年
4℃冰箱内数周
免疫效果
较低, 维持数月-2年
较高,维持3-5 年甚至更长
细胞毒药物、激素 环孢素A(CsA)、FK506 雷公藤多甙、青蒿素 单抗
免疫预防的原理:
根据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能产生特异
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提高对该病原体的免疫
力的基本原理,采用人工的方法,使机体获得
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病原体
机体
特异性抗体
(免疫应答) 效应T细胞
机体对该病 原免疫力
人工输入抗原
小结
机体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有两种,通过人工方法 可使机体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用于人工免疫的生物制品主要有疫苗和抗体制剂。 常规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
计划免疫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近年来疫苗的发展迅速,有多种新型疫苗产生。
疫苗的用途也从抗感染扩大到非传染病领域,除 用于预防外,还可用于治疗。
兽医免疫学09.免疫防治技术

2. 灭活疫苗 研制:选择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毒株大量培养,加 0.4%左右甲醛灭活,保留免疫原性+佐剂。 特点:
(1)研制时间较短,安全,可常温保存; (2)只产生体液免疫,免疫效果比弱毒疫苗差; (3)用量较大,须加入适当的佐剂。
3. 类毒素(外毒素的灭活苗) 研制:产毒细菌经液体大量培养后去除菌体,提取外毒素, 用0.4%甲醛灭活后成类毒素,加佐剂即成。 应用:(1)直接作疫苗注射 (2)反复注射免疫马匹,制备抗毒素血清。
(二)新型疫苗
1. 亚单位疫苗 提取细菌或病毒结构中的有效抗原+佐剂,如猪大肠
杆菌菌毛K88苗、禽巴氏杆菌微荚膜苗等。 特点:安全,但成本高
2. 基因工程疫苗 A .基因工程亚单位苗
是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 导入受体菌(如大肠杆菌)或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 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然后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 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如预防仔猪和犊牛下痢 的大肠杆菌菌毛基因工程疫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2. EA玫瑰花环试验 B细胞膜上有抗体受体,鸡红细胞与抗鸡红细胞抗体结合
后,能结合在B细胞表面而形成花环,可用于B细胞的测定。 3.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T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作用下,转化为淋巴母细胞,T 细胞转换率高,则T细胞免疫活性强,用以测定T细胞的功能。
4. 抑制移动试验 机体中致敏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释放抑制移动因子,
二、免疫诊断试剂的应用
(一)用于家畜传染病的检疫
1.用血清学方法诊断疫病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来诊断疾病。
用已知抗原诊断液,检查患病动物血清中是否存在有 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借以诊断传染病。亦可用已知诊 断血清或标记抗体,检查动物体内及排泄物中是否存 在特异性抗原,用以检查病原体的存在。常用的血清 学诊断方法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 中和反应等。
(1)研制时间较短,安全,可常温保存; (2)只产生体液免疫,免疫效果比弱毒疫苗差; (3)用量较大,须加入适当的佐剂。
3. 类毒素(外毒素的灭活苗) 研制:产毒细菌经液体大量培养后去除菌体,提取外毒素, 用0.4%甲醛灭活后成类毒素,加佐剂即成。 应用:(1)直接作疫苗注射 (2)反复注射免疫马匹,制备抗毒素血清。
(二)新型疫苗
1. 亚单位疫苗 提取细菌或病毒结构中的有效抗原+佐剂,如猪大肠
杆菌菌毛K88苗、禽巴氏杆菌微荚膜苗等。 特点:安全,但成本高
2. 基因工程疫苗 A .基因工程亚单位苗
是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 导入受体菌(如大肠杆菌)或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 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然后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 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如预防仔猪和犊牛下痢 的大肠杆菌菌毛基因工程疫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2. EA玫瑰花环试验 B细胞膜上有抗体受体,鸡红细胞与抗鸡红细胞抗体结合
后,能结合在B细胞表面而形成花环,可用于B细胞的测定。 3.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T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作用下,转化为淋巴母细胞,T 细胞转换率高,则T细胞免疫活性强,用以测定T细胞的功能。
4. 抑制移动试验 机体中致敏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释放抑制移动因子,
二、免疫诊断试剂的应用
(一)用于家畜传染病的检疫
1.用血清学方法诊断疫病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来诊断疾病。
用已知抗原诊断液,检查患病动物血清中是否存在有 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借以诊断传染病。亦可用已知诊 断血清或标记抗体,检查动物体内及排泄物中是否存 在特异性抗原,用以检查病原体的存在。常用的血清 学诊断方法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 中和反应等。
18免疫学防治-1

包括肿瘤细胞疫苗(灭活、异构)、基因 修饰的瘤苗、DC疫苗。
取自体淋巴细胞经体外激活、 增殖后回输患者,直接杀伤肿 瘤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如 TIL和CIK。
过继免疫治疗
细胞疫苗
细胞 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是癌症、造血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的重要治疗手段,可取自骨髓(杂质多, 纯化困难)、外周血(数量少,必须先骨 髓动员)和脐血。
相对稳定性 恢复倾向
不稳定 可以回复为毒株
较稳定 不回复为毒株
人工自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1、接种对象:免疫力差、流行地区的易感者等; 2、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死疫苗2-3次,间隔7-10天;
活疫苗1次;类毒素2次,间隔4-6周。 3、接种途径:死疫苗多皮下注射、活疫苗多皮内注射、皮上
划痕或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 4、接种后反应:接种24小时左右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淋巴
有
效
细菌
重组
免
疫
机原
体疫
苗
基因工程疫苗 • ②重组载体疫苗
编码 有效 免疫 原基 因片 断
机
体
疫苗 载体
重组 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 ③DNA疫苗
编码 有效 免疫 原基 因片 断
•④转基因植物疫苗
质粒
植物 细胞
机 体
食入
返回目录
免疫治疗
• 概念: 针对机体低下或者亢进的
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 体的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的类型
调节
免疫治疗 特异性
应答类型
免 疫 增 强 疗 法
免特 疫异 抑性 制免 疗疫 法疗
非主 特动 异免 免疫 疫治 疗疗
被 动 免 疫 治 疗
医学免疫学 第17讲 免疫学防治(第23章)

疫苗的种类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 亚单位疫苗 结合疫苗 DNA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
①灭活疫苗(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 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 优点: *较稳定,易保存及运输,有效期长; *无突变和复毒的危险,可用于免疫缺陷者及孕妇。
缺点: *注射剂量大,需多次接种; *注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较重; *免疫效果局限, 主要引起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水平低。
又称过继免疫治疗,指直接给患者输入免疫物质以发挥 免疫效应作用,或将患者细胞经体外处理后回输给患者, 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如单抗、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等。
4.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给患者注射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等。主要用 于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所用制剂的作用无抗原 特异性。
*免疫因子: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 *化学合成药物:左旋米唑,西咪替丁 *微生物制剂:卡介苗, 短小棒状杆菌 *中药制剂
(1)概念
BRM---指具有促进或调节免疫功能的制剂,通常对免 疫功能正常者无影响,而对免疫功能异常,特别是免 疫功能低下者有促进作用。
肿瘤细胞疫苗:灭活瘤苗、异构瘤苗 1.细胞疫苗 基因修饰的瘤苗:HLAI、B7、IL-2
树突状细胞疫苗 2.过继免疫治疗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3.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脐血
(四)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1.生物应答调节剂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BRM)
概念:指用疫苗等抗原类物质接种机体,使之产生适 应性免疫应答,从而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措施。
人工主动免疫用制剂----疫苗(vaccine) :
第一代:灭活、减毒和类毒素-----细胞水平 第二代:亚单位疫苗、重组蛋白疫苗,HBV疫苗-----分子水平 第三代:基因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 研
亚单位疫苗:提取有效免疫原,除
制 的
去与保护性免疫无关的成分,
发
减少接种反应
展
方 基因工程疫苗:代替难/不能培养、
向
有潜在危险、常规免疫效果差
的病原体。
如:乙肝基因工程疫苗
六、 疫苗的应用
1、抗感染
抗感染仍是未来疫苗的首要任务。 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 胁,其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居各类 疾病之首
疫苗应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副作用,推崇 口服疫苗,尽量减少注射次数(多价疫 苗、联合疫苗)
2、有效: 接种后能在大多数人中引起保护性免疫
能同时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且维 持时间长。
3、实用:
可接受性,提高接种覆盖 率;简化接种程序(口服/多价疫 苗);副作用小,易于保存等
五、新型疫苗及其发展
疫 活疫苗:效果优于死疫苗
2、特点:作用快速(主要指抗体),但 维持时间短(抗体、细胞因子半寿期短)
3、应用:治疗或紧急预防
4.常用制剂
(1)抗毒素
人工注射人的球蛋白(gamma-globulins)或免疫
动物的球蛋白。
同源Homologous
破伤风抗毒素 (马血清)
异源 Heterologous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1)肌注用于甲肝、丙肝、麻疹等病毒 性疾病的预防; 2)静脉注射用于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
用途或特点
感染、肿瘤、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移植排斥、AID、超敏反应病、炎症的治疗 人为提供免疫原性制剂,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免疫力 人为提供免疫应答的效应物质,直接发挥免疫效应 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所用制剂具有抗原特异性 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所用制剂无抗原特异性
*按所用制剂分为分子治疗、细胞治疗、生物应答调节剂与 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用于麻疹、传染性肝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患者
(3)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
主要用于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及某些AID的治疗
*抗毒素、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为免疫动物制备的抗 体,注人体入可引起超敏反应
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与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2、抗肿瘤
EB病毒疫苗→预防鼻咽癌 HPV疫苗→预防宫颈癌
3、计划生育
HCG疫苗→诱生抗HCG抗体→切断黄体营养而终止 妊娠
ZP3疫苗→诱生抗ZP3抗体→阻止精卵结合以达避 孕目的
4、防止免疫病理损伤
血吸虫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以Th2应答为 主,联合使用虫卵疫苗和IL-12,诱导Th1应 答而抑制Th2的免疫损伤
病、流感、狂犬病、乙型脑炎疫苗等
优点: ①安全性好,无潜在致癌性,无回复突变; ②稳定,易保存,运输方便。
缺点: ①免疫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不足以诱导 CTL细胞形成,不能诱导局部免疫; ②需接种多次,不良反应较重。
2、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 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㈠ 概念:用疫苗接种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俗称预防接种。
菌苗:用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用病毒等制成的生物制品。 * 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素 统称为疫苗( vaccine)
灭活疫苗 (二)常规疫苗类型: 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
1、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s) 用理化方法灭活,也称为死疫苗。 如: 伤寒、百日咳、霍乱、钩端螺旋体
(3)细胞因子制剂:IFN、G-CSF、GM-CSF、 IL-2,可用于治疗肿瘤、艾滋病等;
(4)单抗制剂:用于导向治疗。
(疫苗、类毒素)
、CK等
四、疫苗的基本要求
1、安全:
灭活疫苗为致病性强的微生物制成,灭活 必须彻底。
活疫苗的菌种要求遗传性状稳定、无返 祖、无致癌性。
血液制品需对献血员进行严格检查,确 保血液制品不含病原物质(如HIV、 HBV、HCV等),不含热原质及过敏原。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
第一节 免疫预防
机体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 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两种。
自然免疫:自然主动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人工免疫: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预防是应用人工免疫的方法,人 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一系列措 施。
一、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如:卡介苗、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 疫苗
优点: ①免疫效果良好、持久,能诱导有效 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经自然途 径接种可形成黏膜局部免疫; ②只需接种1次。
缺点: ①可能存在回复突变,免疫缺陷者和 孕妇一般不宜接种; ②不宜长期保存。
死疫苗与活疫苗比较
区别点
制剂特点
死疫苗
死,强毒株
活疫苗
活,无毒或弱毒
接种量及次数 量较大,2~3次
量较小,1次
保存有效期 免疫效果
易保存,有效期约1 年
较低,维持数月~2 年
不易保存,4℃冰箱 数周
较高,维持3~5年甚 至更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类毒素(toxiod) 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制
成。
特点:其毒性消失,但仍保留免疫原性,接 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
分子治疗
(一)分子疫苗
合成肽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可作为 肿瘤和感染的治疗性疫苗
e.g: 人工合成肿瘤抗原多肽→诱导特异性CTL抗瘤效应 乙肝多肽疫苗→诱导抗HBV感染的免疫效应
(二)抗体
1、多克隆抗体(免疫血清) (1)抗毒素血清
用于治疗、紧急预防外毒素所致疾病
(2)人Ig制剂( e.g:胎盘/丙种球蛋白)
第二节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一、概述 (一)概念
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机 制,人为地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 治疗目的所采取的治疗方案。
(二)分类
*传统的免疫治疗分为免疫增强/免疫抑制疗法、主动免 疫/被动免疫疗法、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疗法等
名称
免疫增强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 主动免疫治疗 被动免疫治疗 特异性免疫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三)特点: 有效免疫力产生较慢,但维持时间长
(四)应用: 主要用于传染病的特异预防,也可用
于肿瘤等的治疗
二、人工被动免疫
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1、概念: 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
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