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五大工具之一MSA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五大工具之——MSA培训教材

➢ 测量错误的特性 ➢ (量具或零件)变形 ➢ 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的影响 ➢ 错误的假设,在应用常量上出错 ➢ 应用—零件数量、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
误(易读性、视差)
2021/1/2
27
偏倚的分析程序
偏倚的分析程序 1.1按生产过程所要求的检验项目、内容和检验 规定,从生产过程中选取一个零件作为样品。 1.2 首先确定所检查零件特性的基准值。基准值 应尽可能通过更高一级的计量装置或在工具室、 全尺寸检验设备上确定。确定的读数应与量具 R&R研究中的评价人的观察平均值(Xa 、Xb、 Xc)进行比较。
25
偏倚产生的原因
造成过份偏倚的可能原因有: 计量器具需要校准 计量器具或相关夹具磨损 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 不适当的校准或使用基准设定 线性误差(譬如测量两个不同的点,零件的内在变差所
造成的线性误差。) 使用了错误的量具 不同的测量方法— 设置、安装、夹紧、技术
2021/1/2
26
偏倚产生的原因
2021/1/2
28
偏倚的分析程序
1.3如果不可能按上述方法对样件进行测量,可采用下面 的替代方法。
在工具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上对零件进行精密测量 ,确定基准值。 1.4让一位评价人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量同一零件至少十 次,并记录结果。 1.5计算读数的平均值。平均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值为该 测量系统的偏倚。
2.让一个评价人,以工作状态通常的方法测量这个样件 10次以上。
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评审直方图,确 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分析。
2021/1/2
32
确定偏倚的指南 - 独立样件法
4.计算该评价人n个读数的 均值。公式如右 :
误(易读性、视差)
2021/1/2
27
偏倚的分析程序
偏倚的分析程序 1.1按生产过程所要求的检验项目、内容和检验 规定,从生产过程中选取一个零件作为样品。 1.2 首先确定所检查零件特性的基准值。基准值 应尽可能通过更高一级的计量装置或在工具室、 全尺寸检验设备上确定。确定的读数应与量具 R&R研究中的评价人的观察平均值(Xa 、Xb、 Xc)进行比较。
25
偏倚产生的原因
造成过份偏倚的可能原因有: 计量器具需要校准 计量器具或相关夹具磨损 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 不适当的校准或使用基准设定 线性误差(譬如测量两个不同的点,零件的内在变差所
造成的线性误差。) 使用了错误的量具 不同的测量方法— 设置、安装、夹紧、技术
2021/1/2
26
偏倚产生的原因
2021/1/2
28
偏倚的分析程序
1.3如果不可能按上述方法对样件进行测量,可采用下面 的替代方法。
在工具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上对零件进行精密测量 ,确定基准值。 1.4让一位评价人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量同一零件至少十 次,并记录结果。 1.5计算读数的平均值。平均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值为该 测量系统的偏倚。
2.让一个评价人,以工作状态通常的方法测量这个样件 10次以上。
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评审直方图,确 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分析。
2021/1/2
32
确定偏倚的指南 - 独立样件法
4.计算该评价人n个读数的 均值。公式如右 :
MSA培训教材-完整版20230117

看看下面的部件A和部件B,它们的长度非常相似。测量分辨率描述了 测量仪器分辨两个部件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的能力。
部件A 部件B
A=2.0 B=2.0
部件A 部件B
A=2.25 B=2.00
1
2
1
2
因为上面刻度的分辨率比两个部件之间 的差异要大,两个部件将出现相同的测 量结果。
第二个刻度的分辨率比两个部件之间的 差异要小,部件将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
MSA 测量系统分析
日 期:2023年01月17日
1
1 MSA简介
目录
2 MSA相关术语 3 控制图
统计过程控制(S4PC)过程能力
2
02
基本统计概念
2.1基本统计概念 2.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3 测量系统变差 2.4 过程变差 2.5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3
一、MSA简介
1.什么是MSA
M: 指Measurement 测量
18
计算偏倚举例
某标准件,已知值为25.4mm,某机械检查工用精度为 0.025mm的游标卡尺测量10次,测量结果如下:
25.425 25.425 25.400 25.400 25.375 25.400 25.425 25.400 25.425 25.375
把10个测量值相加除以10,得到平均值:25.4051mm 偏倚等于平均值减去参考值:25.4051-25.400=0.0051mm
材料
测量者
湿度 清洁度 震动 电压变化 气温变化 灰尘/噪音
环境
测量系统变差
11
二、MSA相关术语
1.测量系统定义
用来获得表示产品或过程特性的数值的系统,称之为测量 系统。测量系统是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仪器、设备、软件、测 量程序、测量人员、被测物品和环境的集合。
部件A 部件B
A=2.0 B=2.0
部件A 部件B
A=2.25 B=2.00
1
2
1
2
因为上面刻度的分辨率比两个部件之间 的差异要大,两个部件将出现相同的测 量结果。
第二个刻度的分辨率比两个部件之间的 差异要小,部件将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
MSA 测量系统分析
日 期:2023年01月17日
1
1 MSA简介
目录
2 MSA相关术语 3 控制图
统计过程控制(S4PC)过程能力
2
02
基本统计概念
2.1基本统计概念 2.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3 测量系统变差 2.4 过程变差 2.5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3
一、MSA简介
1.什么是MSA
M: 指Measurement 测量
18
计算偏倚举例
某标准件,已知值为25.4mm,某机械检查工用精度为 0.025mm的游标卡尺测量10次,测量结果如下:
25.425 25.425 25.400 25.400 25.375 25.400 25.425 25.400 25.425 25.375
把10个测量值相加除以10,得到平均值:25.4051mm 偏倚等于平均值减去参考值:25.4051-25.400=0.0051mm
材料
测量者
湿度 清洁度 震动 电压变化 气温变化 灰尘/噪音
环境
测量系统变差
11
二、MSA相关术语
1.测量系统定义
用来获得表示产品或过程特性的数值的系统,称之为测量 系统。测量系统是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仪器、设备、软件、测 量程序、测量人员、被测物品和环境的集合。
质量管理体系五种核心工具MSA培训课件

统计的t 值
显著的t值 df
偏倚
偏倚95%置信度区 间
(2-有尾数的)
下限 上限
测量值 0.1153 10.8
2 .206
0.0067 0.1215 0.1319
2.确定稳定性的指南
1) 取得一样件并建立其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如 果无法取 得这样件,则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 间的生产零件,作为基准样件以进行稳定性分析。希 望拥有位于预期测量结果的下限,上限和中限位置的 三个基准件。要求对每种基准件单独的进行测量和画 控制图。
选取了生产过程输出范围中 接近中间值的一个零件.该零 6.0
件在计量测试室经n≥10测 5.7
量,并计算这n个读值的平均
值为6.01为其参考值。
1.0
小组每班测量该零件5次,共 0.5
测了四周(20个子组)。
0
数据收集,计算后,作 X -R控
制图。如:右图
稳定性 X -R控 制图
UCL 6.627
0
g为零件数量
9)对于已知的x0, α置信度区间为:
涵盖了这量具的工作量程。 3)让经常使用该量具的操作者测量每个零件m≥10次(盲测
法)。
结果分析—图示法
4)计算每个零件每次测量的偏倚,以及每个零件的偏倚平均 值。
偏倚ij= Xij –Xi
偏倚i =
m
jΣ=1偏倚ij
m
式中: Xi —第i个零件的参考值 Xij —第i个零件的第j次测量值
5)在线性图上画出相对于参考值的每个偏倚值及偏倚平均值
3.对测量系统的五性分析
位置变差
·偏倚 ·稳定性 ·线性
宽度变差 ·重复性 ·再现性
对测量系统研究分析可供: --接受新测量设备的标准 --两个测量装置的比较 --测量设备维修前后的比较,计算过程变差及生产过程 可接受 性的水平
经典详细的MSA培训资料

存在。
• 1.相对好的MSA: • 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足够: 1/10法则,仪器公差、变差分十份 • 2.MSA变差由普通原因引起,不能由特殊原因引起。 • 普通原因: 具有稳定的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许多变差的原因,即处于统
计受控状态。 • 特殊原因(可查明原因): 指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
• 普通原因: • 不可避免的原因,如: 转速、原材料材质在允许范围内的变化 • 同一卡尺、同一人测量零件,一个测3次,每次误差 • 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测量相同产品数次,短期内测量的差异。
• 特殊原因: • 未按操作规程作业、设备坏了、换人、材料混批、量具未准备所造成的
变异。
❖ 好的测量系统:
❖
对产品控制:
一、基础篇
❖前 言 ❖ 企业经常会用到数据进行管理,没有数据就
没有标准,也就没有管理,如不能用数据表示我 们所知,那么我们对他所知不多,所知不多将无
法控制它,那就要靠运气了!
❖ 1.1测量的用途:
❖ 1.测量是对制造过程进行调整的决定的依据
❖如: 注塑工序的一个关键尺寸,用X-R图,有控 制点,超出异常则调整
❖ 2.过程会出什么错?
❖ 一般用FMEA与效果分析的一个结果去了解过程会出什么错?
❖ 如注塑产品:外观不合格、留痕、尺寸等
❖ 3.过程正在做什么:
❖
注塑温度、时间—过程是否稳定
❖ 通过首检、专检了解尺寸是否在控制之中,---通常的检验
❖
检验—使我们确认过程是否稳定
❖ 我们把检验作为一个过程来管理
❖ 他的输出----决定
較小的偏倚
基准值
較大的偏倚
基準值
量测平均值 (低量程)
量测值
• 1.相对好的MSA: • 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足够: 1/10法则,仪器公差、变差分十份 • 2.MSA变差由普通原因引起,不能由特殊原因引起。 • 普通原因: 具有稳定的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许多变差的原因,即处于统
计受控状态。 • 特殊原因(可查明原因): 指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
• 普通原因: • 不可避免的原因,如: 转速、原材料材质在允许范围内的变化 • 同一卡尺、同一人测量零件,一个测3次,每次误差 • 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测量相同产品数次,短期内测量的差异。
• 特殊原因: • 未按操作规程作业、设备坏了、换人、材料混批、量具未准备所造成的
变异。
❖ 好的测量系统:
❖
对产品控制:
一、基础篇
❖前 言 ❖ 企业经常会用到数据进行管理,没有数据就
没有标准,也就没有管理,如不能用数据表示我 们所知,那么我们对他所知不多,所知不多将无
法控制它,那就要靠运气了!
❖ 1.1测量的用途:
❖ 1.测量是对制造过程进行调整的决定的依据
❖如: 注塑工序的一个关键尺寸,用X-R图,有控 制点,超出异常则调整
❖ 2.过程会出什么错?
❖ 一般用FMEA与效果分析的一个结果去了解过程会出什么错?
❖ 如注塑产品:外观不合格、留痕、尺寸等
❖ 3.过程正在做什么:
❖
注塑温度、时间—过程是否稳定
❖ 通过首检、专检了解尺寸是否在控制之中,---通常的检验
❖
检验—使我们确认过程是否稳定
❖ 我们把检验作为一个过程来管理
❖ 他的输出----决定
較小的偏倚
基准值
較大的偏倚
基準值
量测平均值 (低量程)
量测值
五大手册MSA培训课件

03:36:08
17
“测量系统”概念
输入
过程变量
测
量
方
法
过程变量
测 量 环 境
被测量对象
测量过程
测量结果
03:36:08
测 量 仪 器
过程变量
测 量 人 员
过程变量
可用函数关系表示测量过程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
y=f(X1,X2….Xn)
Y:测量结果 X:输入测量对象,测量设备,人员,环境等
输出
18
测量系统分析的数据利用
用测量系统所收集的数据用于:
1、控制过程 2、评估影响过程结果的变差以及相互关系
➢ 利用数据分析,增进对测量系统中因果关系和对过程的影响的了解。 ➢ 把注意力放在测量系统上,其产生的读数可在每个零件上获得重复,在每个测
量人员之间获得再现。
03:36:08
39
测量系统的变差
我们可以把测量系统看成是一个过程,大家都知道造成一个过程的变 差因素是4M1E(人、机、料、法、环)那么造成一个测量系统(过 程)的变差因素同样也是上述几个因素
校准或检定。 2、设备要建立档案,并进行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的状态 3、在搬运、维护和储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03:36:08
32
MSA要点说明(三)
➢ 标识所有的检验、测量和测试设备及其校准状态档案 ➢ 确定量具准确度和精确度 ➢ 量具变差分析 ➢ 当量具处于失准状态时,应对其以前的测量结果确认,进行有限性评价 ➢ 确保所有的量具的清洁、维护、存放校准记录保存完好。
03:36:08
26
测量系统中的基本术语介绍(五)
➢ 不确定度:理解测量的不确定度,意味着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 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MSA培训讲义

得到好的测量结果。我们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者,甚至测量对象都
会对我们的测量结果带来变差和不准确。因此必须对这一集合进行分析,使 我们的测量结果准确无误,而减少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困扰、问题、投诉、
抱怨,以及各种成本的增加。
1.MSA简介
SPC手册中规定: 测量系统分析(MSA)是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内容之一。
量具概念 测量系统概念
准确度 线性
偏倚 线性
精密度 稳定性
重复性/再现性 稳定性
量具 分辨力
有效解析度
1.MSA简介
1.4 好的测量系统应具备的特征
1)应有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仪器的分辨率应能够将公差分成十份或更多, 即十分之一法则。 2)测量系统处于稳定受控状态。这意味着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 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造成。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且最好由控 制图法评价。 3)对于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小于规范限值,以特性的公差评估测 量系统。 4)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差应该能证明具有有效的解析度,并且小于 制造过程的变差。6σ过程变差和/或MSA研究的总变差可用来评价测量系统。
重复性任一变化,均可视为再现性。
1.MSA简介
GRR: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联合估 计值。 零件变差:与测量系统分析有关,对于一个稳定过程零件变差 (PV)代表预期的不同零件和不同时间的变差。
ndc:分级数,即:1.41(PV/GRR)。
1.MSA简介
量具概念与测量系统分析概念对照
1.MSA简介
1.2为什么要实施MSA?
很多企业内都有测量上的困扰,比如说我们会跟客户之间对同一个产品的 测量、判断不一致,与客户有差异,就会导致质量上的投诉、抱怨。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加严了产品的公差,我们发出去的产品就不会因 为与客户之间产生的差异而遭到客户的投诉和抱怨。但是加严了产品的公差, 也加严对生产线的要求,这就增加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常见的管理办法就是校准。但量具好,不一定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课件

• 被测特性是什么?特性的类别是什么?是机械 上的特性吗?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是一项电 的特性吗?其零件内部变差大吗?
• 测量过程的结果(输出)将被应用的目的是什 么?生产改进、生产监控、实验室研究、过程 审核、出货检验、进货检验、对D.O.E的回应?
• 谁将使用该过程?操作者、工程师、技术员、 检验员、审核员?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
第2类要素:与测量系统制造有关的问题 (设备、标准、仪器)
• 是否有任何对过程流程、批次完整性、记录、测量和零件 回复的干扰?
• 材料搬运:是否需要特殊的支架、支撑夹具、搬运设备或 其它物料搬运设备来放置被测零件或对测量系统本身?
• 环境问题:是否有特殊的环境要求、条件、限制等影响本 测量过程或临近的过程?是否要求特殊的排气?是否有必 要控制温度或湿度?湿度、振动、噪音、电磁干扰、清洁?
• 校准和控制系统:推荐的校准计划和设备审核及其文 件。频率、内部或外部、参数、生产过程中的验证检 查。
• 输入要求:机械的、电子的、液压的、真空的、波动 抑制器、干燥器、滤清器、作业准备和操作问题、隔 离、解析度和灵敏度。
• 输出要求:类比或数位、文件和记录、档案、保存、 存取、备份。
• 成本:开发、采购、安装、操作和培训的预算要素。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
第2类要素:与测量系统制造有关的问题 (设备、标准、仪器)
• 预防性维护:形式、计划、成本、人员、培训、文件。 • 可维修性:内部和外部、场所、支持程度、回应时间、
服务配件的可取得性、标准零件清单。 •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在长时间的装载和操作
• 是否有任何特别的可靠性要求或考虑?设备是否能够在任 何时间下维持其状况?在生产使用之前是否需要进行验证?
• 测量过程的结果(输出)将被应用的目的是什 么?生产改进、生产监控、实验室研究、过程 审核、出货检验、进货检验、对D.O.E的回应?
• 谁将使用该过程?操作者、工程师、技术员、 检验员、审核员?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
第2类要素:与测量系统制造有关的问题 (设备、标准、仪器)
• 是否有任何对过程流程、批次完整性、记录、测量和零件 回复的干扰?
• 材料搬运:是否需要特殊的支架、支撑夹具、搬运设备或 其它物料搬运设备来放置被测零件或对测量系统本身?
• 环境问题:是否有特殊的环境要求、条件、限制等影响本 测量过程或临近的过程?是否要求特殊的排气?是否有必 要控制温度或湿度?湿度、振动、噪音、电磁干扰、清洁?
• 校准和控制系统:推荐的校准计划和设备审核及其文 件。频率、内部或外部、参数、生产过程中的验证检 查。
• 输入要求:机械的、电子的、液压的、真空的、波动 抑制器、干燥器、滤清器、作业准备和操作问题、隔 离、解析度和灵敏度。
• 输出要求:类比或数位、文件和记录、档案、保存、 存取、备份。
• 成本:开发、采购、安装、操作和培训的预算要素。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
第2类要素:与测量系统制造有关的问题 (设备、标准、仪器)
• 预防性维护:形式、计划、成本、人员、培训、文件。 • 可维修性:内部和外部、场所、支持程度、回应时间、
服务配件的可取得性、标准零件清单。 •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在长时间的装载和操作
• 是否有任何特别的可靠性要求或考虑?设备是否能够在任 何时间下维持其状况?在生产使用之前是否需要进行验证?
五大工具之一MSA版培训课件

填写详细的实际输入,这可能 是一份文件、材料、工具、
计划等
过程 ① 填写COP或过程名称
测量系统分析 (MSA)
③输出 (将要交付的是什么?)
填写详细的实际输出,这可能 是产品、文件,而且应该和
实际有效性的测量相联系
如何做? ④ (作业指导书/方法/
程序/技术)
填写相关的过程控制、支持过程、 管理过程、程序、作业指导书、
样件 试生产 生产 控制计划编号: 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
控制计划
主要联系人/电话: 核心小组:
日期(编制):
第 页,共 页 日期(修订):
顾客工程批准/日期(如需要):
零件名称/描述:
供方/工厂批准/日期:
顾客质量批准/日期(如需要):
供方/工厂:
供方代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③ 由谁进行? (能力/技能/知识/培训)
1、测量系统分析人员;2、作业员; 3、检验员;4、质量部主管;5、多 方论证小组;6、管理者代表。
② 输入(要求是什么?)
1、顾客要求(包括:顾客特殊要 求,如顾客要求提交的PPAP资料 中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等);2、 公司要求;3、控制计划(包括: 新产品试生产控制计划和生产控制 计划、常规产品的通用生产控制计 划等);4、顾客指定的和组织确 定的产品特殊特性;5、合格的检 定证书或校准记录;6、用来进行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产品;7、 检定或校准合格的量具。
说明: ■ 标识监测和测量设备及其检定/校准的状态; ■ 确定量具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 当量具被发现处于非检定/校准状态或失准状态时,应对其以
前的测量结果进行确认; ■ 确保所有的量具的搬运、防护(保护/维护)、清洁和贮存;
计划等
过程 ① 填写COP或过程名称
测量系统分析 (MSA)
③输出 (将要交付的是什么?)
填写详细的实际输出,这可能 是产品、文件,而且应该和
实际有效性的测量相联系
如何做? ④ (作业指导书/方法/
程序/技术)
填写相关的过程控制、支持过程、 管理过程、程序、作业指导书、
样件 试生产 生产 控制计划编号: 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
控制计划
主要联系人/电话: 核心小组:
日期(编制):
第 页,共 页 日期(修订):
顾客工程批准/日期(如需要):
零件名称/描述:
供方/工厂批准/日期:
顾客质量批准/日期(如需要):
供方/工厂:
供方代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③ 由谁进行? (能力/技能/知识/培训)
1、测量系统分析人员;2、作业员; 3、检验员;4、质量部主管;5、多 方论证小组;6、管理者代表。
② 输入(要求是什么?)
1、顾客要求(包括:顾客特殊要 求,如顾客要求提交的PPAP资料 中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等);2、 公司要求;3、控制计划(包括: 新产品试生产控制计划和生产控制 计划、常规产品的通用生产控制计 划等);4、顾客指定的和组织确 定的产品特殊特性;5、合格的检 定证书或校准记录;6、用来进行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产品;7、 检定或校准合格的量具。
说明: ■ 标识监测和测量设备及其检定/校准的状态; ■ 确定量具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 当量具被发现处于非检定/校准状态或失准状态时,应对其以
前的测量结果进行确认; ■ 确保所有的量具的搬运、防护(保护/维护)、清洁和贮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方/工厂:
供方代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零件 /过 程编 号
过操程作名描称述/置机、器工夹、装具装、编号
特性 产品 过程
特殊 特性 分类
10 进货检验
内径
外径 硬度
产品/过程 规范/公差
方
法
评价/测量 样 本
技术 容量 频率
控制方法
游标卡尺 (▽)
千分卡尺 (▽)
3、ISO/TS 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对测量系统分析 (MSA)的要求: 7.6.1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每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得出的测量结果 存在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必须 适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所用的分析方 法及接收准则必须与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 册相一致。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 方法和接收准则。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计划和 产品设计 过程设计 产品和 反馈、评定 确定项目 和开发 和开发 过程确定 和纠正措施
样件制作
试生产 批量生产
■ MSA 在 APQP 过程中的位置/阶段关系:
输入
■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及其评审
资料
■ 包装标准
■ 产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
第
■ 过程流程图 ■ 车间平面布置图 ■ 特性矩阵图
4、测量系统分析(MSA)理解要点说明: ■ 在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都要进行测量系统(MSA)分析, 主要是针对产品特性所使用到的测量系统。 ■ 所用的测量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必须与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 的参考手册相一致。 ■ 如经顾客批准,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及接收准则。 ■ ISO/TS 16949:2002 标准中的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强调要有证 据证明上述要求已达到。 ■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手册中明确规定:对新的或改进的量 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参考测量系统分析(MSA)手册进行 变差统计研究。 ■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手册中明确规定:测量系统分析 (MSA)作为第四阶段“产品和过程确认”的输出之一。 ■ 测量系统分析(SPC)手册中明确指出测量系统分析(MSA)是 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内容之一。
说明: ■ 标识监测和测量设备及其检定/校准的状态; ■ 确定量具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 当量具被发现处于非检定/校准状态或失准状态时,应对其以
前的测量结果进行确认; ■ 确保所有的量具的搬运、防护(保护/维护)、清洁和贮存;
■ 检定/校准记录应包括个人量具;
■ 应用符合顾客要求的测量系统分析(MSA)手册(第三版)中
硬度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应 计划
40 车外圆 50 车外圆检验
内径 厚度 内径
游标卡尺 (▽)
厚度计(▽)
游标卡尺 (▽)
注:在“评价/测量技术”栏目中以“▽”符号标识的量具需进行测量系统(MSA)分析。
QR-711-2-01A0
5、测量系统分析(MSA)在ISO/TS16949:2002体系标准中实施要 点
8、“过程分析(乌龟图)”在测量系统分析(MSA)中的运用
过程分析(乌龟图)工作表
使用什么方式进行 ⑤
(材料/设备/装置)
填写机器(包括试验设备),材 料,计算机系统,过程中所使用
一、测量系统分析(MSA)概述
1、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概念: 指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M ( Measurement ) 测量 S ( Systems ) 系统 A ( Analysis ) 分析
2、测量系统的定义: 指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 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 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 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零件 /过 程编 号
过操程作名描称述/置机、器工夹、装具装、编号
10 进货检验
特性
产品 过程
内径 外径 硬度
特殊 特性 分类
产品/过程 规范/公差
方
法
评价/测量 样 本 技术 容量 频率
控制方法
游标卡尺 千分卡尺 硬度计
反应 计划
30 热处理
硬度
硬度计
40 车外圆 50 车外圆检验
内径 厚度 内径 厚度
定要使用个人量具,则对作业员使用的个人量 具必须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 用6Ơ过程分布计算结果,而不是规格公差。
7、MSA 与 APQP/CP、FMEA、PPAP和SPC的关系
DFMEA 样件CP
PPAP
MSA
PFMEA
SPC
SPC
(Ppk≧1.67) (Cpk≧1.33)
试生产CP 生产CP
四 阶 段 :
■ 过程FMEA分析资料
产
■ 试生产控制计划
品
■ 过程指导书
和
■ 测量系统分析(MSA)计划 ■ 初始过程能力(SPC-Ppk)研
过 程 确
究计划
认
■ 包装规范
■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及其评审
资料
■ 制造过程验证和确认及其评
审资料
■ 管理者支持
输出
■ 试生产 ■ 过程审核 ■ 测量系统分析评价 ■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 生产件批准 ■ 产品审核 ■ 样品送样和确认 ■ 生产确认试验 ■ 包装评价 ■ 过程策划和开发经验总结 ■ 生产控制计划 ■ 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
样件 试生产 生产 控制计划编号: 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
控制计划
主要联系人/电话: 核心小组:
日期(编制):
第 页,共 页 日期(修订):
顾客工程批准/日期(如需要):
零件名称/描述:
供方/工厂批准/日期:
顾客质量批准/日期(如需要):
供方/工厂:
供方代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游标卡尺 厚度计 游标卡尺 厚度计
QR-711-2-01A0
样件 试生产 生产 控制计划编号: 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
控制计划
主要联系人/电话: 核心小组:
日期(编制):
第 页,共 页 日期(修订):
顾客工程批准/日期(如需要):
零件名称/描述:
供方/工厂批准/日期:
顾客质量批准/日期(如需要):
规定的测量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除非顾客规定其它的测量分
析方法和接收准则。
6、测量系统分析(MSA)在ISO/TS16949:2002体系 标
准中实施的优胜者方法: ■ 最大限度的减少量具的种类; ■ 最大限度的减少量具的数量; ■ 根据产品族添置所需要的量具; ■ 只采用符合测量系统分析(MSA)要求的量具; ■ 尽量不允许作业员使用个人量具,如作业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