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作文讲解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 答案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2015年高考新课标二作文讲评

作文拟题的要求
1、准确、鲜明 2、新颖、生动 3、简洁、凝练 4、含蓄、隽永
课堂练习一: 自定立意,每人拟写三个精彩题目。
பைடு நூலகம்
出彩开头:
乘风破浪,天高海阔 (杨虎)
芳香醉人,浮云遮眼,滚滚红尘,谁主 风采?遥看沧海,乘风破浪,天高海阔。 ——题记 雄鹰挥翅翱翔于苍穹,那坚定的双翅告 诉我们,懂奋斗,赢风采;海燕与波浪齐头 并进,那矫健的身姿告诉我们:用奋斗,博 风采;青竹坚挺于断臂绝崖,那笔直的躯干 指引我们:获取精彩人生,就要步步奋斗。 (略有修改)
2、要短小精悍;
3、要有文采:运用修辞手法。 课堂练习二: 自选两个立意,每人写两段精彩开头。
提炼分论点
• 示例一: 中心论点:(不明确) 分论点1: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分论点2:坚持不懈是成功的阶梯。 分论点3:勇开拓是成功的钥匙。 点评:三个论点,句式虽一致,但 范围太宽泛。如果能抓住一点分析,内 容更具体,主体更突出。 课堂练习三:以上三个角度,自选一个角 度,明确中心论点,提炼三个分论点。
出彩开头:
生如夏花,唯有奋斗(杨国源) 如果把人生比作无垠的沙滩,那么, 你愿作细小的沙粒?还是你宁可经过无 数的拍打和磨砺,也要成为一颗璀璨的 珍珠呢?
•
(精彩开头:陈春如,徐文清)
出彩开头:
努力,变得不平凡(赵晓静) 你愿意做沙漠中的一朵傲然挺立的花 ,还是无边海岸上遍布的沙?你愿做万人 之上的王者,还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朱自清说,我们既然赤裸裸地来到这 个世界,怎能不干一番大事业,而是碌碌 无为的匆匆离去?超越平凡,做不一样的 自己。(略有修改)
• 示例二: 中心论点:(不明确) 分论点1:爱岗敬业是种勇气。 分论点2:爱岗敬业是种成功。 分论点3:爱岗敬业是种幸福。 点评:分论点表述不准确。 修改后: 中心论点:爱岗敬业,灿烂人生 分论点1:爱岗敬业使自己充满幸福。 分论点2:爱岗敬业使事业获得成功。 分论点3:爱岗敬业使人生实现价值。
高考作文之2015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2015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篇一: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和生活)材料内容(关键词):风采人物评选;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团队,学术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绝活,变普通为完美,“大国工匠”;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美景,赢得赞叹;更具风采,综合材料,思考权衡。
材料特点:此材料作文继续采用延续前几年的社会生活类事实性材料,凸显了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也凸显个性的张扬与发展的人本理念。
审题障碍不大,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思辨性差,恐怕出现的仍是千篇一律的颂扬之词。
但在立意上不能忽视一些细节要求的提示。
审题立意:首先要注意材料中关于一些细节的提示,如“谁更具风采”、“ 综合材料”、“思考权衡”等语。
1.“谁更具风采”提示考生要选出其中一人来写,并指出他们具有风采的原因,如大李的“笃学敏思”个人品质、“矢志创新”与“团队合作”的精神,“破解科学之谜”“跻身学术前沿”的特殊贡献;老王的“爱岗敬业”精神,“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的努力进取品质,超越平凡成为大师的自信追求;小刘的“酷爱”艺术的个性,“跋山涉水”的刻苦精神,发现美、创造美的贡献等。
2. “ 综合材料”,要看到三者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有立志、热爱、坚持、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可贵品格和精神。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

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9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2015年新课标I全国高考作文题分析及例文[5篇模版]
![2015年新课标I全国高考作文题分析及例文[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61432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3.png)
2015年新课标I全国高考作文题分析及例文[5篇模版]第一篇:2015年新课标I全国高考作文题分析及例文2015年新课标I全国高考作文题讲评分析及例文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突出“敬畏规则,尊重生命”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一道好题。
◆立意指导:材料启发人们正确理解情与法。
“情”是指人之常情、生活情理;“法”指法律法规。
考生围绕或关联“情”与“法”,对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的行为表明态度、说出看法,均为符合题意。
角度一:小陈对父亲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很温暖。
“举报背后亲情在”、“道是无情却有情”、“理性尽孝”等。
角度二:批评老陈漠视生命不听劝告的行为。
“敬畏法律,珍爱生命”。
角度三:对交警严格执法,我们要点赞。
但是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值得商榷,不能侵犯别人的隐私。
既要批评教育,也得尊重隐私,注重人性化地执法。
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以见仁见智。
不论从哪个角度,信写给谁,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做到情文并茂,事理交融,就不失为一篇佳作。
◆文体指导:文体考查书信体,注重传统文化的回归。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写微信﹑微博﹑Email,很少写信了。
这次作文它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写作,使大家眼前一亮,更能引导学生注重传统文化的回归,它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有话可说;它有利于考查学生思维水平,有区分度。
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书信格式,做到规范标准;其次要精心选取角度,务求恰切新颖;再次要锤炼语言,务求得体感人;最后要匠心独运,写出个性。
书信的格式的规范写法:①标题可以写“给小陈(老陈﹑交警等)的一封信”。
②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尊敬的”等。
③问候语:如写“你好”等。
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④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⑤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日,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兒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兒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兒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兒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兒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 答案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李的角度:笃学+敏思+矢志 =创新 • 老王的角度:爱岗敬业+熟能生 巧=点铁成金 • 小刘的角度:爱好+跋山涉水的 努力+发现美的眼睛=征服观众
1、笃行敏思创新钻研推动人类社会共同 进步 2、踏实勤勉平凡中创造伟大 3、热爱生活发现美传递美,把美好带给 别人 4、岗位没有大小,成就不分高低,在不 同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人生价值的多样性(综合三则材料) 6、围绕这几个方面,引申联想派生出其 他的立意也未尝不可。
(二)爱岗敬业更具魅力
三人都具有立志、热爱、坚持、服务 人民、贡献社会的可贵品格和精神。若问 “谁更具风采”,我更欣赏崇敬业以立民 的老王。因为他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具 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品质,更难能可 贵的是他具有超越平凡成为大师的自信追 求。在如今绝大多数人热衷名利、心态浮 躁的时代,我认为爱岗敬业的平民精神则 更具魅力。
关键词搜寻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 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 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 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 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 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 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 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 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 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首先要注意材料中关于一些细节Fra bibliotek的提示,如“谁更具风采”、“ 综合 材料”、“思考权衡”等语。
1.“谁更具风采”提示考生要选出其中一人 来写,并指出他们具有风采的原因,如大李 的“笃学敏思”个人品质、“矢志创新”与 “团队合作”的精神,“破解科学之 谜”“跻身学术前沿”的特殊贡献;老王的 “爱岗敬业”精神,“练就一手绝活,变普 通技术为完美艺术”的努力进取品质,超越 平凡成为大师的自信追求;小刘的“酷爱” 艺术的个性,“跋山涉水”的刻苦精神,发 现美、创造美的贡献等。
立意角度
(一)强国精神更具魅力
三人都具有立志、热爱、坚持、 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可贵品格和精 神。若问“谁更具风采”,我更欣赏 抓科技以强国的大李。因为他具有 “笃学敏思”个人品质,具有“矢志 创新”进取精神,具有“率领团队” 的合作意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做出 了“破解科学之谜”“跻身学术前沿” 的特殊贡献。在如今大国纷争如此强 烈的时代,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的 强国精神更具魅力。
• 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小李致力于学 术创新,老王专注于技术优化,小 刘则追求艺术的优美。我们在立意 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展 开写作。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眉 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三个人都好, 于是三个人都在作文中浓墨重彩地 评价。可以适当的评价自己所选人 物的独特之处,即与其他人物所不 同的方面,略加点评。
作文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 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 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 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 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 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 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 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三)艺术追求更具魅力
三人都具有立志、热爱、坚持、服务 人民、贡献社会的可贵品格和精神。若 问“谁更具风采”,我更欣赏爱文艺以 美心的小刘。因为他具有“酷爱”艺术 的个性,具有跋山涉水的刻苦精神,具 有发现美、创造美的眼力,更难能可贵 的是他能给我们留下美丽的人生品味。 在如今这个人们热衷于物质追求的时代, 我认为崇尚独特的艺术追求更具魅力。
“ 综合材料”,要看到 三者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有 立志、热爱、坚持、服务人 民、贡献社会的可贵品格和 精神。
2.
3. “思考权衡”,就是要思考为什么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具有这样精神品格 的人,为什么他们能成为这样的人, 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成为这样的 人;要权衡就是要通过权衡比较看他 们当中的哪一种精神品格更是我们当 代年轻人所必需的,哪一种精神品格 更有助于矫正当代不良的社会风气, 哪一种精神品格更能体现时代的精神 风貌等。他们三个一个代表抓科技以 强国,一个代表崇敬业以立民,一个 代表爱文艺以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