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石壕吏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石壕吏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2.朝伟大的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

之乱”,这是指和两人发动的叛乱。

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和“三吏”。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3.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4.“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5.有人说唐军镇压“安史之乱”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

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

6.选出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A.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述的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变现了人们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C.这是一首叙事诗.该是虽然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但故事情节记叙比较完整,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2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D.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古体诗。

)A.杜甫的“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如《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

23.全诗中只用了“吏呼一何怒”一句话来直接描写“石壕吏”这个人物,通过老妪的话语,用侧面手法,表现出“石壕吏”的凶狠(蛮横、凶悍、)。

(3分)24.请谈谈对“独与老翁别”这句诗的理解。

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25.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有吏夜捉人26.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xx《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石壕吏xx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4、急应xx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5、独与xx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时间地点2、总领。

3、社会残酷4、战事紧,担心xx和儿媳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阅读练习二: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xx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石壕吏》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石壕吏》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概括全诗的句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石壕吏》《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7)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句子: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二、选择题:1.对《石壕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述的。

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人们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

C.这是一首叙事诗.该是虽然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但故事情节记叙比较完整,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答案】B【解析】全诗主要是述说人民疾苦,并没有表现人们的爱国精神,在当时的压迫条件下,百姓苦不堪言,何谈爱国?2.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表达了对蛮横官吏的强烈愤慨。

【答案】B【解析】作者通过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3.对对《石壕吏》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以下是我能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1分)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时间地点2、总领。

3、社会残酷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阅读练习二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诗通过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斗给广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怜悯。

以下是我能网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1分)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冲突的诗句是:。

(2分)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时间地点2、总领。

3、社会残酷4、战事紧,担忧孙子和儿媳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6、担忧家人,支持平静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8、不好,原诗独示意老妇已被带走(1分)。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阅读练习二: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石壕吏》练习题集锦(含答案)

《石壕吏》练习题集锦(含答案)

《石壕吏》练习题集锦(含答案)《石壕吏》练题集锦(含答案)一、1.XXX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2.《石壕吏》一词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此为背景,XXX还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含《石壕吏》。

在内的“三吏”。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XX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XXX。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XXX前途,独与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写作背景是“______之乱”,这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人发动的叛乱。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6.有人说XXX压“安史之乱”是公理的,老翁逃脱是不爱国的施展阐发。

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来由。

7.《石壕吏》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1三、阅读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加粗体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戌()________戎()________(2)衰()________哀()________衷()_______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阅读训练】:一、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1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4分)二、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三、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5、《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8、《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按时间顺序展开,中心人物是老妪,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

作者XXX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XXX,称他的诗为诗史。

在诗中,诗人简洁地交代了自己暮投石壕村的时间和地点。

同时,诗人通过三吏三别的方式,揭示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不幸与困苦。

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其中,“二男新战死”表明了战争的惨烈,而“出入无完裙”则表现了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

老妇人为保家庭,自请应役,这一语句既凄婉可怜,又表现了老妇人的坚强。

同时,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诗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同时,“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和“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等语句,表现了老妇人家庭的不幸与困苦。

阅读训练中,“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而“妇人”致词分三层,分别是写三男全被征、家中情况和老妇自请服役。

这些细节揭示了战争对老百姓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征召入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环境。

这说明当时国家需要大量兵源,不得不强制征召百姓入伍。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应该理解为战事紧急,老妇担心自己的孙子和儿媳会遭遇危险。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国家急需兵源的紧迫性。

6.老妇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表达她对家人的担忧,同时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不好,因为原诗中的“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在夜晚投宿,老翁和老妇共同接待,但是第二天只有老翁留下来。

这种凄苦、悲愤之情无法通过“挥手别老翁”这句诗句表现出来。

8.《石壕吏》讲述了一个官差深夜捉丁,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阅读训练】:
一、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
三、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5、《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8、《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й?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 ??????nbsp;。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参考答案】:
一、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二、
1、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老妪,石壕吏。

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4、“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5、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
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三、1、有吏夜捉人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独与老翁别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有吏夜捉人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