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二单元 5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但对于新闻时评这种文体接触较少,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引领。

同时,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逐渐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教材分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第 5 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语文要素是“体会劳动之美”。

本文是一篇时评,新闻性与文学性兼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作者李斌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以工匠精神为线索,通过引述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看法,呼吁人们在劳动中体现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设计理念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掌握新闻时评的特点和写法。

通过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联系实际,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目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和事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品味文本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文本,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掌握新闻时评的特点和写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联系实际,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教学法。

课前准备PPT、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导入大国工匠剪辑视频导入二、学习提示本单元选择的新闻作品包括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

前者报道典型人物,树立时代楷模;后者评论社会热点,引导社会舆论。

何为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答案 对照的论证手法,进一步指出工匠精神不是雕虫 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3. 第四段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内涵 工匠精神
① 炉火纯青的技术 ② 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③ 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④ 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域 ⑤ 格物致知、正心诚心的生命哲学
⑥ 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二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1.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答(1)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引用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
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行 和国家的形象。
2.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 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 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工匠精神的内涵
残酷的完善主义者;对极致的追求
案例:
最伟大
的工匠
乔布斯
乔布斯,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改变世界的天才。
他让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
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乔布斯对工作的完善要求接近苛刻,
所以他被称为“残酷的完善主义者”。

/工匠之术
案例:杨绛
著名学者、翻译家杨绛在困难时期曾被分配打扫 文学所的厕所,她在打扫厕所时的认真程度,与 翻译《堂吉诃德》时没有本质的区分,我们大部 分人应该都没有她那么出众的才华,但也没有遭 受到她那么大的折磨。所以,即使我们还没弄清 合适自己的工作,起码,可以比较愉快的接受自 己当前的工作,把这个工作先做得“光可鉴人”。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热爱劳动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热爱劳动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识字辨形雕琢..(diāozhuó) 造诣.(yì) 挑剔.(tī)雍.容(yōng ) 一把锉.(cuò) 臻.于至善(zhēn)2.辨清词义(1)雕琢雕刻[辨析] 雕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过分地修饰文辞。

雕刻:在金属、木材、石头等上面刻出图形、纹饰等。

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

[运用] ①那些辞采华丽、骈四俪六、极尽________之能事的六朝骈文,因思想贫乏而为后代人们所不取。

②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________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

(2)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辨析] 两者都指达到很高的境界,但适用范围不同。

“出神入化”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

“炉火纯青”也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运用] ①经过数十年的苦心钻研,他的厨艺已到________的地步。

②这次钢琴演奏会,他________地弹奏出高山流水的神韵,令人如醉如痴。

(3)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辨析]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只能用于形容人工事物,不能用于天然景观。

鬼斧神工:一般用于建筑、雕塑等方面,用来形容技艺的高超奇妙,夸赞其成果或作品似乎非人力所为,好像鬼神所造,也形容自然景物。

[运用] ①大自然________的杰作,不仅留下了使人们产生无尽畅想的自然奇观,也记录了让我们捕获生物演变和人类活动踪迹的珍贵信息。

②这个玉器,精雕细刻,人物形神兼备,草木虫鱼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

[答案] (1)①雕琢②雕刻(2)①炉火纯青②出神入化(3)①鬼斧神工②巧夺天工3.积累词语(1)厚植:深厚地培育,多用于比喻加强、加深积累,出自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仁动于天,厚植于心。

(2)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3)雕虫小技:古代“雕龙”指写文章,“雕虫”指写书法。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④大众视角,公民
题解 大道至简,匠心至繁——工匠精神
•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 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善的 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 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 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 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 敌的杰出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 追求杰出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 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 本文善于运用排比句,如读起来朗朗上 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化了语言气势, 增强了表达效果,令文章更有说服力。
• 拓展延伸
•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 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 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中国要由 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 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在这个过程 中,“工匠精神”尤其重要,那么,在 企业中,“工匠精神”有着怎样的重 要意义?
以工匠精神 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 日本寿司之王——小野二郎,历 经70多年,90岁高龄仍然执着于寿司 旅程;高凤林的火箭发动机焊接精确 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 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生活艰窘,蜗居30平 方米斗室30年,却创造了加工数十万个飞机 零件无次品的奇迹。还有家里那口用了几十 年的锅,一直都没有坏掉;奶奶传下来的手 表,戴在腕上仍然滴答不止; 几百年前建造 的城市下水道,还是那么通畅……
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文体知识
时评
时评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
指点实践的一种文体 ,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
采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
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时评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

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第5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新闻评论文章的特点,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一篇新闻评论。

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观点鲜明,持论严正,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

要注意分析文章中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二、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常用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时评的题材特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核心素养1.厘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任务群学习目标2.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工匠精神”。

3.学习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

主题时文中国“智造”需要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上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

何为工匠精神?笔者以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与提供的服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这是一种从容独立、踏实务实的企业精神,也是一种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更是一种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的进取精神。

工匠精神古已有之。

庄子在《庖丁解牛》中记载,庖丁“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通过这些文字的描述,一位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大厨跃然纸上。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只要我们反复实践掌握其客观规律,就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春秋时代,百工之祖鲁班当是中国“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也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鲁班一样的大国工匠,才让我们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享誉天下,才有像秦始皇陵、万里长城等这些宏伟壮观的大国工程。

中国产品不缺工匠精神。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皮鞋、服饰、丝袜等生活用品市场,被质量一般、价格低廉的低端产品占据。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当代中国不存在拥有工匠精神的产品。

笔者相信,我们生产的很多出口产品,必定融入了中国企业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并没有被中国企业抛弃。

近10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消费观念的升级,我们发现原来国外有这么多的优质产品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才会感叹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没有了工匠精神。

其实不然,国外一些产品如日本马桶盖、苹果手机等,它的原产地或是组装地就在中国;国内照样有一些好的企业如华为、海尔等,它们的产品照样畅销国内外。

这些企业没有放弃流淌在国人血脉中的“鲁班精神”,他们的产品同样被注入了工匠精神。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精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精品课件)

写作背景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培养 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聂圣哲曾呼吁:“中国制 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 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 “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中国制造” 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 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一流工匠要从 少年培养,有些行业甚至要从12岁开始训练。要尽早恢复学徒制。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名句导入
回顾一下历史,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 史:先秦时期的鲁班有土木建筑与木匠鼻祖之称;李冰为著名水利工程 专家;东汉的马钧是机械大师,被誉为“天下之名巧”;宋代的韩公廉 成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如琢如磨”做了注解:“治玉石者,既琢之 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定义。 匠,是一种完美的追求。匠,是一种人生的修行。中国古代匠人秉承 一份执着,择一事而精益求精。
写法指导
运用引证法,应注意以下情况: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 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 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迷于上网, 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曝十寒,要选用“有为 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新闻评论
特点 1.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 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统编版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标要求】本单元的主体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

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方面主要是梳理文章思路,体味整散结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主要是主要让学生了解“思辨说理”的特点及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主要是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主要是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继承并弘扬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

【教学目标】梳理思路,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

品读文本,学习思辨说理的方法。

联系时代,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品读文本,学习思辨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小视频导入新课,工匠精神是在手工制作中形成的一种精神,那么在今天这个机械化向智能化过渡的时代,工匠精神是否过时了呢?今天就让我们到李斌先生的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梳理思路,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一)让学生结合文章的题目,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思路问题:对于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说工匠精神能够雕琢时代品质?怎样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雕琢怎样的时代品质?等以此为抓手梳理文章思路。

第一段提出问题,二三四段分析问题,第五段解决问题。

二三段主要是论证为什么的问题,四五段主要阐释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根据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确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联系写作背景,总结这篇文章富有新闻性、倾向性、引导性的特点,顺理成章指出像这样极具有议论性的特点又具有新闻特点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新闻评论”。

通过PPT总结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识字辨形雕琢..(diāo zhuó) 造诣.(yì) 挑剔.(tī)雍.容(yōng ) 一把锉.(cuò) 臻.于至善(zhēn)2.辨清词义(1)雕琢雕刻[辨析]雕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过分地修饰文辞。

雕刻:在金属、木材、石头等上面刻出图形、纹饰等。

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

[运用]①那些辞采华丽、骈四俪六、极尽________之能事的六朝骈文,因思想贫乏而为后代人们所不取。

②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________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

(2)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辨析]两者都指达到很高的境界,但适用范围不同。

“出神入化”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

“炉火纯青”也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运用]①经过数十年的苦心钻研,他的厨艺已到________的地步。

②这次钢琴演奏会,他________地弹奏出高山流水的神韵,令人如醉如痴。

(3)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辨析]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只能用于形容人工事物,不能用于天然景观。

鬼斧神工:一般用于建筑、雕塑等方面,用来形容技艺的高超奇妙,夸赞其成果或作品似乎非人力所为,好像鬼神所造,也形容自然景物。

[运用]①大自然________的杰作,不仅留下了使人们产生无尽畅想的自然奇观,也记录了让我们捕获生物演变和人类活动踪迹的珍贵信息。

②这个玉器,精雕细刻,人物形神兼备,草木虫鱼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

[答案](1)①雕琢②雕刻(2)①炉火纯青②出神入化(3)①鬼斧神工②巧夺天工3.积累词语(1)厚植:深厚地培育,多用于比喻加强、加深积累,出自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仁动于天,厚植于心。

(2)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3)雕虫小技:古代“雕龙”指写文章,“雕虫”指写书法。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4)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5)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6)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

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7)技进乎道: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

1.走近作者李斌:国家一级编剧,山西省艺术创作中心特约编剧,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群文学会会员。

多次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杏花奖剧目“编剧奖”等。

代表作品有《浴血平型关》《布衣知府》《常家戏楼》等。

李斌认为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剧作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必须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讴歌或呼唤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正能量。

2.探寻背景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标杆性人物、标杆性品牌和标杆性企业实际上是工匠精神的外化,也是中国制造所孜孜以求的文明特质。

由于中国的工业文明姗姗来迟,因而现今我们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补中国在早期工业文明时的缺失。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重塑中,举起工匠精神的旗帜,就是营造社会氛围、累积心理沉淀、提升实业精髓,为工匠精神的崛起夯实基础。

现代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已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更注重特而精、特而优,这就无形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

一批注重高品质、高性能而不吝高价格的中国消费群体正在形成,他们也会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

提倡工匠精神应该也必将成为我们社会的自我追求。

3.积累常识(1)《说文解字》: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

东汉许慎撰。

正文14卷,另有序目1卷。

收字9353个,又重文(古文、籀文异体字)1163个,解说133441字,首创部首编排法,按汉字形体偏旁结构分为540部。

以通行小篆为主体,列古文、籀文等异体字为重文。

每字均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分析字形,诠解字义,辨识音调。

书中保留大量古文字资料,对研究甲骨、金石等古文字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2)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观点鲜明,持论严正,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1.什么是工匠精神?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答案]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

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也必须坚守。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

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答案]践行工匠精神,要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要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践行工匠精神,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细、做精,不断学习岗位技能的知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探索新的渠道,积极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爱岗敬业的精髓。

3.普通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艺,体现出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劳动对物质文明的影响: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社会,劳动创造了文明;透过纷繁复杂的商品现象,只有人类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任何人对社会的真正贡献是劳动,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突出的是劳动、劳动者。

(2)劳动对精神文明的影响:按马克思的说法,人之为人,正因为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人。

那么远离劳动,也必然造成人的退化,这不仅反映在体质上,还反映在品质与意志上。

劳动培养人的坚韧与毅力,一个没有经过劳动磨炼的人,是难以懂得生活真味的,也注定无法担当大任。

4.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答案]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

(1)由企业家感慨“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引出议题,点明工匠精神和企业追求的一致性,为下面的论证分析做了铺垫。

(2)社会浮躁风气日盛,有些人耽于享乐、不思进取,也有一些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还有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凡此种种,都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

针对这些情况,作者提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观点,并指出“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事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议论文的语言除了要做到准确和连贯,还应该做到鲜明和生动。

议论文语言的鲜明生动,不像文学作品那样以形象地再现生活为目的,而是为了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如何构建议论文准确严密而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答案](1)论证语言要准确、严密,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让读者一目了然。

本文标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直接揭示中心论点,文中各段都有直接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两个“一定”,语气肯定,以不容置疑的方式强调了企业厚植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妙用修辞,句式多变,凸显气势。

在议论文中恰当运用排比、对偶(对比)和反复等句式,使文章华美流畅,增强文章不可辩驳的气势。

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真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假设论证,突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也点出了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四字词语,要言不烦,简洁生动,极具概括性,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课后作业(五)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雕琢.(zhuó)诘.责(jié)嫌恶.(wù) 叱咤.风云(chà)B.造诣.(yì) 绯.红(fēi) 锉.刀(cuò) 面面相觑.(qù)C.雍.容(yōng) 慰藉.(jí) 伫.立(zhù) 广袤.无垠(mào)D.挑剔.(tī) 鄙.夷(bǐ) 腼腆.(diǎn) 臻.于至善(zhēn)[解析]A项,叱咤.风云(zhà);C项,慰藉.(jiè);D项,腼腆.(tiǎn)。

[答案]B2.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雍容存储雕虫小技格物致知B.厚植胆怯悬梁刺骨言简意赅C.急燥静谧离群索居技进乎道D.皎洁炒作出类拔粹明察秋毫[解析]B项,悬梁刺股;C项,急躁;D项,出类拔萃。

[答案]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在核武器领域逐渐高人一筹。

为了增强自身的核武库实力,拖慢苏联导弹的研发速度,美国情报机构对苏联的核武专家进行了密集搜索,很快,他们锁定了几个目标,携带重金,许以________,策反苏联的核武人才。

一段时间后,一些苏联专家没有经得住美国________的攻击,叛逃到了美国,最著名的一位就是掌握苏联一半导弹资料的总设计师安德烈·库里诺夫。

这位总设计师叛逃到美国之后,(),苏联得知这一________的变故,果断销毁了所有的RP35C洲际导弹,财产损失十分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