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最新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

最新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

最新2020年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5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那农业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业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关于农业调查报告范文(一)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现状2007 年全区共有耕地 4。

7 万亩,总播面 8。

92 万亩,其中粮田 8。

2 万亩,菜田 0。

71 万亩,其他济作物 0。

1 万亩。

设施播面 0。

25 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

2007 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 689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794 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

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

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 0。

25 万亩,建有温室 580 栋,涉及农户 23 户。

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

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

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 2。

1 万亩。

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 958 、蠡玉 14 、农大 108 等。

(二)基本特点1 、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

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我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 ,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

实现了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

引进名、特、优蔬菜、花卉苗木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农业调研报告3范文

农业调研报告3范文

农业调研报告3范文农业调研报告3范文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当前农业发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农业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状况、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农业技术创新的状况,为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我们前往农村地区,深入农田、农户、农产品市场等地,直接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农民生活和农产品流通情况。

2.问卷调查:我们设计并发放了一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情况的调查问卷,以获取更全面的资料。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农业生产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农业生产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部分农田被长期种植同一种物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

(2)农产品质量不高:由于农民对农产品的质量认识不足,加上缺乏现代农业技术支持,使得农产品质量无法达到国际标准。

(3)农业劳动力不足: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田管理和农产品生产的劳动力不足。

2.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对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农民收入较低:农民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获得收入,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价格低廉,导致农民收入不高。

(2)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素质方面相对较低,缺乏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

3.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调研结果显示:(1)农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目前农业技术创新主要依靠政府引导和农业企业的研发能力,缺乏农民自发的创新动力。

(2)缺乏有效的推广机制:即使有一些农业技术创新,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机制,无法快速普及到广大农民中间。

五、建议与对策根据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农民进行农田耕作轮作,减少土地资源的单一利用,增加土地肥力。

农业生产调研报告三篇

农业生产调研报告三篇

农业生产调研报告三篇报告一:经过对农业生产的调研发现,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起着极大的影响。

比如,气候条件对种植作物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

同时,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也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的影响。

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的种植决策起着引导作用,比如对农产品的购买政策、农资补贴政策等都会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行为。

此外,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对农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最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新的种植技术和灌溉设备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政策、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因素。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

报告二:通过对农业生产的调研发现,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民的劳动力短缺是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流失。

这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产品的采摘等工作的需求。

其次,农业生产还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异常现象的增加,如干旱、洪涝、台风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农业生产还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形势、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这给农民的种植决策带来了风险。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3篇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3篇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3篇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一、铁门镇基本情况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

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政府首要共识。

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

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xx年通过考察论证,镇政府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

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政府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政府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对不愿接受政府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政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农村农业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农业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农业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农业情况调研报告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农业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农业情况调研报告1按照厅党组的统一安排,20xx年12月21日至25日和20xx年元月10日至12日,我们一行五人到监利县开展农业生产情况调研。

我们实行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宏观座谈和微观调查相结合,重点剖析一个村,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田种植备耕情况。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人口xx村农户数为314户,总人口1529人,男女比例为1.04﹕1,18岁以下人口501人,其中18-60岁819人,60岁以上20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2.77%、53.56%、13.67%;其中1028个成人中,文盲126人、小学文化程度410人、初中文化程度42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72人,文化程度比例为:1.75︰5.69︰5.83︰1,全家外出打工户为80户,占25.48%。

2、劳动力全村劳动力(18-60岁)人数为819人,占总人口比例53.56%,其中外出打工人数为492人,占总人口的32.18%,占劳动力人数的60.1%,在家务农人数327人,占总人口的21.39%,占劳动力人数的39.9%。

从文化程度来看,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为33人、318人、398人和70人,分别占劳动力的4.03%、38.82%、48.60%和18.55%。

3、实际从业人员据调查xx村实际从业人数1002人,其中非劳动力(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从业人口183人,占总人口的11.97%,其中外出打工人数为12人,占非劳动力从业人口的6.56%;在家务农171人,占非劳动力从业人口的93.44%。

文化素质偏低。

从文化程度来看,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为106人、406人、418人和72人,分别占实际从业人员的10.58%、40.52%、41.72%和7.18%。

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

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

农业调研报告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报告的种类1、按服务对象分,可分为市场需求者调研报告(消费者调研报告)、市场供应者调研报告(生产者调研报告)。

2、按调研范围分,可分为全国性市场调研报告、区域性市场调研报告、国际性市场调研报告。

3、按调研频率分,可分为经常性市场调研报告、定期性市场调研报告、临时性市场调研报告。

4、按调研对象分,可分为商品市场调研报告、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金融市场调研报告等。

二、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业调研报告1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现状20xx年全区共有耕地4.7万亩,总播面8.92万亩,其中粮田8.2万亩,菜田0.71万亩,其他济作物0.1万亩。

设施播面0.25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

20xx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6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4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

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

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0.25万亩,建有温室580栋,涉及农户23户。

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

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

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2.1万亩。

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958、蠡玉14、农大1xx等。

(二)基本特点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

2023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2023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2023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1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

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

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关于农业调研报告关于农业调研报告篇1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抓手,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合作化水平,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二、建设重点根据我镇农业资源优势,重点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平台,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工程,彰显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

突出四条主线,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布局,依托贯穿我镇的主要干道为主导骨架,接受兴泰线的辐射,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形成四条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

一是以兴沙公路沿线的优质粮经作物生产的产业带。

重点谋划在兴沙路沿线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优质棉花、油料生产以及扩大郑朱优质葡萄品系的种植及品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兴沙线优质粮经产业带。

二是兴西线高效产业带。

重点在兴西路两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效农业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逐步实施高效蔬菜、苗木、花卉基地等生产加工基地以及蔬菜脱水、生产加工基地,逐步扩大圩岸“金花菜”种植规模,努力形成兴西线高效特经产业带。

三是荡横线重点实施**镇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以姜戴、夏许、丁沙、马港等村形成2000亩的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接受其辐射面积2万亩,在园区内引进先进的品种,新型种植模式,推广配套的新技术,走标准化生产路,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形象,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08年春,园区建设工作初建成效,指导、示范全镇的高效生态农业。

四是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

依据马吕线现有的林地资源,策应徐马荒景区开发,充分发挥马吕路马志宏林下养殖生态鸡的典型示范作用,重点建设10万只畜禽生产基地,以马港生态养殖为基地,采取“三统一分”模式加快林下畜禽养殖的南伸北延,做大叫响原生态林下畜禽这篇和品牌,不断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形成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

林业绿化:2008年在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的基础上,再增个百分点,重点实施村庄绿化,所有的通村道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栽植景观树,美化环境,每个村建立围村林,农户家前屋后栽植林果经济林,美化环境、增加效益。

实施三个规划。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环节,针对洪涝灾害频发的趋势,水利建设在我镇显得十分重要,计划实施三个规划。

一是对全镇公里的联圩每年加修联圩30公里,按照式标准,能挡米的水位进行加修;二是对三个大联圩新建三个4个流量的排涝站,加大内排能力,关闭破旧、损耗大的老、病排涝站;三是新建3座高标准的圩口闸,确保高水位挡得住。

建立三个畜禽特色基地。

水产业是我镇农业的半壁江山,传统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效益低下,市场风险加大,完全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依据我镇丰富的水产资源,2008年建立三个特色基地,一是以徐马荒原生态区域为主的3000亩生态龙虾养殖基地;二是以中丁圩星火科技为示范点200亩特种鱼、泥鳅养殖基地;三是以我镇水产养殖场徐马荒生态区域的3000亩为主板桥大闸蟹养殖基地。

三、主要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

镇成立现代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现代高效农业的规划,实施及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同时,根据工作重点和职能分工,成立以片长、蹲点镇干、各农业口职能部门具体工作班子,党委、政府把现代高效农业作为08年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之一,并根据农时季节序时进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对各村进展情况予以点评,督促年终进行考评、奖励。

2、强化工作责任。

镇干部、村主要负责人、农口各单位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责任主体,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学习,勇于实践,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制定出工作规划,明确时间部署,明确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创新土地的流转方式,采取农户自建、租贷、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形式给群众自己选择;同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

3、激励扶持政策。

根据市委22号文件精神,除市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奖励政策外,镇将出台《关于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实行以奖代补,调动全镇上下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关于农业调研报告篇2 在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是按照老规矩到春天催种地、夏天催夏锄、秋天催秋收,继续唱“四季歌”,还是转变工作方式,把主要经历投放到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农村进行了认真调研。

通过调研,感到近几年来特别是实施“五大战略”以来,全市上下绝大多数基层干部,特别是县、乡级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农业和农村工作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基本上告别了过去唱“四季歌”的传统工作方式,摆脱了过去那种“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思维定式,进一步理清了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步入了围绕市场抓农业,立足产后抓农业,着眼工业抓农业的良性发展轨道。

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较高的乡镇对农业已开始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的进程,为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一、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几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农业产业化做精、做大、做强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大了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领导力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使全市农业产业化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生产基地逐步扩大。

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铁岭的实际出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人新我廉、人廉我转、人转我快”的要求,调准、调优、调高、调特了我市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规划建设了以玉米、蔬菜、肉牛、奶牛、生猪、肉鸡、花生、马铃薯、花卉苗木、梅花鹿、中药材、蚕茧、林木、榛子、林蛙等重点产业为主的生产基地。

全市已建以乡域为单位的农业产业化基地140个,其中100亩以上的种植小区129个,500亩以上的小区31个。

蔬菜产业开发带初具规模,形成了南起铁岭县新台子镇北至昌图县毛家店镇29个乡镇的蔬菜保护地,其中千亩以上专业小区达到40个,涌现出凡河蔬菜、三家子草莓、付家花生、大洼土豆、靠山花卉等一批特色专业乡镇。

畜牧业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全市养猪超3万头专业乡镇58个、养牛超万头专业乡镇68个,养肉鸡超100万只的乡镇14个。

第二、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

200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实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总数达万户,比上年增加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全市农民人均从产业化链条内获得收入150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

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总量以达245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了35,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已达20。

第三、龙头企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到20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25家,比上年增加51家,固定资产总额达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从业人员达万人。

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达28,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20家。

2005年全市新上固定资产超2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相当于“十五”前四年新上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的总和。

第四、农产品品牌建设有新进展。

目前,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已注册275个。

获全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34个、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55个。

“北绿”牌商标获得了全国驰名商标,填补了我市无全国驰名商标的空白。

“铁岭榛子”获得国家原产地认定。

“大成鲜鸡”、“嬴德”肉禽、“郁青”种子、“豆中宝”调味品、“文选”葡萄、“帽山”鲜奶等一批产品已经形成了名牌效应,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虽然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地区的领导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高,领导不力,存在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对地方财政贡献率低的偏见。

二是产业化率不高,农产品加工率只有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大型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链条短,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

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小,附加值不高,没有实现精加工和多次增值。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进一步加强对县、乡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大意义的认识。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市传统农业地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面对新形势,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但现在的关键问题仍然是认识问题,特别是县、乡级主要领导的认识问题。

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县、乡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进一步认识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最有效途径,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最佳切入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现实选择。

通过教育,进一步解决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中存在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只富民富企,对财政贡献率低的错误认识。

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兴一业,富一方百姓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过教育和引导解决一些乡村干部思想落后,只当官不作为,作风漂浮的问题,激发他们抓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热情。

只有这样,才能在农业产业化的速度和深度上实现新跨越,才能横下一条心,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才能解决农业比重占全市经济总量30%,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三分之二的农业大市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大问题。

强化领导,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正确导向。

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提出配套措施。

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选准切入点。

规划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要把做强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规划的灵魂。

第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

要研究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人才政策,吸引和鼓励有才能、有志向的专家、能人到农业产业化战场上建功立业。

第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项中心工作,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

要建立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工作落实问责制,切实加强考核,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对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贡献大的要破格提拔重用;对于不作为、乱作为和搞政绩工程,损害群众利益的要追究其责任,直至调离原工作岗位或就地免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