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安全培训_图文_图文

微生物安全培训_图文_图文

GMP车间的环境要求
• GMP—优良生产规范
• 环境要求——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如:温
度、湿度、静压差、空气流速、换气次数、尘 埃粒子、沉降菌、浮游菌
• 级别——30万级的、10万级的、万级的、百
级的。
空气洁净度影响因素
• 人员:80%的洁净室空气污染时来自人 的皮肤碎屑、体液和油脂
• 微生物:病毒和细菌 • 颗粒:服装、皮肤和头发
• 多数酵母菌是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的,霉菌是丝状真菌 ,以菌丝体形式存在。
酵母菌
霉菌
酵母菌和霉菌的特性
• 真菌孢子能够在不利其生长的条件下(干燥、热、紫 外线和消毒剂)存活很长时间,但它们不及细菌的内 生孢子顽强。
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
带孢子霉菌
芽殖酵母
裂殖酵母 酵母菌有性生殖
日常生活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物)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
头发
人员发菌量
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
• 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人), • 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人), • 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人); • 咳嗽一次的发菌量为70~700个(min·人), • 喷嚏一次的发菌量为4000~60000个(min·人); • 有口罩发菌量:无口罩发菌量为(1:7)~(1:14) • 发菌量:发尘量为(1:500)~(1:1000);
1 、臭氧:空气消毒 2 、甲醛:40%,结合高锰酸钾处理 3、诺福:新一代的生态型灭菌、消毒、杀菌剂
常用化学消毒剂
消毒:仅仅杀灭病原微生物,使之不成为传染源
消毒剂名称 75%乙醇
新洁尔灭
消毒原理 蛋白变性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
部分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如酵 母粉、酶制剂等,用于改 善食品品质和加工工艺。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 的微生物,可以添加到食 品中,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农业领域
生物肥料
利用微生物的固氮、解磷、解钾等作用,可以制作出各种生物肥 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孢子繁殖
真菌的菌丝体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生殖菌 丝
病毒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的繁殖方式
复制增殖
病毒的结构
核酸、蛋白质外壳、包膜等
病毒的感染过程
吸附、注入、合成、装配、释放
其他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其他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衣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长。
02
CATALOGUE
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细菌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 质等
细菌的繁殖方式
二分裂繁殖
04
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菌毛、荚膜等
真菌形态与结构
真菌的基本形态
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 胞核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CATALOGUE
微生物培养与保藏技术
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操作要点
培养基成分选择
01
根据微生物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适当的碳源、氮源、无机盐
、生长因子等。
培养基pH值调整
02
确保培养基的pH值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一般细菌生长适宜的pH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 藻类等几大类。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代 谢旺盛、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促进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降解有机物质等。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自17世纪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以来,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逐渐揭示了微生物的奥秘。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04
异养型微生物
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种生活方式

自养型微生物
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 的有机物,如硝化细菌、硫化
细菌等。
兼性自养型微生物
既可利用有机物,也可利用无 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如酵母
菌。
微生物代谢特点
多样性、相互依存性、对环境 条件的敏感性。
07
CATALOGUE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系统发育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生长条件等。
数值分类法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的多个性状,通过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 确定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等分子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NA-DNA杂交等。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与特点
繁殖方式
包括无性繁殖(如裂殖、芽殖)和有性繁殖(如接合、卵式生殖 )。
繁殖特点
繁殖速度快,产生大量后代;易变异,适应环境能力强;保持亲代 优良性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呼吸作用
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进行 ,少数真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
物质代谢
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 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包括菌丝的生长、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等过程。
常见真菌种类及其特性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可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
蘑菇
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的危害
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同时,病毒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05 微生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促进土壤形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 矿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 和发育。
微生物的收多 、转化快和生长旺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促 进动植物生长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02
03
有益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如制作面包、酿造啤酒、 生产抗生素等。
有害关系
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大型真菌,具有食用 和药用价值。
霉菌
多细胞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状,可引起食品、衣物等物品的霉变。
青霉
属于半知菌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可 引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腐烂。
04 病毒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 动植物的病害,如细菌引 起的痢疾、病毒引起的流 感等。
中性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和平共 处,不引起疾病,也不产 生明显的益处或害处。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微生物培训课件

微生物培训课件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将它们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显 微藻类等不同的类别。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个体微小
微生物的体积通常很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 能观察到。
繁殖快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 产生大量的后代。
结构简单
微生物通常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有些甚至 没有细胞结构,例如病毒。
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因素
01
营养物质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不同种类
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当营养物质不足时,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会受到抑制。
02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具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生长温度时,微
代细胞。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
同源重组与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一条DNA链上相同或相似序列之间的重组,而非同源重组则涉及 不同DNA链或染色体之间的重组。
转化、接合与转导
转化是指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受体细胞的基因重组过程;接合是指通过细胞间接触实现 基因转移的重组过程;转导则是通过病毒载体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
适应性强
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01
02
03
分解有机物
微生物是分解有机物的主 要力量,可以将动植物的 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简单 的无机物。
营养循环
微生物参与营养物质的循 环,例如氮、磷等元素的 循环。
生物防治
某些微生物可以用来防治 植物病害和虫害,例如细 菌和真菌等。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能繁殖的活细胞生物。 数量少而分布不均匀。 多数处于受损伤状态。 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防止交叉污染 ?
有需要时要洗手及消毒; 尽量减少直接以双手接触药品; 接触产品的表面及用具
用后清洗 转换产品时清洗
三、洁净室主要微生物污染源 及相关检测
洁净室主要微生物污染源
二、微生物污染的相关知识
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 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 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 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 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 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污染的形式和载体:
污染的形式: 尘埃粒子 微生物
污染的载体: 空气、水、表面、人。
微生物的污染途径
a)自身污染:由于患者和员工自身携带微生物而污 染。
b)接触污染:由于和非无菌的用具、器械或人的接 触而污染。 c)空气污染:由于空气中所含微生物的沉降、附着 或被吸入而污染。 d)其他污染:由于其他因素(如昆虫)而污染。
控制微生物的污染途径
有效地阻止室外的污染侵入室内。 迅速有效地排除室内已发生的污染。 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发生量。
微生物污染的特殊性
微生物相关知识 培训
目的
了解以下内容:
一、微生物基础知识 二、微生物污染的相关知识 三、洁净室主要微生物污染源及相关检测
一、微生物基础知识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存在 微生物的益处 微生物的危害
什么是微生物
它们是非常小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不借助显微镜用肉 眼无法看到。
它们对营养的要求非常低。 它们是一类繁殖非常快的生物。 它们非常容易发生变异。 它们无处不在。 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 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害。
1.4步骤: 1.4.1 测试前培养基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1.4.2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布置图逐个放置,然后从里到外逐个 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在100000级,10000级按面 积大小一般放2个培养皿; 1.4.4 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 露时间不大于4h;
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1.2菌落数: 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
皿表示。
1.3原理: 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
培养基平皿,培养不少于2d的时间,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 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结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 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2.霉菌
霉菌:为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 状菌丝体的真菌(除少数外),统称为霉菌。
一般情况下,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特别是偏酸性的 基质当中。
菌落特征: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燥、不透 明,有的呈绒毛状或絮状或网状等,菌体可沿 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由于不同的真菌孢子含 有不同的色素,所以菌落可呈现红、黄、绿、 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
空气 水 设备 原辅料 人员
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空气
洁净度测定包括: 悬浮粒子 微生物
- 浮游菌 - 沉降菌 - 表面微生物
洁净区空气洁净度等级---悬浮粒子
洁净等级
≥0.5μm粒子
≥5.0μm粒子
100级
≤ 3520 个/m3
≤ 0个/m3
10,000级
≤ 352000 个/m3
分解废物,循环利用 帮助肠道中的食物消化 除虫
微生物的害处
1、可引起局部感染----葡萄球菌 2、胆道和尿道感染----大肠杆菌 3、化脓性感染、中耳炎、肺炎----绿脓杆菌 4、 结膜炎----枯草杆菌 5、 使糖分解,药液产生有机酸----酵母菌 6、 使制剂霉坏,酸败变质----霉菌
微生物的存在---- 无处不在!
水 土壤 空气 衣服 地板 海水 油膜 废水 排水口 洗手池 汽油罐
嘴 头发 皮肤 鼻子 肠道 食物 昆虫 动物 南极 (<00C) 火山口(>2500C)
微生物的益处
啤酒,葡萄酒的生产 面包酵母的生产 奶酪的生产 醋的生产 酸奶的生产 维生素的生产 类固醇的生产 抗菌素、干扰素的生产
1.4 培养: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 时间不少于2d 。
1.5标准:
洁净级别
100级 10,000级 1OO,000级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立方米 5
100 500
2.沉降菌
1.1定义: 用GB/T16294-2010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
≤2900个/m3
100,000级
≤ 3520000个/m3
≤29000个/m3
微生物检测
1.浮游菌
1.1定义:
菌落: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 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 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1.2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浮游菌菌落的多少,
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3或个/L。
1.3测试步骤:(参照GB/T 16293-2010) 1.3.1采样器、培养皿进入被测房间消毒灭菌; 1.3.2 采用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 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 采样量调整设定采用时间; 1.3.3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置采样口于采 样点后,开启采样。
细菌 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
放线菌
具有细胞结

构的微生物


真菌



显微藻类
水绵
真核微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原生动物
没有细胞结构的 微生物:病毒
草履虫
一、细菌:
分为杆菌、 球菌和螺形 菌三类
螺旋菌
弧状菌
链固体培养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 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菌苔:大量细胞密集生长,结果长成的各“菌 落”连接成一片。
2. 液体培养基
3. 半固体培养
二、真菌
单细胞 真 菌
多细胞
酵母菌 类酵母菌
霉菌
效应: 引起物质变质腐烂的主要原因; 发酵、制药、食品工业等中具有重要作用; 少数致病。
黑曲霉菌
丝状真菌
1.酵母菌
固体培养 菌落特征: 菌落大而厚,圆形,光滑湿润,粘 性,颜色单调。常见白色、土黄色、 红色。
啤酒酵母菌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