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经度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根本原因:地球自转)2.中国位于东八区。
3.亚洲的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山、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5.亚洲的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亚洲的气候以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季风最显著(海陆因素)。
欧洲是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最为显著的。
6.河流落差大-急-水力资源;落差小-慢-航运价值7.亚洲长度和流量首位:长江。
湄公河(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亚洲河网分布的特点:①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奔流入海。
②内流区面积广大,锡尔河和阿姆河都是内流河,注入咸海。
8.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60%。
*第二节:非洲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非洲的独立国家:埃及、埃塞尔比亚、利比里亚,其他都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2.非洲地形:东南高西北低,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
3.①埃塞尔比亚高原——非洲屋脊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③非洲最大海湾——几内亚湾④非洲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⑤非洲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⑥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⑦东非大裂谷——地球大伤疤4.非洲气候简单,被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洲。
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除发展畜牧业外还开垦为耕地。
气候以赤道(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5.非洲——富饶大陆。
6.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
*第三节美洲1.白令海峡是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三线:1、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2、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3、国际日期变更线。
2.中美地峡: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中美洲)。
七下湘教版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下湘教版地理复习提纲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又同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²,是世界第一大洲。
2.欧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
(2)海陆位置: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东与亚洲相连。
(3)纬度位置:南极圈穿过欧洲的北部,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北寒带,没有热带。
二.区时的计算1.时区的划分:经度每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2.区时的计算:(1)如果两个地点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相差几小时,用大时区数减去小时区数;如果两个地点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相差几小时,用两个区时数相加。
(2)如果西边地点的时间一直,求东边地点的时间,用西边地点的时间加上相差的小时数;如果东边地点的时间已知,求西边地点的时间,用东边地点的时间减去相差的小时数。
六.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典型。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南北气温差异大;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面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了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另外,亚洲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地理期中复习资料亚洲(东半球、北半球)1、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地形特征: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世界陆地最高点一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3、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季风气候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其中北半球的“寒极”是奥伊米亚康。
4、亚洲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典型。
夏季风的源地是A平洋和印度洋。
5、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向四周流入海洋;6、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一半咸水一半淡水:巴尔喀什湖。
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
湄公河(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7、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欧洲(东半球、北半球)1、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欧洲河网密布, 水量丰富但短小。
其中流经国家较多的是多瑙河。
2、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授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洲。
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非洲(东半球西部)1、非洲地跨赤道南北。
东临印度洋,西临人西洋。
是壯界上国家最多的人洲。
非洲与欧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非洲与亚洲分界线:苏伊丄运河2、非洲高原面积广大,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非洲屋脊是埃塞俄比亚高原。
最高峰是的乞力马扎罗山,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一东非人裂谷,世界最人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4、非洲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称为“热带大陆”。
热带草原面积最大。
5、非洲的气候特点:①气温高;②干旱地区广;③气候类型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
赤道热带用林气候,FIS林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的是地中海气候。
6、非洲物产丰富多样,称为“丰饶大陆”。
七年级地理下册 复习提纲教案 湘教版

世界气候大致类型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纲要§ 亚洲及欧洲亚细亚(亚洲):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欧洲):西方日落之地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世界最大大陆)。
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 4400 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
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亚洲地形三大特点: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均匀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 地势中部高,周围低。
地形差别:复杂多样的亚洲天气:复杂多样:大陆性特点显着;季风最富强,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起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周围奔腾入海;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世界上人口超出 1 亿的国家,大多半在亚洲。
§ 非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非洲有 54 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天气广泛暖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荒漠,是世界最大的荒漠。
酷热的天气: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天气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天气种类成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地区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丰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非洲供出口的经济作物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和剑麻。
非洲人口居世界第二位,自然增加率最高。
非洲最顶峰——乞力马扎罗山“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长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美洲: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经度跨度大,导致气候类型多样化(根本原因:地球自转)。
2.中国位于东八区时区。
3.亚洲的地形特征主要为高山、高原,平均海拔高。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之巅,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
5.亚洲的主要地形类型为高原和山地。
亚洲的气候以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季风最显著(海陆因素)。
相比之下,欧洲则以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最为显著。
6.河流落差大的适合发电,落差小的适合航运。
7.亚洲的河流长度和流量首位为长江。
湄公河(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亚洲河网分布的特点为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锡尔河和阿姆河都是内流河,注入咸海。
8.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60%。
第二节:非洲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非洲的独立国家只有埃及、埃塞尔比亚、利比里亚,其他都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2.非洲地形以东南高、西北低为主,是高原大陆。
3.非洲的主要地形包括埃塞尔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几内亚湾(非洲最大海湾)、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岛屿)、索马里半岛(非洲最大半岛)和撒哈拉大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
此外,东非大裂谷也是非洲的地理特征之一。
4.非洲气候简单,被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洲。
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除了发展畜牧业外还开垦为耕地。
气候以赤道(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5.非洲是富饶的大陆。
6.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
第三节:美洲1.白令海峡是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也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
2.中美地峡指的是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中美洲),香蕉在该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整理至南亚)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整理至南亚)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亚细亚”和“欧罗巴”名称由来。
地中海东岸以东的地方叫“亚细亚”,即“东方日出之地”;以西的地方叫“欧罗巴”,即“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
2.亚洲的位置。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不是跨经度最大的洲)。
⑴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小部分在南半球,地跨南北半球。
(课本P3“亚洲的主要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⑵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⑶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东与亚洲相连,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3.时区和日界线:①全球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②东边时区时刻比西边时刻早,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③关于日期的变换:(地理位置)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区时)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少一天。
④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的地形1.亚洲地形特点: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青藏高原和西西伯利亚大平原、珠穆朗玛峰和死海)。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是青藏高原,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④最典型的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马来群岛)。
亚洲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也是世界最高峰),最低死海-400米(也是世界上陆地最低处)。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认识区域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比较亚洲和欧洲: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内陆湖、咸水湖);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知识巩固一、选择1.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是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白令海峡2.亚洲面积约 4 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A.第一大洲 B.第二大洲 C.第三大洲D.第四大洲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号称“地球之巅”的A.厄尔布鲁士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珠穆朗玛峰 D.阿空加瓜山4.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是A.里海 B.黑海 C.死海 D.贝加尔湖5.关于亚洲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有A.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B.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但人口稀少C.亚洲最大的平原是我国的东北平原 D.平原是亚洲最主要的地形类型6.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7.总体上看,亚洲气候不太显著的特征是A.大陆性特征 B.海洋性特征C.季风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8.南亚夏季风的源地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9.亚洲冬季风的主要特点是A.温和干燥 B.寒冷干燥 C.温和湿润D.寒冷湿润10.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A.湄公河B.印度河 C.恒河D.黑龙江11.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A.贝加尔湖 B.里海 C.死海D.波罗的海12.多瑙河干流没有流经的国家有A.匈牙利 B.前南斯拉夫 C.保加利亚 D.法国13.亚洲河网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河顺地势由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B.亚洲部分只有小面积的无流区C.亚洲内流区面积广大,主要内流河有注入里海的锡尔河和阿姆河D.高原山地区河网密,平原丘陵区河网疏14.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有A.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小B.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C.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D.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和欧洲第二节、非洲1、地理位置:⑴、地理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地跨南北两半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亚洲):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欧洲):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世界最大大陆)。
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
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着;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 非洲
“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气候普遍暖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非洲供出口的经济作物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和剑麻。
非洲人口居世界第二位,自然增长率最高。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
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长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 美洲:
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山脉
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美国和俄罗斯的分界线。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美洲除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外,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的最大经济中心。
气候:北美洲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南美洲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 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两部分。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
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天然水道,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东南亚的粮食作物是稻米,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的锡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 南亚
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自北向南)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巴基斯坦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占世界人口的1/5强。
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二位,它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电子、航天和软件发展迅速。
§西亚
西亚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地中海;黑海;里海(内陆湖);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
中国古代着名的“丝绸之路是我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中亚、西亚,到达欧洲。
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大,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畜产品都很着名,伊拉克被称为“枣椰之国”。
西亚是阿拉伯人聚居地,大部分是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不是),信奉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西亚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圣城。
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产油国。
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西亚的石油输出路线:
航线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
航线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和北美。
航线3: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太平洋→日本。
§ 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四大工业国家: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四大农业国家:法国英国荷兰和丹麦。
特色产业:瑞士是钟表王国,瑞典的造船业发达,丹麦的畜牧业发达,荷兰的花卉(郁金香)。
欧洲的旅游业:挪威的峡湾,意大利古都罗马,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世界公园”瑞士。
三大旅游国家: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
§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气候特点: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
当地的土着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南极),北极的是黄河站。
北极代表性动物:北极熊,南极——企鹅。
读下图,回答题。
(每空1 分,共9分)
1、海洋:A
B
2、大洲:C
D
E
3、海峡:F
4、G 处的地形特点是
5、M 是一条石油运输线,该运输线 是将 的石油运往 (国家)。
读“南亚”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南亚地区的主要风向是 , 此时为南亚地区热、雨、凉三季中的 季, 它一般出现在哪些月份 。
⑵河流A 源于中国,主要流经 国, 注入海B 。
⑶地区C 在气候上难以受北方冷空气侵入的原因 是 。
⑷D是 海。
读“西亚和北非地区图”,回答问题
(1)西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称为“ ”之地。
(2)该地区具有世界影响的矿产资源是 ,它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这种资源主要输
往日本、 和
B
C
D
E
(3)图中标注的主要石油生产国
①是
④是。
(4
海峡
海海运河
海
海峡洋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