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希望大家喜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1“地球和地球仪”【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用具:投影仪,亚欧地形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 、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湘教版)第五节美国教学目标:(一)在图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

教学建议新课导人:出示图“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领土组成”部分.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

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高度发达的经济”经济概况部分:农业大国部分:.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共110页)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共110页)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共110页)目录《亚洲及欧洲》◆教材分析《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教材在编排上的基本原则是“掌握亚洲,学会欧洲”,所以说,学会综合、比较、联系、分析的方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首要任务。

地形特征是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让学生学会利用区域地图、数据和图片等资料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方法,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以及特色地形等方面分析地形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任务和基本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2、充分利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2、通过读图、分析地图了解亚洲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3、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4、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教学难点】1、 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2、 3、四季的形成。

1、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死海、喜马拉雅山脉、伦敦、阿尔卑斯山脉等)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这是我们居住的大陆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有着我们的家园亚洲和风景秀美的欧洲。

板书: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亚洲和欧洲名称的由来有什么故事吗?那么,让我们走进亚欧大陆,认识一下亚洲和欧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全册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全册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全册教案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纲: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3)风向如何改变?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得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得知识介绍,而就是从生活得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与重要得地理科学方法得介绍与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得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得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得概念,并能进行简单得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得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得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与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得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得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得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得方法(根据学生得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得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得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得晚上开始,每次瞧到姚明上场得时候都就是当地万家灯火得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就是上午时间,这就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就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得提问,激起学生得兴趣,引导出“地方时”得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得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得“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得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得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得地方就有不同得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得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就是不就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得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得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得时间早于西边得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板书】:二、地方时的概念1、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2、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3、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4、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目标四: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方法:练习巩固法过程:1)由“小明接爸爸”的故事知道,北京时间要晚,大阪的时间要早,北京在大阪的西面,因此: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减去时差数;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加上时差数。

2)由“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的故事知道,妹妹出生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哥哥出生在西侧。

东侧减去一天练习:08年北京奥运会定于8月8日20:00举行开幕式,请问加拿大多伦多这个城市的人们该什么时候收看直播?(对照第四页世界时区图)(作业计算步骤:由北京向东过日期变更线至多伦多共有11个时区,相差11个小时;故北京时刻要加上11个小时,多伦多时刻为8月9日7:00由西侧向东侧过日期变更线,减去一天,故多伦多日期应该为8月8日多伦多直播时间应该是8约8日7:00)【板书】:三、时间换算1、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减去时差数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加上时差数2、东侧减去一天教学总结:第二课时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及地形特征【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重难点】:1)确立地理位置的方法2)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板书】: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目标一: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方法:趣味引导识图法如:1)由“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名称的来由,引导学生观察第二页中得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寻相关位置。

(“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地理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欧大陆的分布范围。

(面积分布最广的大陆:5000多万平方公里)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本初子午线~180°经线→主要在东半球赤道附近~北极圈内→主要在北半球,地跨热、温、寒三个温度带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靠北冰洋,西接欧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4)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面地中海,东接亚洲,西南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4、欧洲的地理位置目标二: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方法:读图分析法过程:1)观察图1-1,由颜色的变化总结亚洲的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找寻主要的山脉和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2)观察亚洲的地形的变化。

(中部有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四周有低平的平原;珠穆朗玛峰:8844米,死海湖面:-400米,相对高差大;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观察亚洲河流的分布,总结地势的特征。

(主要河流有: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澜沧江)等;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共有的分布特征:由中部高原高山区向周围发散流入大海→地势中部高,四周低)4)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低处:死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东部和东南部有一系列的岛屿和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等)【板书】:二、亚洲的地形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目标三:通过教材中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总结欧洲地形特征方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

过程:1)阅读第5页到第 6页的内容,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由图1-6,看出欧洲小于200米的地面比重约占57%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读图1-5可看出欧洲平均海拔是个大洲中最低,同学们可以算出各大洲的相对高差,比较分析→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小;在图1-1种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由山脉分布分析→欧洲地势的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2)练习:填表欧洲和亚洲的地形差异亚洲欧洲平均海拔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小,相对高差小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为主地形分布特点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南北高,中部低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教学总结】:第三课时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河流、国家和人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3)读“亚洲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重难点】:1)亚洲的各种主要气候的分布以及季风气候形成原因;2)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3)亚洲和欧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板书】: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目标一:了解亚洲的气候分布及形成原因方法:问题探索法过程:1)亚洲南北跨了那几个温度带?(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北温带、北寒带的范围很广) 2)亚洲的气候种类很多,主要有哪些?(亚洲的气候很齐全,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其他均有;北回归线附近(由西向东):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东部沿海地带(由北向南):冰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泛的两种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亚洲的东部收季风的影响非常显著,为什么呢?(读图1-8和图1-9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夏季风冬季风发源地太平洋、印度洋西伯利亚、蒙古高原风向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东北风气流性质(温度、湿度)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对气候的影响带来湿热的降水降温,干燥少雨因西南风的影响,印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的“雨极”)4)亚洲的温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和气温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图1-10 可知:气温年变化增大,降水量减少→陆性逐渐增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显著。

)【板书:】三、亚洲的气候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目标二:认识欧洲的气候方法:对比分析法过程:1)思考第9页活动中第3题。

(利物浦和漠河所属的气候带不同,利物浦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而漠河受大陆性气候影响。

)2)分析对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年较差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较差大降水降水分配均匀季节变化大成因受大陆影响明显受海洋影响明显3)分析欧洲为什么会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引导思考第9页第4题)4)分析出第5题的气候类型。

(欧洲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板书】:四、欧洲的气候1、温带气候为主;2、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目标三: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河流分布方法:读图辨认法,资料分析法如下:1)观察亚洲的河流流向:发源于亚洲的中部,呈放射状流入四周海洋;中部干旱区域大,多内流河。

2)阅读11页活动材料,分析欧洲河流的特征。

(欧洲地域狭小,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河流短小,多发源于南部山区,流入附近海洋;欧洲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河网密集,流量充沛;欧洲的河流的通航能力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重要的两条河流:莱茵河和多瑙河。

)【板书】:五、亚洲和欧洲的河流1)亚洲河流的特征:2)欧洲河流的特征:河流短小,多发源于南部山区,流入附近海洋;河网密集,流量充沛;河流的通航能力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目标四: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人口方法:重点标记法过程: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