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启迪--虞舜耕田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6篇)《弟子规》篇1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
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弟弟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帮弟弟,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弟子规》心得体会篇2“弟子规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
启迪心灵的钥匙

启迪心灵的钥匙启迪心灵的钥匙THEKEYTOENLIGHTENINGINTELLIGENCE前言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几千年来的传统圣贤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堪称世界文化的精华、人类智慧的宝藏。
《礼记?学记》开篇就有精辟的论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今天,我们聆听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儒家圣贤文化工作的杨淑芬、蔡礼旭两位老师所讲解的“八德故事”和“《弟子规》易解及故事”,正是古圣先贤的五伦大道、思维方法及处事待人接物方式的具体体现。
一生从事推广多元文化教育与和平的净空老教授,在国内外的多次演讲中,教导人们要做“四好人”。
他说:“做好人是自己的本分,一切从落实《弟子规》做起。
”要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人生理念,做社会大众的模范。
现今我国正大力提倡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很多幼儿园、小学、中学亦开展儒家教育及儿童读经班课程。
由此学风带动,我们特将“八德故事”、“《弟子规》易解及故事”汇编为这部《启迪心灵的钥匙》一书。
杨老师所讲的“八德故事”是一九三0年蔡振绅先生编集的《德育课本》中的故事,采用竖版、繁体字,现代人读起来不太习惯。
为了让更多的人尽快掌握《德育课本》的内容,本书以杨老师讲授初级“八德故事”基本内容为依据,选取《德育课本》故事中的“八德篇”、“女德篇”以及汇集的“《弟子规》故事”,总数为389篇,计29万字。
蔡先生希望在孩童心灵最纯洁的时候,使孩子们得到最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就是中国五千年来绵延不断的德教。
蔡先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从四岁开始他的父亲每天晚上给他讲一则“八德故事”,并教他读《孝经》等。
这些故事一直扎根在他的心里,奠定了他深厚的德行基础。
蔡先生的父亲晚年才得到两个儿子,为亲自教子读书,不惜辞去官职,告老还乡。
蔡先生感念父亲的教育,每当他看到孝、悌故事时就非常感动,进而希望把中国传统的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故事汇编成册。
这些故事可歌可泣,发人深省,催人泪下,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弟子规对我的启发

弟子规对我的启发
时间:2017-10-16 21:05:27 | 作者:张思琦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必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儿女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若能认真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定会对你受益匪浅。
《弟子规》的第一篇是入则孝。
主要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无论如何,都应当听他们的教诲。
第二篇是出则悌。
主要讲我们要尊敬兄长,兄弟和睦,少让父母担忧。
第三篇是谨。
是讲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弟子规》里还有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读了它们也都令我若有所悟。
在没读《弟子规》之前,我认为儿女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父母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
以前,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到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地叫道:“给我一杯水!”到了要吃晚饭的时候,我总要大叫一声:“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放到桌子上,我连一声谢谢都没说,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现在,我学习了《弟子规》,父母不让做的事情我也不再任性,孝顺父母、尊敬父母也不再调皮了。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
我也要继续学习《弟子规》,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29篇)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通用29篇)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泛爱众人,这个世界倘若人人都能够学习弟子规并加以学成,我想这个世界将会是一个充满和谐与大爱的世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的读后感,欢迎来参考!《弟子规》读后感篇1《弟子规》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在学习了弟子规后,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的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将是我们的立人之本,它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富强。
《弟子规》读后感篇2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虞舜耕田》读后感

[《虞舜耕田》读后感]《虞舜耕田》讀後感《虞舜耕田》的故事列在《德育課本》孝篇首篇的位置,《虞舜耕田》读后感。
學習孝道,首當以大舜為楷模。
前幾日,學生認真閱讀了這篇文章,不禁感從心起,提筆記下了自己的感受。
下面學生將自己的一點讀後感與大家分享一下:一、“親憎我。
孝方賢。
”《弟子規》中說“親憎我。
孝方賢。
”當父母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這是真正的大孝。
舜生活在極其惡劣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和弟弟“常謀害舜”比“親憎我”的“憎”程度更深,可舜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卑哀戚,更沒有逃避現實,他始終想到的是要盡孝道,要更好地侍奉父母,以求得父母的歡心。
大舜不僅做到了“大孝”,還做到了“至孝”。
反省:我出生時父母年紀已經很大了,因為姊妹多,父母忙於生計,對我管教的少。
我從小野慣了,所以受不得一點批評和教訓,因此常常頂撞父母,和父母賭氣、耍脾氣。
進入青春期後,我開始變得憂鬱、多愁善感,和同齡人比起來,我因為父母年紀大而感到自卑,總覺得自己得到的父愛和母愛少,家庭環境沒有別人家好,所以性格開始扭曲,怨天尤人,自卑,多愁善感,不合群。
現在才認識到: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付出,只知索取;一旦有什麽事情不順自己的意願,或者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生起怨恨心。
這種心理發展下去是很可怕的。
一個對自己父母都不知感恩的人怎麼可能感恩別人呢?所以以前的我動不動就對他人起抱怨或嗔恨心。
這樣的人生怎能獲得幸福呢?和大舜比起來,自己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我有父母疼我愛我,還有哥哥姐姐關心我呵護我,可自己因為不懂得感恩,不知道惜“福”,種種不好的心理導致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很坎坷很曲折,读后感《《虞舜耕田》读后感》。
二、“大孝終身慕父母”文中說“舜孺慕號泣”,“孺慕”一詞的意思是:如孺子之慕父母。
小孩子都是捨不得離開父母的,心裡非常依戀父母,一刻也不願意和父母分開,那真是一顆純真無我的心。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是一本教导孩子成长的书籍,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之一。
《弟子规》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教导儿童尊重长辈、家教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道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一、小学弟子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释】:学习的地方要宽敞明亮,它像一个无边无际的大厦,能够容纳广大的人,对所有有需要的人给予热情的关爱和帮助。
烈士二杰牺牲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冷酷无情;【解释】:英雄烈士在保卫祖国和人民利益的过程中,随时准备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事业是高尚的,但是,如果没有人类的关爱和崇敬,那么人类是十分可悲的。
二、进宫明经逐字,皆要苦口:一字值千金,五音能入魂。
【解释】:学习要认真听讲,每个字都要细细品味、理解。
每一个字都很珍贵,它有着无穷的价值。
另外,五音(音调)能够渗透人的心灵深处。
体仁之心,统思天下:缘情求较,得过于人。
【解释】:有同情心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别人的苦痛和需要。
思考问题时,要全面考虑社会、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相信缘分,会在互动之中获得高于个人的东西。
三、夜分weibo夫发如雪,容貌皓皓;几时醉,提剑出门去,江湖中见,又何人是?【解释】: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盲从、投机取巧。
那么,呆若木鸡或只会以貌取人者,能够在江湖中放出英姿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释】:学习贵在坚韧不拔,持之以恒。
学到知识后,更懂得欣赏人际关系,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奉行和待人接物方式,令人开心和感受人间美好。
四、用人不疑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即便是在并不熟悉的环境中,也能够在其中寻找到同样趋向的源头。
同时知道做人必须正确地选择榜样,好的就要抓住,不好的就要加以改正。
众人的乌鸦,压扁了仙鹤的脚…【解释】:不要以貌取人,不可以将拙劣的人强制压住,即是真英雄。
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而无仁,如狼似虎。
德育故事虞舜耕田

德育故事虞舜耕田德育故事《德育课本》原名为《八德须知全集》,为民国初年湖州蔡振绅先生所编辑,当时编辑此书主要为便利儿童诵读,每则故事仅八十字,整篇故事不过一百六十字,言简意赅,内容简要。
本书共有四集,每集有四册,按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结集,共搜集了 768 个故事,篇篇感人, 本书在海外流通者多,在国内则少见。
《德育课本》出版之时为民国初年,现代文的标点符号尚未实行,原文的标点沿袭古书,以句读为主。
为尊重原作者的意愿,且保留原书的风范,我们仅将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方便大家阅读,而不做标点和段落的修改。
一、【虞舜耕田】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孝感动天。
【原文】虞舜、姓姚名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
孝感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
祇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祇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则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若。
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虞代的舜帝。
姓姚。
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gǔ sǒu)。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非常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
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
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
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屡次用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
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
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小学作文】《弟子规》教会了我什么——读弟子规有感

分类: 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小学三年级作文 > 三年级读后感 > 《弟子规》教会了我什么——读弟子5-20 10:47:17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放下书籍,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弟子规主要讲述了我们民族千百年来世世流传的传统美德,以三字韵语的形式教我们怎样为人处事,尊老爱幼,真诚待人。。。。。
就是说,既然开口说话,就应当要真诚,诚信,说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就不能随便答应,更不能说谎话或者花言巧语的欺骗别人。书中教会了我们道理,可是最重要不是光有感悟,更多的是带着感悟去思考,去做人,做事,并不断的完善自己,传承美德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是弟子规放在最前面教导我们的话,可想而知,我们最先要学会怎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是做人的基本,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其他也都是妄谈。其次,在这本书中,我不仅学到了要尊重父母,爱护弟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尊重他人,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和物。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启迪--虞舜耕田引导语:同学们,教会大家什么?你从中读懂哪些?读完弟子规是不是对你的心灵有启迪呢?下面是关于弟子规孝篇中的启迪心灵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虞① 舜耕田诗曰: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
在上古时代,有三位非常著名的帝王:尧、舜、禹,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
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继承人,他的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
尧帝十六岁称帝治理天下,到八十六岁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继承帝位。
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见,没想到众位大臣异口同声地向他推荐一个乡下人——舜,因为舜是一个著名的孝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定会爱护天下的百姓。
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历史上称他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华。
父亲叫“瞽叟”②,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
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
于是父亲再娶。
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之人。
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
舜对父母非常的孝顺。
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形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他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
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曲折,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小时候,他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于是他便更加细心地检省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
如果受到弟弟无理的刁难,他不仅不因此恼怒,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
他经常深切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喜。
人们看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没有不深为感动的。
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
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他帮忙。
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娇小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他除草。
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样恭顺和谦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传颂。
不久,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的举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
但惟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治理天下,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九个儿子来辅佐他。
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他对内的行持;由九个儿子来考验他对外立身处事的能力。
娥皇和女英,明理贤惠,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务农事也井然有序,不仅是舜的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始终不渝的孝心。
有一次,瞽叟让舜上房修补屋顶。
舜上去之后,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
当大火熊熊往上燃烧,就在万分危险之时,只见舜两手各撑着一个大的竹笠,像大鹏鸟一样从房上从容不迫地跳下来,原来聪慧的娥皇和女英早已为他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又有一次,舜的父母又用其他方法来谋害他,想把他灌醉后杀害。
可是他的两个妻子事前就给他先服药,让舜即使终日饮酒也不能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还有一次,瞽叟命舜凿井。
舜凿到井的深处,瞽叟和象想把舜埋在井里,就从上面往井里拼命倒土,以为这样舜就永远回不来了。
没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早已在井的半腰凿了一个通道,从容地又躲过一劫。
当象得意地以为舜的财产都归他所有时,猛然见到舜走了进来,大吃一惊,慌忙掩饰了一番,但舜并未露出愤怒的脸色,仍旧若无其事。
此后侍奉父母,对待弟弟,反而越加谨慎了。
舜初到历山耕种的时候,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
舜便率先礼让他人,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众人。
果然,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
他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
在这儿,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据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没办法打到鱼。
舜看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自己则到浅滩去打鱼。
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和感动,所以短短的一年内,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
舜还曾经到过一个叫陶河的地方,此地土壤质量不佳,出产的陶器粗劣。
令人惊讶的是,舜在此地治理一年后,连陶土的质量都变好了,所做出来的器皿相当优良。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舜的德行所感召的结果。
后来,只要他所居之处,来者甚众,一年即成村落,二年成为县邑,三年就成为大城市。
亦即是史上所称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帝得知舜的德行后,更加赞赏。
于是进一步考验他种种的能力,舜也毫不畏惧接受了诸多艰难的考验。
一次,尧帝让舜进入山林川泽,考验他的应变能力,虽遇暴风雷雨,然而舜凭着智慧与毅力,安然无恙地回归,他的勇敢镇定,使尧帝坚信舜的德行与能力足以治理天下。
舜历经种种考验之后,尧帝还是并未马上将王位传给他,而是让他处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摄政八年,二十八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
足见古代的帝王对于王位的继承,确实是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
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国,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
当舜继承王位时,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地说:“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继而潸③然泪下!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母,还有弟弟象。
《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能做到孝顺,我们也能。
因为我们天性中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爱心。
假如我们能以舜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的本分,深信必能缔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继而再将“孝”扩大到我们周遭所有的人、事、物,任何的冲突对立都会冰释消融。
这至孝的大爱孕育出的是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和谐社会。
愿我们都能以身作则,相互勉励,做一个真正的孝子。
【注释】①虞:yú 。
②瞽叟:ɡǔ sǒu。
③潸:shān,流泪的样子。
[知识拓展]《弟子规》介绍《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
这本不起眼的“儿童普及读物”,成就了李毓秀的文名。
《弟子规》共1080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
“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现代的研究学者指出,《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大家都知道要导正社会人心、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而教育应该从哪里著手呢?从儿童扎根深化教育教学做起-所谓童蒙养正,首推《弟子规》,在儿童心性最清明的时候,让他们接受最佳的启蒙教育,教材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易于背诵、理解、实行;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堪称是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
目前,也有很多企业近年来多数企业从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当中觉醒,开始重视企业与员工的TEM(Total Ethical Management全面品德管理),其中对品德有关的要求,已经是知名企业普遍的共识。
而《弟子规》就是企业管理的良方,是领导主管、员工生活处事的行为指导,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完全力行落实《弟子规》,确实可以让企业兴旺,家族不衰,企业家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从自身学习、力行《弟子规》做起,涌现出大量力行标兵榜样,有学习后人生幸福、家庭和睦美满的,也有在企业中落实,并实现良性发展的,在学校中推行大力而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的,还有在税务局、监狱等单位、执法机关学习落实的......《礼记·学记》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人是可以教育得好的,而《弟子规》就是做人最好的教材,并且整本《弟子规》都是实学指导,只要我们一条一条来落实,真干必定能受益!《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也与当前我国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十分应机。
因此,学习、力行《弟子规》,是做好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是企业社团兴旺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世界和平的根本!。